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艾米莉.狄金森一生隐居家中,家既是她寓居的物理场所,也是她深恋的精神家园。在她的诗歌里,使用了大量与家、建筑以及家居有关的词汇,同时也不断在诗中探询家园的安全感、空间感,说明了家对她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丁宁 《新天地》2016,(4):28-29
丁老师:您好! 我最近心里很烦,您能不能帮我排解一下.我有个胆子很大的女儿,也是我们家读书最好的一个孩子.她上完高中,就离开家到城里打工了.几年以前,我想办法把她找了回来,让她和一个在外面当兵的人订婚,我想让她有个归宿.她一百个不愿意.她在门上留了个条子,说对不起父母的养育之恩,然后就又走了.  相似文献   

3.
我现在的老婆是我的结发妻子,她没有读过书,叫陈凤英,人很好.几十年来,帮我煮饭、管小孩,连电话都不接,她觉得自己讲不好普通话,人家会笑她.但是,我这个家现在所有的财产都记在她的名下,我控股的公司也是她在当董事长.我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安排呢?因为在我还没有富起来的时候,我曾经对婚姻徘徊过.  相似文献   

4.
一个生在富人家的儿子,父母不可能会让他像穷人家的孩子一样,过着半饥半饱的日子; 而一个生在穷人家的女儿,父母也一样不可能让她像富人家的孩子那样,过着披金戴银和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般的生活.  相似文献   

5.
迟子建是在现今文坛上默默耕耘的当代写家,是极具文学良心的女性作者,她生于极地,性格平和,有着超然达观的生活哲学,她用自己淡然温情的文字建构起了一个独特的文学世界,也极为深刻地造就了大家对她的印象--文学的良心.  相似文献   

6.
巴根草 《新天地》2016,(1):34-35
织毛衣缓解空巢危机 商场营业员金春丽的儿子刘晨上大学以后,两人交流的机会不多.慢慢地,她和儿子之间变得无话可说,刘晨回到家,也是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从不跟妈妈聊心里话.见儿子这样,金春丽心里别提多难受了,她渴望与孩子亲近,可儿子似乎离她越来越远.  相似文献   

7.
提起李清照,便自然地会同她的词作联系在一起,她的词,以其独特的风貌,独具的格调,独异的情趣,跻身于宋代词家行列,成为举世瞩目的杰出的女词人.其实,除了词,她的诗文,也写得别具一格,光彩逼人.朱熹曾说:"本朝妇女能文,只有李易安与魏夫人."(见《晦庵说诗》)《宋史·李格非传》也说她"诗文尤有称于时".研究李清照,光着眼于她的词作,而疏略了她的诗、文,总不免有偏颇之嫌.李清照不仅是宋朝首屈一指的才女,而且也是中国古代为数不多的奇女子之一.翻开建国以来编选的诸多中国历代散文的本  相似文献   

8.
秋瑾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巾帼英豪,而且也是一位伟大的革命诗人和词家.她的诗词在近代文学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秋瑾天赋聪慧,她的诗词格调天成,不拘于陈法,信手拈来,皆成妙蒂;感愤抒怀.悲壮苍凉,思乡念亲,娓娓动人.其吐词之豪健、音韵之铿锵,非同凡响.她的诗词能自拔流俗,沉郁顿挫,风节独善,其雄浑之气,溢满椿墨;革命激情,强烈感人.  相似文献   

9.
佛山,是历史悠久的名城古镇,但在林秀兰老师的眼里更为重要的是,这里是她的家,她的根,她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受家庭的熏陶,林秀兰老师从小就酷爱文学,这也为她以后走上语文教师之路打下  相似文献   

10.
苏谦 《北京纪事》2016,(7):46-49
胡大一是我国心血管病领域的顶级专家.在医院普遍为病人多做手术多挣钱的年代,他却在各种场合呼吁:不对病人过度医疗.一位因心律过缓、心房颤动的患者看了几家医院,医生都让她做手术,少则六七万,多则十几万的手术费令她难以接受,"我怕手术,更怕医生根本不给我说话余地的冷漠."她辗转多家医院后挂了胡大一的诊号,胡大一说,"你的病情可以用药物控制."她说:"胡教授跟我聊天,让我绷得紧紧的焦虑神经一下子放松了.他不仅治心脏疾病,还找了一位医生帮我调整睡眠.大半年过去了,我的病情基本稳定,心情也好多了."  相似文献   

11.
简.奥斯丁是19世纪著名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也是一位具有浪漫主义倾向的小说家。她在《傲慢与偏见》中,现实主义的笔法下透出了不尽的浪漫主义情怀,她运用浪漫主义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塑造了许多人物,她把人物理想化,她崇尚幸福、美满的婚姻,向往自然、宁静的田园生活,这一切深刻揭示了奥斯丁及其作品的“理性其外,浪漫其中”的倾向。  相似文献   

12.
许广平与鲁迅在一起整整十年,十年携手,十年忧乐相通,在生命中互相往来,许广平的人生价值在鲁迅的生命中得到了体现她叩开了鲁迅的爱情之门,给予鲁迅一个温馨幸福完整的家,她既是鲁迅事业的得力助手,又是鲁迅精神最忠诚的继承者和最热忱的弘扬者.这一切源于许广平的才华智慧,源于她与鲁迅的志同道合,也源于她能自觉地将自己融入鲁迅的事业中.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位服装设计师的家,也是两位新人的新房。她喜欢的风格很多:异域风情的东南亚风格、充满禅意的日式风格,还有她熟悉的欧式和中式都能在她打造的空间里找到影子,她把这么多风格揉合在一起,既个性又不冲突。还有她很多心爱的宝贝:留学欧洲带回来的小玩意,旅游途中买回来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品……她把她热爱的一切都融入了这套房子里,包括和他先生的爱情,慢慢积累组成一个与自己合为一体的家。  相似文献   

14.
80多岁的婆婆因老屋拆迁,只能轮流住在几个子女家。她老人家先后在大女儿、小儿子、小女儿家都没住长远。最后来到了二儿子家,也就是我家。我寻思着,  相似文献   

15.
狷客 《新天地》2016,(4):38-39
开明母亲爱唱歌 酒吧里献唱的阿婆叫蔡远秀,今年75岁,家在重庆云阳县城.到酒吧唱歌并不是她一时兴起,而是她沉睡已久的愿望. 蔡远秀年轻时就喜欢唱歌跳舞,结婚后,她和丈夫生下两儿一女.在蔡远秀的影响下,3个孩子也颇有文艺才能.大儿子高峰高中毕业未考上大学,在蔡远秀的支持下,他读了个机械类的技校,毕业后到当地的电力公司做了名电工.做电工期间,高峰白天上班,晚上自学声乐,在家里吹拉弹唱,蔡远秀也陪着儿子一起练.没几年工夫,高峰唱歌水平堪比专业歌手.  相似文献   

16.
幻灭是哈代作品的重要主题之一.《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最成功的小说,其主人公苔丝也是一个最能体现哈代幻灭主题的女性人物形象.哈代的幻灭主题主要体现在他对苔丝被人诱奸、遭人抛弃和最后又被人勒死等方面的详细刻画上.在哈代看来,苔丝的毁灭既是她自己的悲剧,同时也是社会和时代的悲剧.  相似文献   

17.
刘晓祯 《社区》2008,(21):34-34
案例1: 小丽是一名全职太太,因为没有自己的事业,她每天在家除了看电视就是打牌,闲极无聊时就给正在上班的老公打电话。她老公有时也会被太太的过度依赖弄烦,说她“闲着没事找事”.小丽很委屈,自己打理家务也是为了这个家,老公怎么就不理解呢?  相似文献   

18.
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同名主人公苔丝,是一个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女子,她单纯善良.同时天勇敢坚强.她曾经被亚雷诱编,失去贞操,但是并没有丧失重新生活的勇气和追求美好的愿望.虽然当时的社会道德与舆论给了她极大的压力,但是,导致她最终走向毁灭的命运,并不是由这种贞节观造成的.苔丝是死于对安玑·克莱的完美的爱情幻想中,是死于爱的激情与冲动.《德伯家的苔丝》其实是一出性格悲剧.  相似文献   

19.
郝晓满 《社区》2010,(24):32-33
把洗衣机洗坏了,保姆振振有词地说:“你们家洗衣机怎么和别人家的不一样啊?你也没教我怎么用”给孩子冲奶。你要求她洗手,她却阳奉阴违;对于一些她不想干的工作,她能找出种种理由来推托;她总爱施展一些小聪明让自己得到更多的实惠。如果不幸遇到这样的保姆,你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20.
恋土(散文)     
隔壁邻居的王奶奶回家去了。是在被查出身患食道癌之后没几天回家的。 老人的儿子老王和我在一个单位。几年前,他从乡下把年迈的老母接来住,老人家常到我这边串门,我也常去看望她。老人家很怪,总说儿子的家不是她的家,她的家在乡下。王奶奶乡下的家我未去过,但老王向我介绍过,乡下没有什么亲人,他是老人唯一的儿子。所谓的“家”,只是两间草房子而已,孤零零地立在一片梨园的边上。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