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易道广大,无所不包,六十四个简单的符号能够涵盖天地中的一切。《周易》以卦画符号和汉字符号为两翼,我们在重视卦画的同时,似不能忘记汉字在拓宽易象世界中的作用。今天许多西方人在接触《周易》时,往往对卦象延伸的脉络感到难以理解,这是文化差异所造成的,同时也有来自语言差异的原因。很难想象,若是易卦名,卦爻辞是由限性限义的拼音文字所写成,那么易象世界是不是真能这样推演恐怕都会发生问题。可以断言,易象世界  相似文献   

2.
论安阳殷墟发现的“易卦”卜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0年10月底,郭振禄同志和我受甲骨整理小组委托,去安阳复查1973年发掘的小屯南地陶片,在安阳工作站仓库内发现一包龟甲,其上粘满泥土。出于职业习惯,我用手将其中一块泥土抹去,即见上面有“字”,于是取出进行清洗,发现其上是文字和“易卦”。后带回北京,由钟少林同志粘对复原,其文字和“易卦”排列有序、为以往所罕见,是难得的文物珍品。关于“易卦” 卜甲的情况,《安阳殷墟发现“易卦”卜甲》一文(以下简称《发现》)已作了全面介绍。现就“易卦”卜甲的有关问题论述自己的看法,以就正于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3.
1980年发现的殷墟“易卦”卜甲在中甲及四隅皆刻有筮数或卜辞,排列有序。在一块卜甲上同时刻有多个易卦便于集中研究,探求规律。此卜甲上的易卦含有了“九、六”筮数、八宫、覆卦、互卦的信息,也反映了“卜筮不过三”、“三卜”的习俗,同时也和文王演易的记载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易》之大壮卦六五爻曰:"丧羊于易,无悔。"此句解读异议颇多,各个注家的注解差异较大。对"丧羊于易"解读的关键在于对其中的"易"字的解读,大致可以分为三类解读:郑玄、王弼和程颐等人的"交易""平易""和易"说,朱熹所开启的"疆埸"说,以及顾颉刚所主张的"有易国"说。经过考察,郑玄等人的解读不太可取,而朱子和顾颉刚的解读较为可取。  相似文献   

5.
莱布尼茨、黑格尔和《易经》符号系统何建南中国古代智慧宝典《周易》一书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组成。《易经》包括六十四卦卦象(可称“符号系统”)和六十四卦卦名、卦辞、互辞(可称“文字系统”)。《易传》(即“十翼”)则是最古老也是有权威的解易著作。在易...  相似文献   

6.
《周易》独有的《易》象符号系统的创立,一定程度上源自古人对于生命现象的根源性领会与理解。《易》象系统蕴含的"象"之思维方式,及其与奇偶筮数关联的基础阴阳爻画,均可溯源于古代的生命世界观,或曰"生生哲学"。阴阳爻画三叠排布为"小成"之八卦、八卦两两相重为六位之六十四卦的传世《周易》《易》象符号形态,可谓是基于"关联性思维"对于古代生生世界图景的最佳符号化表征方式,这也是汉代以后出现的种种拟《易》之作如《太玄》《潜虚》等始终无法超越原始《易》象符号系统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夏禹时代是尧(唐)舜(虞)禹(大)及夏王朝时代,其时大约为距今4300—3700年。此一时代,在考古学上谓之龙山文化后期和二里头文化时代。夏禹时代之占卜易卦,需要深入探讨的有两处:一个是陶寺遗址出土的朱书"文"字扁壶及其铭文中的占卜易卦;一个是二里头遗址中所发现的卜骨现象和数字符号。作为单个数字的出现,如舞阳贾湖出土的时为8000年前的一个"八"字,西安半坡遗址出现的6000年前的"╳"(五)字,仅可作为一层意思。到了陶寺遗址中出现的4000年前的"O一∧一"(日一六一),几个数字符号连用且又和文字符号并署,由此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数字易卦。这一征象表明数字易卦作为完整的单卦,发展到此已树起了一座可资确证的里程碑。而到了二里头文化时代,则出现了一、二、三、∧(六)、十(七)、(八),即大多数的单个奇、偶数都出现了。这又一变化,不禁使人联想起由奇偶所组成的阴阳卦画,并可由此去探寻其卦画符号之渊源问题。  相似文献   

8.
要阐明易经八卦与莱布尼兹二进制的关系,首先必须搞清楚什么是“二进制算法”、什么是“电子计算机的理论基础”。周易的阴阳符号不同于二进制算术符号,阴阳卦来自奇偶卦,原意就是奇一偶二,不能解释为阴0阳1;“伏羲八卦”并没有数学上的。概念,八卦与六十四卦从来没有建立数字排列顺序和运算规则;易经阴阳爻与六十四卦的系列根本上并不是数学的计数制,没有“逢2进1”的进位规则,更不具备基本的算法。因此,在数学意义上,不能够说易经八卦(及六十四卦)是二进制。现代电子计算机的基础理论是二进制代数即逻辑代数与二进制逻辑电路;另一方面,“易经八卦”的生成模式,是阴阳奇偶哲理“一分为二”的玄学推演,而不是数学的二进制算法,它跟逻辑代数的运算操作没有任何关联。因此,没有理由认为“易经八卦与六十四卦”是电子计算机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周易》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其中有诸多卦、爻辞是对古代天文现象的记载,丰卦卦、爻辞便是中国最早的“太阳黑子”及“月食”、“日食”记事。  相似文献   

10.
“天地人”观念是《易》精神的核心思想。它体现了《易》的人文精神 ,也反映了儒家文化的精髓。而它反映了传统哲学对本体论特有的表述 ,这也是《易》经在传统社会一直为群经之首的缘由。它是深入《易》学研究 ,把握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的一切入点。  相似文献   

11.
三《易》首卦的宗教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有《连山》、《归藏》、《周易》三种 ,《周礼》云 :“太卜掌三《易》之法 ,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 ,其别则六十有四。”郑玄在《易赞·易论》中说得更加具体 :“夏曰《连山》,殷曰《归藏》,周曰《周易》。”《连山》者 ,象山之出云 ,连绵不绝 ;《归藏》者 ,象万物莫不归藏其中 ;《周易》者 ,言易道周普 ,无所不备。三易首卦分别是 :《连山》以艮卦为首 ,《归藏》以坤卦为首 ,《周易》以乾卦为首。艮指山 ,坤指地 ,乾指天。本文试从宗教的角度探讨三易首卦的宗教内涵。  一、易首卦之意义易卦作为具体…  相似文献   

12.
刘大钧 《文史哲》2005,(4):14-18
今本《周易》为王弼所传东汉费直古文易本,考之竹简本,今本与竹本大体相似,证明了今本确为古文《易》本无疑。而帛本《周易》应为汉初田何所传今文《易》本。理由有二:一,从时间上说,帛本经传的抄写时间应在文帝或文帝之前,基本可界定在高祖至吕后执政的二十余年间,这符合汉初传《易》“本于田何一家”的史书记载。二,从学术归属上看,帛《易》以“乖”代“睽”、以“礼”代“履”作卦名,显然受到《序卦》“睽者,乖也”、“履者,礼也”的影响,此与汉初田何一系“训诂举大谊”的学风也很相似。田何所传今文《易》本,包括“今义”和“古义”两方面,“今义”指以“德行”“仁义”谈《易》的内容,“古义”指以占筮及阴阳灾变谈《易》的内容。帛书经文卦序与京房《易》八宫卦序的密切关系,及帛本《易传》中大量孔子论阴阳五行、占筮梦兆的语句,都反映了马王堆帛本《易》可能为史籍所载田何弟子周王孙所持“古义”的传抄本。  相似文献   

13.
史善刚 《中州学刊》2005,(6):145-149
数字易卦走过了它五千年的漫长里程,至西周晚期<易经>一书的创成,才在真正的意义上产生了质的飞跃.虽然战国秦汉之际的简帛佚籍中亦存留着大量数字卦,然而此间的数字卦,其数字已经完全成"符号"性质了,数字卦与符号卦已经走向了统一.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现行易卦二进制解释及其流变依其内在发展逻辑作了一个概要的历史回顾 ,并重点揭示现行易卦二进制解释与传统易学理论的矛盾 ,从而寻求更接近史实、更贴近易理的阴阳爻配应方案 ,根据传统的“阳一阴二”法则 ,就易卦与现行二进制的内在关联性给出数学上的说明 ,指出“先天易”系统是自在的、完备的自然数序的计数系统。  相似文献   

15.
在《管子·轻重戊》篇中,有"六峜""六■"两个名词,关于二者具体指向,学界迄今仍无定论。在利用传世文献释义陷于瓶颈的情况下,或许可凭借出土文献寻求突破。周原等地甲骨上易卦符号■的释读以及王家台秦简《归藏》的出土,为探究二者本义提供新的依据。经过考证分析,"六峜""六■"均指易卦数字卦符号本身,"■"并不是"峜"的讹字,二者区别体现在使用不同数字代指易卦数字卦符号。  相似文献   

16.
<正> 古今中外,不少人为研究《周易》而竭虑殚精,寻幽探险;但时至今日,有些问题仍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韩愈曾经说过:“易奇而法”。易的奇无庸多言,那些烟雾迷离的卦象,诘屈聱牙的爻辞,实在是够奇的了。但易的法又指的是什么呢?我认为这是某种数学的原理。司马迁说:“文王拘而演周易”。易卦是否为周文王所作,虽无定论,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演”字,当含有“推演”、“演算”的意思,这就暗示着易  相似文献   

17.
《周易》的思维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结合相对应的思维,是抽象同一性与具体同一性思维相结合相统一的思维。它所设定的卦象与卦辞、交象与交辞,都是抽象符号与形象描述相结合相对应的机制。通过符号的演变,产生卦的演变与交的演变,相伴随的则是卦的形象与交的形象的变化。抽象符号来自事物形象,卦与交的形象又伴随卦与交的抽象符号。作为预测或“推理”的《周易·易经》,既是符号的推演,也是形象的变换。因此,《周易规思维,《周易》的逻辑,对于创建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现代智能机,具有实践意义的非凡启示。;一、符号与…  相似文献   

18.
吴立群 《船山学刊》2008,(2):137-139
《易经》之“易”有简易、变易与不易之三义。《易经》阴阳五行、取象类比的认识方法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的整体思维方式,这种天、地、人三才全方位的思维方式体现着“天人合一”的和谐现。  相似文献   

19.
<正> 一《文物》1984年第8期刊载了关于马王堆帛书《易经》的部分材料,并附有张政烺先生《帛书‘六十四卦’跋》和于豪亮先生《帛书‘周易’》两篇专论帛《易》的文章。帛《易》的出土,向人们展示了一连串新迷:它有着一种与今《易》很不相同的卦序排列。同时,帛本《系辞》没有“大衍之数五十”这一章,今本《说卦》之“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亦与帛本《系辞》所记很不一样。且卦名,卦辞,爻辞也颇多不同之处。关于这些问题,特别是卦序排列问题,就目前所掌握的材料看,学术界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于豪亮先生认为:“汉石经,《周易集解》和通行本,六十四卦排列次序相同,帛书却与之全然不同,因此,帛书本显然是另一系统的本子。”“帛书可称为别本《周易》,它的卦序简单,可能是较早的本子,从字体看,抄书的时代应在汉文帝初年。”(《帛书‘周易’》) 张政烺先生则以为:“汉唐石经和通行本  相似文献   

20.
从竹《易》和帛《易》看《说卦》的成书过程翟廷晋(上海社科院哲学所)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两次大量的易学文献出土,一次是西晋太康二年(公元281年),在当时的汲郡魏襄王墓(一说为安厘王冢)中出土了大量的竹简,其中就有(周易)上下经和一些与《周易》有关的文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