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老头》是巴尔扎克的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深入地剖析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为我们展现出了一幅父爱的悲剧。造成《高老头》父爱悲剧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本文主要针对《高老头》中父爱悲剧进行分析,并探讨这一悲剧的成因。  相似文献   

2.
《叶甫盖尼·奥涅金》是普希金的长篇诗体小说.塑造了俄国文学第一个“多余人”的形象,充满了悲剧意味。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则对悲剧进行了全面论述,对后世悲剧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中将从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中的情节中心说和性格论角度简要分析一下《叶甫盖尼·奥涅金》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3.
《哈姆雷特》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威廉·莎士比亚创作的一部悲剧作品,是莎士比亚所有戏剧中篇幅最长的一部。《哈姆雷特》《奥赛罗》《麦克白》和《李尔王》一起被誉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是莎士比亚戏剧作品中艺术成就最高的四部。《哈姆雷特》这部作品具有非常深刻的悲剧意义、复杂的人物形象及丰富的艺术手法,是那个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作品中塑造了许多经典的人物,刻画的形象真实、立体,性格各异,尤其是对主人公哈姆雷特、克劳狄斯、奥菲利亚及乔特鲁德的人物形象的分析,展现了这部作品独特的艺术特色。本文通过分析鉴赏哈姆雷特、克劳狄斯、奥菲利亚和乔特鲁德这几个主要人物的性格,使广大读者对这部作品进一步了解,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哈姆雷特》这部经典悲剧作品的的精髓。  相似文献   

4.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他为莎士比亚带来了不小的声誉。它以其人物性格的完美塑造,成就了悲剧中典型的悲剧人物形象。本文将就哈姆雷特的人物性格展开论述,并对其悲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李尔王》是一出五幕悲剧。它被20世纪英国资深莎学评论家布拉德利(A.C.Beadley)誉为莎翁四大悲剧中"最伟大的成就"。在莎士比亚之前,关于这个传奇故事的作品大多数是大团圆的喜剧结尾。而莎士比亚却是以悲剧作结。那些喜剧收尾的作品随着历史湮灭,反倒莎翁的悲剧结尾作品几百年来依旧闪烁着悲剧的光华。本文在前人研究的背景下,按照亚里士多德悲剧理念,浅析李尔这一人物的命运悲剧必然性,并以此为路径进入《李尔王》中满载激情的博大艺术殿堂,感受这一伟大悲剧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窦娥冤》是一部伟大的具有悲剧精神的戏剧作品,从另一个角度看,它也是一篇优秀的诗歌文本,蕴藏着诗性品格。本文将注重从悲剧精神和诗性品格这两个层面来剖析《窦娥冤》,以发掘它文本背后的一些重要内涵。  相似文献   

7.
张爱玲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作家,她的作品不仅有美妙的文字,更有其所特有的悲剧美。本文以张爱玲小说中女性的悲剧命运为研究对象,从分析《金锁记》、《半生缘》中的女主人公的悲剧性格和她们的悲剧命运入手,解读张爱玲小说主题以及其对女性人物塑造上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8.
《啼笑因缘》中的沈凤喜和《落霞孤鹜》中的冯玉如在当时处在钱权强势的时代,受时代的压迫造成了各自的爱情悲剧,她们的悲剧也与自己的身份地位有关,不同的是沈凤喜自身虚荣、贪图钱财的小市民习气也是她爱情悲剧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是与冯玉如不同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苏里科夫是俄罗斯最伟大的历史画家,他的作品《近卫军临刑的早晨》《女贵族莫洛佐娃》《缅希科夫在贝列佐夫镇》被称为彼得大帝三部曲,表现的是彼得大帝进行改革行动所引起的一场前后连贯的悲剧,这出悲剧的序幕是《女贵族莫洛佐娃》,高潮是《近卫军临刑的早晨》,尾声是《缅希科夫在贝列佐夫镇》。这三幅历史画是苏里科夫的代表作品,他们共同表现了改革的阴暗残酷,俄国人民在历史变革中的悲剧性命运,以及俄国人民面对残暴统治宁死不屈的精神。  相似文献   

10.
《奥赛罗》是由莎士比亚依照《威尼斯摩尔人》所进行改编的一部著名悲剧,是其四大悲剧之一。这部作品也是充满疑团的,许多地方有待商榷。其人物形象、悲剧主题及其成因,伴随着作品传入中国之后,也引发研究者的广泛探讨。本文通过对其作品中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简析写作背景以对悲剧主题及所产生的原因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1.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的处女作《野草在歌唱》已被批评家们从多个角度作了大量深入细致的研究。本文将运用马克思主义悲剧观着重从悲剧主人公摩西这一人物入手挖掘其最终走向毁灭的悲剧根源,力图揭示种族隔离和殖民主义制度的罪恶以及给殖民地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和痛苦。  相似文献   

12.
面对学习压力她选择了死亡──对一个中学生自杀案例的分析董敏志上海《新民晚报》在1994年2月24日的《社会新闻》版上报导了一则悲剧:一名年仅15岁的重点中学高一女生李薇因四门课程考试不及格而开煤气自杀。笔者试图对此悲剧作些分析和思考。(一)李薇的轻生...  相似文献   

13.
张爱玲作为战火纷飞时代一名异类作家,其作品与当时革命文学创作不同,着重展现社会地层人物的心理状态和"传奇"故事。作者习惯用日常琐碎小事的描写来反映女性生存境地的艰难,并通过男性形象的畸形化来衬托女性悲剧的本源。《金锁记》与《怨女》是作者对同义素材进行不同创作的两部小说,虽然两部作品写作手法不同、艺术技巧不同,然而小说主人公七巧和银娣的悲剧命运却又异曲同工,本文主要对《金锁记》《怨女》进行分析,从而分析张爱玲小说创作的女性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14.
张静 《现代交际》2011,(5):84-84
《呼啸山庄》是艾米莉·勃朗特的代表作,在英国文学甚至世界文学史上闪耀着不朽的光辉。在作品中她刻画了一个集“人性与兽性”于一身的男主人公形象。《呼啸山庄》中男主人公的悲剧原因一直是人们探究的重要话题。本文试图从他性格的畸变、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作者艾米莉的影响三方面综合阐述造成希斯克厉夫悲剧的原因。从而丰富对其悲剧原因的研究,同时使读者对于《呼啸山庄》这一部伟大的作品有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
《雷雨》是曹禺的第一部剧作,剧中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在多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之中,侍萍的形象是最具悲剧性的。侍萍的悲剧性主要体现在命运悲剧、性格悲剧和社会悲剧三个方面。命运悲剧是侍萍一生都无法摆脱周家在三十年前和三十年后对她的伤害。性格悲剧是侍萍善良的性格导致了她的顺从和忍受,她的逆来顺受使得她艰难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社会悲剧是当时的社会环境造成侍萍一生的悲剧。无论是社会环境、无法躲避的命运还是自身的原因都使得侍萍成为《雷雨》中最具悲剧性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6.
结合民间视角下的启蒙思想,对骆驼祥子的悲剧情节进行详细分析,首先介绍了祥子的形象,通过对祥子形象的介绍以及其遭遇的分析,充分体现出民间视角下的启蒙悲剧。同时,对虎妞形象进行分析和阐述,最后,总结了《骆驼祥子》悲剧结局的原因,认为这一悲剧结局是必然。在祥子身上所体现出的,正是民间视角下小人物悲剧命运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7.
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和美国作家西奥多·德莱塞的《珍妮姑娘》都通过女主人公的两段爱情悲剧,叙写了两个女人的悲惨人生,在其中的结构设置、情节安排上都有高度的相似性。文章将通过对两部小说的探索,研究其中的悲剧内涵。  相似文献   

18.
作为维多利亚时期文学家、英国诗人、小说家托马斯·哈代,他所创作的《德伯家的苔丝》是最具代表性、影响深远的作品。本文围绕这托马斯·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中主人公苔丝的悲剧人生,深入分析其悲剧命运的产生原因,以及悲剧命运对于现代社会的象征意义,从而阐述作者对于人生、社会、命运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19.
作为莎翁四大悲剧之一,《奥赛罗》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而流芳于世。依据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结合文本深入分析作品,探究作品悲剧主人公所承载的价值及悲剧成因。研究认为,奥赛罗这一角色因为体现出了善恶喜悲之间的强烈反差,符合悲剧主人公理想人选的标准,即他是一个"会犯错的好人";而该作品的悲剧成因,一为主人公复杂多元的性格,二为无法被轻易改变的人物身份地位和既定的社会现状。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祥子的悲剧形象、形成悲剧的原因、悲剧人生的意义和作品的思想内涵几大方面进行分析。它是一部成功的悲剧作品。《骆驼祥子》以军阀混战的20世纪初的北平城为背景,人力车夫祥子为主要人物,其悲惨坎坷的生活为线索,通过他的生活经历,控诉旧社会的黑暗,军阀的自私,人心的冷漠以及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深切关怀。可以这样说,祥子是时代下层人民的典型代表,被赋予了一定的时代意义。本文主要通过造成祥子悲剧人生原因的分析以及作品悲剧内涵的真正意义进行探究,分析主人公悲剧人生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