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根据古今道教文献和道教诗词文献,结合我国传统道教不同时期的特点,对道教词中特别的意象"姹女"作了详细的分析.认为在道教外丹派中,它是炼丹隐语,指炼丹用的汞.在包括全真教在内的道教内丹派中,"姹女"指人之性,或称为神与气.另一方面,为了吸引普通民众入教,在某些语境中,这个词在全真教道教词中,也可以是道教外丹派的含义.  相似文献   

2.
根据古今道教文献和道教诗词文献,结合我国传统道教不同时期的特点,对道教词中特别的意象"婴儿"作了详细的分析.认为在道教外丹派中,它是炼丹隐语"婴儿"指炼丹用的铅.在包括全真教在内的道教内丹派中,"婴儿"指人之情,或称为神与气.另一方面,为了吸引普通民众入教,在某些语境中,该词在全真教道教词中,也可以是道教外丹派的含义.  相似文献   

3.
茅山,原名句曲山,地肺山,位于江苏省句容市东南24公里处。主峰大茅峰,海拔372.5米。 茅山.中国道教名山,道教上清派发祥地,古有“三宫五观,七十二茅庵”之说。唐、宋为茅山道教鼎盛期。据《茅山志》记载,北宋时期茅山有道房5000多间,道士数千人。现茅山道院是经国务院批准对外开放的全国21处重点宫观之一。  相似文献   

4.
茅山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厚的道教文化内涵吸引了许多北宋文人士大夫前来学道、隐居、观光。具有较高文化修养的茅山道士与北宋文人频繁交往,促进了当时茅山道教的繁荣。茅山宗主修内丹、养生治心的教理恰好符合文人的生活需求,茅山宗成为对北宋文人最有影响力的道教派别。茅山宗经典《真诰》与《黄庭经》对北宋文人的思想、生活以及文学创作也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葛洪与岭南罗浮山有着深厚的情结,他一生两次南适罗浮山。初适罗浮,他从师学道,广结道教中人,切磋教理道术;再适罗浮,他炼丹修道,著书立说,创立仙论。葛洪神仙道教的形成与他栖隐学道罗浮山关系至切。  相似文献   

6.
道教思想对白居易的影响可谓深远 ,白居易曾热情、执着地信奉道教 ,为得道成仙炼丹服食。他将这种宗教观念同世俗生活统一在“独善”观念中 ,带给在严酷现实中失意的文人一种安慰。同时白居易也深受儒学之影响 ,强烈的理性精神又使他能够从宗教的迷狂状态中解脱出来 ,冷静思考人的生命价值问题 ,从而产生对道教前后矛盾的言行和思想 ,而这种矛盾也是传统的中国知识分子所共有的  相似文献   

7.
仲春时节,我来到绿树环抱的茅山印宫,访同中国道教协会名誉理事、江苏省道教协会会长、镇江市政协常委、茅山道教协会会长、茅山道院住持——77岁的朱易经。 抚今追昔话茅山,朱易经兴致颇高,他告诉我:位于江苏省句容县境内的茅山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名山,茅山道观初建于西汉,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后经历代人扩建,至宋元  相似文献   

8.
茅山是江苏省的一座道教名山,过去它叫句曲山,而现在人们通称其茅山。据古籍资料记载,茅山除了旧名句曲山外,亦有记载为衡山、苗山等。句曲山因山形近似"弓"状而得名,"勾曲山"是句曲山之外茅山的又一个异名,长期以来茅山的这两种不同旧名造成了不少误解。根据史料分析,茅山的名称主要有重名、异名等现象,针对这种异读和茅山异名的现象,文章对"茅山""句曲山"名称的由来进行了分析,并探讨地理特征以及历史文化对茅山异名的衍生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周邦彦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与道家道教的关系比较密切。周邦彦道家道教思想的产生与其父周原、叔父周邠的道教思想、行为影响有关;还与其太学读书时阅读的道典及其结交道友有关。潥水为官时茅山道教对其影响尤大,其作品中表现出明显的道家道教思想倾向,常常采撷《庄子》典故援入诗文。  相似文献   

10.
陶弘景是南朝著名道士、学者和文学家,他的学识、品行、风度等对文学的影响丰富而深刻:陶弘景作为道教宗师,通过与当时文人的交往进而影响到他们的生活及文学创作;他所流传的著作特别是搜集整理的道教经典《真诰》在后代文人中广泛流传,成为他们创作取材的重要源泉;由他所开创的道教上清派茅山宗对后世文人生活与创作有着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徐铉是宋初名臣,与道教关系密切。由于地域和政治的原因,徐铉与茅山上清道教颇有渊源。在思想上,徐铉的儒家立场是首要的,但道教理念仍有重要地位和影响,他通过“教化”将二者调和统一。这种观念的形成既有儒家的因素,也有道教自身从唐以来的传统。道教理念对徐铉的影响,既体现在希求退隐的人生观上,也波及到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12.
唐朝既是我国道教兴盛发展的时期,也是茅山道最辉煌的阶段。此间茅山道宗师名徒辈出,誉满朝野。他们不仅遍迹全国各大名山,潜心修炼,而且著书立说,传道布教,从而使茅山道的修炼理论和斋醮仪规更加完善,传至南北各地。  相似文献   

13.
葛洪字稚川,江苏句容人,约生于公元二八三年,卒于三四三年左右。他一生为人性钝口讷,言语率直,人们都称他为抱扑之士,所以他也就自号抱扑子。世称小葛仙翁。 他的祖父葛系,是三国时吴国的大鸿胪(官职名),父亲葛悌在晋朝任过邵陵太守。他的从祖葛玄,世称葛仙翁,精于炼丹,曾将炼丹秘术传授弟子郑隐。后来葛洪从郑隐那里学得很多的炼丹技术。以后又向精于医学和炼丹的南海太守鲍靓学习。鲍靓对葛洪  相似文献   

14.
李白有强烈的崇道倾向,他把道教的思想与风神熔铸在诗歌中。唐代是道教上清派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为李白所属道派为上清派提供了第一条佐证。上清派思想在唐代发展的重要特点是重玄学,而李白的诗歌中有不少谈玄的成分,这为李白所属道派为上清派提供了第二条佐证。上清派道经《真诰》中有鼓励世人求仙得道、炼丹采药、修炼养生的说明,李白的诗歌中也蕴含了相应的道教内涵。  相似文献   

15.
唐代道教兴盛,留下了大量的道教组诗。内容涉及道观场景、导引服气、炼丹服药、研习经书、斋醮仪式、道俗交往、女冠生活等方面,其中展示道教修炼理论的部分最有特色。异乎世俗生活的题材和神秘莫测的境界,增添了道教诗歌的神秘感。而组诗特有的包容性又使道教重视生命、渴望长生的好生意识和享乐主义得到了全面展示。  相似文献   

16.
唐代道教兴盛,留下了大量的道教组诗。内容涉及道观场景、导引服气、炼丹服药、研习经书、斋醮仪式、道俗交往、女冠生活等方面,其中展示道教修炼理论的部分最有特色。异乎世俗生活的题材和神秘莫测的境界,增添了道教诗歌的神秘感。而组诗特有的包容性又使道教重视生命、渴望长生的好生意识和享乐主义得到了全面展示。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了东晋茅山上清派宗师杨羲的道教诗歌特有的意象组合及其浪漫风采,诸如神仙意象群与仙境的意象的创造、旨远义隐的道教词语、色彩斑斓的辞藻等,形象地图解了道教的终极目的:“生存与享乐”。并揭示了道教诗歌与庄骚美学精神的承继关系与不同风格。  相似文献   

18.
梅山道教文化生成与演化因缘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古代梅山特殊的自然条件与人文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古梅山原有的巫教、从江西传入的南方道教,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佛教和儒教,在此相互冲撞、分化和共融,最终统合成了一种以原始巫文化为基础,积极地融和了南方道教文化(尤其是江西茅山道教文化)、佛教、儒教的部分思想理念在内的特殊的地方性道教文化事象,即梅山道教文化。  相似文献   

19.
王建终生对道教有种近乎狂热的追求。这种近乎狂热的追求的原始驱动力,是道教所宣扬的成仙得道长生不老思想。王建通过炼丹、黄白术、服食草木、按摩术、香汤沐浴等,以图进入神仙行列或求得长寿。同时,王建对道教吸取儒家学说,认为欲成仙必须重视道德修养的说教也十分看重。并崇尚道家超尘脱俗、清静无为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元代道士陈致虚在《上阳子金丹大要》一书中,讲到禅学与内丹相结合,其金丹姑且称为"禅丹".陈致虚的禅丹要求弟子们禅道俱明、仙佛同证、性命双修.陈致虚不止于援引南宗禅学,他还向前进一步,认定南宗禅就是丹.南宗禅至元代势力大衰,谁能想到另有道教陈致虚在道教弟子中推行修惠能南宗禅?陈致虚还虚构惠能炼丹故事,意在提倡禅丹.陈致虚的禅丹不仅弘扬惠能南宗禅,而且虚构故事以借用惠能的名气,可见惠能对中国历史影响之深.谁能说惠能与禅丹关系不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