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非凡成就,但地区差距显著.为促进地区协调发展,探索地区经济差距变化的新趋势.利用泰勒指数与基尼系数对中国地区经济差距演变的历史轨迹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形成结构进行了分解.研究发现:(1)中国地区经济差距总体上以1990年为时间拐点,呈现"U"型变化,但是2003年后又呈现缩小趋势.(2)东中西部地带之间的差距在20世纪90年代后已经成为中国地区经济差距形成的主要贡献者.(3)第二产业的地区差距长期以来都是中国地区差距形成主要因素.贡献率维持在50%以上,但其贡献率总体呈下降趋势,而第三产业的地区差距正演变成为中国地区经济差距形成的主要贡献者.  相似文献   

2.
民族地区信息化差距分析:现状、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据国家统计局、信息产业部以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近年来的统计数据显示,中西部民族地区与东部地区之间的信息化差距呈扩大化趋势。经济发展差距、科技发展差距和教育发展差距是导致民族地区信息化差距的主要原因。民族地区信息化发展必须坚持:以政府信息化带动社会信息化;以城市信息化带动周边及边远地区信息化;加快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普遍提高公众的信息接受能力;搞好民族地区人才建设,特别是IT人才的培养、使用和引进。  相似文献   

3.
广东既有较为富裕的珠江三角州地区,也有欠发达的粤东、粤西和粤北地区地区。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已成为制约广东经济发展行稳致远的一大障碍。对1994~2016年广东地区经济差距的演变轨迹进行研究,并探索了其经济差距产生的来源,研究发现:广东区域经济差距演变轨迹呈现较为显著的倒"U"型变化,全省区域经济差距的最大来源是四大区域之间的经济差距,区域内部经济差距方面应重点关注珠三角地区;粤东地区可能形成的"贫穷俱乐部"问题和粤北地区内部经济差距问题值得关注。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不是降低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而是加快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科技引领未来,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创新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许,是社会进步的重要驱动力和基石。以超效率SBM和Malmquist指数模型对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的2012—2021年的科技创新发展效率进行定量探究。结果表明:1.科技创新效率总体水平为0.64,未达到效率前沿面,但整体呈上升趋势;2.各地区综合技术效率水平不高,且差距显著;3.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幅为16.5%,偏向于技术进步的单轨道驱动模式。为有效提升长三角地区科技创新效率,在经费和人才投入方面提出优化创新资源投入结构;在成果产出方面,应提升政府管理水平,促进科创成果产业化,增强科技成果产出转化;在区域协调方面,科创要素跨省(市)流动,推进长三角区域协同,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文章运用泰尔指数对中国—东盟经济和金融发展差距进行比较,运用α收敛与β收敛检验中国—东盟经济与金融发展差距的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各国经济发展差距缩小并呈现收敛性,但金融差距较大,其趋势变化没有呈现一致性收敛,缺乏金融合作的基础,而核心国家之间的差距较小,金融合作的基础较好.建议根据金融发展的差距在金融合作上选取子区域分步推进和分层次渐进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尽管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部地区虚拟经济行业职工的收入水平一直高于实体经济行业,绝对收入差距持续扩大,但与全国和东部地区相比较,中部地区虚拟经济行业和实体经济行业收入分配差距不仅不大,而且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中部地区虚拟经济行业和实体经济行业收入分配差距的状态和变化对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有助推经济资源"脱实向虚"和资本与人才外流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和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作用,中部地区要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阶段选择合理的经济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7.
尽管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部地区虚拟经济行业职工的收入水平一直高于实体经济行业,绝对收入差距持续扩大,但与全国和东部地区相比较,中部地区虚拟经济行业和实体经济行业收入分配差距不仅不大,而且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中部地区虚拟经济行业和实体经济行业收入分配差距的状态和变化对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有助推经济资源"脱实向虚"和资本与人才外流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和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作用,中部地区要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阶段选择合理的经济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8.
本文扩展新古典经济学关于区域经济发展和二元经济转化的基本理论,基于分工演进和交易效率构建县域经济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的模型,并运用中国武陵山片区2010-2011年的县级面板数据检验理论分析的结论,发现工业化水平提高、劳动力有效流动和政府财政支出的增长,对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具有显著作用;后发地区县域经济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过程中,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特定的发展阶段会因经济增长而持续扩大,政策性因素会强化县域二元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区差距的历史考察与演变新趋势:1952~2008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泰尔指数和基尼系数分析了中国地区差距的演变情况,并从区域和产业两个角度对地区差距形成进行了结构分解。研究显示:1952年以来中国地区差距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2003年后地区差距呈现较为显著的缩小趋势;从地区差距形成的区域构成来看,地带间差距在1990年后成为中国地区差距的主要贡献者,尽管2003年后贡献率呈下降趋势,但是目前贡献率仍在60%以上;从地区差距形成的产业构成来看,第二产业长期是地区差距形成的主要贡献者,但其贡献率在改革开放后持续下降,2007年后第三产业已上升为地区差距形成的主要贡献者。同时,本文也基于中国地区差距演变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教育投入鸿沟系数是教育投入最高的10省市人均教育投入与教育投入最低的10省市人均教育投入之比.研究结果表明,1998-2002年期间,我国教育投入的地区差距基本处于稳定状态,但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距在缓慢拉大.教育投入与经济发展存在着较高的相关度,经济欠发达地区GDP对教育投入的弹性系数较大,总体上超过了经济发达地区.从各省市经济发展差距轻微拉大的趋势看,中西部地区正在采取措施,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力度,努力缩小地区教育投入差距.  相似文献   

11.
张玲玲 《兰州学刊》2011,(8):173-179
地区经济发展对家庭尤其是贫困家庭有重要影响,我国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相比在人均GDP、教育投入和贫困生比例等诸多方面存在差距。文章以北京某著名高校为例,分析东西部地区高校贫困生在家庭背景、学习表现、经济生活状况和心理状况上的整体差异,并且运用该高校专门针对贫困生的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上述差异的具体表现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经济发展对贫困生的家庭收入、学习成绩有显著影响,对心理状况影响不显著,因此需要加速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完善贫困生的教育资助体系,缩小贫困生的地区差异,提升西部地区人力资本。  相似文献   

12.
地区经济发展中开放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最显著的两大特征是:GNP连续18年保持接近10%的增长速度,出现了所谓的“中国奇迹”;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扩大,威廉逊系数从1978年的0.2487上升到1994年的O.3524。中国经济的高速成长令世人瞩目,而与此相伴的地区不平衡发展问题同样引起了社会各方面以至国外政治家和学者的广泛关注。区域经济发展中出现差距扩大,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的共同现象,在工业化的初期和中期,这种现象尤为突出。而且,国土面积越大,地区发展不平衡,地区差距扩大持续的时间越长。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究竟是否…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新疆2000~2007年县级面板数据为例,研究多民族地区的税收能力与税收努力。从衡量税收收入的指标出发,系统分析了不同指标对税收能力的影响,进而计算出税收努力指数。结合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税收努力指数的分析表明,新疆大部分县市税收努力较高,部分税收努力较低的县市经济发展水平也较低。  相似文献   

14.
从教育和文化服务、基本医疗服务、社会保障服务、生态环境服务、公共基础设施服务、信息化服务6个方面构建基本公共服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测度2005—2014年西部地区12个省级区域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及其差异,并对其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西部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有所提升,但也存在波动;各省区市公共服务水平差异显著,可划分为高、中、低3个层级,各层级内部的差距也较大,并呈现“从北向南递减”的态势;经济发展水平高低决定基本公共服务提供能力的强弱,但并不直接决定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主要受投入力度和投入效率的影响,并与区域人口及人力资源状况、中央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强度等有关。  相似文献   

15.
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交易成本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20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之后,中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正逐渐拉大。传统经济学认为物资资本是差距拉大的根本原因,以传统经济理论为指导,中国政府对中西部地区进行了巨大的物资上的支援,但结果没有缩小发展差距,且差距仍在扩大。经济发展差距拉大的原因不是物资资本而在于交易成本,降低交易成本才能使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趋于平衡,达到协调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体制创新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科研活动与生产活动脱节的状况有了明显改观,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明显提高,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但是,我国目前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20%,而发达国家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为60%,相比之下差距很大。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依靠科技进步转变  相似文献   

17.
基于能力结构的泛珠江区域合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力结构差异程度将影响地区之间的合作范围与效率。本文从资源配置能力、产业结构转换能力、技术发展能力、贸易发展能力和经济开放能力五方面综合评价了泛珠江各省区在能力结构方面的现状与差距,分析了在能力结构差距较大的情况下以资源开发为中心的合作模式的不可持续性,以及港澳地区的直接投资在缩小地区直接能力差距、扩大地区合作范围与深度方面的积极作用,并强调了形成泛珠江区域合作机制和提升不发达地区吸收能力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两部分,并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计算出1981年~2005年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进而根据格兰杰因果检验与误差修正模型分析这两个地区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发现两者呈显著负相关。但是,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效率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一结果提示我们,虽然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吸引了大量外商直接投资,但是实际上蜂拥而至的大量跨国公司和外商投资对当地的技术进步并没有显著的贡献,它们主要改善的是当地的技术效率。  相似文献   

19.
新发展格局下,数字产业集聚能够有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文章采用行业集中度、区位熵测度了河北省数字产业集聚水平,利用Dagum基尼系数探析了地区差异及来源。研究表明:行业集中度表明电信和互联网业主要集聚在石家庄、唐山、保定、廊坊和邯郸等地区;区位熵表明石家庄、廊坊、秦皇岛、张家口、承德等地区数字产业集聚优势明显。总体差距中,数字产业组间差距是造成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组内差距中,欠发达地区数字产业发展差距在波动中上升;组间差距中,发达区和欠发达区之间差距最大,枢纽区与协同区差距最小。  相似文献   

20.
颜黎  高培文 《学术论坛》2008,31(4):106-108
将清廉视作一种产品,借助生产理论建立清廉与国民富裕水平之间一个简单的函数关系.利用透明国际公布的2007年全球清廉指数和这些国家2006年人均GDP(PPP)数据确定该国的清廉与国民富裕水平之间的函数.这一结果表明,虽然增加廉政建设投入毫无疑问有助于反腐败,但受到"清廉生产技术"的制约,归根结底由经济发展水平决定.这一函数关系也可以用于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未来清廉指数的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