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执政合法性资源会随着社会发展出现变动。意识形态曾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主要资源,后被经济绩效取代。当前公共危机常态化趋势凸显,经济绩效提供合法性的能力在减弱,公共危机管理绩效成为新的重要合法性资源的生成点。为培育和获取公共危机管理绩效资源,政府应注意对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权力进行约束,规避权力与责任隐性不对等带来的风险,并逐步向社会转移权力。  相似文献   

2.
台湾政党政治与西方政党政治意识形态的左右之争有很大差异,其最突出的特征是台湾社会关于族群和国家的认同分歧。"解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族群与国家议题的操弄一直是台湾政党为实现自身政党利益最大化而扩大台湾社会分歧的思想工具。但近几年来,基于"台湾意识"民意基础的现实以及台湾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台湾政党竞争开始向"去族群化"和"维持现状"的共识趋势发展。政党竞争基于社会分歧,现今台湾社会的族群和国家认同意识还是主导台湾政党政治发展的主要因素,但处于次要位置的经济因素对其政党认同的影响比重有所增加,所以两岸关系的稳定发展在台湾政党竞争中的重要性会逐渐提升。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转型及全球化过程中,中国主流意识形态正受到内外部错综复杂因素的合力的冲击,社会反常现象剧增,意识形态解释乏力;意识形态受众对意识形态怀疑剧增;意识形态由单一化走向多元化,直接冲击主流意识形态;新意识形态产生并有取代的企图。意识形态领域出现危机的根源在于:意识形态与现实生活脱节,意识形态价值取向与现实利益诉求脱节,意识形态所代表的阶级出现潜在危机。  相似文献   

4.
领导者面对危机事件的决策和管理能力是衡量一个领导者行政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领导者应进行适当的危机决策,化解因危机引发的一系列问题.能否妥善处理危机事件,是对领导者的综合能力、领导艺术以及领导协调能力的考验.  相似文献   

5.
社会管理在现代社会是政党执政的重要内容和基本方面,和谐社会建设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充分认识加强社会管理、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性,分析影响社会管理、和谐社会建设的矛盾问题,积极采取有效对策,对于内蒙古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德川幕府是日本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到德川幕府末期,伴随着日本整个社会制度的衰落和频频社会危机的冲刷,在意识形态领域坦出现了新的动向。意识形态归根结蒂是社会经济政治现实的反映,它的动向和发展趋势,一方面要受整个社会所制约;另一方面又能超前于社会  相似文献   

7.
意识形态建设关乎一个政党的生死存亡和重大的理论发展问题。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着深层次的矛盾。一方面,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阴谋颠覆以及持久的和平演变策略仍在继续,动摇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意识形态的安全备受挑战;另一方面,执政党自身的理论建设还存在诸多的缺陷和不足,从而影响到党执政兴国的要务,影响到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与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伟大贡献在于救了中国,而马克思主义能否进一步发展中国,则是执政党意识形态建设亟须解决的理论命题,也是确保意识形态安全的重大政治任务。  相似文献   

8.
意识形态对社会进程和社会生活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一个国家或一个社会所遵循的价值观念都受到了同时代意识形态的控制和影响。当下,西方思潮开始通过意识形态向发展中国家渗透蔓延。科学认识意识形态,批判意识形态认识误区,对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身的价值功能及凝聚力和吸引力,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处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双重背景下,正在经历着由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伟大转型。在这一转型期,社会各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但也带来了严重的文化危机,主要表现为意识形态危机、价值观危机、社会道德危机、生活方式危机和生态危机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不同程度地阻碍和延缓了我国社会现代化的进微因此,认真分析和有效化解这些危机,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顺利推进,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阶级、阶层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基于财产、地位等的区别而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它既具有客观基础,又由于作为一种理论分析方法而具有了主观性。正是由于这种主观认识、理解的差异,造成了人们在社会制度发展上的对立和冲突以及自身发展中出现了一些不必要的失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作为上层建筑重要组成部分的意识形态,没有或不愿反映社会分化的现实,统治者力图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改造现实。事实上,只有使意识形态符合阶级、阶层发展的实际,才能充分发挥意识形态的整合功能,促进社会在稳定协调中发展。  相似文献   

11.
视域问题是认识自然危机的前提性、关键性问题。敬畏自然论以纯粹自然为视域,极力美化自然,贬低甚至根本否定人类及其文明。对此,我们必须推动视域的嬗变,从自然视域转向实践视域,以实践作为研究和化解自然危机的出发点,直面人与自然之间真正现实的关系。在一定的历史和现实条件下,由于人类社会多重错综复杂的因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人类实践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异化,而自然危机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实践异化的必然结果及外在表现。因此,我们可以且只能通过对人与自然的现实关系及实践异化的理性思考并通过人类实践的自我完善逐步化解自然危机。  相似文献   

12.
<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关系到全国的安定和团结,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顺利推进。在民族地区一旦爆发公共危机,就会对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产生严重影响。而对于公共危机管理,所谓防火胜于救灾,可见在民族地区构建公共危机预防机制就显得极为重要,当前民族地区  相似文献   

13.
尤尔根哈贝马斯认为晚期资本主义是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其特有的危机趋势有经济危机、政治危机和意识形态危机。晚期资本主义陷入危机的最根本原因在于系统控制了生活世界,生活世界殖民化。恢复、重塑生活世界的本来面目,促成单向度的工具理性社会向全面发展的交往理性社会的成功转向,是化解和消除晚期资本主义危机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14.
政党文化是指政党在长期的政治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为全体党员普遍认同和共同遵循的政党意识和观念。作为一个自成体系的政治组织,中国共产党有自己的政党文化系统。社会转型是当前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建设的宏观生态。社会转型往往会出现认同、信仰、整合等危机。因此,社会转型时期,中国共产党合乎逻辑的选择是大力加强自身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执政合法性对于政党能否取得和保持执政地位至关重要,而意识形态对于维护政治系统的合法性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文革"结束后,邓小平从澄清意识形态领域的严重混乱入手,大胆进行理论创新,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天,从合法性视角研究邓小平对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做出的重大理论贡献,对于加强和改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维护和构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一、文化价值与意识形态五四以来“全盘反传统”思想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是:小农经济为主的经济基础,君主与官僚制度配合的政治体制,宗法血缘关系统帅的社会结构,构成了传统中国社会的文化根基,而中国古典文化不过是这个基础的上层建筑,是反映这一社会存在的意识形态,因此随着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封建制度转变为近代政治制度,传统文化作为旧的意识形态自然失去了价值和存在的权利。但是,能否把文化看作直接反映社会经济现实或制度现实的  相似文献   

17.
主流意识形态具有比较复杂的表现形式,它一旦形成,必然会对现实社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出现主流意识形态达不到其推行主体预期效果的现象,甚至会出现“主流”与“流行”、“上层”与“民间”意识相冲突的现象。如何维护主流意识形态的“合法性”,我们除了要制定一些“技术性”的宣传和传播方法之外,更重要的是要研究主流意识形态自身的形成和传播机制。由于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主流意识形态呈现阶级性和特殊性等多种特征。在现代信息技术等因素的作用下,主流意识形态受到各种挑战。因此,我们要关注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作用,研究其存在的合法性基础,在交往中自觉构建新时代的主流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8.
社会历史条件是政党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主要包括社会经济条件、政党的阶级基础和政治文化传统.一定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经济形态决定着政党价值观的性质,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决定着政党价值观的变化与更新;有什么样的阶级基础,就会形成什么样的价值观,当阶级结构和阶级基础发生变化,政党价值观必然发生相应的改变;政治文化传统是政党价值现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思想来源,政治文化传统的积淀传承是政党价值观变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论政党意识与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识形态是一个政党的理论基石和精神源泉,它代表的是政党的核心价值观和最基本的政治诉求,当代政党的意识形态呈现出兼容性、中间性,和谐、和平是现代社会的主旋律。我国民主党派自身发展建设与政治文明相适应,现阶段亟需加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基层组织,构建和谐组织,建设出与民主党派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并符合中国国情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职责。  相似文献   

20.
社会转型期,经济领域的变革推动着社会价值趋向多元,价值多元不可避免地伴随着个体价值的过度膨胀,由此而出现的价值冲突在政治领域和社会生活领域发生着消解作用,影响着政治和社会结构的稳定与均衡,在国家、政党与社会层面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认同匮乏问题。在社会生活领域,认同匮乏的具体表现就是公共精神短缺。由于公共精神短缺而导致的社会分裂会从根本上破坏国家和执政党生存、发展的土壤。执政党价值整合语境下的价值,其内在构成是以认同为核心,包括国家认同、政党认同和社会认同三重维度,分别指向共同理想、行动力量和公共精神。执政党价值整合的路径在于通过建构国家价值体系、建设良好的公民生活空间、强化公民教育来强化国家认同,通过强化意识形态认同、形象认同、情感认同和行动认同来强化政党认同,通过建构公共价值规则、协同个体价值目标、强化社区认同来强化社会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