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儒家伦理思想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内容,它是在“轴心期”华夏民族道德理性自觉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先秦儒家吸取了西周家族宗法制的一些观念,将孝亲敬长的自然情感加以理性化,将源于自然情感的“亲亲尊尊”引向政治治理的轨道,从而将社会政治秩序的和谐奠定在血缘亲情上,同时也使社会政治生活带有浓厚的家长制特色。通过对早期儒家伦理思想的探讨,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中国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作为典型的"耻辱感文化",儒家"耻"文化指儒家关于"耻"的概念和理论及在此指导下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儒家"耻"文化的核心是重"名",重视人的名声和名分,是"名表耻里"的文化.作为农业文明形态的伦理文化,儒家"耻"文化又是一种适合了封建宗法等级制需要的士人伦理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距离越来越远.但儒家文化几千年来已经内化为中华民族的心理和精神源泉,因此,在现代道德教育和伦理建设方面,儒家"耻"文化依然有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杜维明针对儒家第三期发展,提出了"精神人文主义"的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对儒家商业伦理进行了探索与建构。在杜维明看来,当代儒家商业伦理是儒家人文精神在21世纪商业社会的开显,是儒家对商业社会的反思,以及儒家核心价值同西方商业伦理的对话。精神人文主义"己群地天"四个面向,除具理论价值,也有实践意义。杜维明提出将精神人文主义作为建构当代儒家商业伦理的一种思路的设想,是希望儒家的人文精神能为当代商业社会的良性健康发展提供有益资源,能为人类的持久繁荣作出贡献。他的探索,为儒家传统的现代转化开辟了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文化中的伦理资源与民族精神的培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弘扬民族精神对民族振兴、国家兴旺意义重大。着眼于我国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伦理规范,挖掘其优质伦理资源,找出其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致性,并就传统伦理的继承和发展作进一步分析,并提出建议,以期达到对大学文化建设、优秀人才培养和民族精神培育之目的。  相似文献   

5.
儒家传统体育伦理作为中华传统伦理中关于体育伦理方面的主体组成部分,本身是一个熔铸各族人民思维和实践成果的复合型体育伦理思想。面对当今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儒家传统体育伦理正和整个儒家文化体系处在一个自我改造与创新时期,在不断发展中吸取当代社会发展的新思想和新内容,蕴涵着一些普遍化的伦理智慧和道德精神。今天我们将其结合我国高等学校德育框架建构的特点和学生自身发展的规律,通过学校体育课堂实践活动,对于培养和塑造当代大学生的优良品性,陶冶其高尚情操,树立其完美人格,使其健康成长为现代化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先秦时期逐步形成以儒家伦理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体系。伊斯兰伦理文化也在整个伊斯兰文化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两者有许多共通之处,也有相异处。它们都能够协调人与信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弘扬传统文化,加强民族团结,促进社会稳定方面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对当代"京味小说"的文化品格及其演化进程作出了清晰的勾勒,认为"讲礼"、"找乐"与"慷慨悲歌"构成了北京人文化品格的基本矛盾,由此产生了"京味小说"淳厚与悲凉的双重景观.从老舍、邓友梅、陈建功、刘心武、王朔的小说创作中,可以看出时代变化中"京味小说"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8.
在朱熹的伦理精神范畴中,仁义为先、义中生利、忠信为本及敬事而信、节用爱人等伦理精神原则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内涵,它所倡导的公平正义、义利兼顾、诚实信用、取信于民、执政为民、公正廉洁等价值取向和政治理念,契合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政治国家走向市民社会的需求,对于建构当代诚信社会具有重大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儒家伦理精神是对封建政治制度和自然经济制度合理性的道德注脚。重义轻利、重和息争、重德轻法、重群轻己、等级森严等儒家伦理精神,是自然经济和家国同构的产物,具有显著的历史局限性。儒家伦理精神只有进行创造性转换,赋予时代内涵,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将重义轻利转换为义利统一、重和息争转换为竞合精神、重德轻法转换为德法并重、重群轻己转换为群己兼顾、等级观念转换为自由平等。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和发展,网络精神文化成为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来势凶猛的“网潮”,如果没有积极健康的教育引导,大学生很容易在网络中迷失方向。因此,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加强网络精神文化的培育,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11.
"礼乐"是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价值观念,礼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内容,<论语>提出的"和为贵"是礼乐文化的根本精神,也是儒家思想的普世价值所在.它要求并引导社会各个阶层按照礼乐文化的规范和模式来处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达到建立和谐融洽的社会人际关系的目的.当前我们党和国家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际上是指以人为主体的社会和谐发展的状态,它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社会结构之间的和谐3个方面的基本内涵.显然,上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与我国古代礼乐文化的"贵和"精神是一脉相通的.因此,我们在当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事业中有必要以批判继承的态度从我国古代传统的礼乐文化中发掘可资借鉴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反思韩国儒家文化的当代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和自身选择及发展之需,韩国形成了一个比中国还要典型的儒家文化社会。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韩国加快了现代化进程,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步,这其中必然有儒家思想的积极因素在起作用。但韩国对儒家思想从来没有彻底予以反思。从古至今,韩国社会不仅注重形式和拘泥于名分,而且受儒家观念影响强化了韩国人的家国意识和集体意识,过分强调血缘、地缘、学缘,极度强化男尊女卑的理念等等。这些因素都不利于当代多元化社会的健康发展,并成为韩国进入名副其实的先进国家的障碍。最近,中国社会出现了儒家文化复兴热潮,对于这种儒学热,我们应该理性看待,要吸取历史的教训,有选择地继承。  相似文献   

13.
儒家文化精神与现代社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家文化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起过积极的作用。在21世纪中国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儒家文化精神的整体主义、以人为本、普遍和谐、创新自强、重视教育和讲义求利等基本精神,对培养现代人注重社会利益、关心他人需求、保持人与自然以及社会之间的和谐、努力拼搏进取、重视人才教育和树立正确的义利观等思想理念和行为方式,仍然具有正面效应和积极作用。经过认真的发掘、研究、改造和创新,儒家文化在今天继续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为弘扬和培育优秀的中华民族精神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并可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4.
"社会和谐"是个亘古不变的话题,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提出了"社会和谐"的思想,他构建了以人为本的仁学体系,主张宽缓平和的礼治方略,倡导均衡发展的经济理念。孔子的社会和谐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我国正在构建的和谐社会理论与孔子的"社会和谐"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15.
儒家法律文化经过了上千年的历史演化和社会积淀,以非传统的表现形式寄寓于我国现代社会之中,成为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实践于中国法治社会的承接力量,也是现代民间法形成的重要渊源。儒家法律文化中蕴含的人文主义精神,为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本土化开辟了人文法治的道路,因此深刻挖掘儒家法律文化的现代价值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6.
社会管理除了需要从社会外部加强政府管理职能的创新与制度建设,还必须从社会内部增强社会各阶层自我教育意识,从而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外在社会制度管理与内在自我道德教育结合,才能实现社会管理长期和谐稳定的理想目标。自我教育意识的增强可以从儒家伦理精神中汲取其注重仁义、自觉服从社会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精华,为现代社会成员自觉贯彻执行社会管理制度提供道德保障与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7.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的时代话题,它内涵着社会有机体的哲学思想和社会秩序、和谐生态的伦理精神,体现着人道主义的人本关怀和追求公平、诚信友爱的伦理精神,实现着“以人为本”的时代主题和人的价值、全面发展的伦理精神,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和丰富的伦理意蕴。  相似文献   

18.
儒学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儒学研究中未解的难题。儒学似乎为近现代中国承载了过多的重负。其实,儒学在中国近代社会转型中之所以未能成为延续传统的活力源泉,其原因不能只从自身来找,还应着眼于儒学作为一种思想体系,与中国社会制度结构之间的历史交互作用过程。历史上儒学是靠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来发挥文化整合作用,以便进行文化传承的。改革开放以后,当现代化事业进展到不能不触及制度、精神思想和文化层面的时候,我们就再次遇到儒学转型的问题。我们今天的价值观,连同政治制度和社会,确实需要一次花大气力的整合。整合是中国社会转型的需要,通过整合在实践中重新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以便纠正以往在"制度变革与思想演变之间的错位"。这已是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绕不过去的一个关口。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体的儒学文化无疑在社会转型和文化整合中居于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儒家的慎独境界有三个层次:第一,"明明德"前的慎独:以善为本,谨守善道.第二,"明明德"后的慎独:唯道是从,渐除习气.第三,大圆满层次上的慎独:君子不器,从心所欲.儒家慎独的这三个层次,皆是心地上的修养,与只强调外在行为的"谨慎独处论"有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