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华裔戏剧已有大约百年的历史,其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20年代为初级阶段;20世纪70年代为崛起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为繁荣发展时期.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美国华裔戏剧无论从创作主题、戏剧形式,还是影响范围,都有很大的变化,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剧作家和作品.研究美国华裔剧作对于研究海外华人戏剧传统的建构,探讨中国文化与文学对海外华人戏剧的影响,以及了解华裔戏剧在海外的接受,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21世纪以来,中国大陆美国华裔文学研究的发展势头更为汹涌,在研究队伍、研究范畴、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等方面均有长足进步,与此同时也暴露出诸如“研究方法缺乏创新”、“研究对象相对集中”、“两支研究队伍各自为政”等问题。本文首先简要回顾美国华裔文学研究在中国大陆的起始渊源,然后理性分析新世纪以来的发展现状,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有助于解决上述问题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3.
美国华裔戏剧作为亚裔戏剧的一部分,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登台美国主流剧场。70年代的华裔戏剧以提升华裔族群意识为目标,致力于在美国戏剧舞台上发出华裔族群的声音,因此有明显的族裔特点。80和90年代的华裔戏剧从内容和艺术形式上更加多元化,表现出跨民族和跨文化的特点。在世纪之交,华裔戏剧越来越多地关注非族裔的主题,在跨文化戏剧形式的基础上扩展创作内容,开阔关注视野。曾经被认为不同于主流戏剧或美国一般戏剧的华裔戏剧,正在出现越来越多的超越族裔主题和有普世意义的戏剧,从而使任何试图定义华裔戏剧的做法都受到质疑。近十几年的华裔戏剧同其他亚裔戏剧一样,呈现出去族裔化趋向。  相似文献   

4.
美国华裔文学批评初期突出了作品的族裔性,对于少数族裔政治及社会现状的关注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作品的文学性,随着华裔文学发展的成熟与研究的深入,批评话语开始转向其文学性的诉求,与国外研究发展相比,国内研究相对滞后,作者认为美国华裔文学的文学性与族裔性互为表里,密不可分,作为美国少数族裔文学的一部分,缺乏"华裔性"的文学文本,不能够算作真正的华裔文学,而缺乏文学性的华裔文本也不可能成为美国文学的一部分,只有族裔性与文学性结合完美的作品才能成为美国华裔文学的经典之作,我们的研究应从族裔性与文学性融合的角度出发,揭示作品所蕴含的复杂内涵,彰显作品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
美国华裔文学中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关系到如何界定异国文化中的中国文化问题。在美国的语境中,华裔所指的中国文化实际上是美国华裔文化,并非我们所认识的中国文化,其间的差异被想当然地忽略了。正因为如此,美国华裔作家所声称的身份认同往往与中国读者所理解的有很大的差异。讨论美国华裔作家的文化身份认同,首先要确定美国华裔作者所指的中国文化的内涵,以及其间的差异所具有的意义。提出“美国华裔文化”的概念适可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6.
殷辂 《中州学刊》2023,(2):97-103
依靠技术嵌入形成的网络话语空间突破了时空限制,将公共场域的边界放大到极致。然而,这只是信息技术中内嵌的属性,不可能自发、自主地重构公共性。若停留在技术的自在状态,社会关系、理念机制没有发生相应的变革,这只是新(网络媒介)与旧(现实社会)的简单叠加而已,公共性的本质不可能展现。网络话语空间与多中心治理有着天然的亲和性,但实现两者的融合却是自觉、自为的过程,这既是对技术革命的顺应,又是对它的超越。网络话语空间公共性重构是治理语境下的命题,是与构建国家与社会新型关系、建设治理共同体联系在一起的。以主体间共治取代主客体管制,构建平等、理性、公开的沟通互动机制,实现网络大众向网络公众的转变,是网络话语空间治理的本然之义,也是公共性重构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企业信用缺失的现状及其法律重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麻新平 《河北学刊》2002,22(3):84-87
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加入WTO的背景下,企业信用缺失问题日益突现出来,成为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突出问题之一,重整企业信用已经到了无路可退的地步。本文全面阐述了当前我国加快建立企业信用制度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从分析建立企业信用制度的主要制约因素入手,提出了促进企业信用制度建设的思路和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北美汉学界的《沧浪诗话》研究在主体构成上包括华裔族群和本土学者两个群体。华裔族群的代表人物是刘若愚、叶维廉、叶嘉莹、欧阳桢等人,本土学者的代表人物是加拿大的林理彰,美国的宇文所安、费维廉等人。整体上看。华裔族群的研究凸显出如下四个主要特点:一是注重影响研究,包括严羽诗论对前代文论的承传及其对后代文论(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影响;二是对严羽诗论系统中“以禅喻诗”批评方法及“兴趣”、“妙悟”等概念进行了阐释:三是方法上移西释中和中西对话并用;四是注意吸纳中国和日本“严学”家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
我国企业诚信缺失探源及其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盾 《兰州学刊》2004,(2):77-79
当前我国企业诚信缺失日益严重 ,扰乱了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 ,影响了企业本身的扩大发展。企业诚信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它决定了企业诚信机制的建立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企业、消费者、政府、新闻媒体和执法机关等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0.
一则单纯的故事文本中找不到神话意图的社会学答案,只有在特定情境中,神话话语实践的根本意图才会浮现。正是通过灾后背景下族群话语-实践导向的经验与诠释社会学测量让我们看到,神话以她神秘、包容、协商的面孔存在于民间,意在为族群应对危机能够获得反复使用集体共享的文化经验提供索引准备。离开了特定情景意义,神话终将成为散落在静态文本和民间故事叙事中的历史断章与精神碎片,其实践意图便不能被真正认识。对此,社会学需要以新的证词为神话的话语实践意义进行辩护。  相似文献   

11.
华美诗人通过各种方式在中美文化相互冲击的环境中,利用文字表达形式来维护和继承族裔文化,从而表达自己对族裔文化的认同。在此主要探讨美国华裔诗人族裔文化认同的影响因素以及华美诗人对族裔文化认同在诗歌中的表现特征。华美诗人通过大量诗歌作品表达对族裔文化的认同,这样既保存了族裔文化的活力,抒发对中美文化的态度,同时也丰富了中美文学,提升两种文化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纵观西方思想史上对于共同体的定义与诠释,可以看到其由共善、普爱、有序、和谐的“有机体”的建构到对“无效的共同体”的质疑和解构——这与华裔美国文学中的共同体书写具有相似性。170多年来,华裔美国文学的共同体书写走过了从家庭到族群,从关怀自我到关怀自然及宇宙的逐渐开放的历程,其文化主张也经过了从“文化民族主义”到“多元文化主义”到“世界主义”的变化。但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华裔美国文学中共同体的建构要素,依然在于族裔性的彰显、混杂的语言策略与杂糅性文化身份观的表达,其最大的特色是中美文化彼此包容、彼此吸纳过程中的和合与共。这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参照和启示意义:我们只有秉持平等、开放的态度,彼此尊重、包容,才能共存共赢,携手缔造人类的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13.
李长娟  于伟 《兰州学刊》2010,(9):134-138
在"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的男教师霸权话语建构下,乡村女教师的主体性在呈现出在场的同时,在很大程度上被压抑着。在乡村学校场域中,她们处于从属地位,属于"次属群体",她们的主体性实质上一直缺席着。作为乡村男教师霸权话语的权力者,校长及领导层继续构建着缺乏主体性的乡村女教师客体。而乡村女教师主体性的重构是改变乡村女教师地位的关键所在。如何实现乡村女教师自身话语基础上的主体性重构?那就是实现社会性别主流化,从而在女性话语基础上重构乡村女教师的主体性,提高乡村女教师在学校场域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4.
侯文宜 《晋阳学刊》2012,(2):131-134
当代批评话语的西方化、模式化一直是文学批评中的突出问题。中国传统文论与当代批评可否沟通?学界见仁见智。作为中国文学中最重要的批评理论和话语系统,文气论批评在当代仍具有普适价值,并与当代活的文学生命相契合,具有其话语价值和重构可能。  相似文献   

15.
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老年教育的欣欣向荣,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困惑。在我国"未富先老"的国情下,老年教育的开展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由于受某些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老年教育呈现出主体性缺失问题,因此关注老年教育,需要重视老年学习,重构老年教育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当代多元文化共存的大背景,从文化批评视域下的"他者"、"亚文化"与"身份"三个维度来观照美国华裔女性自传体小说,会真实性地展现华裔女性身处的性别、族裔、人种、地理、国别和文化等多重"他者"际遇的复杂性,以及华裔女性如何在多重夹缝中拓展身份建构之路.  相似文献   

17.
毛新耕  赵明 《云梦学刊》2012,33(4):112-118
美国华裔作家从到达美国的第一天起就在种族和经济的双重压迫下开始思索自身归属的身份认同问题.一方面他们在美国主流文化面前受到排挤,感受屈辱与自卑,但他们在弱势群体里竭尽所能保留自己的声音与尊严,与主流文化发生文化冲突,抗衡美国种族歧视与文化误解;另一方面他们试图接受美国社会观念,开始审视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美国文化,追求生活的多元与变化,企盼稳定,向往灵魂的居所和精神的家园.美国华裔作家成长经历的文化冲突与身份认同实质是走向文化强国的中国和美国文化碰撞与融合的缩影.研究美国华裔作家的成长经历,对思考中国文化强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当代美国社会和中国传统文化共同造就了当代华裔美国文学,使其呈现出多元文化背景下独特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它既丰富了美国文学又弘扬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9.
二战以来美国族群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化,集中表现为亚裔和西裔的移民人数迅速增长,致使欧洲大陆移民丧失了其原有的主导性地位。这一变化对美国的多元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它冲击了美国的政治文化,同时给多元文化的宗教补充了新元素,并且促进了美国教育多元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监督原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确立的行政许可必须遵循的一项重要原则。目前,我国的行政许可监督权缺乏整体设计思路。监督权的重构与强化不仅需要系统的宪政制度和司法体制的改革,而且期待一个法治政府与公民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