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随和 《中文信息》2008,(1):52-53
南阳汉画馆始建于1935年10月,新馆位于河南南阳市西南方方的卧龙岗龙首处,是一座收藏、陈列和研究汉代画像石的专业性博物馆,她是我国建馆历史最早、规模最大、藏品数量最多的一座汉代画像石刻艺术博物馆。南阳画像石刻多出土于汉代画像石墓,题材丰富,雕刻古朴,是我国古代世术中的瑰宝,被誉为“敦煌前的敦煌”。  相似文献   

2.
南阳汉画     
汉画像石,是汉代墓室石料上一种介于绘画和浅浮雕之间的雕刻艺术品。它是汉代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从汉代画像石上拓印下来的画,简称“汉画”。 我国出土汉画像石的地方很多,除河南外,还有山东、四川、江苏、陕西等省。南阳是河南出土汉画像石最多的一个地区,目前已出土二千三百余块。南阳汉画像石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有动人的历史故事、优美的神话传说,还有反映当时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的天文星象、舞乐百戏等。它是汉代社会的真实写照,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研价值。早在三十年代,鲁迅先生就十分重视对南阳汉画像石拓片的搜集与整理。七十年代,部分汉画像石拓片还曾到国外展览过,受到了很高的赞誉。  相似文献   

3.
汉代神祇考     
《江西社会科学》2015,(1):105-118
汉墓画像中保存的汉代神祇,除了常见的西王母、东王公,尚可通过早期道教文献与汉墓画像资料的结合考证,识别出更多。在徐州汉王乡元和三年墓祠画像石、临沂费县潘家疃东汉墓画像石及相关画像石上,可以发现汉代信仰中被神化的四首双躯之神容成公,名曰"灵鸧"的鸟喙之神太上老君,名曰"罗竝"的牛首之神"天下鬼神之主",即"北太帝君"炎帝(炎罗)等若干重要神祇。陕北汉墓常见的鸟喙之神-牛首之神组合,正是汉代宗教文化在墓葬仪式中的体现。这些关键资料的有效识别,带来汉代神祇认知的突破,可资澄清种种误读,从而把握汉代信仰世界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4.
王清建、王玉金在《南都学坛》2 0 0 1年第 1期撰文指出 ,河南南阳是我国出土汉代画像石的主要地区之一。南阳汉代画像石内容丰富 ,题材广泛 ,其中有很多反映汉代民俗的画像 ,为研究汉代民俗提供了形象而直观的实物资料。但南阳汉画像石中的民俗 ,至今尚无人专题论及。为此 ,作者对南阳汉画像石所反映的民俗进行了分析归纳 ,指出汉代画像反映了以下民俗 :第一 ,汉代礼俗 ,包括拥慧和拜谒。第二 ,汉代节俗 ,汉代有门户画神荼、郁垒的节俗。第三 ,汉代宴饮习俗 ,汉代人在宴请宾客时有以舞乐杂技款待风俗。第四 ,汉代的葬俗 ,画像石反映了汉代…  相似文献   

5.
鄩仲匜是出土于春秋时期墓葬的一件有铭青铜器。对铭文所载撰内容,历来有诸多学者对鄩氏族存在持有较大争论。鄩仲匜铭文的正确诠释与解读对于研究商周墓葬中的青铜器组合演变、鄩氏的渊源、地望以及各方国的关系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发现汉代古城墙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郊区榆林镇境内一段保存极为完整的汉代夯筑城墙,最近经内蒙古文物考古工作者挖掘清理出土。同时发掘出土的还有带有铭文的空心砖,以及铜钱、盔甲片、陶钵、陶壶等珍贵文物30余件。内蒙古发现汉代古城墙...  相似文献   

7.
■盂新考     
■盂1970年出土于陕西省长安县沣西公社的新旺村。《考古》1977年1期《陕西长安沣西出土的(走甫)盂》已有报导,但所释甚简,铭文未能完全通读,颇多可商,铭文有几处确实难认,连断读皆有困难。读法不同,内容释就全不一样,1975年8月作者在西安市文管会曾就原器仔细考察,认为其中有几处地名、铭文关涉西周地理与制度,是很重  相似文献   

8.
宗周与成周是西周王朝的政治中心,即王都,数千年来并无任何异议,都认为平王东迁以前是两都并存。但是,自1965年《何尊》在陕西省宝鸡县出土,器底铭文中发现有一句“佳(唯)王初宅于成周”后,竟引出了新的问题。首先是唐兰教授写了一篇《何尊铭文的解  相似文献   

9.
北京大兴城区发现的古墓群,其中一座东魏纪年墓葬中出土了一块线刻铭文砖,铭文为竖写三行"元象二年四月十七日乐良郡朝鲜人韩显度铭记",本文结合文献记载与考古资料,讨论了以下问题:一是铭文砖所记下葬年代问题;二是乐浪郡朝鲜县的位置与变迁;三是韩显度的族属问题;四是迁入时间。  相似文献   

10.
此批青铜器于一九五五年三月在郿县车站郷东李村出土,同坑共五件。该村农民李含璧扵掘地时得之,现由其侄李琨同志送交陕西省博物馆根据铭文内容研究。虽为一人所■可分两组。二方彞及尊为一组,牺尊及另一牺尊残盖为一组。彞是品盖对口铭文,品十行,一百零八字,重文一,盖十行,一百零七字,重文一,尊铭文在品内底,十行,一百零七字,重文一,三品铭文相同。铭文中■  相似文献   

11.
完整七言诗的形成年代,历来有争议。现有的文献能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七言诗形成于汉代之说,而地下出土文物——汉镜七言铭文恰可帮助我们证明,完整七言诗的形成年代绝不晚于西汉中期。汉镜七言铭文句式整齐,结构完整,写作程式化,并且铭文中还常有"言"、"七言"的字眼,甚至"言之句从竟始"的诗句。  相似文献   

12.
正2013年12月28-29日,陕西宝鸡石鼓山西周墓地考古,从8壁龛西周墓M4中提取出48件精美青铜器,其中包括青铜簠、球腹簋、乳钉四耳簋、牺尊和铭文方鼎等罕见青铜器。这次发掘的墓葬(M4)与2012年出土稀世铜禁的墓葬(M3)仅有十几米的距离,这两座墓葬大小、形制、结构、等级及重要性、基本相似。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王占奎说,牺尊在商末较为流行,这两件基本一样的牺尊是商器,它们出土于周墓正好说明此墓出土青铜器的来源较复杂,应是伐商胜利后分配的战利品之一。结  相似文献   

13.
截至2015年6月底前,郑州地区已公开发表的商、西周及春秋战国有铭青铜器共计有210余件,其中郑州市区出土13件,荥阳出土20余件,中牟出土1件,巩义出土1件,登封出土8件,新郑出土170余件。商代铜器铭文中以族名为主,比较重要的是在荥阳小胡村发现的"舌"铭铜器群。西周铜器铭文内容丰富,多涉及封国贵族,主要出土于郑州洼刘、新郑唐户、巩义等地。春秋战国铜器铭文则以兵器铭文为主,涉及地名、官名、人名、纪年等信息,主要出土于新郑、登封等地。  相似文献   

14.
《文物》1964年第7期发表的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的《陕西省记寿县武功县出土西周铜器》一文,介绍了武功县南仁公社北坡村出土的三件西周青铜器。其中两件师簋盖,各有铭文一百另一字,铸造时代断定在共王初年。 从该文的介绍和所附的拓本图象看,两件簋盖的铭文内容虽然相同,但其形制和花纹却不同,特别是在铭文书体的风格上,两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因此,我在初看到这篇介绍文章时,曾怀疑一号簋盖可能是一件赝品。鉴于它和另外两件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滕州市官桥镇大韩村墓地盗掘出土有一件郳公戈,可以证明大韩墓地当是春秋晚期到战国时期的小邾(郳)国贵族墓地,而且此墓地很可能包含有小邾(郳)国国君的墓葬。根据传世文献记载与考古出土的青铜器铭文材料,学者们尝试复原小邾(郳)国的世系,但由于材料不足征,复原的世系仍然留有不少缺憾。由于出土信息相对明确,这件新出郳公戈铭文中所见的人名“郳公克父”,对于复原小邾(郳)国世系具有一定的补充价值。  相似文献   

16.
考古学会论文了楚被广陵,扬州博物馆 唐代扬州大云寺址考辨扬州博物馆 汉墓的型制与分期扬州博物馆 略论汉代楚国(彭城国)徐州博物馆 记徐州地区的石掉墓徐州博物馆 试谈汉画像石起源_徐州博物馆 江苏徐州的崖墓徐州博物馆 澄湖形成的原因和时代问题吴县文管会 孔望山摩崖画像石刻再探连云港市博物馆 连云港市花果山出土汉代简犊试释连云港市博物馆 连云港市出土的汉唐木俑连云港市博物馆 少皋文化的刻石瑰宝 —连云港市将军崖岩画的调查和探索连云港市博物馆 从考古新成果谈起 —关于苏州地区及长江三角洲南部的成陆时限问题苏州博物馆 从…  相似文献   

17.
出土秦汉医方文献是指出土文献中年代考定为秦代和汉代的记载经方的文献,它们出土后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和研究热潮。本文以关沮周家台秦简、里耶秦简、北京大学藏秦简、马王堆《五十二病方》、北京大学藏汉代医简、武威汉代医简、张家界古人堤简牍、敦煌汉简、居延汉简、额济纳汉简中的医方文献为独立单位,将与之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高青陈庄引簋及其历史背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学勤 《文史哲》2011,(3):119-121
山东高青陈庄墓葬群出土的引簋铭文,记载了周王任命引管理齐国军队,授权其作战,引奉命后聚合人众,取得战斗胜利,俘获兵器的内容。其时代在西周中期后段,其记事可与师■簋、师■簋、史密簋的铭文结合起来考察。对研究西周中期周王朝和齐国的关系,以及齐国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考古学会论文楚被广陵扬州博物馆唐代扬州大云寺址考辨扬州博物馆汉墓的型制与分期扬州博物馆略论汉代楚国(彭城国)徐州博物馆记徐州地区的石撑墓徐州博物馆试谈汉画像石起源_徐州博物馆江苏徐州的崖墓徐州博物馆澄湖形成的原因和时代问题‘吴县文管会孑L望山摩崖画像石刻再探连云港市博物馆连云港市花果山出土汉代简犊试释连云港市博物馆连云港市出土的汉唐木俑’连云港市博物馆少皋文化的刻石瑰宝 一一连云港市将军崖岩画的调查和探索连云港市博物馆从考古新成果谈起 —关于苏州地区及长江三角洲南部的成陆时限问题苏州博物馆从坊市遗址…  相似文献   

20.
汉代长袖舞是中国古典舞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在继承先秦折腰、舞袖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了汉代以俗为美,雅俗共赏的审美意趣。汉代长袖舞的舞服、舞容、舞姿的形态之美,在汉代史籍文献以及出土的汉画像石、砖、俑、壁画等文物中清晰可见。本文谨以史籍文献和文物为依据,从汉代长袖舞的表演形式、舞美元素与美学特征三个方面论述汉代长袖舞的形态美,旨在为中国古典舞蹈中长袖舞的欣赏与当代舞蹈的艺术创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