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在领导中国人民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百年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自身形象塑造问题,党的形象塑造呈现了不同的阶段性特征.党在百年形象塑造历史进程中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主要包括:必须在思想上明确政党形象塑造的价值意义,把政党形象塑造放在突出的战略地位,这是政党形象塑造的逻辑前提;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党本色,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政党,这是政党形象塑造的价值指向;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充分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这是政党形象塑造的核心要求;必须综合运用多种宣传媒介,不断提升政党宣传的能力和水平,这是政党形象塑造的关键环节;必须勇于自我革命,在从严治党中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这是政党形象塑造的基本路径;必须建立健全党的建设制度体系,建设马克思主义法治型执政党,这是政党形象塑造的根本保障.当前,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中引导广大党员正确了解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自觉维护党的光辉形象,这是党的形象塑造的时代要求,也是我们探讨中国共产党形象塑造百年历程和基本经验得出的一个主要结论.  相似文献   

2.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关键在于提升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学习力。领导干部读书有利于从经典书籍中汲取丰富的政治经验;有利于继承优良传统,建设良好学风;有利于自我价值塑造。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要与时俱进,持之以恒,使我们党进一步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论领导干部道德素质修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认为,加强领导干部道德素质修养的主要途径有:强化道德追求,践行共产主义道德理想:加强道德培养,陶冶领导干部道德情感;加强道德修养,提升领导干部道德境界;完善监督体系,强化领导干部道德意识:加强制度建设.规范领导干部道德行为;加强道德教育,塑造领导干部道德形象.这对提升领导干部道德素质水平.进而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东南亚是中国实现和平发展的关键区域,提升中国在东南亚的国家形象是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冷战结束以来,中国逐渐在东南亚塑造了良好的经济、政治、外交和文化等方面的国家形象。当前,中国在东南亚的国家形象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经贸问题、南海争端和中国威胁论的影响等问题。要进一步塑造中国在东南亚的国家形象,必须深化各领域的合作,妥善解决南海争端,加强文化外交,协调好与美日在东南亚的外交活动。  相似文献   

5.
一个好的领导干部必须具备各方面的素质,如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这是最基本的素质。作为领导干部还必须具备理论思考能力。江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谈到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时,强调要“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三个“着眼于”既是对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出的要求,也是对我们的领导干部提出的要求。我们的干部多数是在实际工作领导岗位上,天天同实际问题打交道,要不断地研究和回答实际问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特别…  相似文献   

6.
曹禺剧作中的女性形象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 30年代塑造的蘩漪、白露和金子 ,另一类是 40年代塑造的丁大夫、愫方和瑞珏。本文第一部分主要分析了曹禺前期塑造的具有个性解放特色的女性形象 ,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曹禺后期塑造的富于自我牺牲精神的女性形象 ,第三部分主要分析了传统文化、时代风气的嬗变以及曹禺独特的创作心理对这两类女性形象塑造的影响 ,并揭示出造成曹禺前后期女性形象差异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7.
现实国际政治矛盾的复杂性决定了向一个国家塑造良好形象的同时,会不可避免地损害自身在与该国存在矛盾的国家心中的国家形象.这种国家形象塑造的单向性问题,现有研究均未给与应有的关注.有鉴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对于缓解崛起国的结构性压力的作用,进而将国际政治矛盾划分为三类,论证了国家形象塑造的单向性.基于上述分析,作者在最后给出了中国崛起过程中国家形象塑造对象的排序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是自身形象的塑造者,都在一定的社会地位、社会角色中有意无意地、无时不刻地、方式程度不同地塑造着自己的形象。同时,每个人又都在或轻或重、潜移默化地制约和左右着他人的形象,与他人的形象互为条件、互相作用、互相渗透、互相扬弃。具体地说,就是每个人都在观察着他人的形象,并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道德观念、价值标准、审美尺度去品评、衡量、界定他人形象的性质和地位,从而决定自己对他人的政治态度和爱惜好恶程度。领导干部是群众的“龙头”,是一级组织中的核心人物,担负着率领群众实现共同目标的使命…  相似文献   

9.
现实国际政治矛盾的复杂性决定了向一个国家塑造良好形象的同时,会不可避免地损害自身在与该国存在矛盾的国家心中的国家形象。这种国家形象塑造的单向性问题。现有研究均未给与应有的关注。有鉴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对于缓解崛起国的结构性压力的作用。进而将国际政治矛盾划分为三类,论证了国家形象塑造的单向性。基于上述分析,作者在最后给出了中国崛起过程中国家形象塑造对象的排序建议。  相似文献   

10.
加强海南形象建设的迫切性和重要性,特别强调建设海南经济特区的形象,塑造良好的海南人形象;李向群是海南形象的杰出代表,应大力宣传、学习李向群的精神。  相似文献   

11.
倪红燕 《理论界》2013,(6):56-58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的主体和核心,应充分认清自身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肩负的社会责任,在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推进马克思主义实践创新中奠定坚实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思想基础;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努力塑造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信仰者的人格形象;通过工作实践特别是制度建设维护人民大众利益、弘扬共产主义精神、夯实党的组织基础,脚踏实地筑牢全党及全社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正> 在《金瓶梅》塑造的众多人物中,除了流氓恶霸西门庆及其妻妾、帮闲之外,作者还用力刻画了一批被侮辱、被损害的奴婢形象。这些形象是较为复杂亦较难把握的,如何评价他们,不仅是人物塑造的评价问题,而且涉及到整个作品的思想倾向及对整个作品的认识问题。以往的研究者多偏重于西门庆及其妻妾、帮闲的分析,而对这批奴婢形象则涉及甚少。有的文学史教科书虽涉及到了包括奴婢形象在内的“小人物”,却认为作者把他们写成了俯首贴耳的奴才,因而严重地歪曲了他们的面貌。这种笼而统之、一概否定的观点缺乏全面、深入的分析,是值得商榷的。下面,笔者就《金瓶梅》奴婢形象的塑造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形象学角度对其中的英国形象稍作概括,并分析作家即形象塑造者的自身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以及英国形象作为他者存在的社会现实基础是异国形象得以塑造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14.
我们在进行司法体制改革的同时,应一并重新塑造法官形象,在法官的内心中,牢固树立“司法公正”的价值理念,加强对法官精神形象的塑造、法官人格形象的塑造和法官职业道德形象的塑造,以便重新恢复对社会公众的信任度和公正形象。  相似文献   

15.
党的作风问题,也是党的形象问题。党的作风和形象是一面旗帜。党的作风和形象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当前,我党的作风和形象总体是好的。但在一些地区和部门的少数领导干部中,也存在着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及作风腐败等问题,引起群众的强烈不满。要正确认识党内存在的各种问题,要看到党已经采取和正在采取的各种措施,不断加大反腐败力度,不断地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斗争,党风正在进一步好转。现在,全国正在普遍开展的“三讲”和“三个代表”教育活动,是改进党风、永葆党的光辉形象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6.
人民信赖的执政党的政治形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人民信赖的执政党的政治形象的基本内容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创新形象 ;正大光明、公正无私的正气形象 ;艰苦奋斗、强国富民的公仆形象。作为执政党的党员和各级党组织应该根据时代要求 ,努力塑造好党的政治形象。  相似文献   

17.
丹东、本溪、辽阳三市的文学学会,于六月中旬在丹东联合举行文艺理论讨论会。会上讨论了社会主义新人形象的塑造问题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问题。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社会主义新人形象的塑造问题,不但应是文艺创作者十分重视的问题,而且也应是文艺理论界充分重视的问题。会上对怎样理解这一口号的提出,社会主义新人形象这一概念所包含的内容是什么等有所争论。  相似文献   

18.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仍然偏重于语言基础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通过分析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塑造教师的形象美、发掘英语的语言美、创设课堂的环境美、体验课外活动的艺术美等方面展开探讨,探索英语审美化教学的模式。  相似文献   

19.
对《左传》中的士人形象塑造进行分析 ,作为历史形象的他们 ,同时又是一个个鲜明的艺术形象。塑造这些鲜明艺术形象的艺术技巧主要有 :尚奇、对比、细节等。  相似文献   

20.
国家形象的塑造,是对人们认识和评价一个国家及其民众的正面预设的塑造.作为国家政治代表的政府理念、行为以及各种机构团体、社会民众在国家形象的塑造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而国家的历史、文化、自然和社会环境等同样具有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重视以文化传播的方式对外塑造与传播国家形象,特别是以英文版《中国文学》为媒介对外翻译介绍中国文学精品,传播中国文化,以展示崭新的国家形象.文章着重分析建国十七年《中国文学》(英文版)对革命历史题材文学作品的选取,以及所展示之形象与时代精神,从而展示建国十七年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