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文章运用立体思维,对壮族摩经神话史诗《布洛陀》的人性美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对人性的内涵和结构,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对如何活态保护这部古代神话史诗,提出了一些可操作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苏童新作《碧奴》评论小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话重述”系列作品在创作和批评界反响颇大。如何把古代神话资源、本土文化和现代人文理念相互糅合、推陈出新,是这类创作必须面对的问题。以《碧奴》为个案,可以审视“神话重述”作品的内涵特征及隐喻色彩。在21世纪开端,我们重新回望先民时代的精神寓言和民族神话,可以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架起文化传承和扬弃的桥梁。  相似文献   

3.
《左传》中的大量神话,真实地反映了春秋时代的社会历史风貌。本文从古代宗教祭祀与活形态神话、古史典籍与文献神话、造型艺术与具像神话、民间传承与口传文学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左传》神话的资料来源。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道教建筑属于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传承道教文化的载体.就建筑形式和艺术特征而言,经过与佛儒建筑的融合与渗透,道教建筑依然保存其独有的文化特征——神话内核,从而形成特有的建筑特色.介绍道教建筑在历史发展中神话对建筑思雏的影响,以及遗存的道教建筑特有的神话特征.  相似文献   

5.
神话资源在当代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与研究,许多国家和地区直接将神话资源转化成当代景观和文化标志物,从而形成了当代语境中神话资源转化的重要文化现象。当代语境以经济全球化、大众媒介的控制性与虚拟性、消费主义为主要特征,突出"公共空间"的时代理想,直接或间接成为人们传承神话资源的潜在观念,并在实践中将神话资源"公共空间化",借助多种力量展示神话资源的普世价值和艺术品格。  相似文献   

6.
中国各地的活态神话资源,是构成乡土文化情结和国家文化认同的重要资源。川西地区是大禹神话资源较为富集的地区之一,区域内的大禹神话分属不同的族群,对应于不同历史时期,神话资源整体上呈现出复合型、多层次的特征。大禹神话在多样的历史情境中发挥了促进羌汉民族交流,联结入川移民群体的作用。从晚近历史上川西地区大禹神话资源凝聚区域文化认同的功能来看,充分利用各地域的中华神话资源,有助于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和文化复兴。  相似文献   

7.
一 日本古代神话的独特载体 神话,是人类童年时代意识形态的象征表现,是在生产力极度低下的条件下,原始人借助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①。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神话。这些神话起初以口头的形式代代传承;有了文字以后,又以书面的形式流传下来。荷马的史诗,实际就是民间行吟诗人口头文学的集大成,它的原始材料就是许多世纪积累下来的古代希腊的神话传说和英雄故事。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宗教思想,利用了神话中现成的形象、内容或形式,因而在宗教典籍例如佛经和《圣经》中,包含了古代印度人和希伯来民族的神话传说。  相似文献   

8.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宝贵财富,一些地方未能充分重视传承保护红色资源,未能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内涵,导致部分红色资源呈现退化甚至消失的现象,红色资源的传承保护尤为迫切。从红色资源视听化呈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出发,立足红色资源的视听化呈现形式,以数字化采集、保护、修复、管理、传承和利用等方式,充分发挥新媒体互动、视听艺术情景、影视重现、文创活化等功能,实现人们对红色资源的情感体验、沉浸体验、现场体验和具象体验,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相似文献   

9.
论神话生境     
神话生境是神话存活的必要条件与相关要素,如神话创造者、神话展演过程、神话的时空要素和传承方式等。神话的创作主体不是一般百姓,而是掌握着族群权力的精英阶层,他们以神话来控制知识的生产与传播,规范社会的行为。神话展演诸要素中最重要的是时间、空间和参与者。神话传承涉及的因素为传承人、传承媒介和传承语境。书面文本仅仅是神话的“木乃伊”,只有深入地对神话生境进行调查研究,才能真正了解神话如何在现实生活中“活着”的秘密。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具有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悠久传统.在中国古代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上,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文学的保护与传承,成绩尤为显著.而先秦采诗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搜集、整理、保护民间文学的滥觞,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史上,地位格外突出,具有代表性意义.对先秦采诗制度的研究与剖析,有利于我们探索中国古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本质与原则.  相似文献   

11.
在目前所见到的苗文材料之前,古代苗族是否有过文字,一直是不解之谜。最近,笔者在湖南邵阳城步丹口镇进行田野调查时发现了100余处摩崖石刻。这些摩崖石刻上的文字与古文献资料、民间歌谣传说中的古苗文和明清城步苗族起义军曾广泛使用过的苗文字以及城步民间现仍在使用一些常用的苗文字极其相似。该石刻上的文字应该就是失传了两个半世纪的城步古苗文字。因此,“苗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说法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12.
月亮神话是中国上古神话的的瑰丽篇章,其生成、演变与发展浸润着丰富多彩的民俗事象,是人类文化活动的弘扬与传承,彰显着人们对宇宙的认识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相似文献   

13.
"西王母"在中国古代历史和神话中是一位重要的传说人物,有关西王母的原型形象一直是人们讨论的一个话题.本文试图根据有限的文献资料,从语义分析和语源寻绎的方法入手,对西王母的原型形象以及神话中所反映的民俗事项等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4.
在远古神话中,女娲创造世界、孕育人类,是一副大神的气派,而在后世驳杂的民间信仰中,女娲形象又被重新演绎塑造。民间信仰的世俗性与神圣性的复杂扭结造成了女娲形象双重演绎过程,一方面将女娲由远古神祗演绎为人类慈祥的母亲,充满了人间烟火气;另一方面女娲又被赋予无所不能的神力,成为万人敬仰的大神。这是一个交叉式的双向互动,其复杂性是和民间信仰的混沌性共生的。女娲在民间的这种存在方式最终决定了女娲文化信仰现存状态和未来演变的流向,这对于民间女娲文化信仰的传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西游记》中猪八戒的形象并非凭空产生,它源于中华民族的集体无意识,上古神话中与猪有关的原始意象代代相传给这一形象的问世提供了可能性。猪八戒身上具有的贪财好色、半人半兽、肤色玄黑等特点均与上古神话有着密切联系,借鉴西方“神话-原型批评”方法,可以从一个新的视角研究猪八戒产生的深层文化渊源,并透过此形象折射出原始先民对客体世界所具有的朴素神话思维。  相似文献   

16.
《秦腔》通过对神秘兮兮的人、具有灵性的动物以及充满神秘和危险的大自然等意象的呈现,以期再现以清风街为代表的商州民间神秘文化。但这种神秘仅是对民间神话的乌托邦想象,是作家对现实的困惑和遗憾。真正的民间写作应该是一种关怀神话写作,即在某种时尚或习俗中发现一个象征性焦点,藉着民间的野性和生命来表达某种具有保守征候的神秘,即对当下生命的关怀和焦虑。  相似文献   

17.
东巴舞蕴涵着丰富的图腾文化、巫术文化、神话文化,欲寻找其源头,不应仅仅局限于其"近亲"——民间舞蹈和其"近邻"——本教、佛教、道教等宗教舞蹈,而应该走得更深更远,到先民们朦胧的意识深处去寻找。因此,运用文化人类学、审美人类学、美学等方法,从图腾文化的视阈探寻蕴涵丰富的东巴舞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从共时和历时两个维度探寻它的起源并探究它如何从实际活动的、文化的舞蹈转化成神性的、审美的舞蹈,也将对我们窥视纳西先民的心灵世界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花瑶是聚居在湖南省隆回县境内一个不足七千人的古老族群,是瑶族中一个独特的分支,由于封闭的生活环境,古老的民俗文化得以保存至今。花瑶讪歌就是其中最有价值的遗产,2006年花瑶呜哇山歌被录入湖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从花瑶讪歌所散发的思想、艺术魅力中初步探索了花瑶讪歌的史学、文化价值,以期引起研究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19.
古老的汉字积淀着深厚的汉文化底蕴,几经蜕变的神话同样折射出一个民族的心路历程。本文以女娲神话的演变为经,以汉字承载的古义为纬,经纬互证,共相发明,并对中国古代妇女文化史的一些问题作出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20.
丽江古城旅游资源持续开发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丽江古城物质文化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应恢复流官府衙、雪山书院、文庙、武庙等文化古迹,并注意特色原则、协调原则、适度原则;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应重点开发东巴文化、纳西古乐和民间歌舞。在开发古城旅游资源过程中,要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努力实现古城旅游业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