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学的制度形成研究表现为建构理性主义与演化理性主义两种理路的时立.文章试图论证在市场秩序形成过程中,后发国家建构理性参与市场秩序形成的过程、方向和程度:经济发展阶段的提升必须伴随人们交易自由范围和程度的同等扩大.若人们自由交易范围和程度落后于经济发展阶段,则在经济发展后期,没有足够的抗衡政府及相关利益集团的社会力量,制度的发展可能进入到锁定,从而社会经济更多只能锁定在物质产品生产领域;若人们自由交易、民主的程度太高于经济发展程度,则早期民主的乱象无法使一国在经济起飞的早期充分利用只有集权才可以充分利用的后发优势.所以经济起飞初期,以政府强大的建构理性力量逐步推动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求的物质产品自由交易程度和范围的不断扩展;后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提升,政府的刻意制度构建又体现在逐步扩大满足人们更高程次需求的服务业交易自由的扩大.假以时日,在经济发展阶段提升的同时,基于市场交易的利益集团产生、发育并推动人们因不断扩大的交易自由而累积的非正式规则知识与外在政府构建的正式市场制度框架实现接轨,并压制政府权力及相关利益集团势力.借此试图解释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中国模式".  相似文献   

2.
虚拟经济是现代经济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实体经济相互依存的一种经济形态。基于实体经济基础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在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共生的时代背景下遭遇重大挑战。强调虚拟经济中消费者的特殊性、重视虚拟经济中消费者权益保障的差异性,应以权利为依据,以减少制度摩擦成本为手段,并基于一种制度自然演进和人为推进相结合的路径来避免社会经济发展的“脱实向虚”。基于虚拟经济中消费者交易目标的实现、规制虚拟经济中强势主体的对策行为、推进虚拟经济中政府对实质公平的把控三个维度来保障虚拟经济中的消费者权益,进而实现统合虚拟经济中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张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从技术角度对企业内部组织演进的考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蕙馨  刘明宇 《文史哲》2003,(3):133-138
用规模经济、分工经济、合作经济和交易费用的节约解释组织的存在 ,用自然选择模型揭示技术变迁对组织演进的影响 ,可以提供观察组织演进的新角度。用合作经济解释团队组织的存在是一种创新。在不同的技术条件下 ,规模经济、分工经济、合作经济发挥作用的程度不同。技术与组织结构匹配 ,获得规模经济、分工经济和合作经济 ,节约交易费用 ,提高组织运行效率 ,是组织设计和再造过程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衍生与发展:"辩诉协商" 在德国——一种"演进式"制度进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简易化程序,辩诉协商源自于美国,但在德国却有其自有的衍生理路。面对案件负担与司法讼累,德国刑事程序并未直接移植辩诉协商制度,而是先行构建出与职权主义诉讼传统相契合的简易审判、刑事处罚令以及暂缓起诉等简易化程序,遵循一种"演进式"的制度进路,在固有的制度框架中通过强调内在资源的能动作用而衍生出辩诉协商制度。"演进式"制度进路注重制度语境和制度传统,主张程序改良的策略,是一种实践理性,强调社会和制度需求,在制度转型的结果上强调本国特色。在我国当前司法制度改革中移植话语较为盛行的情况下,"演进式"制度进路的功效具有补充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马克思<资本论>三卷商品、货币、信用等范畴到虚拟资本的论述,以及人类社会经由商品经济发展以来逐步演变过程的剖析,本文认为,在现实的市场经济和竞争框架的社会关系下,以货币及其本身的延伸(包括股票、债券、各种金融衍生物等货币的资本化形式)为代表的当代虚拟经济,在本质上即是一种货币经济,现实中并不存在一种脱离了社会关系的"实物经济".这样,虚拟经济的各种运动就在一定程度上合理的解释了我国当前的有效需求问题.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业经济组织创新的重要理论依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0年以后,我国农业经济组织创新的速度和质量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的要求。应该充分发挥经济组织自我创新的作用,普遍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经济组织。交易成本经济学将交易的资产专用性、不确定和交易频率作为选择经济组织形式的主要标准,并认为经济组织创新的过程就是交易主体创建有效合同关系的过程。这一分析框架比较适合研究我国个体农户主动进行组织创新的过程。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农业交易的属性和组织创新的制度环境,论证了我国农业经济组织创新的基本方向和创新的有效模式,以及我国农村当前应该大力发展的经济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7.
发展经济学中制度主义研究思路的演进与前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历半个多世纪的变迁 ,发展经济学已经进入了新古典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新阶段 ,这个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结合制度分析的观念和新古典方法论 ,把制度理论与经济发展理论融为一体。本文不仅研究了经济发展理论中制度主义思路的演进历程 ,而且探讨了制度主义思路自上个世纪 80年代中期以来的前沿发展 ,以及由此导致的经济发展主题的转变。作者指出 ,从制度结构、制度创新角度研究经济发展的源泉 ,制定经济发展的政策 ,是发展经济学在当代的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30年,西部经济快速增长,但同时也出现了快增长与慢发展相背离的矛盾.虽然传统结构主义能够较好地解释了增长与结构的关系,但是却无法合理解释结构演进产生的增长与发展的矛盾.基于此,本文陕西省为例,采用制度一结构演进的方法分析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关系.本文认为制度决定和影响着产业结构演进的方向和方式,从而产生了其经济效果差别--经济增长和发展.所以,西部要实现包括收入平等、资源节约,生态环保内容在内的发展,就必须在制度演进的基础上推进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历史制度分析理论框架研究温州模式,从人格化交易与非人格化交易的视角阐述有关温州经济和温州人经济的三个重要问题,并指出了温州模式可能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都强调了制度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制度资源的稀缺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1978年以来的中国经济改革是一个政治和经济的互动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不只是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 ,更重要的是制度规则的转变和创新。因此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关键就不能仅局限于体制外增量的改革或局限于把市场作为资源配置手段的改革 ,而是要重视市场对制度的发现与选择 ,并分析了国家在制度创新中的作用。本文谨从一般的理论层面上对制度安排差异与经济效率的关系做一个初步的探讨。一、交易、制度交易与制度变迁在经济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