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汉字部首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部首的产生把繁多庞杂的汉字分门别类,使之各有归宿,这是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的语文学者许慎的一大发明。那时,通行的汉字,数目大约在一万左右。许慎根据当时对文字形音义关系的认识,并以“六书说”的理论为指导,发现汉字有些是“依类象形”的“独体”  相似文献   

2.
我国传统的文字学家,历来主张汉字形音义三者一贯。所谓三者一贯,是说一个汉字必须包括形体、声音和意义三个要素,形、音、义三者不可分离地联系在一起,而且其中一个要素贯穿、统摄其余。这个观点称之为“汉字形音义一贯说”。从汉字形音义三者一贯说出发,传统的文字学家把文字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划分为三个方面:形篇——研究汉字形体;音篇——研究汉语声韵;义篇——研究字义(实际是研究词义)。这种划分法,实际上是把文字学研究的内容包括了汉字形体字、汉语音韵学、训诂学三个方面。文字学既研究文字,也研究语言,这就把文字学与语言学混淆起来了。汉字形音义三者的关系是一贯,还是不一贯?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研究这个问  相似文献   

3.
对春秋金文用字进行全面的整理和研究,集中反映已有的用字资料和用字规律,对全面认识春秋金文的阶段性特征,进而理清汉字字形字用的发展轨迹,为正确描写汉字发展史提供依据有重要意义。春秋金文用字问题表现为字形与表义功能的关系问题,就现有认识,有异写字、异构字、据音借用字、同源通用字和同形字五类。  相似文献   

4.
“六书”作为最早阐释汉字结构原理的理论 ,在汉字研究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不可磨灭的功绩 ,但“六书”本身又存在着严重的局限。现代以来 ,唐兰、陈梦家、裘锡圭等先生相继提出“三书说”,开始动摇了“六书”的绝对权威地位 ,王宁先生则进一步构建了汉字构形理论 ,使汉字学理论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5.
通过具体分析新莽、武周、太平天国以及现代的部分特殊用字,可总结出特殊用字共有修辞、避讳和反映情感三种超语符功能。这些功能来源于汉字性质的特殊性:有些功能以象形造字为桥梁,通过将形义无关的字词联系起来而实现;有些功能依靠凸显或弱化字形中某一构件的意义而实现;还有一部分功能则依托于汉字的方块型外观而实现。通过“囧”“叕”“疊”等字可发现,特殊用字的超语符功能研究将汉字本体与汉字背后文化内涵合理地结合起来,对汉字文化的研究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使国外汉语学习者能够快速认识汉字字形,识记汉字的音义,在此从"六书"说中的四种造字说出发,结合汉字的几种基本类型,探索能够促进外国学生识记并掌握汉字音、形、义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武威汉代医简中的通假字和讹误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威汉代医简中有大量通假字,也有少量的讹误字。本文对此进行了归纳分析,尤其是对通假字的表现及成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解证。同时结合实例辨析了通假字、古今字、同源字这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文章试图从文字学角度显示武威汉代医简的重要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8.
字理识字是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借助汉字形、音、义的关系进行识字教学的方法,也就是通过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法的分析,运用直观、联想等手段识记字形,以达到识字的目的。在识字教学中,如果我们能恰当地利用汉字构形的理据,可以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汉字的构形原理从而大量地消灭错别字,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简帛文献用字的研究对于汉字发展史和汉字理论的研究、简帛文献的释读整理、工具书的编撰等具有重要意义.简帛文献用字主要表现为字形与表义功能的关系问题,就现有认识,大致可分为异写字、异构字、据音借用字、同源通用字、同形字和形近混用字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汉字是据理构形的,构形理据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影响着汉字的孳乳分化。"形声字"滥觞于增益意符或声符的孳乳分化,而源于字形与它所记录的词之间联系的淡化、构形理据的弱化,构形理据是其动因。随着汉字的发展演变,汉字的孳乳分化选择了形声化的方向,强化了字形与它所记录的词或语素之间的联系,始终坚持着表意性,体现着构形的理据性。汉字的孳乳分化与汉字构形理据之间的这种关系,使得构形理据的保留或部分保留在汉字发展演变的过程中成为可能,维护着汉字形义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1.
"指事"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事"为许慎所列的"六书"之首,是历代学者划分汉字结构时产生问题最多的一书.通过对许慎所作的"六书"义例和汉代三家所列"六书"名目的研究,我们将"指事"的"指"字破译为"稽"字,将"指事"解读为"审察事物"的意思;并通过运用新见解说近十个典型的指事字,使"指示符号"的成说也得以彻底否定.  相似文献   

12.
“六书”理论是中国传统文字学中相当重要的理论,从汉代以来就有许多人著书立说,从不同角度对“六书”理论进行研究,但往往仅拘泥于“造字之本”展开,莫衷一是。易国杰、姜宝琦二位先生主编《古代汉语》中有关“六书”问题也沿用旧说,认为“六书”古文字的“造字之本”,笔者认为这是错误的说法,不妨将其解释为“识字之本”。  相似文献   

13.
居延汉简程度副词的使用情况体现了语言发展的渐变性特点,程度副词16个,分4个小类.承袭先秦汉语而来的有10个词,汉代新产生的有6个词.居延汉简程度副词的特点有:各小类词的数量及使用频率差别很大,程度副词修饰动词性谓语的数量较多,程度副词与其他词类兼类的情况很多,词与词分工明确没有出现混同兼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有秩"在秦汉史籍中记载较少,而在出土简牍资料中却不断被发现."有秩"是秦汉时期普遍设置的级别较低的基层官吏,一般来说为百石之吏,但亦不完全如此.对"有秩"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认识秦汉基层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15.
《说文解字》是我国析字形、解字义、辨读音的文字学专著。本文在对284个《说文解字》中“女”部字及女性文化相关字进行全面考察的基础上,依据《说文解字》中“以类相从,以义相贯”的分类原则,建构“女”部字分类体系,将其分为姓名、称谓、婚嫁、女性价值评判标准、中性字五个类别;通过《说文解字》与《现代汉语词典》中“女”部字对比,研究“女”部字形义变化;探讨“女”部字中反映出的古代女性主流社会地位和古代婚姻制度。  相似文献   

16.
出土文献提供了研究中国早期数学发展状况的新材料:青川秦墓木牍《为田律》、张家山二四七号汉墓竹简《二年律令.田律》和《算数书》、岳麓书院藏秦简《数》、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简牍《河堤简》,通过分析这些出土文献里保存的关于土地测算的内容,推断秦汉时期数学的抽象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会意字以象形字和指事字为构件基础,能集中地体现汉字的表意特征.会意字的会意方式主要有以形会意和以意会意两种.会意字及其会意方式对于正确把握本义,阅读古籍,了解古代汉民族文化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汉字属表意文字体系,因形表意,字形是它的本体。它不仅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而且是汉民族思维的产物和思维方式的工具。以汉字文化学的理论为指导,在对汉字形体结构进行考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汉字形体结构和辩证思维之间的密切关系,认为汉字构形具有整体联系性。  相似文献   

19.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字典,其中收录了大量跟酒有关的汉字,这些汉字的字形和字义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汉民族的酿酒技艺、饮酒习俗及祭祀宴飨之礼等内容,折射出丰富灿烂、博大精深的中国酒文化。  相似文献   

20.
为了告诫人们不可据今文之形以求古人之意,许慎以字形的变化为根据,把汉字史分为古文和今文两个阶段。现代文字学为了揭示汉字发展规律,也以字形变化断代汉字历史。近来有人以造字系统的历时运动为断代根据,汉字文断代才有了实质性进步。为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本文以三方面的变化情况作为根据,提出一种新的断代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