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我国城市社区几个发展趋向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的城市社区建设正蓬勃地开展,探讨和研究当前我国城市社区的发展趋向以指导和促进社区的快速健康发展显得日益重要.本文从整体角度对我国城市社区的发展走向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和简要的阐述,认为城市社区的发展道路模式选择正走向多样化、民本化,社区建设正走向有序化、法制化,社区变迁正走向开放化、扩大化、阶层化和隔离化,这是促进城市社区健康发展和指导城市社区建设必要的发展性思考.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转型和城市发展的进程中,传统单位社区的演变被归因为单位体制变迁的作用结果。而在单位体制的变迁过程中,住房体制改革是促使单位社区演变的一个具体的、直接的动力机制。住房体制改革通过将住房从国家和单位所有转变为居民和职工所有,带来了对产权的确认和择居自由,导致了传统单位社区的杂化,并使其演变成为住房商品化体制下城市空间居住分化格局中的底层聚集区。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确认了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时代即将来临的基础上,对城市社区建设的必要性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作了详细的论述,即中国城市社区建设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推进的结果;也是新时期社会整合、人口结构变化、城市居民居住空间和家庭结构的功能变迁的客观要求。同时也对城市社区的功能作了相应的分析,即城市社区有利于增强城市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满足人的深层需求,有利于城市社会的稳定和综合治理;城市社区社会保障是城市社会保障的最后一道安全网。  相似文献   

4.
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城市社区发展开始了从单位制向社区制的转型,推动这一进程的重要工程便是"社区建设".这一工程的实施是建立在传统单位制社区业已解体且不具备城市社会职能的理论预设之上的.但实际上,部分单位制社区并没有随单位体制的瓦解而骤然消解,而是在发生了结构性变化之后仍然继续作为城市微观生活组织的社会空间基本单位,因此,单位制社区不应被简单地排除在社区建设的规划之外,而是应从其发展的现实和社区居民的生活需求出发,实现对这一社区的改造和重建.  相似文献   

5.
城市社区公共空间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社区公共空间是一种场域与规则的统一体,也是实现公共空间这一功能的最小单位。除具有公共空间的一般特性外,还兼具结构松散与潜规则并行、市民和新市民社会整合的初级单位、文化内涵的符号统一等特点。我国城市社区公共空间的功能从单一走向多元,但其建设过程中存在有效供给不足,居民公共意识不够、空间建设特色不明显等诸多问题。需要把城市社区公共空间建设成为人性化场所,把它当成一种可回收的资源.一种实现社会整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论社区归属感的培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社区建设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 ,也是建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城市社会组织方式的需要。而要让社区在整个社会的转制中扮演起相称的角色 ,就必须强化人的社区意识 ,培育人们的社区归属感。社区归属感 ,就是人们对社区的认同和关联程度。但目前 ,城市市民的“社区归属感”淡薄 ,对社区管理、社区建设缺乏认同。主要原因是社区责任的无边际扩大 ,造成了社区职能的难以发挥 ,职能的淡化很难使人对其产生归属感。针对当前社区建设的问题 ,应该从解决社区建设的基础性障碍入手 ,培育市民对社区的归属感。这就是 :让政府的角色到位 ;从体制上明确社区地位和职责 ;面向大众 ,面向困难 ,培育社区的功能 ;解决不同人群参与社会建设的积极性 ,特别是调动有关系特权者 (包括社区单位 )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7.
当前,全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核心要义之一即是市域社区治理创新的有效达成。随着部分收缩型城市遭遇人口流失、产业衰退、社会要素消解的持续挑战,其原本依托单位组织的“后单位”社区治理也随着单位制解体而产生诸多困境。作为社区动员和治理实践的关键因素,“后单位”社区的社会资本由高度凝聚于单位到重新扩散至社区,其内在的变迁逻辑恰与单位制度变革下城市基层社会的治理机制变迁同步。基于此,当前社区治理创新就需要动员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活动,通过内外部的互惠、信任和互动的社区行动提升社会资本。通过创新社区管理机制、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培育社区公共精神和优化社区软硬件环境等举措协同推进社区治理创新的实践进路。  相似文献   

8.
李炜 《东岳论丛》2002,23(2):46-48
社区建设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也是建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城市社会组织方式的需要.而要让社区在整个社会的转制中扮演起相称的角色,就必须强化人的社区意识,培育人们的社区归属感.社区归属感,就是人们对社区的认同和关联程度.但目前,城市市民的"社区归属感"淡薄,对社区管理、社区建设缺乏认同.主要原因是社区责任的无边际扩大,造成了社区职能的难以发挥,职能的淡化很难使人对其产生归属感.针对当前社区建设的问题,应该从解决社区建设的基础性障碍入手,培育市民对社区的归属感.这就是:让政府的角色到位;从体制上明确社区地位和职责;面向大众,面向困难,培育社区的功能;解决不同人群参与社会建设的积极性,特别是调动有关系特权者(包括社区单位)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9.
郑军 《理论界》2008,(6):249-25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个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整个社会以及社会生活开始了史无前例的结构变迁,中国城市的社区建设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开展起来的。自1991年以来,全国各地广泛开展了社区建设活动,社区管理和社区自治工作摸索和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做法。本文对这些年来我国社区自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今后社区自治建设的发展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0.
社会生活支持网络:从单位到社区的转变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随着社会的正常运行 ,我们已越来越需要有一个健全的社会支持网络去帮助那些弱势群体 ,尤其是随着单位体制的变化 ,社会生活支持网络一下子出现了从单位到社区的转变 ,并成为了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的一种趋势。即从单位保障到社会保障、从单位“办社会”到社区自治组织、从社会生活依赖单位到依靠社区等的转变。尽管这种转变已是大势所趋 ,但我们认为这种转变应有两个重要前提值得注意 :一是新的社区支持网络要坚持用法律和契约来规范不同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 ,充分运用不同于政府干预和市场调节的社会整合力量 ,防止社区成为新的单位 ;二是要降低社区支持网络运行成本的约束 ,这是社区在支持功能上替代单位组织的一个根本理由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是根据有关文献资料和最近对北京市社区建设进行的调查 ,首先对城市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的历史和变迁进行考察和描述 ,在此基础上探讨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组织变迁的特点 ,最后分析当前社区建设的主要社会原因 ,提出城市社区建设可以被认为是改革开放后 ,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组织变革的第二个阶段 ,其意义无论是从深度还是广度上都要远远超过单纯的社区服务 ,其首要任务是为了建立和发展能够填补“单位制”解体后的真空 ,以及与城市社会其他重要转型特征相适应的新型城市基层社会的管理和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12.
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创新与启示——以北京鲁谷社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街道办事处作为城市管理体制架构中的重要一环,其制度规定和实际职能在社会发展、时代变迁中面临着改革.北京鲁谷社区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打破原体制框架,在街道层面进行全方位的体制改革,探索出一条社区改革的新思路,为北京市乃至全国的社区建设积累了经验,成为我国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一种路径选择,具有积极的启示和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论城市社区建设机制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行为、社区参与和社区组织是社区建设体系和运行机制中三个核心要素。社区建设的行政化、社区参与度低以及非正规社区组织发展滞后,是当前严重制约我国城市社区建设和发展的突出问题。准确界定和切实处理好三者间的关系,建立有序高效的社区建设新机制,将会使我国城市社区建设在现有基础上达到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论城市社区建设中的居民参与--以昆明市S社区居委会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居民广泛的社区参与是西方社区发展实践的经验和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目标之一。由于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动力来自于政府 ,而非社会自身 ,因此 ,城市居民缺乏社区参与的传统和社区参与的意识。居民对社区事务和社区建设活动普遍缺乏参与的动机和愿望 ,这一状况也直接影响到城市社区建设的进一步深入。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 ,选取了一个社区居委会进行深入的个案分析。通过对这一个案中居民社区参与的基本特点的描述 ,力图找到影响居民社区参与的可能原因 ,并就如何提高居民社区参与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梳理了中国乡村社区记忆研究的两条不同的路径 ,接着对转型期中国乡村社区记忆的变迁进行纵向考察 ,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转型期中国乡村社区记忆变迁的特点 :社区记忆力从强到弱 ,社区记忆的丧失从被动转向主动 ,社区记忆变迁的动力从政治权力转向市场力量以及社区记忆的功能从认同转向功利。  相似文献   

16.
中国城市社区管理探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区是伴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而出现 ,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而日益兴旺起来的一种新型的社会组织形式。城市社区作为城市建设与管理的基础、城市经济发展的载体 ,对于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适应新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 ,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即对社区人口的管理、社区环境的管理、社区治安的管理、社区服务的管理、社区文化的管理和社区保障的管理  相似文献   

17.
对“单位社区”和“物业社区”两个不同类型的社区居住环境进行了实地考察,并运用帕森斯的AGIL功能分析模型,分析两类社区居住环境出现差异性的原因,并从结构功能框架的视角,提出城市社区环境治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太原市A、B两个社区的调研,从"单位—居委会"这一横向视角出发,对"单位消失,居委会替代"的理论进行了修正,并对社区治理转型中的过渡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在A社区中,单位同居委会在社区建设、管理、服务上的协调配合,提高了居民对居住环境的满足度,促进了他们积极参与社区管理,最终提升了整个社区公共性的成长。  相似文献   

19.
我国城市社区研究综述及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论述社区及城市社区概念和涵义的基础上,介绍了国内城市社区的研究历程,阐述了城市社区地理学的空间性研究现状,尝试性地探讨了我国在城市社区服务、治安、文化、经济以及管理体制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讨论了我国当前在城市社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概述了我国城市社区研究的前沿问题与趋向。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城市社区组织的基本形态是以行政化社区组织为代表的,但它们在自主性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基于对长春市东站十委社区典型的调查,分析行政化社区组织自主性发展的特色之路以及政策意义,指出可以从精英作用、体制创新和资源获得三个方面来理解当前城市社区组织的自主性发展,它们是制约城市社区组织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