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用配体置换法合成了烷基钴Schiff碱配合物n—C_3H_ 7Co(salen)(γ—pie)(正丙基·4-甲基吡啶·双水杨醛合乙二亚胺合钴(Ⅱ))。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等性质表征。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双〔3-对氯苯乙酮基-2,4-戊二酮基〕合钴(Ⅱ);双〔3-间硝基苯乙酮基〕合钴(Ⅱ);双〔2-苯乙酮基-1,3-丙二酮基〕合钴(Ⅱ)(1)~(3)并做了元素分析,紫外、红外光谱分析,确定了分子结构,为未知的配合物.  相似文献   

3.
以N,O,O'-三(对甲苯磺酰基)-双(2-羟乙基)胺为起始物,经季铵化、Hoffman消去,得到了含两个咪唑功能基的仿生配体1,1再经水解、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了含两个咪唑功能基的仿生配体2;化合物1、2的结构经1R、1HNMR和MS谱证实.催化活性研究表明:pH=7时,配体2的Zn(Ⅱ)配合物催化PNPP水解的表观速率常数是PNPP自身水解的3.004×103倍,其水解能很好地遵从一级反应的动力学行为.  相似文献   

4.
合成并表征了手性双膦配体(R)-P-Phos(2,2',6,6'-四甲氧基-4,4'-二(二苯膦基)-3,3'-联吡啶)与(R,R)-DPEN(1,2-二苯基乙二胺)及其过度金属钌的络合物〔RuCl2{(R)-P-Phos}(R,R)-DPEN〕。以手性双膦及手性二胺钌配合物〔RuCl2{(R)-P-Phos}(R,R)-DPEN〕催化苯乙酮及取代苯乙酮不对称加氢反应,对苯乙酮对映选择性可达82.1%e.e.。  相似文献   

5.
通过双齿膦配体dppe与母体簇合物(u3-S)(u-H)Fe2Co(CO)。进行取代反应,合成了一个新的混金属簇合物(u3-S)(u-H)Fe2Co(CO),dppe.利用IR,NMR,MS等方法对新化合物进行了组成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在FezCo簇核中,两个Fe原子之间含有一个H桥,配体dppe中的两个P原子取代了Co和其中一个Fe原子上的CO.  相似文献   

6.
水杨醛与邻苯二胺以2∶1摩尔比在无水乙醇中反应,合成了水杨醛缩邻苯二胺Schiff碱,利用该配体与Cu(Ⅱ) 、Zn(Ⅱ) 、 Ni(Ⅱ) 和Co(Ⅱ)金属离子络合,合成了四个新型的Schiff碱配合物,其结构用红外光谱(KBr压片)及紫外可见分光光谱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配合物对H2O2氧化Vc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双齿膦配体dppe与母体簇合物(μ3-S)(μ-H)Fe2Co(CO)9进行取代反应,合成了一个新的混金属簇合物(μ3-S)(μ-H)Fe2Co(CO)7dppe.利用IR,NMR,MS等方法对新化合物进行了组成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在Fe2Co簇核中,两个Fe原子之间含有一个H桥,配体dppe中的两个P原子取代了Co和其中一个Fe原子上的CO.  相似文献   

8.
合成一系列关于Eu(Ⅲ)/Gd(Ⅲ)与2-噻酚甲酰三氟丙酮(HTTA)、苯甲酸(BA)和邻菲罗啉(Phen)的配合物,并对这配合物进行元素、红外与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这些配合物的组成为Eu1-x Gdx (BA)-(TTA)2 Phen (x=0~1),配合物Eu(BA)(TTA)2 Phen比配合物Eu(TTA)3 Phen具有更宽的激发带,且激发带发生明显的蓝移,说明新的配合物已经生成.共发光Gd3+ 离子对配合物Eu1-x Gdx (BA)(TTA)2 Phen的荧光增强非常明显,最佳Gd3+ 离子浓度为0.4 (摩尔分数).配合物Eu1-x Gdx (BA)(TTA)2 Phen荧光增强的主要机理是Eu(BA)(TTA)2 Phen 与Gd(BA)(TTA)2 Phen配合物分子间的能量传递.  相似文献   

9.
6-乙炔基双二茂铁丙烷[Fc-C(CH3)2-Fc-C≡CH]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二茂铁与丙酮反应生成双二茂铁基丙烷.然后进行酰基化反应,得到一个酰基化产物.再将此产物与三氯氧磷及氢氧化钠反应.最后合成了一个新化合物6-乙炔基双二茂铁丙烷.利用元素分析、IR、UV-VIS、NMR、MS等方法对新化合物进行丁表征.并推测了新化合物的组成和结构.  相似文献   

10.
通过双齿膦配体dppe(Ph2PCH2CH2PPh2)与母体簇合物{μ3-Fc-C≡CH}FeCo2(CO)9(Fc=C5H5FeC5H4-)进行取代反应,合成了一个新的混金属簇合物{μ3-Fc-C≡CH}FeCo2(CO)7dppe簇合物的合成和表征.利用IR,NMR,MS等方法对新化合物进行了组成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双齿膦配体dppe的两个膦原子取代了金属簇核FeCo2中两个Co上的羰基.  相似文献   

11.
锰簇合物在植物及一些菌类和藻类的光合作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用于催化光产生水氧的反应。本文总结了二十多年来,光合作用Ⅱ水氧化产氧的机制的功能探讨以及国外对锰簇合物水氧催化理论计算的研究,利用DFT方法对理论模型的构建及计算。  相似文献   

12.
通过双齿膦配体dppe(Ph2PCH2CH2PPh2)与母体簇合物{μ3-Fc-C≡CH}FeCo2(CO)9(Fe=C5H5FeC5H4-)进行取代反应.合成了一个新的混金属簇合物{μ3-Fc-C≡C}FeC02(CO)7dppe簇合物的合成和表征.利用IR.NMR.MS等方法对新化合物进行了组成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双齿膦配体dppe的两个膦原子取代了金属簇核FeCo2中两个C0上的羰基.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二种含二环己酮草酰二腙桥的新型双核镍配合物 [Ni2 ( BCO) ( phen) 4 ]( Cl O4 ) 4和 [Ni2 ( BCO) ( NO2 - phen) 4 ]( Cl O4 ) 4 ( BCO为二环己酮草酰二腙 ,phen为 1 ,1 0 -邻菲咯啉 ,NO2 - phen为 5-硝基 - 1 ,1 0 -邻菲咯啉 ) .通过元素分析、IR、UV- Vis光谱和摩尔电导方法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并推断了 Ni( )离子的配位环境 .初步进行的生物活性实验测定表明 ,桥联配体 BCO具有一定的杀菌活性 ,且形成双核配合物后杀菌活性明显提高 .  相似文献   

14.
以硫氰酸铵与水合肼为原料,采用丙酮异构化法的工艺路线制备氨基硫脲,合成了水杨醛缩氨基硫脲(SHTA)、水杨醛缩氨基硫脲金属配合物以及氨基硫脲壳聚糖(ATU-CTS),并对其相关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5.
过渡金属羰基配合物是有机金属配合物中一类比较特殊的配合物。自1890年Mond制得第一个羰基配合物[Ni(CO)_4]以来,过渡金属的羰基配合物至今几乎都已制得。与其他有机金属配合物相比,大多数羰基配合物稳定性高,不易发生氧化、离解和取代反应,但较易被还原。羰基配合物的中心原子都是低电荷的,配位体(CO)是惰性的中性分子。羰基配合物的结构及性质表明,羰基配合物的键合是比较特殊的。本文拟将对羰基配合物的键合,尤其是中心原子与配体(CO)之间的(d—pπ~*)π键合及其对羰基配合物性质的影响做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8-羟基喹啉与β-二酮类萃取剂1-苯基-3-甲基-1-苯甲酰基-5-吡唑啉酮(HPMBP)、二苯甲酰甲烷(HBZHZ)、苯甲酰丙酮(HBZAC)和乙酰丙酮的苯溶液对硝酸介质中的Bi~-有显著的协同萃取效应.用斜率法测得协萃配合物的组成为BiX·A(式中X代表8-羟基喹啉.A代表HPMBP,HBZBZ.HBZAC或HACAC).分别计算了各萃取反应的平衡常数,简单探讨了协萃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17.
1,2∶5,6-双-0-异丙叉基-3-C-(1-甲氧羰基)-乙基-α-D-呋喃阿洛糖是由D–葡萄糖衍生的一种重要支链糖.系通过以下途径制得:将D-葡萄糖羟基进行部分保护,在酸性条件下与过量丙酮进行缩合反应得二丙酮葡萄糖;然后将3位羟基进行PCC氧化得中间体二丙酮-3-己酮糖;再将中间体与-α-溴代丙酸甲酯进行亲核加成反应即得目标物,总收率为79.6%.目标物结构经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元素分析表征.  相似文献   

18.
本文合成了胡椒醛异烟酰腙与稀土形成的9种配合物,用元素分析法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并对配体和配合物的红外光谱进行了归属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Mn(Ⅱ)型金属配合物的性质比较成熟.但Mn(Ⅲ)型金属配合物因不常见,对其性质的研究少有报道.本文利用高锰酸钾氧化的方法,在三乙酰丙酮存在下,合成了三乙酰丙酮合锰(Ⅲ)金属配合物,并且利用该配合物在外磁场作用下在现出的磁化学性质,应用Gouy法测定了该配合物的磁化率,对该配合物的碰矩、未成对电子数目、键型等重要性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Zn(mnt)(phen-5,6-dione)配体间荷移跃迁特性与结构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新近合成的马莱腈二硫纶·邻菲咯啉 - 5,6-二酮合锌配合物 Zn( mnt) ( phen- 5,6-dione) ( mnt2 - :1 ,2 - dicyano- 1 ,2 - ethylenedithiolate or maleonitriledithiolate;phen- 5,6- dione:1 ,1 0 - phenanthroline- 5,6- dione)的电子吸收光谱 ,探讨了马莱腈二硫纶·邻菲咯啉 - 5,6-二酮合锌配合物配体间荷移跃迁 ( L L′ CT)特性 ,发现该跃迁吸收谱带较 M( mnt) ( phen- 5,6-dione) ( M2 :Fe2 ,Co2 ,Ni2 ,Cu2 …… )的 L L′ CT较弱 ,其本质是 Zn( mnt) ( phen- 5,6-dione)分子轨道能级图中 LL′ CT是宇称禁阻跃迁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