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0 毫秒
1.
面子观是一种礼貌现象,它是言语活动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面子保全论”反映的是以个人主义取向为主的西方文化价值观,而与荣誉、地位紧密相连的中国人的面子观则反映了以群体取向为主的中国文化的价值观。探讨和对比不同文化背景下面子观差异及言语策略,有助于人们在跨文化交际的实践中避免语用失误。  相似文献   

2.
面子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文化现象。介绍Penelope Brown和Stephen C.Levinson的面子礼貌理论,据此阐述中西方维护面子的差异:中国文化倾向于对正面子的维护,西方文化偏重保全交际者的负面子。从历史、价值观体系角度分析造成中西方面子观差异的根源:中国文化中面子观根植于群体意识和儒家文化,而西方文化中面子观受个人主义价值观和契约精神的影响很深。在跨文化交际日益增加的今天,要尽力避免文化差异造成的误解和冲突,使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4.
从西方人的“消极面子”看中西文化及其礼貌言语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Brown和Levinson提出的以自由为核心的“消极面子”概念,对中西文化及其礼貌言语现象作对比分析后可见,就Brown和Levinson的“消极面子”概念而言,中西文化及其礼貌言语存在着较大差异,无法用某种统一的标准来衡量。  相似文献   

5.
餐桌礼仪包括餐具使用、座次安排、餐饮内容与程序和就餐氛围等方面。不同的中西方餐桌礼仪是不同的价值取向、人文关系和思维方式等中西文化差异的集中体现。探究这些差异形成的原因,有益于探索坚持发扬本国优秀文化传统,同时采取客观、宽容、尊重的心态对待异国文化,吸收其精华,更得体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6.
各民族语言含有大量的文化因素,这是构成民族文化的要素之一。俗语是语言的精华,大都具有鲜明的形象和恰当的比喻,常隐含着比字面意思更为深刻的涵义,富有哲理性和生活气息,因而往往具有浓厚的民族和地方特色。通过对英汉俗语文化的分析比较,可以掌握两种语言中俗语的来源,以及俗语的民族性和比喻性特点。  相似文献   

7.
“面子”的文化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际中共建文化定格和话语定位的目的是传递信息,理解别人和被别人理解,并随时保全自己及其话语参与者的"面子"。"面子"可分为"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不同文化的成员在处理礼貌"面子"关系时,会采用不同的方式。在交际中,人们都得采取理性行为保留自己的双方面"面子",同时仔细地突出我们自己的"面子",尊重另外参与者的"面子"权利。  相似文献   

8.
从文化渊源解读中美民族性格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的入世,中美两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必将越来越频繁.认识并理解中关各自的民族性格,如中国的群体意识、美国的个体意识,中国人的中和意识与美国人的竞争意识,探寻形成各自性格特点的文化渊源,对于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推动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大学外语教学中面子维护的文化因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外语课堂上言语互动中,多数学生为保全面子而普遍沉默的现象,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及访谈的形式,以我国传统文化因素为背景进行分析,从言语交际的礼貌原则之一——面子理论切入,提出了大学外语课堂面子维护的四个内在文化因素及面子维护的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的入世,中美两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必将越来越频繁。认识并理解中美各自的民族性格,如中国的群体意识、美国的个体意识,中国人的中和意识与美国人的竞争意识,探寻形成各自性格特点的文化渊源,对于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推动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集体主义和个体主义体现了两种不同文化模式的价值取向,揭示了个体与群体在利益分配和目标取舍层面上的文化心理倾向。研究以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为对比基础,以集体主义和个体主义为讨论对象,从文化价值观的角度展开。研究表明在个体与集体的关系中,基于利益选择优先性的差异而形成的集体主义和个体主义在思维方式,面子,社会人情关系,隐私观念、责任意识和成功标准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中国的集体主义文化可以描述为"好大喜小,内实外虚"。美国的个体主义价值观崇尚个人奋斗,尊重个体的权利,提倡个人对个人的社会关系等。本研究指出中美不同的价值观塑造了中国的太极式思维和美国线形思维模式,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决定了集体主义和个体主义价值观以不同的方式和程度存在于东西方文化中。在跨文化交际中,必须挖掘和认可差异,减少文化中心主义对交际的消极影响,倡导具有全球普世价值意义的价值,减少误解,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自我观是跨文化交际研究中的核心问题之一,由于它深藏在文化的隐蔽部分很难被发现,所以在跨文化交际研究中人们较少提及。中西方自我观差异根源于"天人和一"与"天人两分"的哲学思想,由此导致了中西方跨文化交际中的各种矛盾和冲突,分析研究这些冲突对我国的跨文化交际研究与学习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汉英亲属称谓中隐蔽的深层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英两种语言在亲属称谓语上有各自的民族特色和语言特征,它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前者丰富、复杂,而后者简单、概括。这些差异准确地映射出其背后的中西方文化不同的历史渊源与文化传统。隐蔽在汉英亲属称谓系统中的深层文化分别是由等级观念造成的长幼亲疏尊卑分明的中国文化和个人主义价值取向带来的人人平等观念的西方文化。  相似文献   

14.
为减少因对颜色词汇隐喻的文化内涵把握不当而导致的跨文化交际误解误译,从隐喻的民族性与共性角度,通过文化对比研究法,对中西方颜色词汇的隐喻文化现象进行研究与阐述。通过对比黄色与蓝色、红色与白色这两组在中西颜色词汇中文化特征较明显的组合,得出其民族性与共性。同时以颜色与职业为例,提及文化渗透中的隐喻现象,为跨文化交际提供参考与支持。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文化重宗法人伦 ,西方文化重个体自由 ,这是中西文化根本差异所在。在向现代社会和未来社会过渡与发展的过程中 ,中国必须革新重宗法人伦而轻个体自由的传统文化 ,而重个体自由的西方文化及其西方文学为这种革新正可提供有益的借鉴。中国新文化运动中新文学运动的历史证明了这种借鉴的必要性与巨大意义。 2 1世纪的中国仍要反封建 ,仍要继续文化革新 ,仍可从西方文学中获得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在对文化的分类中,衣、食、住、行等物质方面被分为表层文化,它们构成了我们日常生活的全部.但它们又无不受着诸如价值观、世界观等深层文化的影响,受深层文化特别是核心价值观的支配.在一种文化中价值现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不会轻易改变,所以饮食习惯也不会轻易改变.从中美不同的核心价值观的角度去探讨彼此饮食文化的差异,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也可以增强我们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宽容和接受.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泛道德主义的社会,人们普遍受道德观的制约。但随着西方文化的大量传入,以个人为本位的西方道德观极大地冲击了中国传统的以家国(群体)为本位的价值体系,引起了人们对于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为了取得正确的认识,促进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国新道德观的建设,有必要对中西道德观作一番比较。  相似文献   

18.
跨文化交际的核心是价值观,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是中西方价值观差异的重要表现.称谓是言语交际中使用最广泛最频繁的词语,中西方在价值观上的差异对称谓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