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关井春  吴伟杰  谈奕 《职业》2017,(21):73-75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学模式是世界各国最富特色的职业教学模式之一,同时也是世界职业教育中企业与学校合作成功的典范.2014年,笔者学院与德国埃尔福特培训中心合作,正式将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引入学院的教学之中.几年来,学院中德合作办学项目的实施,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丰富的素材.互联网金融专业是学院新开设的专业,本专业的核心定位是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营销,初次在第三产业类的专业中借鉴德国"双元制"模式进行课程改革探索.本文首先阐述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的内涵及影响德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三个重要概念,从互联网金融专业开设的现状及专业特色出发,寻找与德国模式的互通点,从而提出参照德国模式的课程改革建议,最后以实际成功案例作为对德国模式学习的起点,希望相关专业教师对互联网金融课程进行深度改革.  相似文献   

2.
高小霞 《职业》2017,(18):7-9
"校企合作,共育人才"是珠海市技师学院的办学传统,2013年学院成为了广东省人社厅首批"校企双制"办学试点学校,近年来学院坚定不移地把深化校企合作作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将校企合作办学理念融入到学院各项工作中,立足"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着力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素养全面的高技能人才,为本地区经济、产业发展做好现代产业人力资源的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3.
秦潇  郭宜勇 《职业》2017,(22):14-16
近年来,在中德两国加深战略合作、"中国制造2025"对接德国"工业4.0"的时代背景下,为了进一步提升办学质量、强化专业建设水平、打造优秀师资队伍、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国内诸多职业院校纷纷加快了向德国学习的步伐,中德合作办学之风迅速吹遍全国. 作为江苏省宿迁市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全面启动对德职业教育合作的职业院校,淮海技师学院自2015年以来坚持深化中德合作,推进办学规模,发掘办学效用,取得了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4.
当前合作办学模式在我国开放大学的建设过程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改革成就,但由于起步较晚,当前开发大学的合作办学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营构健康的合作办学环境,拓展合作办学深度,完善共建合作办学机制,丰富合作办学内涵,强化合作办学管理,提高开放大学教育服务能力,可以推进开放大学的合作办学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塑造大学精神是高职学院文化建设题中应有之义,它对于指明高职学院办学方向、保持教职工群体凝聚力、凝练高职办学特色以及增强高职院校的社会竞争力都大有助益。以上海大学高职学院为例,阐述了大学精神的内涵,并对高职学院自身的文化方面进行了全面地探索和构架,整合并提出了高职学院的内在文化,高职学院正进入了一个以文化为引领的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6.
在新世纪中,合作办学项目对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作为该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之一,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形式也应与时俱进。本文将大学英语课程与人本主义结合,探究以学生需求为主体开展教学,从而提升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推动合作办学项目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职业》2012,(23):4
在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举办的全国技工院校工作研修活动上,围绕推进技师学院改革发展这一主题,广州工贸技师学院、杭州技师学院、山东劳动技师学院、重庆科能工业技师学院、常州技师学院、扬州技师学院、内蒙古交通高级技校等7所院校,分别从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校企合作、多元办学、内涵发展、德育教学等不同角度,交流办学理念,探讨治学方略,分享成功经验,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朱建忠  吕钦  龚敏 《职业》2016,(33):26-27
目前,欧洲加速了职业教育一体化进程,全球职业教育国际间合作和一体化也在不断推进.本文在中国加速职业教育国际化合作办学的大背景下,对目前江苏省技工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合镇江技师学院国际化合作办学规划,进行了国际化合作办学可行性分析,并提出了镇江技师学院国际化合作办学实施的探索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杜刚 《职业时空》2015,(2):23-25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在组织管理、课程设置、课程评价制度、校企合作、科技成果转化以及国际推广等方面都有着值得借鉴的办学经验与特点,这些为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中外合作办学是指中外高等教育机构之间进行合作,共同创建、运营和管理学位项目的一种合作模式。本文以郑州西亚斯学院与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合作办学为例,以郑州西亚斯学院堪萨斯国际学院中美方合作项目“4+0”双学位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阶段,中方和美方课程考核方式的构成,特点以及差异性对比,以期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提升中外合作办学水平。  相似文献   

11.
大陆的职业学校办学理念与台湾的职业学校在逐步接近.目前两岸职业教育的共同办学理念就是大力加强校企合作,坚持产教融合、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学徒制实习培训、引企入校、产研合作等多种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本文对台湾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的特色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赵蕊 《职业》2016,(27):61-63
"中国制造2025"需要更多"大国工匠".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技工院校,要构筑技能人才高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必须加强文化建设,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本文分析了技工院校校园文化的特点和作用,概括了目前我国技工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并以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为例,介绍了其办学历程、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及经验.  相似文献   

13.
民办高校作为一种新兴的办学模式,其在大学英语的教学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这尤其体现在听力教学方面,因为英语听力的提高历来是学生学习英语的薄弱环节。本文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总结,以及我校学生的学习现状,针对英语听力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而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4.
孙兰军 《职业》2017,(11):118-120
2011年4月27日,河北省衡水市委、市政府决定整合职教资源,在技师学院的基础上,将8所市直中职学校合并.新学校整体搬迁至新校区,同时增挂衡水科技工程学校校牌,一校双牌.学院占地650亩,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教职工647人,在校生7000余人,是衡水市委、市政府投巨资倾力打造的华北地区实训设施最先进、师资力量最雄厚、专业设置最齐全、综合实力最强大、建筑规模最恢弘、校园环境最优美的国家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学院入驻新校区五年来的事实证明,衡水技师学院与其他学校整合后,厘清了办学思路,明确了办学方向,扩大了办学规模,提升了办学水平,实现了整合和发展两不误,进入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本文就衡水技师学院发挥资源优势,做强职业教育的做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为例,通过深入研究校企合作办学教育模式,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对学校招生就业的重要意义,为提高中职技工院校的办学能力、改变中职技工院校的教学模式和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陈元高 《职业》2017,(9):8-9
近年来,随着各地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工作的进一步深化,一体化课程改革的日臻成熟,有力地促进了蚌埠技师学院内涵发展,增强了学院办学实力,提升了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水平."校企合作和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与德国职业教育所实行的"双元制"的教学模式相通,与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理念相契合.技工院校应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立足学院的长远发展,运用校企合作和一体化课程改革,共同促进特色专业建设.  相似文献   

17.
创业型大学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办学新思路,它的出现与发展需要特定的条件与环境。创业教育是义乌工商学院办学的一个亮点与特色,在创业教育上义乌工商学院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与基础。义乌城市成熟的商贸经济体制为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创业型大学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是义乌工商学院建设创业型大学得天独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周啸 《职业时空》2008,4(9):104-104
高职学院是培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高层次应用性技术人才的摇篮,是我们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高职学院作为一项教育发展的新兴事业目前所面临的困难是很大的,无论是公办的还是社会力量举办的高职学院,由于其办学历史普遍较短,办学体制,发展机制特殊,整个办学模式正处于探索适应之中。因此在学院的建设发展过程中,其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显得更为重要和突出,如何充分发挥我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针对高职学院的特点,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和机制方面努力探索和实践,以建立完备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从而为学院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育人环境,是当前高职学院办学过程中一项十分关键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黄国栋 《职业》2013,(23):26-27
“企业学历”办学源于台湾,在厦门得到新的发展,作为校企合作的创新,值得职业学校进行积极尝试。本文提出“企业学历”办学模式具有可操作、效益好、易推广的优势,并探究了“企业学历”办学提升拓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职业教育水平也在飞速提升,培养的技能型专业人才越来越受到认可和欢迎.学生管理工作是职业院校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从学生自我管理的涵义、职业院校学生自我管理现状以及班主任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难点出发,探讨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意义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