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对滚滚而来的市场潮,人们在思索、谈论着怎样才能用自己的知识换取财富,实现资本与市场的对接。对于这个问题,我想谁也没有金玉良方。但是当我们透过别人的一些成功经验,似乎可以得  相似文献   

2.
“神秘主义(mysticism)”这个词源于希腊一罗马时期的“myein”,意思是指人经由某种入定,隐约感知到一种难以言表的“神约”或“信仰的内在作用”。后来,神秘主义范畴渐渐拓展,被人们用来指一切神秘之事物。中世纪后期,有人将之与思维的神秘性联系起来,“神秘主义”于是成为宗教和哲学的共同话题。现在,“神秘主义”,或译“玄妙论”,大抵足指对人融于“the One”的信仰或追求;“the One”这个概念不好翻译,我暂且译为“元始”。  相似文献   

3.
斯南 《金色年华》2007,(10):43-44
男友是个穷小子,家在农村。这是我从不曾想到过的。他的优秀和对我的执著令我忽略了这个现实的问题,或者说现实客不得十全十美。  相似文献   

4.
武新明 《老年世界》2013,(11):40-40
2013年第2期登载了刊授课程《QO空间的使用》,这篇文章对我帮助很大。我已经85岁了,刚刚学会上QQ。过去只是听说这个软件的功能很强大,年轻人都在用。可是,很多功能和操作我都不会,孩子们上班上学都很忙,也没有人能及时教我。这篇文章给我上了一课,讲述的都是我亟待解决的问题,我按照文中的操作步骤,学会了很多东西,这个软件用起来也就方便多了。  相似文献   

5.
社工C问:对刚毕业的年轻社工来说,哪方面能力是最需要提升的? 答:我觉得你这个问题过于宽泛,我想先基于实践中的感受来说说刚毕业的年轻社工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我现在是个啥?”退休个把月了,我一直在问自己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亲子趣事     
还可以先生是这个世界上我最关心的人,一是因为他是我儿子,二是因为他还年幼,才十一岁。自从和他妈离婚后,我们每个星期在我父母家见一面,时间约三小时。因为我对他的成长过程不能全面、细致地观察,我有了解他一切的欲望,常向他提出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8.
我想利用一点时间谈一谈对于创新社会责任粗浅的理解,我将从三个方面谈一谈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李庆山 《金色年华》2011,(12):40-41
毛泽东对金日成说:“原先我一直担心两个问题,一是志愿军过江后能不能在朝鲜站住脚,经过第一次战役,这个问题解决了;二是靠现有的装备,能不能和装备现代化的美军交战,交战后能不能取得胜利。现在这个问题也解决了。事实证明,我们不仅可与美军交战,而且能战而胜之,看来原来的担心不必要了。”  相似文献   

10.
都说女人爱假设,男人爱撒谎。更要命的是,女人也爱听男人的谎言,我也不例外。刚结婚那会儿,我也拿那个老掉牙的题目考先生:“假如你母亲、妻子一同掉进河里,你先救谁?”我知道先生是个大孝子,这问题对我而言很残酷。但反正是假设,也无妨。我只想听听一个美丽的谎言:“我当然先救你这个娇妻了!”但大出我的意料之外,他狡猾地说:“先救母亲,再跳下河与你共赴黄泉!”我仍然感动,不为他的机智,只为他的悲壮。平淡但恩爱的日子就这样过下去,但我仍保持这个毛病,喜欢问一些很低级的问题。我小心眼,害怕失去他和幸福,特别是家…  相似文献   

11.
“我”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构成“非我“的有自然和“他人”。我与“非我”是什么样的关系?我对“非我”应当具有何种态度?在某种程度上说,哲学就是回答这些问题的。“他人”是“非我”中的重要部分,我与“他人”处于什么样的关系?我对“他人”应当具有何种态度?  相似文献   

12.
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几十年,到底是为了什么?不少人懵懵懂懂过了一辈子,也没想过这个问题。我差不多就是这样的人,是快到人生尽头的时候才懂得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如果早一点把这个问题想通,人生会少一些挫折,多一些愉快。所以,我非常希望全国人民都来读陈惠雄教授的妁释读快乐学》(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本书,提高自己对人生的享受。如果说,当前中国最重要的事就是懂得怎么追求快乐,学生和老师最需要的学问就是快乐学,这超过学习数理化,超过学习英(文)国(语)算(术),这样说也不为过。  相似文献   

13.
邓云涛 《现代交际》2004,(10):35-35
2000年7月,学通信工程的我大学本科毕业。当年毕业求职的时候,我们这个专业正处于上一届风光之后的低靡时期。想想上一届的师兄师姐们被华为、中兴等著名的通信公司以及像联通电信这样的运营商疯了一样地抢走,而轮到我们却面临的是整个行业的不景气和各大通信公司都在裁员的不利局面,心里的感觉真的是非常迷茫和焦虑,不知路在何方。  相似文献   

14.
近期难得在家,无意间看到“我是歌手”这个节目,被几位歌手所吸引,连续几星期都在追着看,还在网上了解了一下这个节目的背景和观众的反应。在众多网民评论中最吸引我注意的,是讨论镜头前的观众反应是真是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王刚 《中外书摘》2010,(7):73-75
如果有人问我,演戏、主持和收藏哪个重要?对这个问题,我可以肯定地回答:当然是收藏最重要。我已很多年不接主持的活儿,除非是收藏节目——需要说明的是,我办收藏节目也是极偶然的。“接活儿”,我有雷打不动的原则,前提是喜欢。2001年秋,江苏卫视一个新开办的收藏栏目请我去主持。当时,恰好该省某市有场拍卖,  相似文献   

16.
《中外书摘》2014,(12):39-40
只报喜不报忧的“核电科普”在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闹得如火如荼的时候,我不止一次在采访中被媒体问到同一个问题:为何在书店找不到关于核泄漏、核辐射等方面的科普书?当然随后许多出版社马上就炮制出了一大批这方面的“急就章”书籍,但在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之前,我也没有注意过这个问题——也许这个问题一直没有人注意过。  相似文献   

17.
抛出这个问题是为了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其实我没有答案。我只能根据下面的分析来揣摩热钱究竟沉淀在哪里,以及热钱持有者这样做的动机。  相似文献   

18.
想不想要孩子?该不该要孩子?这个问题来到虚岁32的我面前,而我却像逃避脸上的皱纹一样。逃避着那个形而上的孩子,也许再过几年,我将终生错过、和我自己的孩子见面。  相似文献   

19.
清晨,我独自在学校的小道上徜徉,虽然有点小雨,然而此时我却觉得这雨来的正是时候。不知怎的,这几天,我总是心神不宁,想着一个不知是啥问题的问题。雨一直下着,我随意望了一下主干道旁的宣传报,什么内容我都不记得,然而让我震撼的四个字——“人际关系”,直接投入我的眼帘——很刺眼,幸好雨珠已覆盖着我的镜片。现在什么都是模糊的,这样也好,让我有条件清晰地想着这个问题,或许不难,然而却时常困绕着我。  相似文献   

20.
20010年初,我离开工作了7年之久的上海浦东社工协会,来到浦东公益促进会工作。这两家机构都在浦东公益服务园内,相距不过百米。对我来说,最初的变化并不明显,只是从公益服务园的五楼搬到了一楼,从此再也不用每天乘坐那部咔嚓作响好像随时要瘫痪的电梯。但对身边的朋友来说,这似乎是一个重大的变动,很快就有人来问我:听说你离开社工协会了?对这类问题,我一般都轻描淡写地回答:是离开了,但也没有走远。但紧接着,又有人问我:听说你离开社工界了?对这个问题,我就不知道怎么回答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