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与高丽的典籍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渭生 《浙江学刊》2002,(4):149-154
高丽自古与中国关系密切,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影响深广。典籍交流是文化交流极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按时间顺序,略述宋朝与高丽朝在三个方面的典籍交流,即儒家经典和其他诸子百家书籍、医药典籍及有关验方、《大藏经》等佛典交流,以及与典籍有.关的印刷交流的丰富内容及其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2.
浩如烟海的我国历代典籍乃中华民族古老文明和灿烂文化的重要载体与象征,据说早在公元之前就已传出国境,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则尤为深广。日本有种类繁多、数量庞大的中国典籍(有些在中国失传已久,更弥足珍贵),后来还衍生出了和刻本、国字解本、注释本、抄译本、翻案本...  相似文献   

3.
《社科纵横》2020,(2):105-110
《墨子》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本文就其十大主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充分认识传统文化与文化力对社会现代化的推动作用吴光吴光,男,1944年生,浙江省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杭州310025)(一)从“《论语》加算盘”名言看“文化力”研究现代市场经济或企业文化的人们差不多都很推崇日本“株式会社”的创始人、号称“企业之王”...  相似文献   

5.
《社科纵横》2016,(6):121-124
生态翻译学认为翻译是译者为适应翻译生态环境而进行的文本移植选择活动,而译者的适应与选择是否得当关键在于能否保持翻译生态系统的平衡、和谐。本文从译者适应选择和翻译生态和谐视角出发,以当下汉语文化典籍外译为研究对象,提出构建可持续汉语文化典籍外译生态系统,一方面有助于汉语文化典籍译作在域外顺利"落地",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汉语文化典籍译作对外传播助推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  相似文献   

6.
现代日本哲学与文化的独自见地——卞崇道新著《现代日本哲学与文化》评介山东大学牛建科访日归来,怀着一种如饥似渴的心情拜读了卞崇道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的新著《现代日本哲学与文化》(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以下凡引此书只注页码),书中的精辟见...  相似文献   

7.
长与善郎与中国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刘立善在日本近现代文坛上,长与善郎(1888-1961)是一个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剧作家和小说家。他自幼年起,便在其父的训导下,开始学习《论语》等中国典籍,从而对中国文学和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由此打下了较为坚实的汉学基...  相似文献   

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国际政治新秩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国际政治新秩序俞正梁在冷战后的国际社会里,各大文明正在经历着沧桑之变,其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东亚经济腾飞、社会治理、道德整合所起的作用,引起世人的极大关注。其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今世界的贡献,决不限于东亚地区或经济领域。如果对...  相似文献   

9.
强韵嘉  单芳 《社科纵横》2012,(6):102-105
在中国现存典籍文献中,关于古代神话传说的文化遗存及神话意象形态的传承演变过程来看,《天问》与《山海经》中所载神话颇多启承之处,对二者相似相通的神化意象结合文献进行比较分析,互证其文化意蕴及艺术意象,探寻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中中原文化与楚地文明之间多元互融的一体化脉络。  相似文献   

10.
温朝霞 《探求》2008,(4):78-80
由广州市文艺创作研究所一级作家、研究员、文学博士后梁凤莲所撰写的学术专著《乱云飞渡: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守之途》(下称《乱云飞渡》),最近由广州出版社出版了。这是梁凤莲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东亚系作访问学者时,站在中西方文化融汇的坐标上倾力写就的专著。全书以文化诗学的思辩为支撑,既有对中国传统文化嬗变历程的把脉与反思,更有对文学史个案的提炼与分析,以感悟和追问的方式展开学理的阐释与探讨,是一部值得推介的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好书。通观此书,它具有以下三个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11.
梁凤莲 《探求》2023,(6):114-116
<正>古代典籍留存到今天,除了及时抢救和保护现有的珍贵文献,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当代人的努力,那就是用当代思维去激活古代典籍,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理解、接受、欣赏,进而发扬光大,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永不熄灭。而经典传承的第一步便是理解,普及是无法忽视的桥梁。《广州大典》耗时十年编纂,依经、史、子、集、丛五部分类,汇集了上下两千多年、4064种珍贵的广州古籍文献,编成520册,于2015年出版。如此浩如烟海的古文典籍,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传统耻感文化的形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耻辱、可耻之事的感受及其行为调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形成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耻感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者在引证了先秦典籍对耻感文化的论述以及各阶级、阶层人士由耻感文化所形成的行为方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古代耻感文化的特点:(1)注重内省、慎独,强调反求诸己,通过正己而达到正人;(2)改过迁善,见贤思齐;(3)能激发人的一种奋斗精神;(4)崇尚操守,砥励名节。文章认为,先秦时期形成的耻感文化传统有着重要而又深远的实践意义,它以其独特的完整的体系而为后人所继承。认真发掘、继承和弘扬这种耻感文化,对于当今乃至21世纪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30年代,当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刘少奇站在延安马列学院的演讲台上,以其高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无产阶级革命家胆识,大声疾呼要加强共产党员的马克思主义修养。他以犀利的笔锋剖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加强个人修养的思想认识,并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对之给予了批判性的继承,使之成为共产党修养思想的重要来源之一,从而使其演讲———《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下文简称为《论修养》),成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继承的一个光辉典范。一、《论修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第一,《论修养》继…  相似文献   

14.
温朝霞 《探求》2023,(1):63-73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并提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多元体,蕴涵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很多可资借鉴的重要资源。要准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文化自信的关系,深入挖掘和阐发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更好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并且服务于时代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设计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既要准确把握传统文化的特质,又要准确把握教学对象的特点和需求,更要扣紧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国学精粹》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遵循理实一体化教学规律,精选与学生人格成长与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教学模块内容,在教学环节设计上,通过七步教学法,引导学生完成对传统文化从一知半解到切实笃行的过程,解决教学过程中学生"易知难行"、"只知不行"的教学痛点,通过对教师和学生细致入微的双重考评标准的设计,解决传统文化类课程考核难定量、难落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从古籍丛书看中日典籍交流杭州大学中文系陈东辉在中日两国源远流长的关系史上,典籍的交流无疑是其中繁富而灿烂的篇章。而作为古代文化汇聚和总结的古籍丛书,对于中日典籍交流起了殊可称道的重要作用。笔者近年来致力于古籍丛书的考究,同时对中日文化交流史亦颇有兴趣...  相似文献   

17.
隋唐时期 ,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政治稳定 ,经济繁荣 ,文化辉煌灿烂 ,学术思想兼容并蓄 ,开创了中国中世纪文化大国的局面。文化大国的特有魅力吸引着周边国家的学者、文人、僧侣等来唐留学、进修和求法 ,且以直接的文献交流为手段大力吸取唐文化 ,中外典籍交流活动频繁。其中 ,与中国一衣带水的国家——日本 ,由于地理与交通上的便利 ,在隋唐三百余年间 ,曾十数次派遣使团到中国 ,以求友好交住以及采集汉文典籍。众多的“留学生”、“学问僧”在中国求学问法后 ,往往携带大量的中国典籍归国。处于文化繁荣的唐代诗歌、小说和大量艺术…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中,风雨雷电、霜雪露雾等常见的自然气象被赋予了审美的属性,应和着世间万象,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甲骨卜辞、《诗经》、中国古代典籍与文学作品中对自然气象的描写,既是自然现象之记录,又是社会意蕴之表征。古人以风、雨、露、云等自然气象喻父母与天子之恩泽,以瞬息万变的气象意象阐发生命意识之哲思。  相似文献   

19.
良知与理性——传统社会的整体性崩溃与西方势力的介入之关系曾亦一美国著名汉学家艾尔曼在其《从理学到朴学——中华帝国晚期思想与社会变化面面观》(赵刚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9第一版)一书中把清朝衰亡与中国传统社会的整体性崩溃区别开来,从而引出这样一...  相似文献   

20.
研究《淮南子》的力作刘金海《主术——中国古代政治艺术之研究》,是一部研究我国汉代典籍《淮南子》的学术专著。作者安乐哲(RogerT.Ames)是美国汉学家,夏威夷大学哲学系教授,专攻中国古代哲学。安氏汉学基础深厚,著述颇丰,在东西方文化比较和交流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