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明朝时期是西北回族发展的重要时期,回族在全国已经形成了“大分散、小聚居”的地域特点,明王朝实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对西北回族社会经济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试从历史的角度探讨明王朝的民族政策对西北回族所产生的影响,试对西北回族在这一时期的变化和发展做一梳理。本文认为,明朝统治者对回族采取安抚、怀柔和防范、同化相结合的民...  相似文献   

2.
组织结构及其发展乃是认识一个民族社会特征和状态的基本途径。笔者在研究回族史中,认识到清代西北回族社会经历了组织结构和形式迅速发展的过程。它作为以往数百年的西北回族社会诸要素积累的结果,体现了回族社会的发展特点;它所带动的民族内部和外部诸关系的变化,反映了回族社会发展的趋势;它所处的时代又使其包含着西北回族社会由古典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化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从民居建筑看西北回族的审美文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北回族的民居建筑,既体现了一般的建筑文化特征,又反映了回族文化独特的审美风格,蕴涵着西北回族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是回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形象体现。  相似文献   

4.
红军长征到达西北,一方面促使人们更加关注西北边疆问题和吏治问题;另一方面则促使国民政府与西北回族军阀的关系更加密切,从而加强了回族军阀对宁青两省的统治,同时也使国民政府在西北的统治更加稳固。  相似文献   

5.
本论文从西北穆斯林文化变迁的角度,以西北回族音乐文化中的宗教特征作为研究主体,从历史的纵向和现实的横向对西北回族音乐文化及其宗教在音乐文化中的作用进行考量.本文认为,西北回族音乐文化是随着伊斯兰教的传入而产生、发展的.由于伊斯兰文化与多种文化的碰撞融合,积淀下深层的文化,在其音乐文化中得以忠实地保留.  相似文献   

6.
回族是一个以农为主、农商并重的民族。笔者以民国时期西北回族商业活动为例,对回族商业经济及其在西部开发中的作用进行了简要论述。在描述西北回族空间分布的人文地理特征和商业传统的基础上,从甘青回藏贸易、内地回族传统商业和集团化连锁经营等方面对民国时期的西北回族商业活动做了梳理。笔者认为,商业活动是回族参与西部开发的一种独特方式,西北回族在边疆所开展的商业贸易活动具有跨民族、跨文化区的特点,这有利于打破传统经济文化类型的封闭性,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西北区域经济中商业流通环节薄弱的状况,优化了区域经济结构,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内地城市、集镇和农村地区的回族商业则立足于民间社会、面向各族民众,有利于丰富和改善各族人民生活。回族商业活动本身也是族际互动的一种形式,它在各民族之间架起了一座流动的经济文化交流之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边疆与内地的交融与互补,推动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凝聚,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成型和固化产生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西北回族军阀作为清代西北回族反清运动之演变 ,曲折地体现了回族社会的历史要求 ,与这一民族社会紧密结合 ,标志着西北回族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同时 ,它处于多民族社会环境和近代化过程之中 ,作出了适应环境和时代需要的各种努力 ,因而协调了各种社会关系。但它终于不能从民族运动向社会变革转化而败亡。于此我们可以把握它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8.
西北回族军阀作为清代西北回族反清运动演变,曲折地体现了回族社会的历史要求,与这一民族社会紧密结合,标志着西北回族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同时,它处于多民族社会环境和近代化过程之中,作出了适应环境和时代需要的各种努力,因而协调了各种社会关系。但它终于不能从民族运动向社会变革转化而败亡。于此我们可以把握它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9.
明代西北为多民族聚居区,各民族情况相异,很难进行整体研究,目前所见多为单个民族研究成果。裕固族是甘肃省特有的一个民族,对其在明代的发展情况,如明代的关西七卫,专家学者关注较多,尤其是对哈密卫的研究,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对明代西北蒙古族的研究,涉及到蒙古族与土族、保安族、撒拉族、东乡族等形成的关系,蒙藏关系,蒙古族向青海的迁徙,蒙古族在西域的活动等;对明代西北藏族的研究,则集中在明政府对藏区的治理措施、藏传佛教、藏族移民与人口等方面;明代西北的回族专论和综论中涉及到的内容包括回族的发展演变、回族与伊斯兰教等。  相似文献   

10.
回族人·中国网是一家非盈利的学术研究网站 ,网站建设以回族学研究数据库为基础 ,广泛收集整理回族历史文献及研究成果 ,力争建成中国最完整的回族研究数据库 ,中国最权威的回族学网络研究平台 ;网站发展以回族社区为契机 ,突出清真食品、回族婚姻等特色频道 ,兼容业已成熟的虚拟社区技术 ,力争建成网上独具特色的回族专业社区。回族人·中国网由西北第二民族学院于 2 0 0 1年 4月发起并筹建 ,于 2 0 0 1年 1 0月正式上传发布。网站凭借西北第二民族学院社会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所的学术力量 ,依托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民族区域特色 ,并积极团结…  相似文献   

11.
有清一代,封建统治和民族、宗教压迫极其残酷,西北回族和各族穆斯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因而起义频频发生。每次起义都在西北乃至全国引起震动,对后世亦产生很大影响。正确认识和阐述西北回民数次发动的起义,无疑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多年来,许多同志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表了不少有见地的论文和著述,但除解放初期马霄石先生的《西北回族革命简史》外,至今国内尚无一部较为充实系统的回民起义专著。许多重大问题争辩不清结为疙瘩,并反映到有关民族的思想上。《清代西北回民起义研究》(以下简称《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部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清代西北回民起义的学术著作,其论点论据是作者积多年努力,对西北回民起义进行比较系统论述的一个集结。读来令人欣然有所收益,对解开回族近代史上的一些“疙瘩”,也不乏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2.
试论西北回族叙事诗中的悲剧意识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悲剧意识是西北回族叙事诗的艺术特色之一,它体现在叙事诗的方方面面。作为心理定势,悲剧意识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与一定的自然环境、文化传统、社会历史和经济形态相联系的。西北回族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造就了叙事诗中的悲剧意识,也体现了回族人民对自身文化的反省。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上半叶的西北少数民族研究是伴随着近代西北边疆研究的第二次高潮展开的.从近代西北边疆研究的第二次高潮、陕甘宁边区的民族研究、西北回族伊斯兰教的历史文化研究、西北藏族研究、新疆少数民族研究五个层面,对20世纪上半叶的西北少数民族研究状况、成果和特点,进行了介绍和分析.认为,这一时期开展的研究,是西北少数民族研究的第一个繁荣期,成绩卓著,影响深远,为20世纪中期以后的西北少数民族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青海回族军阀是一支活跃在近代西北历史舞台上的地方割据势力。它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与清末以来西北动荡的政局、西北雄厚的封建地主阶级势力的存在、复杂的民族宗教关系、社会经济衰落造成的农民破产和游离以及青海回族军阀三代的军事积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然而,近年来学术界对它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对人物及事件的述评以及产生原因的分析,缺乏从军事角度的探讨和研究。本文拟从军系到军阀的转型及青海回族军阀的军事近代化两个方面对其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回族宴席曲是西北甘、青、宁回族人结婚喜庆时演唱的一种民间传统仪式歌。文章论述了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并与西北花儿作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6.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中文系林涛教授继《中亚东干语研究》、《中亚回族诗歌小说》出版之后,最近又出版了新的译著《中亚回族的口歌和口溜儿》。  相似文献   

17.
根据笔者目前所掌握的资料,按照民间音乐基本分类方法,结合西北回族宴席曲的具体风格特征和内容形式,可分为四类:叙事曲、五更曲、打调称"打搅儿"曲和散曲。《尕老汉》是广泛流行于西北回族婚礼宴席场中的一首酒曲,笔者通过对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四省区的田野工作,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第一首资料,采用对比研究和个案分析的方法,探索西北地区回族宴席曲地域性流变的基本特征和规律。  相似文献   

18.
伊斯兰天课制度被中国穆斯林视为"天命功课",现今依旧存在于西北回族聚居区,继续发挥着其效力,深刻影响着回族穆斯林的生活。本文试图通过甘青地区穆斯林社区个案研究,阐释西北回族天课制度的内涵及特点,并努力反映西部大开发背景下西北穆斯林社会生活的嬗变。  相似文献   

19.
近代西北回族反清运动中的政权问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近代的西北回族反清运动的政权关系,学术界尚无专文研究。西北回族反清10年,控制甘、宁、青广大地区,摧毁了斗争区域清政府地方政权,政权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取得军事胜利的回民军,以抚局的方式实现了对其控制区的政治管理和与清政府的妥协。回民军重要领导人接受清朝的封职,在相对稳定的区域内建立了独立的官职系统,征收赋税,举办公共事业,使回民军由民族性组织逐步向地域性组织转化;同时,他们与官方有书信公文往返,资送军饷,并有条件地接受清政府官员。给合这两方面的内容,可以证明,西北回族反清运动中形成了民族性地方自治政权  相似文献   

20.
自我领导力是各类人才成长和发展所必需的关键能力。我国西北回族地区高校学生在自我领导力的提升策略上具有优势,非回族学生的建设性思维能力和反思能力较强。因此,应加强西北回族地区教育力度,让更多回族学生进入高校深造,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重视学生自我领导力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