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分析河北省货运量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灰色GM(1,n)预测模型。在国家统计局指标分类基础上,将河北省货运量影响因素分为国民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对外经济贸易、能源、运输和邮电、社会消费六类18个指标,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18项指标与河北省货运量进行相关性分析,根据灰色关联系数与排序,筛选灰色GM(1,n)预测变量,减少预测模型输入工作量,计算模型参数。通过对河北省1993—2012年货运量实例分析表明,该预测方法具有运算快、精度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旅游活动的本质是消费精神产品,激烈的市场竞争对旅游产品设计的知识创新方面要求越来越高,需要从知识生产的角度对旅游产品设计进行深入研究。为了有效满足旅游者的体验需求,围绕揭示旅游产品的特色,以甘肃省瓜州县旅游产品设计为例,对县域旅游产品设计的社会化、外部化、整合和内部化4个阶段进行了分析和解释,构建了旅游产品设计的SECI模式。  相似文献   

3.
某商用洗碗机存在产品设计评估范围精准性差及应用有局限性等缺点,课题组提出了基于FTA和FMEA的模糊评估模型,同时以喷淋结构设计评估为示例验证。课题组所提出的评估方式采用梯形模糊数为严重度、发生率和探测度来定义评级标准,并引入矩阵法来衡量FMEA风险排序;通过数据累加将相关联的潜在失效模式定位至产品设计关键部件。示例评估结果与实际情况符合。课题组所提出的评估模型对商用洗碗机关键硬件设计评估是准确而有效的,可推广至其它产品硬件设计质量评估,帮助企业高效完成产品设计评估。  相似文献   

4.
运用系统论的理论和方法,从分析影响科研工作量的相关诸因素入手,系统地论述了高等工科院校教师科研工作量的考核方法,建立了考核模型─—计算科研工作量的简单公式,并用实例说明了模型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体验经济时代的产品呈现新的特征,情感体验成为消费重点。文章分析了体验经济时代的产品设计注重情感体验的趋势,以注重情感要素的手表为例进行手表消费心理调查的实证研究,提取了影响手表消费的四个因素,用以指导体验经济时代情感化产品设计,指出了在新时代背景下日常用品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针对传统以主体技术为依据对产量进行贡献分配的方式,提出油气地下资源与管理制度也同样是油田生产力的重要组成。从生命周期理论出发,研究了资源、科技、制度三重生产力的拟合与叠加理论方法,在对历史拟合的生产力构成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现状及基于情景两种预测方法。同时,创新性的定义了可充度,并设计三因素效用值方法用以评价不同情景预测产生的若干方案生产力的优劣程度。整套方法体系突出了油田生产力分析中资源、科技、制度的协调与互补,为油田可持续发展战略部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当今消费市场上,人们越来越注意产品的流行性,所以对 流行性产品进行研究成为客观所需。流行性产品设计师更是需要把握瞬息万变的流行变化, 从而做出准确的产品设计与开发。本文以眼镜为例,从历代流行眼镜分类分析的基础上寻找 各种类型的变化规律,从而对未来流行性产品变化趋势进行预测,以期对当前我国流行性产 品的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针对工科院校教师实验教学工作量计算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其工作量计算应考虑的因素,提出了工作量计算公式,讨论其参数的选择,并以化工原理实验教学为例进行了分析和说明.工作量计算公式客观反映了教学工作的数量和质量,对其他工科院校实验教学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河北省货运量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灰色GM(1,n)预测模型。在国家统计局指标分类基础上,将河北省货运量影响因素分为国民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对外经济贸易、能源、运输和邮电、社会消费六类18个指标,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18项指标与河北省货运量进行相关性分析,根据灰色关联系数与排序,筛选灰色GM(1,n)预测变量,减少预测模型输入工作量,计算模型参数。通过对河北省1993—2012年货运量实例分析表明,该预测方法具有运算快、精度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服装产品设计是受销售市场区域特征影响的,主要表现在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因素、文化环境因素方面.由于东北特殊的区域性特征,对服装产品设计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认为在服装的产品设计中,研究区域性特征对服装产品设计的影响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针对现有的功能设计方法中存在的新功能开发无创新、功能需求度模糊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KJ法及KANO 模型的产品功能设计方法。运用限定式KJ法建立产品功能清单,并采用优化后的KANO模型对目标用户的需求度数据 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到各功能的需求类型及需求度指标,构建反映目标用户需求的产品功能塔,以此作为个性化需求定 制或功能修改的理论依据。最后以洗衣机的功能设计为案例探索本方法在实际功能设计中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方法 能够直观地体现产品目标用户对各功能的需求,有利于优化产品功能设计流程,提高用户对产品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将产品属性抽象为各类参数并依据实际经营目标进行数学规划求解,是产品族设计的核心内容。作为现实问题与数学规划模型的中介,概念模型是一种服务于数学建模的分析框架。产品族设计流程分解是构建概念模型的基础。通过细致研究各阶段决策重点对于数学规划模型四类基本要素的影响,构建并完善了面向产品族优化设计的概念模型。最后,通过某PCB生产企业BUM产品族设计过程中数学建模的简化实例,对概念模型的使用做出了形象阐述。  相似文献   

13.
基于神经网络的产品创新项目风险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品创新是企业在现代市场环境下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但产品创新项目具有很高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产品创新项目的风险管理己成为学术界和企业界所关注的重要研究课题。文章拟对产品创新项目风险评估问题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研究基于产品创新管理的产品创新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及基于神经网络的产品创新项目风险评估模型,为产品创新项目风险评估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14.
项目任务之间有顺序、平行和交叉三种关系,大多数网络图方法都侧重解决顺序和平行任务的问题,而忽略了交叉任务的问题。阐述了设计结构矩阵的原理、动态联盟新产品开发项目的特点,明确了在动态联盟新产品开发项目中应用设计结构矩阵的意义,提出了在动态联盟新产品开发项目计划制定中应用设计结构矩阵的方法。此研究有利于增加联盟体整体竞争力、降低新项目的风险、实现规模经济,能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防止过度竞争。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好地解决配置设计过程中层次不清晰和配置过程复杂化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二级联合优化的配置设计方 法。在保证配置结果准确性的前提下,梳理简化了配置过程。将配置过程分为两级,首先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客户基本功 能需求权重,利用功能相似度原理求出满足客户基本功能需求的一级配置结果;然后用技术一经济综合评价的方法对一 级配置结果进行零件层的配置并选出最终配置方案。最后用实例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提高配置效率,降低产品开发 成本。  相似文献   

16.
主要对概念产品创新设计方法进行研究,结合TRIZ创新理论原理、功能技术矩阵,提出一种的基于TRIZ、功能技术矩阵的概念产品开发模式,并阐述具体的实现技术,以期降低概念产品设计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提高设计成功率,提升设计品质。论文选取了轮椅为典型产品进行案例应用,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在Liker,Collins和Hull研究的基础上,引入制造柔性变量,构建了设计柔性和制造柔性为外生潜变量、设计.制造集成为中介变量、新产品绩效为结果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采用23个新产品开发项目、208份有效问卷调查数据,对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检验。验证结果证明,设计与制造部门能通过设计柔性、制造柔性的匹配实现有效集成。  相似文献   

18.
:针对浇注系统的不合理设计对制品质量产生重要影响的问题,提出利用综合平衡法对浇注系统优化的方案。以 塑料花盆件为研究对象,在Pro/E中建立模型,借助Moldflow的分析功能,选用PP材料,采用点浇口填充方式;结合正交 试验法来分析塑件结构、浇口尺寸和浇口个数对制品翘曲变形量和体积收缩率的影响规律;采用极差分析法分别研究产 生最小翘曲变形和最小体积收缩率时的因素组合;运用多目标综合平衡法,选出同时满足最优翘曲变形量和体积收缩率 的因素组合,并进行验证分析,从而证明了优化方案的合理性。该设计控制了收缩变形的产生,使产品质量得到了一定 改善,为模具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复合期权在R&D项目投资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评价R&D项目投资已成为目前理论界关注的一个热点。对R&D项目投资的基本评价方法———贴现现金流法 (DCF)已越来越不能适应R&D项目管理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而实物期权方法以其能够灵活评价不确定性条件下的投资项目未来的增长机会的特点 ,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借鉴了Geske提出的复合期权模型 ,将R&D项目看作一个复合期权 ,建立了R&D项目的投资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20.
以2002、2007和2012年投入产出数据为依据,计算了我国木质林产品行业的隐含碳排放,并应用LMDI分解法对木质林产品行业的隐含碳排放变化影响因素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隐含碳排放量呈上升趋势,木质林产品行业的隐含碳排放主要用于出口产品使用,中间产品消耗的碳排放水平比较高,在碳减排方面存在较大的空间。木质林产品行业隐含碳排放的拉动因素按其促进效应的大小依次为:经济产出、人口规模和能源结构,能源强度则是抑制木质林产品行业隐含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