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问:你来自什么样的家庭?你是怎样成为你现在这个样子的? 答:我生于1958年,在莫斯科长大,是一个单身母亲的女儿,母亲是药剂师。在童年,我们和外祖父母一起生活。他是立陶宛人,她是犹太人。象我一样,我母亲也是他们唯一的孩子。我们两代人都是独女。问:你父亲的情况怎么样? 答:我们从未与他生活过——我父母没有结婚。我父亲出生于加特契纳的一个德国贵族家庭。其父母在革命期间移居外国,作为一个贵族的儿子,他的生活很艰难。他组织音乐会,这在当时很普遍,但由于他的背  相似文献   

2.
王国民 《东西南北》2009,(11):29-29
今年年初,我终于拿到了去美国的签证,母亲让我顺便探望在旧金山工作的表叔。刚到旧金山,我便被那里优美的风景吸引。我决定先找份工作,我学的是动物学,表叔告诉我,现在美国流行养宠物,在许多家庭,宠物的地位甚至比儿女都重要,但美国的法律又对养宠物有种种限制.  相似文献   

3.
有很多的年轻人会问我,说现在的社会不良现象都是凭父亲,有关系,看相貌等等。我就问他,凭父亲,起码还得有父亲,我八岁的时候,我父亲就去世了,我母亲一个人带大我们哥俩。我们在内蒙古偏远的地方长大,离苏联最近。我在北京没有一个亲戚,我没有因为自己的工作送过一回礼,我不也走到了今天吗?  相似文献   

4.
最美的月亮     
那个中秋节我和母亲是在医院度过的。母亲的手术是八月十二那天做的。母亲感到身体不适,本来以为是老毛病,但医院检查结果竟然是癌症。我不敢把这个消息告诉母亲,不是害怕母亲经受不住打击,而是害怕母亲拒绝治疗。孩子刚满两岁,妻子下了岗,我是全家人惟一的经济来源。  相似文献   

5.
我叫王妙发,1916年3月23日(阳历)生于上海虹口区提兰桥样安里,今年周岁了,属蛇。但我来英国时少报了5岁,那是那些先来英国的中国人出的主意,以便以后退休可晚些,有活干,不想后来反而吃亏,这是后话。我的老家在宁波奉化溪口的石板坑,我母亲是宁波镇海人,所以我的口音有点宁波口音。我的父亲在年轻时便来到上海,在巡捕房里做“包打听”,英国人称侦探。我父母结婚后共生了5个孩子,现在只有我还活着,我有三个哥哥,其中老大、老二早年夭折,另一哥哥、一个妹妹也死得早。我母亲不工作,只在家带孩子。我4岁时进老式学堂读书,读…  相似文献   

6.
今年春节,是父亲离去后的第一个新春佳节。我天天陪着母亲聊天,听她讲过去的事情,想让母亲从对父亲的极度思念中解脱出来。然而,母亲的回忆总也离不开父亲的影子。在母亲琐碎的、跳跃式的絮叨中,我看到了父亲身旁一位温柔美丽、善良坚韧的母亲。  相似文献   

7.
一沓旧当票     
佚名 《东西南北》2009,(5):13-13
父亲因病早逝那年,我恰好十六岁,如花.的年纪。我没有任何思绪地看着母亲哭了整整一夜,然后提出了辍学的想法。其实我知道,之后的几年,母亲是无法从丧爱的悲痛中走出来的。而一直主持家里内务的母亲除了做菜便一无所长,我不想她为我考取大学后的那一大笔费用发愁,所以有了这个逼不得已的念头。  相似文献   

8.
小蕾,16岁,轻度智障,4岁时进入现在的寄养家庭,即将初中毕业。寄养父母均已过50岁。当问及成年后的生活打算时,小蕾答道:“我没有想过,我就想留在爸爸妈妈身边。”寄养母亲表示:“12年的生活很有感情,她就如同我们的亲生女儿一般。我虽然身体不太好,但我保证只要孩子愿意,我会一直照顾她到我不能照顾为止。孩子成年后的安置问题,  相似文献   

9.
一盒名片     
影子 《东西南北》2009,(10):23-23
那天,我刚下班,母亲就小女孩般迎上来,在我耳边小声说:“你爸爸印名片了,以后客户都找他,我就清闲了。”母亲的语气透着不满。我满不在乎:“印就印了吧。”  相似文献   

10.
我是杜×和狄××(即《二十年“疯女”之谜》中的“屠勇和田珍珠”)的大女儿,今年二十三岁。长期以来,在许多外人无法见到的家庭环境中,我很清楚地了解我们家庭中出现的各种事情和母亲发病的一些情况。母亲第一次入院时我还没有诞生;她第二次入院,我还是个只会啼哭的婴儿。这两次的情况我都无法描述。母亲第三次入院时,我已是个十二岁的姑娘了,我亲眼目睹了这一痛苦的事实。有谁愿意自己的母亲是精神病患者  相似文献   

11.
这是我知道自己身世后的第一个母亲节。我要拿起笔来,写一写把全部的爱给予了我,至今仍无法得到回报的母亲。我深知自己手中的笔太轻了,它根本无法承载母亲在整整半个世纪里给予我深沉的,超乎寻常的爱。  相似文献   

12.
女有三丑     
舒婷 《东西南北》2008,(6):49-49
女人的"丑",往往就是她的可爱之处。我的母亲十分好强,她的兄弟姊妹养出一窝一窝如花似玉的孩子来,不是被摆在照相馆橱窗,就是上杂志封面。三舅舅结婚,母亲连夜踩缝纫机,为我做了一条荷叶边的红裙子,又拿铁钳炙我的刘海,可怎么打扮都像缺了什么又多了什么,母亲技穷而泣:"我身上稍微像样的地方你都不要,偏偏拣我一对单眼皮!"我外婆及时在旁援救,她会很中我听地化解:"世上无丑女。女人有三丑:好吃懒做爱打扮。"  相似文献   

13.
父亲的情人     
真的爱情不是挂在嘴上,而是在心里。妻子怀孕后不久,母亲便搬到了我的新居照顾她,陪同母亲一起过来的,还有父亲。那天,由于保险丝烧掉了,整栋楼都停电了。一家人围着蜡烛说话,记得很小的时候,我就听母亲说过:父亲有个小情人。借着这个气氛,我就问了父亲这件事。谁知,父亲并未有丝毫不悦,反而当着母亲的面讲起了他的"风流往事"。  相似文献   

14.
粘耗子     
正母亲站在灶台边,把粘耗子一个个摆放在大铁锅里,一圈一圈摆得密密实实,盖好盖子后,坐在灶膛前的小板凳上,像有些累了眯着眼,头一低一绺白发飘下来,随着热气弥漫开来,母亲的身影一点点变得模糊,灶膛的火呼呼地着起来。那火快烧到母亲的脚边了,我想去扶起母亲,可身子怎么也动不了,我蠕动着嘴唇喊着妈妈……妈妈……可就是喊不出声  相似文献   

15.
“我还不想回家,我喜欢这座城市的每一天,我喜欢这里川流不息的人流,喜欢这里天南地北的朋友,更喜欢每天在这里寻找希望。”这是我的小姨妈在广州写给我母亲的信。今年56岁的小姨妈并不是在那座美丽的城市旅游或休假,而是在广州市郊一间6平方米的出租屋里给我母亲写信  相似文献   

16.
冯骥才 《东西南北》2014,(10):41-41
今年是马年,我的本命年,又该扎红腰带了。在古老的传统中,本命年又称"槛儿年",本命年扎红腰带———俗称"扎红",就是顺顺当当"过槛儿",寄寓着避邪趋吉的心愿。故而每到本命年,母亲都要亲手为我"扎红"。记得12年前我甲子岁,母亲已86岁,却早早为我准备好了红腰带,除夕那天,亲手为我扎在腰上。  相似文献   

17.
崔燕 《青岛画报》2013,(5):44-47
我是法国小伙FONTAINE Jeanfrancois,中文名字阿程。我曾是法国少年队的一名乒乓球运动员,现在是法国Entente Saint Pierraise乒乓球俱乐部的球员,目前在青岛二体做体育交流。2005年,我和母亲第一次来到中国,那时我16岁,在中国训练了一个月的乒乓球。Emma是一个中国女孩,我们所有的行程和训练计划都是由她来负责,我们所有人都很喜欢这个活泼开朗的女孩。虽然只是短短的一个月,但我们大家一起玩儿,一起训练,一起吃"嘎啦"("蛤蜊"的青岛话),喝啤酒,那个滋润啊。我们相处得都像兄弟姊妹,每天在一起感觉都很快乐。  相似文献   

18.
王娟 《社会工作》2009,(5):40-41
个案背景资料 阿康(化名)是一位23岁的男生,职高文化,健康状况良好。他是由他母亲D女士介绍过来的,接案时他正失业在家,沉溺于网络,白天睡觉晚上玩电脑,足不出户。阿康的父亲在其上高中时去世了,靠母亲在社区工作站工作和做其他零工将他及其弟弟抚养长大,弟弟现在广州上大学。  相似文献   

19.
张蔚 《社会工作》2009,(13):43-44
背景资料 服务对象金某,男,1966年3月生,初中学历,未婚。金某父亲已去世,母亲(72岁)退休后从事收购废旧物品的工作,现已再婚,与他同住。另有哥哥(49岁)、妹妹(42岁)均已结婚,并在外自组家庭。而服务对象现在没有工作,每月生活主要依靠低保及母亲的救助。  相似文献   

20.
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性却是坚韧的。在我的记忆中,从小到大,我和母亲没有过15分钟以上的对话。自小我对母亲最深刻的记忆,就是她每天起早摸黑地甩着那两条油黑的粗辫子忙进忙出……因为一个人要管6个孩子,她做事麻利得像一股风,在山上、田里、院子里、厨房里飞来飞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