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中语文课本第3册小说单元中,同时节选了十九世纪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和俄国大作家果戈理的《死魂灵》,课题分别为《守财奴》和《泼留希金》。《欧也妮·葛朗台》是巴尔扎克的代表作之一,是浩瀚的《人间喜剧》中一朵放射异彩的浪花。作品中的葛朗台亦是世界文学人物画廊里的一个极为出色的典型形象。从这一形象的刻画中,我们可以窥视到这位大师的非凡手笔。用泰纳的话讲,巴尔扎克正是以他那“非凡的洞察力”,“能在一个姿态里窥见一种性格、一个人的整整一生”。(《英国文学史引言》)同样,果戈理以他的杰作《死魂灵》而“震撼了  相似文献   

2.
韩春晖 《学术交流》2007,(5):180-182
《送冰的人来了》是美国伟大的戏剧天才尤金.奥尼尔晚期创作的重要作品。奥尼尔对上帝的质疑和对人类命运的思索在这部剧作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而这一创作意图的实现则是建构在对《圣经》文本进行原型引用的基础上。《送冰的人来了》不仅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众多暗示、隐喻和象征,一如《圣经》故事的惯用技巧,而且在标题、情节、人物塑造等方面也与《圣经》联系密切。在该剧的创作中,把《圣经》的内在精神融入到了作品的人物性格里。除了主要角色外,次要人物也都有着《圣经》原型,并且,他们对中心人物的形象起着鲜明的烘托作用。尤其在对剧中原型人物的解构和重塑中,奥尼尔揭示了神的缺席,也否定了宗教对人类的拯救功能。  相似文献   

3.
田俊武  孙晶晶 《社科纵横》2006,(10):177-179
美国现代著名作家斯坦贝克深受《圣经》、《道德经》或其他东西方文本的影响,在自己的小说创作中有意无意地根据这些文本的内容来给人物命名,最典型的表现是他的两部史诗性小说《愤怒的葡萄》和《伊甸以东》中的人物命名。不了解这些作品中人物的命名方法以及其背后蕴藏的文本互涉含义,我们就无法揭示斯坦贝克作品的宏大主题。  相似文献   

4.
杨述伊 《学术交流》2012,(9):203-206
奥尼尔是一位对人的精神活动有透彻感悟的剧作家,他的戏剧作品和戏剧创作中都卓有成效地运用和表现了无意识,在《琼斯皇》、《毛猿》、《悲悼》以及《榆树下的欲望》等一系列作品中,成功地运用无意识来挖掘外现人物的心理过程、升华作品主题、拓展创作思路以加深作品表现力度,取得令人瞩目的创作效果。同时,奥尼尔在戏剧创作过程中自身也受到无意识的支配和影响。  相似文献   

5.
世界著名幽默小说家狄更斯二十三岁时,凭着《匹克威克外传》一举成名,成为维多利亚时代文坛之魁。不但当时英美读者疯狂地醉心于它,直到今天,《匹克威克外传》还是公认的世界名著。匹克威克在英国至今仍然是家喻户晓的人物。狄更斯是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作家,他的小说始终以城市下层人民生活为背景,以幽默的笔调高标于世。他的幽默风格中熔铸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理想和对现实的批判精神。因此使人哀而不伤,怨而不怒,这种风格曾经给他赢得了从上流社会一  相似文献   

6.
受西方心理小说和意识流小说的影响 ,中国当代作品也注重开发人物精神世界。这在中国当代文学中是最具开创性的。陈忠实在创作《白鹿原》时曾说人物的心理积淀以及传统的心理层面代表了中国人当前的生活模式。因此 ,作家们在写作中都不同程度地注意到人物个体心理层面对其命运的影响。电视剧本《十品官吴山羊》之所以受到读者和观众的好评不仅在于他反映了生活的本真和他的喜剧性风格 ,更在于他关注到个体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人物的命运。《十品官吴山羊》剧中的一系列人物散见于农村生活的不同角落和不同层面。他们的生活阅历以及知识层面、心…  相似文献   

7.
李群英 《社科纵横》2007,30(10):99-101
巴尔扎克和曹雪芹堪称世界文学史上的巨匠,一个写出了包罗万象的《人间喜剧》,一个创作了"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红楼梦》。虽然两位大师相隔百年、远隔千里,但作为现实主义小说的代表人物,他们在创造思想上颇具相似之处。本文将具体阐述巴尔扎克和曹雪芹创作思想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8.
在川端康成的作品中 ,男性形象不如女性形象那样引人注目 ,似乎是女性美的光彩将男性遮蔽了 ,以至于男性角色常常被视为一个陪衬 ,一个可有可无的人物。似乎川端康成自己也有这样的看法。在谈到《雪国》中的岛村时他说 :“我想说他不过是塑造驹子的一个道具而已”。1对于《千只鹤》中的菊治 ,评论者也有类似看法 :“菊治象一个空洞 ,作品中其他人、风物穿过这个空洞才使他有了生气 ,甚至可以说 ,他不过是个道具而已。”2然而 ,当我们按照性别把他的人物分成男女两个系列 ,来探悉他们 (她们 )在小说叙述中各自的位置、作用及相互间的关系时便…  相似文献   

9.
川端康成从1926年发表的《伊豆的舞女》直到晚年的创作,除几部描写自家身世的作品外,无不以女性为小说的主要人物。其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雪国》、《千鹤》和《古都》三部作品是川端康城成熟时期的小说创作,最能显示其艺术特征。小说中刻画了一系列女性形象。女性为主要人物,恋情为主要内容,死亡与悲哀为不变的基调。这可以说是川端康成创作的一贯主题。川端康成是如何塑造,又是以怎样的创作原则来构筑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的?这用川端康成自己的话说,是“立足于日本的传统美”。  川端康成在五十年的创作历史中,共完成了一百三十多部(篇…  相似文献   

10.
钦斯吉·艾特玛托夫是在苏联享有很高声誉的吉尔吉斯作家,他擅长中、短篇小说的创作.他的主要作品《查密莉雅》、中篇小说集《群山和草原的故事》、《永别了,吉利萨雷!》和《白轮船》曾分别获得各种文学奖.《一日长于百年》是艾特玛托夫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发表在《新世界》杂志1980年第十一期上.这部作品内容丰富、构思巧妙,在他的创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悲剧人生──评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已故上校的女儿》武洪斌凯瑟琳·曼斯菲尔德(1881—1923),生于新西兰,后移居英国伦敦,开始她的文学生涯。主要作品有《在德国公寓里》(1911)、《幸福》(1920)、《园会》(1922),《鸽巢》(1923)、...  相似文献   

12.
正在中国传统绘画中,人物画是比较重要的画科之一。其中,又可分出肖像画这一大类。一般而言,早期的人物画多见故事画,如《洛神赋图》《韩熙载夜宴图》等;细分出的肖像画则以帝王图册、家族供奉为主,如《历代帝王图》,但一般用于家族先人祭祀的祖先像,当然多不流传于后世。迄今所见,战国楚墓出土的《人物龙凤》与《人物驭龙》帛画,是已知最早的独幅人物画作品。其上的人物形象虽然简单,但已基本做到了形  相似文献   

13.
日出·印象     
作品名称:《日出·印象》作品类型:画布油画作品尺寸:48cm×64cm时间:1872年莫奈(1840—1926),法国画家,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他将毕生精力献给了对西方画界产生了重要影响的印象主义,突破了此前学院派的保守思想,极大地冲击了19世纪后半叶占据西方画坛统治地位的官方艺术,从而为掀开西方现代绘画史新的一页。他的代表作有《日出·印象》、《干草垛》、《睡莲》、《扶阳伞的女人》、《鲁昂大教堂》等。《日出·印象》是莫奈于1872年在阿弗尔港口画的一幅写生画,描绘的是在晨雾笼罩中日出时港口景象。在由淡紫、微红、  相似文献   

14.
熊江 《社科纵横》2013,(1):267-269
以语言风格简洁、洗练著称的美国文学大师海明威,在美国文坛上开创了一代新的文风。在他的许多杰出作品中,《杀手》是一篇能代表海明威文体风格的短篇小说,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尼克·亚当斯在目睹罪恶以及人性的冷漠和绝望后,变得更加成熟的过程。在这部作品中,海明威成功地运用了简单的人物对话、简短的叙述以及重复效应等叙事模式。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叙事模式中,作者巧妙地把握了"省略"的尺度,在删除一些信息的同时留下必要的线索,让读者有章可循,通过细读文本发现那些隐藏在字里行间的信息。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海明威在创作《杀手》时运用的"省略"策略,从三个方面来解读这位文学大师笔下隐含的匠心独运,走进那隐藏在水下"八分之七"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这篇评介法国当代著名小说作家克劳德·西蒙的文章发表于西德《法兰克福杂志》1979年第3期。西蒙是法国“新小说”派早期代表人物之一。他认为,小说家的任务不是去解释世界,而是描写世界“本身”,正如他所说的那样,是把“现在是怎样的”“翻译”成语言和文字。他常采取回忆的手法,在回忆中用一般现在时叙述,他的自传体小说《在佛兰德大道上》就是典型代表作,这部作品被称为是“现代记忆小说”。“新小说”派的作品,一般比较晦涩难懂,在大多数作品中,作者都是以一位几乎毫无个性的人物,即所谓的“反中心人物”(Antihelden)为媒介,罗列一系列无关紧要的细节描写,勾画出“人类的一般历史”,使读者看到人类毫无意义的生息明灭。西蒙还反对作家带有政治倾向,主张描写“自我”。现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16.
论《三国演义》中司马懿的谋略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三国演义》中司马懿的谋略特色崔积宝司马懿是三国时代著名的历史人物、谋略家。在三国后期,他是饺饺者,他的作用和影响远远超过其他人,是他在军事上和政治上奠定了三国最后统一的基础。只有他能与《三国演义》中的第一号人物诸葛亮相匹敌。《三国演义》对他的描述...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里的众多人物,个个呼之欲出,栩栩如生,所思所想生动可见,这与作者善于运用多种手段揭示人物的心理有极大的关系。运用人物语言显露人物的心理活动,是《红楼梦》揭示人物心理的主要手段。作者巧妙地把生活的真实同艺术的真实统一起来,常常在那些看来很难进入艺术创作的家常絮语中,让人物把读者一步一步地带入他的心理世界。例如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时,先找周瑞家的搭桥,心理想的是要她引荐去见王夫人,然而语言表达却有她独特的世故:  相似文献   

18.
卢晓曼 《生存》2020,(6):0222-0222,0221
艾米莉受18世纪中后期哥特小说的影响,在其《呼啸山庄》中运用了哥特式写作手法。通过塑造哥特模式的人物形象和环境,深化了爱情与复仇的主题,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本文主要从哥特小说的主要特点、人物的哥特模式、主题和环境上的哥特色彩四个方面对作品中哥特式写作特点进行分析,领略《呼啸山庄》中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9.
海明威在美国文坛上的杰出地位和他对美国文学发展所作的卓越贡献早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海明威作为一名作家对女性的态度,却一直是评论界论争的焦点。无论是认为他的作品中只有硬汉形象、具有厌女情节,或者认为他的作品体现了一个男性作家强烈的女性意识,又或者将他作品中的女性人物简单分为妖女和天使,都过于笼统、简单。本文试图以《太阳照常升起》这部长篇小说为解读对象,分析小说中女主人公阿什利.勃莱特与众多男性角色的关系,从而较为客观地探究海明威创作中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20.
袭人简论     
在《红楼梦》的人物群象中,袭人也可以说是一个主要人物,她虽然只列在“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中,但她比起“金陵十二钗”中的许多人物如巧姐、妙玉、秦可卿来,在《红楼梦》中所占的篇幅要大得多,据笔者粗略统计,《红楼梦》中有袭人出现或提到她的共八十七回,占2/3强。我们虽不能据此就说她在《红楼梦》中比上述那几个人物更重要,但也足以说明她在《红楼梦》中所占的重要地位了。当然,我们说袭人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并不仅仅是从这种意义上来说的,还在于袭人是曹雪芹表现其创作思想的人物形象之一,也是《红楼梦》中塑造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