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应对当前信息社会条件下网络对大学生健康成长带来种种消极影响的一种积极探索,它要求我们在日常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始终按照教育首位、倡导主旋律、立足服务的原则,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制度建设、法制宣传和文明建设,以期构建起有效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构建起一种新型的社会语境和媒介生态,媒介的融合诱发了社会变革,新媒体语境下的网络舆论因而呈现出多种异化与畸变现象,给社会管理带来了冲击与挑战。如何在新媒体语境下有效地引导网络舆论,已经成为社会管理范畴的重要课题。因此,需要通过议程设置重构、完善网络问政机制、加强网络社交管理、规制政府行为失范、提升主流媒体公信力等途径,实现对网络舆论的有效引导,从而促进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得以健康稳定、和谐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是指根据网络虚拟社会以及人们在网络虚拟社会中的思想行为特点和规律,为了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传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完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任务所采用的方式、办法或手段的总和,包括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方法、具体方法和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4.
社会物理学是大数据时代诞生的研究想法的交换如何驱动人类行为的新学科,这一新兴学科的学说观点对于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基于社会物理学视阈,审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实践发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思维需要迭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关系发生了变化。基于此,打造智慧思政新范式可成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路径选择。在这一新范式下,社会网络形态呈现出伙伴型网络新格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新角色是魅力型连接者,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新角色是主体参与者。  相似文献   

5.
网络虚拟群体同大学生生活社区、大学生公寓等一样已成为新型大学生组织的一个重要形式。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的教育和引导。在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未来,网络虚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必须和必然。要做好网络虚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开发性能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络系统,建立精简高效的网络虚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组织,深入开展有广泛影响的网络虚拟群体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6.
从现实社会空间向虚拟网络空间的空间转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条件。面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碎片化、分散化和形式化现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空间转向过程中发生了身份断裂,破坏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连续性。为了发挥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功能、维护好网络空间生态,需要在多元主体获得身份认同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一致的目标、确立活动的规范和提升行动的能力,建构彼此间良性的互动关系。同时通过建立和完善领导、管理、进入、协调、共享、保障、评估和监督等综合协同机制,在网络空间中重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价值,建构一个有机的、开放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  相似文献   

7.
当前高校如何开展网络思想政治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网络已影响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正在日益渗透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高校"生命线"的思想政治工作如何把握网络带来的新渠道、高效率、新手段、新内容等机遇,积极应对信息来源、传统文化、教育手段、自身素质等方面的挑战是一个重大课题.本文从找准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立足点,探究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切入点,寻找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沟通点,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融合点等方面对当前高校如何开展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网络论坛舆论管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七大指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一个基本方向是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发展基层民主。但是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舆论问题越来越严重。传统舆论管理手段在网络舆论管理的失效使网络舆论管理近乎真空。文章针对现有网络舆论的主要阵地网络论坛,利用现有的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网络舆论中的主体和传播的信息进行分析,将网络中众多的舆论传播主体纳入舆论管理中,并对网络舆论传播的信息进行及时有效的跟踪,从而实现网络舆论的真正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9.
网络舆情引导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高校网络舆情事件频发高发,引发舆论广泛关注,给大学的安全稳定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诸多挑战。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大背景下,如何把握舆论引导规律、提高舆情引导处置能力,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是摆在高校面前的一个非常紧迫和现实的课题。本文结合案例分析和思想政治教育对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新要求,提出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0.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网络虚拟实践这一新型实践形式走进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视野,并赋予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鲜明的时代特色。网络虚拟实践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相融合的主要途径是开展网络搜集教学,积极参加网络调查,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站,探索网络现实问题。网络虚拟实践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相融合的价值意义在于网络虚拟实践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新方法和新手段,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应对网络虚拟社会发展的新需要。  相似文献   

11.
当前网络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局面。面对网络环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加强网络传播的研究,而哈罗德·拉斯韦尔的“5W”理论从信息收集、内容分析、传播渠道到传播效果等形成有效的系统体系,为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复杂多变的网络空间主动掌握舆论引导,创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进入网络社会,网络以其独特的方式和无穷的魅力改变着当代大学生学习、思维、心理、生活,影响着他们的道德风貌和价值取向。作为高校如何加强网络管理建设,并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们面临的一大难题。本文联系实际,结合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对互联网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就怎样加强校园网络管理,使之成为民族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阵地提出了改进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人类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设施,以网络生命“比特”信息为载体,以虚拟的赛博空间为传播领域.以数字化技术为基本手段,以符号编码形式传输为交往方式,以具有网络行为的人的网络活动为存在方式。在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对象化活动中逻辑生成的一种新兴文化形态——网络文化生存方式。网络交往的虚拟化和数字化,易导致个体自我认同危机。网络虚拟交往有可能使个体形成双重或多重人格,导致其人格分裂。网络文化的自由性和开放性.导致网络主体价值观念多元化和民众的民族意识弱化。网络文化中的不良信息和网络游戏的充斥和诱惑严重影响人们的是非判断和行为选择。以包涵对立统一、开放多元、均衡兼容等融汇科学与人文精神的全方位多层次协调互动的“有机”系统和存在状态的和谐思想理念作为网络文化的深层次内核和基本的价值取向的和谐网络文化,包括网络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它是以和谐理念引领信息时代人类“网络共同体”的生存发展的一种文化性状和文化形态。和谐网络文化的实现重在培养和谐网络文化建设的骨干力量,搭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平台。拓展教育渠道,创建红色网站、博客、BBS和网络文化等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加强网络文化阵地建设。发挥制度所具有的秩序整合与建构的双重效能,建立健全网络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阐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强化网络道德教育。健全完善网络伦理规范和网络行为规范,技术领衔,有效净化网络信息,加强网络监管力度,营造和谐的网络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4.
高校网络舆论是当前影响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新兴力量。如何运用网络教育的现代教育手段,占领思想政治教育高地,引导大学生的舆论朝正确的方向发展,成为当代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文章主要以重庆大学民主湖论坛(民主湖BBS)为例,综合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调查与研究,对当代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提出引导大学生网络舆论的方法和策略,从实践探索的角度,为高校网络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5.
集体舆论是控制个人和集体发展的重要力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千方百计地影响集体舆论,加强正确舆论的感染力,削弱错误舆论的影响力,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笔者就校园文化建设、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建立团结的集体、高校网络建设几个方面谈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去影响集体舆论。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网络舆论的形成机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校园网络舆论不仅是影响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重要力量,而且也影响着校园舆论的整体走势,如何使用好网络这把"双刃剑",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文章从网络舆论的内涵、特点着眼,系统分析了大学生网络舆论的构成要素,进而探讨了大学生网络舆论的形成机理和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7.
有效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确保国家舆论安全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课题。在我国舆论安全环境异常复杂严峻的情况下,必须深刻认识舆论安全视角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与作用,准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和舆论安全的关系,主动契合舆论安全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8.
虚拟实践是网络环境下催生的一种新的实践形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中引入虚拟实践,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网络社会主动融合的必由之路,对于弥补思想政治理论课现实实践教学的不足、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管理,它体现着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能够促使大学生顺应国家、社会的要求不断发展、完善;这种管理还具备浓厚的伦理性质,有利于大学生个体的社会化和全面发展,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人价值.管理与伦理的和谐统一对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保证其取得良好成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努力形成积极健康的网络育人环境,是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策略研究的重点课题,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重点致力于引导策略的研究,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网站,建设高素质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以大学生为本,为大学生服务,真诚面对网络舆论,进一步加强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注重引导高校校园网络正确的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