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 要:我国政府及时调整宏观经济的政策取向,对内陆续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形成了系统完整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效果是显著积极的。本文对我国继续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进行思考、分析税收政策调整的基本取向及其延伸,并对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做了解读。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财政政策?通俗地说.现代财政政策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采取一定的财政手段调整财政收支形成不同的组合。实行什么样的财政政策,主要是看财政政策目标。财政手段和财政收支的组合。同时还要看配搭什么样的税收政策和货币政策。我国从2005年开始由积极财政政策转向稳健财政政策。这就是政策转型。转向稳健财政政策是以积极财政政策的政策目标基本实现为前提的。  相似文献   

3.
我国积极财政政策是从1998年开始实施的.这是我国政府首次公开宣称运用赤字财政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工具。因此,在谈论积极财政政策的时候.不能不先说说它出台的背景。  相似文献   

4.
刘琳 《经营与管理》2012,(12):28-29
在政府采购合同履行过程中,财政监督是财政资金合法、有效运用的重要保障。我国政府在应对经济危机时,较常见的是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能够保持我国GDP平稳增长,扩大就业需求,避免宏观经济"硬着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作为刺激政府支出的有效方式,也使各种  相似文献   

5.
中国财政政策的转型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至2003年.扩张性的“积极财政政策”成为中国财经领域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对于抵御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化解国民经济运行周期低迷阶段的种种压力.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发展,作用显著,功不可没。但扩张政策毕竟是宏观“反周期”操作适用于经济低迷阶段的政策类型。随着2003年中国国民经济终于走过由相对低迷向稳定高涨的拐点.GDP增长速度跨入9%以上的区间。并在2004年-季度继续高攀9.7%。人们对于投资过旺、经济偏热的关注迅速上升.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变化便成为必然。财政政策的转型也就是十分必要的事情了。  相似文献   

6.
要继续坚定不移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落实“一揽子计划”,特别要加大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支持,发挥好财政政策在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我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税收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也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对经济的发展和稳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危机下税收政策的充分发挥有利于经济发展。本文主要是就本次所实施的财政政策中的税收政策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8.
张余文 《决策》2000,(3):38-39
1998年以来,面对着“需求不足,增长乏力”的国内经济形势,中央政府决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目的是通过财政手段来刺激国内的消费与投资需求,以期达到拉动内需,促进增长之功效。两年多来,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其实际效果与预期效果可能有一定的差距,从财政本身的结果——大规模赤字——来看,属于扩张性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9.
《决策与信息》2008,(1):4-9
“防止经济增长过热和防止明显通货膨胀”——这是去年12月初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我国2008年宏观经济调控工作定下的主调。中央的“双防”思路昭示着问题的存在,而由此提出稳健财政政策与从紧货币政策搭配的宏观调控政策尚属十年来的首次。  相似文献   

10.
叶檀 《领导之友》2009,(2):26-27
2009年全球经济形势会如何,投资是否到了最佳抄底机会?多空双方各执一词。在4万亿元的积极财政政策的刺激下,1月份全国信贷达到1.62万亿元前所未有的历史纪录,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双管齐下,一季度的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出现了微妙的变化,与实体经济疲软不同,资本市场出现连续拉升态势。  相似文献   

11.
<正>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判断当前经济形势和定调第二年宏观经济政策最权威的风向标。在刚刚结束的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确定2010年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现行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正是依托这一系列扩张性  相似文献   

12.
李扬 《决策》2001,(12):9-10
谈起克服通货紧缩,人们不免要谈及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换言之,如果判断明年宏观经济的运行基本态势仍然是通货紧缩,则我们就不可避免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3.
我国从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来,在一系列“扩内需、促增长”政策的推动下,经济在200g年表现出逐月恢复增长势态。其中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起到了主要推动作用。虽然投资对经济恢复增长起到了主要的促进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对这些问题我们不能不引起重视,并在今后制定政策时应给予充分考虑。  相似文献   

14.
宏观经济调控支柱:财政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凯恩斯创立宏观经济理论以来,实行市场经济制度的世界各国。基本上都是实行“市场机制+宏观调控”的经济治理模式,即一方面注意发挥市场的自我调节作用。另一方面注意由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在其中,市场机制发挥基础性的作用。宏观调控不可能完成“无米之炊”.需要借助一定的工具。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便是政府赖以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两大支柱。  相似文献   

15.
孙风伟 《经营管理者》2014,(26):211-212
随着经济的发展,宏观经济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而不再是仅仅作为经济专业的研究课题而存在。无论是宏观经济政策中的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都是通过对利率、消费、投资、总需求进行调节,从而达到宏观经济调节的目标,而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分析都要从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两个角度来考虑,因此IS-LM曲线就是分析宏观经济政策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6.
《领导决策信息》2009,(8):10-10
2009年的财政预算赤字将达到创纪录的9500亿元。这是建国以来最高额度的赤字.据2月23日《中国经营报》报道.当西方赞赏中国积极的财政政策时.中国政府决心把积极财政“用到极致”。  相似文献   

17.
《决策与信息》2005,(1):6-7
2004年,我国经济发展非常不平凡。按照“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中央卓有成效地加强和改善了宏观调控——温家宝总理称之为“点刹”,从而基本实现了“熨平经济波动,防止大起大落”的预期目标,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13.65万亿元,同比增长9.5%。国内专家学者普遍认为,中国经济已不知不觉地进入了十几年来发展最好的时期。实际上,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我国经济就走过了由相对低迷到稳定高速增长的拐点。随着国民经济形成自主增长机制,关于积极财政政策淡出的议题被提上了日程。  相似文献   

18.
财政政策与宏观经济稳定:情势转变视角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利用马尔可夫情势转变向量自回归模型,考察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与财政政策的情势转变特征、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稳定的影响以及财政政策的非线性效应。分析表明,我国财政支出政策的相机抉择变化比较符合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所强调的"逆势而动"的特点,且有助于实体经济稳定,但加剧了通货膨胀波动;税收政策的相机抉择变化不符合宏观经济运行需要,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实体经济波动,但有助于价格稳定。我国财政政策总体上具有显著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凯恩斯效应"。  相似文献   

19.
2011年我国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一积极的财政政策在促进中国经济回暖,继续巩固和保持经济稳定持续增长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但是,财政政策在追求其它方面,比如房地产市场调控,拉动消费和刺激民间投资等方面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本文就是想要探讨在我国经济转型时期,影响财政政策作用发挥的一系列制度性缺陷,进而对我国的财政政策的制定提供一些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这次会议上,财政部部长金人庆作了重要讲话。金部长站在国家财政当家人的角度。侃侃而谈。如数家珍地介绍了去年我国的财政整体运行情况。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财政工作确实是有财有政。而且2004年国家财政的喜人形势,也为积极财政政策淡出、实行稳健财政政策准备了条件。金部长对稳健财政政策也进行了深入解读。他指出,稳健财政政策不仅是财政政策名称和赤字规模的调整变化,更是财政政策性质和导向的根本转化。概括地说,就是“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