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课题组于2014年9月12日在德国海德堡举行了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第十五次预测发布。报告显示,2014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长减速的态势还将继续,预计全年GDP增速为7.49%。物价水平保持温和上涨态势,CPI预计将上涨2.51%。受制造业产能过剩、房地产业库存增加以及地方政府还债压力的影响,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减速的趋势还将继续,GDP增速将会继续小幅下滑。课题组模拟了下调预期经济增长率的宏观经济效应。根据预测及政策模拟结果,课题组建议:将明后两年的经济增长目标调整至7.2%左右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主要宏观经济指标。政府适当减轻频繁的稳增长微刺激政策调控操作,通过深化改革、调整结构,改变发展方式,提高潜在的经济增长率,有利于在下一轮的经济增长上行阶段,争取更好的经济增长实绩。  相似文献   

2.
"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课题组于2016年9月2日发布了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第二十一次预测。预测显示,2016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速仍将继续下行,但全面通货紧缩的风险相对较小,预计2016年实际GDP增速为6.63%,CPI增幅2.01%。课题组模拟了民间投资增速变动的宏观经济效应,政策模拟结果显示,若能提高投资回报率,使其维持在2013年同期约8%的水平,将显著提升民间投资增速,使中国经济在近期保持7%—8%的增长率;相反,若投资回报率连续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其所导致的民间投资下降,将使中国经济降至比目前更低的增长水平。基于上述模拟结果,课题组建议:实行中性货币政策,稳定中国经济增长;实行宽松财政政策,促进中国经济增长;落实市场准入政策,扩大投资领域,稳定民间投资预期;加大对民间投资的融资支持;推进税制结构改革,降低企业税负。  相似文献   

3.
"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课题组于2017年2月22日发布了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第二十二次预测。预测显示,中国经济增速将继续减速,但增速下降的幅度将逐步收窄;经济有望维持一个温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水平。预计2017年GDP全年增速为6.64%,CPI上涨2.15%;2018年,GDP增长率将下探至6.59%,CPI增速略降至2.03%。模拟研究发现,消费结构转型升级能够促进人力资本积累,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影响;基于混合所有制改革与去杠杆协同发力的供给侧政策,能够显著改善投资结构、提升投资效率,在带来较显著经济增长效应的同时降低投资占GDP的比重。因此,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扩大开放,稳定民营企业家信心;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侧重点逐步转向降成本、补短板;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致力于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建设,是降成本、补制度短板的根本之策;充分调动全体人民群众、基层单位、各级地方政府、各级部门的改革热情,是落实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  相似文献   

4.
"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课题组于2015年3月1日在北京举行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第十八次预测发布。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经济虽然仍面临着下行压力,但预计全年GDP将增长7.14%;通货膨胀率继续低位下行,CPI将上涨1.74%。课题组模拟了调整直接税与间接税比例的宏观经济效应。模拟结果显示,调整税制结构,尤其是在降低间接税比重的同时降低国民经济总税负,将有力地促进投资,扩大消费,提高经济增长率。根据预测及政策模拟结果,建议通过"降低间接税比重,提高直接税比重"这一加减组合法来降低国民经济总税负,激发社会经济活力,促进市场主体自主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再造增长潜力。  相似文献   

5.
"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课题组于2017年10月27日发布了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第二十三次预测。预测显示,今明两年中国经济仍处在增速"稳中趋缓"的区间里,通货膨胀水平将会有所提升,但仍处于温和可控范围内。预计2017年GDP增速为6.80%,CPI上涨1.72%;2018年GDP增长率将回落至6.65%,CPI涨幅将提高至2.84%。课题组模拟了在地方政府(及国有企业)"预算软约束"和"预算硬约束"两种不同情境下逐步收紧货币供应量的数量型"去杠杆"政策可能产生的宏观经济效应。模拟结果显示,在国有企业存在"预算软约束"的情况下,降低M2增速会导致模拟期末国有企业的杠杆率较实际基准值提高,进一步还会导致社会总体投资效率下降,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较强的负面影响;相反,在国有企业存在"预算硬约束"的情况下,降低M2增速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和GDP增速下降的影响均相继减弱。因此,课题组建议:必须转变以保增长为中心的发展思路;尽快建立现代财税制度以及对地方政府(国企)"预算硬约束"的制度安排;逐步收回超发的货币;合理控制货币总供应量,充分利用金融手段降低非金融国有企业的负债率;加大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力度,回归金融优化经济资源配置的职能。  相似文献   

6.
"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课题组于2014年2月发布了2014年至2015年共八个季度的中国宏观经济主要指标数据的预测报告。报告显示,今年中国的GDP增速有望达到7.62%,2015年将比2014年上升约0.17个百分点;CPI预计2014年上涨2.82%,2015年略升至2.92%。课题组模拟了提高政府债券融资比重、优化地方政府融资结构以及适度控制地方政府债务总规模的宏观经济效应。根据预测及政策模拟结果,课题组建议:应有效控制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优化其融资结构,降低地方政府债务违约风险;限制各级政府任意扩大对国民经济资源的占用比例;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开放更多的投资领域;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完善地方税体系,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从长远来看,要建立未来发展阶段经济稳定发展的有效机制,关键在于矫正要素比价扭曲。  相似文献   

7.
"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课题组于2016年2月25日在北京发布了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第二十次预测。预测显示,中国经济增速在投资减速的压力下还将继续下行,但下降的幅度将减缓;全面通缩的风险相对较小;预计2016年GDP全年增速为6.66%,CPI上涨1.48%;2017年,GDP增长率将下探至6.58%,CPI增速略降至1.39%。模拟研究发现,维护人民币币值稳定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是更有利的政策选择;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在于清楚地认识需求结构及其基本发展变化趋势。因此,应当高度重视当前的经济持续减速;供给结构调整应当以新发展阶段背景下的需求结构转换为愿景指导,扩大投资稳增长,用新增产能调结构;实行腾笼换鸟术,通过投资置换,获得投资资金;维护人民币币值稳定,为供给结构调整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8.
2011-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预测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课题组基于最新发布的中国宏观经济季度数据调整并估计CQMM,预测2011年和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趋势.预测结果表明,2011年GDP可能增长10.13%,2012年,GDP增长率可能回落至9.45%;2011年CPI预计将达到5.4%,2012年还将维持在4.55%的水平.课题组就通货膨胀对城乡不同收入群体收入的影响,以及人民币升值对抑制通货膨胀的有效性进行政策模拟.结果显示,CPI上涨对农村居民的冲击大于城镇居民,对低收入群体的冲击大于高收入群体;而人民币升值不是降低通货膨胀的有效方法.因此,要实现将通货膨胀控制在4%的政策目标,就必须坚决地将经济增长速度控制在9%左右.人民币升值不宜过快,应保持相对稳定的汇率政策.此外,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保障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增长.  相似文献   

9.
“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课题组基于2013年2月底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中国宏观经济季度数据,调整并估计CQMM,对2013年和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趋势展开预测.结果表明,尽管存在外部市场的不确定性,2013年中国经济增长仍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GDP预计增长8.23%,CPI可保持在3.11%的水平.经济的稳定增长为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及深化改革创造了良好条件.课题组认为,控制政府收入增长速度,与经济增长保持适当比例,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尤其是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是调整现有国民收人结构失衡,进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政策切入点.  相似文献   

10.
"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课题组基于最新发布的中国宏观经济季度数据调整并估计CQMM,预测2012年和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趋势。预测结果表明,中国GDP增速2012年可能下滑至8.59%,2013年可能回升至9.03%。预计2012年全年CPI将上涨3.33%,同比下降2.18个百分点,2013年CPI有可能回升至4.45%,课题组模拟了将50%的社会保险缴费还给居民对中国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GDP增长率将稳中略升,居民消费占GDP的比例显著提高,与此同时投资增速放缓,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占GDP比重下降,在短期会提高物价水平,但长期影响趋弱。因此,以社会保险缴费返还的方式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可以直接增加居民收入,在稳定增长的同时,调节、优化社会总需求结构。当前,我国可通过国有垄断企业利润的再分配来实现社会保险缴费返还,并同时保证社会保险资金的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