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认识的不断深入,人类社会在经过了农业时代和工业时代两个不同阶段的发展之后,终于进入了生态时代.生态时代的主题是"和谐一发展",而在这一时代的发展中,环保产业无疑处于战略地位.生态时代的环保产业发展是基于生态产业理论的,而其实践在建立与完善环境法律、完善环保产业发展政策、改进环保产业生态技术以及提高公众参与意识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2.
旅游环境优化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梅  沈山 《理论界》2005,(8):54-56
环境破坏、环境污染、景观不协调等环境问题,严重影响着旅游业的持续与健康发展。本文以连云港市为例,分析旅游业发展中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提出了促进旅游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途径:科学规划、准确定位旅游城市特色,建立健全旅游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强化环保意识和公众参与的管理体系,建立完善旅游信息网络系统,走生态旅游的发展道路等。  相似文献   

3.
可持续发展与中国环境资源法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桑东莉 《东南学术》2004,(3):122-129
可持续发展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这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环境资源法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综合决策机制的建立、预防原则的发展、环境资源管理方式的转变、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确立、注重经济手段的运用和促进公众在环境保护中的积极参与.但是,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不确定性与实践的难操作性,也使中国环境资源法的价值取向出现了一些突出问题:制度创设上的环保意识冲突、产业转型的内在动力不足和环境公平问题等.  相似文献   

4.
美国环境外交的三个发展阶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所谓环境外交,系指各国政府及部分国际组织为解决与跨国环境污染、资源保护有关的政治、经济、社会等问题而采取的政策及行动。6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范围内各国环境状况的不断恶化与公众环保意识的觉醒,各国政府逐渐将环境事务纳入对外政策考虑范围,环境外交随之兴起。本文试图就各个阶段环境问题在美国外交中的地位及其主要政策的内容作一初步的描述与分析。一、1972~1980年:兴起阶段五六十年代,西方国家片面的工业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退比,进而给人类社会的生活和生产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在采取措施整治国内环境的同时,包括美国…  相似文献   

5.
自然资源过度开发、污染物大量排放、全球资源短缺、生态恶化、环境污染严重等,使人们认识到环境保护对于人类的意义.因此,在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开展环境教育将成为提高学生环保意识,推进社区公众低碳生活的一个有力手段和有效措施.通过分析农村学校环境教育的困境,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为农村学校建立环境教育模式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环境意识与第三部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意识反映了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水平和为此采取行动的自觉程度。国内外环保实践证明,单依靠政府是无法将环境保护事业做好的。如果没有企业和公众的参与,再好的规划和战略也只能是一纸空文,而企业和公众的积极参与则是建立在企业和公众环境意识不断提高的基础之上的,环保社团等第三部门从最基层为公众环境意识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空间。  相似文献   

7.
中美环境意识变化比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1950-2008)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1950-2008年为时段,对比中美两个国家的环境意识发展变化,科学和大众媒体的重要性在文中得以体现;此外,在环境意识深化和发展中,笔者强调不能忽视经济、政治的影响.在分析环境意识重大因素之间的关联后,认为经济、政治、科学、大众传媒与环境意识具有顺序相关性并在繁荣期后又交织影响.鉴于美国环境意识已进入深化阶段而中国尚处于发展阶段,中美环境意识的历时比较将有助于中国借鉴美国经验.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总书记在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指出:"环境意识和环境质量如何,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公众环境意识高低与否,是反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环境保护的性质决定了它是一项全社会共同的事业,公众的环境意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环境宣传教育对环保工作具有先导、基础、监督和推进作用,其出发点和根本目的就是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  相似文献   

9.
公众环境意识和参与环境保护现状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吴上进  张蕾 《兰州学刊》2004,(3):195-197
我们于 2 0 0 3年进行的公众环境意识和参与环境保护现状的调查表明 :我国目前公众环境意识薄弱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属于较低层次的参与 ,表现为公众参与环保的普遍性不足、制度缺失、效果不佳等方面。为确保公众参与环境保护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众参与 ,必须增强公众环境意识、健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0.
史亚东 《西部论坛》2022,32(1):66-82
地方政府是环境治理的重要行为主体,其环保支出行为不仅取决于地区发展理念和发展状况,而且受到地方政府间竞争关系的影响以及上级政府和公众的监督.基于环境关键词的网络搜索评价公众环境关心程度,并以首轮中央环保督察为准自然实验,采用空间双重差分模型对2012—2018年中国30个省级区域样本的分析发现"地方政府的环保支出强度(...  相似文献   

11.
期股制的模式选择及若干问题的解决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辛向阳 《东岳论丛》2000,21(2):35-39
期股制又叫企业家股份期权 ,是企业经营者按与所有者约定价格购进未来一定时期内公司股份的权利。期股制 1 993年前后进入中国 ,1 999年出现了三种模式 :上海模式、武汉模式、北京模式 ,尽管期股制在我国尚处试点阶段 ,还有许多具体问题有待解决 ,但期股制在我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13.
《优雅》2003,(8)
  相似文献   

14.
15.
蒋雯丽写真     
《优雅》2005,(9)
  相似文献   

16.
17.
周甲辰 《云梦学刊》2007,28(3):113-116
“悟”不等于直觉,不等于学识,不等于灵感,不等于审美经验的积累,也不等于审美感兴,前人对其理论内涵的研究存在诸多弊端。从“悟”的本义出发,联系严羽等人以“禅”论诗的具体语境来分析,从本质上看,“悟”就是生命的体验。  相似文献   

18.
反讽:女性的身体叙事——萧红与萧红小说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身体叙事”是萧红文本的一个潜在的内容与姿态,在文本中,女性身体不仅成为萧红作品中的“生死场”,而且更是小说获得内涵和意义的根本来源。萧红似乎对自身的情感与女性的命运有着超乎寻常的热情,女性独有的身体经验成为她从事文本建构的基本手段。生育、病痛与死亡是作家诠释女性“身体叙事”的独特视角,女性与男权社会乃至整个主导意识形态之间的联系与冲突成为身体的悖论。女性作家用反讽的姿态作了一次“致命的飞翔”,在语言的狂欢与回忆的空间中获得身体与性别的认同。正是用这样一种方式,萧红将自己写进了文本——就像通过自己的奋斗嵌入世界和历史一样。  相似文献   

19.
南帆 《东南学术》2005,(5):4-14
本文讨论了现代主义文学观念与中国历史语境的复杂互动。认为,不能简单地复制欧洲文学史的叙述线索,将现代主义视为文学进化的一个必然环节。本土特殊的问题结构制约了现代主义的接受方式。论文分析了20世纪30年代、50年代、80年代中国文学理论对于现代主义观念的拒绝和接受,并且指出后殖民理论语境中与现代主义对话的三个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20.
朱水涌这个问题的提出,起码有两个方面的必要,一是探讨文学发展规律和道路的必要。文 学与现实的关系问题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中的“情结”,从“五四”文化先驱提出“为社会写实的文学”、两个最重要文学社团关于“为人生”与“为艺术”的争论,到40年代现实主义与“主观”论的论争,从建国初期开展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以及这之后的几场关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争论,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重新呼唤回归“五四”文学传统而引发的重要的现实主义的理论争鸣,文学与现实的问题一直纠缠着中国文学的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可以说,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