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治理传媒低俗化的理论依据和创新思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媒低俗化是我国大众传播市场化、娱乐化蓬勃兴起而带来的一种变异现象,至今仍未得到有效遏制,传媒低俗化治理面临困境.创新传媒低裕化治理思路必须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和谐社会理论、政府管制理论、传媒生态理论、传媒素养理论为基石,在系统治理、制度建设、媒体自律、提升受众传媒素养等方面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一系列的现象入手分析探讨了目前新闻界存在的新闻娱乐化及其特点,从传播观念的改变和受众地位、文化素质、心理需求等方面分析了新闻娱乐化的文化社会根源。认为解决新闻娱乐化走入向大众文化低俗化这个问题最主要的是媒体要发挥"把关人"作用。  相似文献   

3.
传媒文化的感性欲望叙事——传媒娱乐化现象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媒娱乐化是当代大众传媒娱乐功能的重要表现.从文化与欲望叙事的角度来看,这一现象基于感性欲望的存在而生,以感性欲望叙事的方式呈现,并通过感性欲望的满足与再生产而得以延续.所以,传媒娱乐化就是传媒文化形形色色的感性欲望叙事集合于宏观层面的表现,是传媒文化在消费社会与传媒技术发展的条件下作用于感性欲望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电视节目的需求已经不再只满足于获取信息这一初级层次,而逐渐向高品味、多样化、多层次的收视需要方向发展。然而,近年来,电视娱乐节目过多、跟风现象严重、内容质量不高、有些还起到不好的舆论作用的现象愈演愈烈。为了纠正电视节目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化的倾向,2011年10月25日,广电总局下发了《关于进...  相似文献   

5.
翻新小说是晚清小说中最具时代特征的现象之一.它体现了过渡时代的种种矛盾,其主要矛盾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中与西、新与旧的文化冲突与调和;二是对经典崇拜与批判的双重心态;三是作者与读者守旧与求新并存的心理;四是作者的责任意识和艺术追求面临小说市场化、娱乐化的考验.考察这些矛盾,可以理解晚清翻新小说的文化内涵,进而对晚清小说乃至文化的特点有所体认.  相似文献   

6.
自20世纪50年代,内蒙古牧区开始步入现代化进程,其标志性工程有家畜品种改良、牧民定居化以及近年来的城市化、市场化等一系列措施。但今天我们通过田野工作考察牧区的社会文化现象的时候,发现牧民既没有进入彻底的现代化生活,也没有保留传统的游牧生活,而是不断徘徊在变与不变的边缘,这样的徘徊在消耗了大量社会文化资源的同时也消耗了大量自然生态资源。本文根据田野调查资料与文献资料,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反思牧区的现代化进程及其对社会文化方面的影响,对牧区将来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可参考的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理念是健康文化消费的重要基础和意识导向,而文化消费是增强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实践和基本途径。当前我国文化消费展现出市场化与规模化,多样化与个性化,城乡化与阶层化,盲从化与攀比化,娱乐化与低俗化等状况。基于生态文明理念的视角,树立居民文化消费的科学生态文明观,培养居民成为健康文明的文化消费者,提高居民文化支付能力及文化理解能力,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并增加文化有效供给,强化健康文化消费环境的监管与治理等是实现健康文化消费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8.
文章就香港回归后报业、电视与电台等主要传媒的特点进行了一定的梳理与概括,认为:报业竞争的白热化、网络冲击的悄然化、经营的公司化与发展的多元化、内容的小报化与低俗化并存;而电视则出现数字电视开创新纪元、收费电视平分秋色、无线电视一枝独秀、亚洲电视命途多舛的现象;至于香港电台依旧定位不清,商业电台还是言词尖锐。  相似文献   

9.
论改革开放以来主导文化视野中的流行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年,流行文化迅速崛起并蓬勃发展,然而,在主导文化看来,流行文化的“对私域的发现和重视”、“对娱乐的追求和迷恋”和“对权威的消解和利用”正是流行文化的“低俗化”倾向,而这一“低俗化”问题的实质在于流行文化具有社会属性和政治属性。  相似文献   

10.
对中国传媒变迁过程中诸多负面效应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理论解说,认为媒介低俗化等负面效应的产生与市场化改革虽然有着高度相关性,但市场化改革并不必然带来传媒的低俗化现象,这是一个尤其需要澄清的问题。国家(政府)、市场与社会三者之间的动态均衡,是确保市场有序运行的前提条件。当今中国政府、市场与社会之关系表现为一种非均衡的状态,这是中国媒介变迁过程中诸多负面效应产生的结构性根源。  相似文献   

11.
论传媒监督     
司法公正是中国现代司法改革和建设法治社会的内在要求,而传媒对司法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本文通过对传媒的研究,旨在揭示传媒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内在联系,从而探讨传媒监督存在的积极意义和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12.
在建设"和谐湖北"的进程中,新闻传媒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传媒自身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本内容之一.建构和谐媒体的关键是推进新闻传播体制的改革.这种改革主要涉及四个方面:改革传媒经营管理体制;调整传媒结构布局;集团化模式的深化以及规范传媒运作.只有全面改革,湖北传媒才能胜任社会交流工具的职鞍责,在构建公共领域、营造和谐的舆论环境以及社会预警和社会监督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批判视角下解构现代社会的“媒介崇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性视野下,现代人已无法自拔于对媒介的盲目崇拜。借助于批判理论和视角揭示现代"媒介崇拜"的实质,层层剥离出话语崇拜、符号崇拜、收视崇拜和具体表现为消费崇拜、偶像崇拜、镜头崇拜的信息崇拜等主要崇拜形式和类型,并引发对媒介"他者"和受众"自我"的反思。  相似文献   

14.
媒介生态位与媒体的生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命个体的生机来自于"生境"中的"生态位",媒体的生机来自于"媒介生态位";"媒介生态位"中的媒介竞争主要表现为"媒介种群"内的媒体对该"媒介种群"的"媒介生态位"各位段的争夺;从和谐发展的价值观出发,在"媒介生态位"上定位,能够使各媒体之间真正实现错位竞争,并给媒介经营带来三点启示。  相似文献   

15.
2005年6月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启用了两位新主持人,一时成为了新闻焦点。在对新闻联播成为新闻这一事件的分析中我们发现,中国的新闻媒介过去背负着政治的重压,现在又落入惟市场论的怪圈。媒介生态学的观点告诉我们:媒介也拥有鲜活的生命。而我们的政府、公众,甚至是媒介自身最缺乏的正是这种生命意识。建设和谐社会需要构筑和谐的媒介生态环境,这同样需要媒介、政府、公众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6.
"媒体奇观"和"景观社会"在理论内涵上有关联也有区别。总统政治奇观作为众多媒体奇观中的一个类别,体现出媒体奇观诸多复杂的特征。面对媒体奇观中权力的压制、利益的争夺、话语的粉饰,凯尔纳倡导批判的媒体教育学,以期人们更清醒地面对媒体现象。媒体奇观是后现代语境下的一种媒体文化现象,凯尔纳凭借多种具体的研究方法以及"知识社会学"式的宏观方法论对媒体奇观进行了有效的阐释。  相似文献   

17.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空间的探讨成为学界关注的话题,从内容和角度来看,大多限于现象层面的剖析.本文从媒介形态理论的视角出发,通过对网络虚拟实质的分析以及对传媒工具的不可消解性的认同,着重说明网络作为传媒工具在现实生活中的本质特征,以及网络虚拟与网络媒介发展的关系,试图对网络虚拟给出一种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高校媒介对高校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提供了平台,对于高校学风校风、学术氛围、人文素质的提高,乃至高校的全面发展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调查分析高校媒介功能、资源配置、内部管理、受众接受程度等现状,研究高校媒介资源优化的途径,使其传播功能发挥最大化优势,从而更加积极地作用于构建良好的高校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19.
2 0 0 2年第 1期《新闻记者》杂志刊发了“2 0 0 1年十大假新闻”的评选结果。综观其造假手段 ,不外乎无中生有、移花接木、偷梁换柱等方式。但由于互联网这一新的媒体形式的介入 ,假新闻的传播呈现出速度更快、范围更广、影响更大的新特点。新闻界同仁应从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完善相关立法、提高技术水平入手 ,净化媒介环境 ,维护新闻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20.
媒介指的是各种信息的传输手段。在跨文化的传播活动中 ,译者就起着不同文化信息传输的媒介作用。作为传播媒介 ,译者是如何发挥这一功能的 ?译者作为媒介 ,与其他媒介有什么区别 ?他的特点是什么 ?本文将以跨文化传播学为视角 ,讨论分析译者作为传播媒介的种种特征。笔者认为 ,作为跨文化传播的媒介 ,译者一方面负有社会责任 ,并在传播策略上有一定的自主性 ;另一方面 ,他的跨文化传播活动要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