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前学界对白玉蟾及其《蟾仙解老》一书尚无专门研究。本文首先对白氏生平作初步考证,从诸多记载找出其可信处。主要分析《蟾仙解老》在形式上和内容上对老子《道德经》阐释时佛道结合的特点既与禅宗相近,仍存道家本色。  相似文献   

2.
《老子》何时称经?又何时演变为《道德经》之名?古来就有争议。考之典籍可知:《老子》书题以“经”名在史迁之后刘向之前;而《老子》书名演变为《道德经》更在班固之后,萌发于汉末三国的边韶、葛玄,形成于魏晋之际的王弼、皇甫谧。  相似文献   

3.
(一)《老子》一书是由《道》和《德》篇所组成,后世因之称为《道德经》,"道"、"德"是《老子》学说的重要范畴.但是《老子》中所谓的"道"、"德"与传统观念的道德是截然不同的,童书业在《先秦七子思想研究》中说:"老子认为真正的'道德'乃是一般所说的'道德'的反面".此语道出了老之之所谓"道"、"德"的特质.在《老子》学说中提出"天法道",因此"天之道"乃是"道"的表现,而与"天之道"相对立的,则有所谓"人之道".《老子》说:"天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我们认为,这"人之道"就是《老子》当时"一般所说"的"道","天之道"则是它的反  相似文献   

4.
<正> 从明代开始,有人怀疑《老子指归》不是西汉严君平(严遵)的著作,从而影响了后代学者对该书的重视,近年出版的中国哲学史著作中,亦没有论及此书的。实际上,这部书出自严君平之手,是中国道家的一部重要著作。现就其真伪问题考辨如下。一、古籍对《老子指归》的记载及其考辨《汉书·王贡两龚鲍传》载:严君平“依老子、严周之旨,著书十万余言”。《三国志·秦宓传》载:“严君平见《黄》、《老》,作《指归》”。晋常璩《华阳国志》载:严君平“著《指归》,为道书之宗”。唐陆德明《经典释文》载:“《老子》严遵注二卷(字君平,蜀郡人,汉徵士;又作《老子指归》十四卷)”。《隋书·经籍志》载:“汉徵士严遵注《老子》二卷”。唐玄宗《道德经疏外传》载:“严君平《指归》十四卷,汉成帝时蜀  相似文献   

5.
林希逸是南宋著名理学家,他从三教会通的视角出发,广泛引用《孟子》、《周易》、《庄子》和禅宗等经典解释《老子》,完成了《老子鬳斋口义》一书,使该书成为中国老学史上一部有特色的著作。从形式上看,他广泛引用儒佛道三教思想注老、解老,显示出平等对待三教的态度。但从实质上看,他是立足于儒家思想本位,从多角度、多方位对《老子》语义进行训释和阐发,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儒佛道三教在《老子》解释中的会通。  相似文献   

6.
追求哲人智慧的结晶──读《哲人的智慧──<老子>与中国文化》杨弘毅《老子》一书作为道家思想文化的元典,其地位和作用不言也明。历史上屡有大家的解老、喻老、注老、释老之作,其中对于老子思想的深刻意蕴、博大智慧,既形成了许多定评成说,亦有不少歧见异议,见智...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何炳棣先生提出的《孙子兵法》早于《老子》之说,进行具体考释,比较《孙》、《老》之思想相通处,进一步证实《孙》早于《老》的说法,并论述《老》从《孙》中借鉴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一、郭店楚墓简本《老子》为老聃书,《老子》增订传本《道德经》为太史儋书把郭店简本《老子》同帛书本《德经》《道经》,王弼本、傅奕本、河上公本(以下统称通行本)《道德经》对照,简本分为甲、乙、丙三篇;帛书本和通行本分为上下两篇。帛书本和通行本收录了简本全...  相似文献   

9.
韓非子一书有解老、喻老两篇。喻老篇用历史上的具体事例,証实老子书所提出的見解。解老篇提出了韓非自已对于老子书某些章节文句的看法。这两篇虽然都是解說老子书的文章,但它表現出韓非自己的独到見解与思想体系。有人认为解老篇既然有唯物主义的見解,就可以进而証明老子书的思想应該属于唯物主义一方面,这种看法,值得商量。我认为解老篇的見解与老子书的見解,有其相同的地方,又有其不相同的地方,就提出无为、无欲的見解說,是两者相同的地方,就它們的思想体系说,解老篇应属于唯物主义方面,老子书应属于唯心主义方面,是两者不相同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正> 一遍查《经》部与《子》籍,不见“法物”一词;而“法令”一词,则在《管子》、《孙子》、《墨子》、《商君书》、《荀子》、《韩非子》六书皆有之。尤应注意者,《韩非·解老》,亦无“法物”二字,而“法令”凡两见。由此足证,“法物”一词非先秦所本有,而《老子》古本,亦当作“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所谓“法物滋彰”云云,定系晚出。二“法令滋彰”一语,在一九七三年底从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发掘出来的帛书《老子》甲乙两本上,均作“法物滋彰”;经高亨、池曦朝考定,甲本写于刘邦称帝以前,乙本写于  相似文献   

11.
老子《道德经》是我国古代最早具有丰富辩证法思想的哲学著作之一,内容包括本体论、人生论、政治、军事等方面。老子学说在我国和在世界上都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历代封建统治者把它当作“人君南面之术”而加以推崇;道教徒则奉老子为教祖;我国哲学史上,唯心和唯物论两派都从不同角度吸收了老子的思想;西方资产阶级学者也通过对《老子》的注释、翻译来宣扬神秘主义,为资产阶级世界主义服务。 《老子》书在战国时代已经流行,由于它主要是讲“道”和“德”的问题,所以又被后人称作“道德经”。韩非的《解老》、《喻老》两篇是最早的《老子》注。关于《老子》的叙说,见于《汉书·艺文志》的有四家(已佚)。今本《老子道德经》,旧题汉河上公章句,但《汉书·艺文志》没有著录,不可凭信。魏晋以后注老者甚多,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叙录所载有三十一家,隋唐以后注老者近二百种,收入《道藏》中的超过四十种。 《老子道德经》传本,流传最广者,有河上公注和魏王弼注两种。王注是以玄学家思想注解老子,影响最大,历来被当作老注的标准本。河上公注则是道教徒从养生和修炼的角度注解老子。以上两家是老子注解中的两个主要派别。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甲本、乙本两种是汉初抄写的。甲乙两本的文字稍  相似文献   

12.
打开任何一本中国哲学史的教科书,大都把老子人及《老子》书放在孟子之后。理由是:一、孔子之前无私人著书立说之事,故《老子》不会早于《论语》;二、《老子》之文体非问答体,故应放在《论语》、《孟子》之后;三、《老子》之文为简明经体,可见其为战国作品。 诚然,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有云:“道家教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其  相似文献   

13.
论严复的《老子评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经》五千言,两千余年来一直有人为之疏义注解。这些注疏无不反映时代的特色和作者的政治见解。鸦片战争以后,我国进入新的社会阶段,出现了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注老学者中也崛起了新的一家,这就是严复的《老子评点》(《老于评点》原文为《侯官严氏评点老子》,1905年东京并木活版所出版)这部书确有它的独具特点,因为在此以前对《老子的注疏》,无论是唯物主义者或唯心主义者,都是封建社会的产物,反映着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特色,而严复以西方资产阶级的机械唯物论、庸俗进化论和自由政治观点来评点老子,反映了资产阶级维新改良派的政治要求和哲学观点。  相似文献   

14.
李泽厚在谈到《老子》中“德”、“道”概念的时候说:“德的原始含义究竟是什么,是一个迄今并不清楚而很值得研究的问题”,“它的原义显然并非道德”(李泽厚:《孙、老、韩合说》,《哲学研究》1984年第4期)。这个问题的确值得研究。《老子》书亦名《道德经》。其论“道”与“德”精妙玄奥,是《老子》哲学的“本体论”范畴和认识论范畴。因司马迁为《老子》作者立传说:“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  相似文献   

15.
老子之“道”的美学意义樊美筠北京师大哲学系严格说来,老子不能算是一位美学家,他的五千言《道德经》也不能算是一部美学著作,但是为什么讲中国美学史总要从老子讲起,总要提到他的《道德经》呢?这还得从老子的《道德经》讲起。所谓《道德经》,顾名思义,是讲“道”...  相似文献   

16.
林榕杰 《船山学刊》2010,(4):124-125
《史记》对老子记载较为简略,后人认识老子还应结合《老子》一书。《史记》的相关记载与《老子》书中的某些论述可相互印证。从《老子》等书中可以看出,老子除可说是不同于众外,还可用"少私寡欲"、"知足"、"深不可识"、"有道者"等加以描述。  相似文献   

17.
怎样研读老子《道德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哲学家,他不仅思想深邃,智慧卓绝,而且高寿,思想的睿智深邃与青春常住的生命活力在老子身上是统一的。老子思想之所以充满生命精神,显示出与历史轨道同步的永恒魅力,与他善于养生、养身、体悟自然、顺应自然是不可分割的。完全可以用这样的话来描述老子:“健康的精神寄寓于健康的身体。”他的《道德经》则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东方文化学经典著作。正是这部著作,反映了老子绝世的才华,反映了老子对自然、人生睿智深邃的看法,反映了老子伟岸神奇的人格和超越时空的博大胸怀。为此,历代学者纷纷对《道德经》诠释、注解和阐发,留下了堆积如山的老学著作。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样研读《道德经》呢?  相似文献   

18.
<正> 对于老子其人其书及其思想,长期以来学术界争论很多。首先弄清楚《道德经》即《老子》成书于何时和它同老子的关系问题,恐怕是深入研究老子思想的性质和阶级倾向的一个重要前提。本文在一些学者研究的基础上,试图就这个问题进一步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9.
赵毓民先生多年来于工余之暇,勤研老子《道德经》,1986年以来更集中全部精力,探索《道德经》奥秘,并撰写专书,数易其稿。拜读之后,颇受启发。用“中国古代的平民哲学”概括《道德经》真谛,确属独具慧眼,发前人之所未发,故乐为之序(以下简称《赵书》,中州古籍出版社即将印行)。  相似文献   

20.
老子的道德哲学及其现代道德观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 ,中国古代的第一位大哲学家 ,著作《老子》,分上下篇。上篇以“道可道 ,非常道 ;名可名 ,非常名”起首 ,被后人称为“道篇”;下篇以“上德不德 ,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 ,是以无德”开头 ,被称为“德篇”。故合称《道德经》,其“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1。“道”和“德”是老子哲学中的一对极为重要的概念和范畴。“道”是其最高实体和一切哲学思想的来源 ,离开“道”无从谈老子的道德哲学 ,也无以言道家哲学 ;而“道者 ,道之舍也”2 ,《韩非子·解老》中说 :“道有积而德有功 ,德者道之功。”其意即是 :“道指世界本源 ,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