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完全任意性的符号不存在,每个符号的创制都有一个原因.符号的原初理据性是心灵的原初认知方式:像似性和相关性,后来卷入反向相关性.心灵按此方式创制符号,符号反作用于心灵,赋予心灵以格式,格式化的心灵又按相关性和反向相关性的原则创制新的符号,因此符号与心灵互为理据性.符号的理据性在新符号的创制和使用过程中磨损,导致原初理据性丧失,但是符号的心灵理据性却始终可以辨认.  相似文献   

2.
从语言哲学和语言学史的视角,回顾古代中国、古希腊的"唯名论"和"唯实论"争论的核心问题,通过对索绪尔的任意性原则、皮尔斯的象似性观点以及洪堡特的理据论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可以看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象似性和理据性之间是辩证统一关系,但任意性是第一性的,在其共同作用下,支配着语言系统的发生和发展。因此,必须超越局限,从形而上学的角度来理解语言的本质。  相似文献   

3.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理据性和象似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是现代各种语言学流派的基础,而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学说则是其理论体系的基础。语言符号是否具有任意性一直是语言学者争论不休的话题.近年来出现了因为语言符号同时存在象似性而对任意性原则提出质疑甚至排斥的趋势。从语言符号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特征入手,认为语言符号既是任意的也是有理据的,两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共同推动语言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语言学界多年来一直讨论的焦点问题是,语言符号是任意的,还是理据的?从历时的角度、从人类语言的普遍性的角度入手分析,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理据性是语言符号的两种同等重要的基本原理,它们不是彼此对立的,而是在语言系统中互动分布,共同构筑了人类语言。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语言界十分关注“语言与现实、形式与意义之间是否存在理据性,即语言的能指与所指之间是象似的还是任意的”这一话题,并存在争议。笔者认为,我们应该看到语言现象的多样性,承认语言符号既有任意性,又有象似性,两者共存于语言符号的统一体中。本文通过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社会性、依存性和开放性基本特质的分析,对词语的基本特性及其任意性和象似性关系的特征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自从Saussure(1916)提出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以来,国内外一些语言学家先后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从象似性的角度对任意性原则提出了质疑。在摘要并评介Saussure观点的基础上,从语言起源角度来讨论语言符号的象似性。得出结论,语言符号起源干象似性,后以不同理据而发展,因此,语言的本质归根结底是象似的。  相似文献   

7.
对语言符号任意性及象似性的再思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不同角度及层次重新审视语言符号的属性,得出的新结论是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都是语言符号的属性,只不过是从不同角度来探讨语言符号的属性而已;就语言的单个符号而言, 任意性仍是语言符号的第一原则;但在复合词和派生词及语言组合关系及句法关系上,语言符号具有高度象似性。象似性与任意性是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8.
刘再雄 《云梦学刊》2002,23(6):119-120
语言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之间是否存在理据性一直以来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从分析英语词汇层面的理据性入手来探索语言符号的可分析性,可以见出,英语词汇层面存在着高度的拟音,形态和语义理据,语言理据是辩识或诠释语言符号意义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问题,一直都是语言学界争论的焦点,尤其自索绪尔提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原则以来,国内外的一些语言学家先后对此提出了或支持或反对的意见。在综合了各方面的观点,并对语言符号的特性进行重新界定之后,认为语言符号既存在任意性,又具有象似性。从辩证角度分析,语言符号不过是从任意到象似的连续统一体。  相似文献   

10.
隐喻化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手段,也是人类语言进化的一种方式,隐喻化的结果体现在语言 不同层面的象似性中,但象似性丰富了语言的理据却又模糊了语言的任意性,因此分析和研究语言的象似性 比坚持语言的任意性更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