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成都基督教青年会、女青年会从1988年8月8日复会至今,秉承"非以役人,乃役于人"、"尔识真理,真理识尔"的会训,践行"服务社会、造福人群"的宗旨,从1997年开始,积极拓展与境外基督教青年会、女青年会的交流合作,极大地推进了成都基督教青年会社会服务的较快发展;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至今,赈灾和灾后重建援助、社区服务成为青年会、女青年会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后,国府西迁,大批学者和学术团体随之西移,加之国民政府对后方建设的需要,研究边疆成为一时之风气.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顺应形势,在成立边疆服务部深入四川羌族地区从事边疆服务的同时,联合当时在成都的华西协和大学、金陵女子大学等八所教会大学,在羌区开展了内容广泛的"边疆研究"活动.这些调查研究工作不仅具有社会学的价值,极大地推动了羌区的社会发展,与边部从事的服务工作也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3.
基督教与四川羌寨早期社会改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督教在四川羌寨中的影响历来较为微弱,直至1939年底,中华基督教会成立"边部"开始从事边疆服务,基督教在四川羌寨的活动状况才得到改观.边部在四川羌寨工作的主要内容有:提高边民精神生活的基督教传播;增进边民智识水准的教育服务;试图改善边民物质生活的农业生计服务;希望能解除边民疾病痛苦的医疗卫生服务.这些服务提高了羌民的知识文化水平,在边地产生了移风易俗的作用.边部的宗教事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羌民对基督教的认知,固有的宗教状况开始发生变化.不仅如此,经过边部努力,以前采取各种手段与政府对抗的边民,也逐渐配合政府实施边疆建设与改造.  相似文献   

4.
清末民国时期,为了更好地传播宗教思想,吸引教徒,基督教各宗派积极创办教会学校培养人才,采取办学的间接传教方式成为这一时期基督教的一个重要特点.文章通过对清末民国时期基督教在贵州的办学活动情况进行分析,从另一个侧面展示清末民国时期基督教在贵州的传教活动,以及由此给贵州近代教育事业带来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5.
侨讯乡情     
苏州市"侨法宣传角"挂牌单位居全省之首8月28日上午,"2008全国侨务系统五五普法侨法宣传角"授牌仪式在苏州市沦浪区南门街道举行。江苏省侨办副主任孙彬、苏州市政协副主席陈振刚等领导出席了活动。沦浪区南门街道、吴中区木渎镇"侨之家"和平江区观前街道荣获国侨办2008"侨法宣传角"挂牌单位。至此,继2007年苏州市沦浪区双塔街道和金阊区彩香街道挂牌后,苏州市已有5家单位获国侨办"侨法宣传角"挂牌单位,列全省之首。  相似文献   

6.
1922~1927年,我国爆发了一场反对基督教的运动,史称"非基督教运动"。1924年底,上海非基督教同盟倡议,各地的非基督教组织应于每年的圣诞节前后一个星期(12月22~28日)发起"非基督教周"活动,以示威、演讲、散发传单和小册子等形式宣传反基督教,这一倡议得到全国各地的响应。"非基督教周"活动实际上成为非基督教运动得以开展的主要平台,使得非基督教运动每年至少有一次和一周以上时间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2015年11月12日,澜沧江—湄公河合作首次外长会议在云南景洪顺利举行,标志澜湄合作机制正式成立。澜湄合作机制的成立是中国推动次区域深化合作的又一创举,将有力助推"一带一路"倡议在我国周边地区顺利实施。尽管澜湄合作机制已取得部分成果,但依然面临新老机制协调乏力、湄公河流域国家基础设施落后、社会不稳等问题。中国应明确澜湄合作机制定位,重点经营与老挝、泰国、柬埔寨三国的合作,拓宽合作渠道,促进澜湄合作机制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8.
作为内陆省份江西的近代基督教新教活动往往被各种基督教研究的专著所忽略.基督教新教的江西美以美会晚清传入江西后,发展迅速,1913年成立了江西美以美会布道年议会,1917年,布道年议会升级为年议会,辖区也不断扩大.江西美以美会采取了教、学、医三管齐下的传教策略,即教会为学校、医院提供经费,学校为教会、医院培养人才,医院为教会、学校扩大影响,三者相依相促,形成独具一格的宗教文化.这些举措在客观上促进了江西教育、医疗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宗教多元化是美国宗教的一个显著特征,它在美国社会历史发展中经历了如下过程:新教主导的多元化,犹太-基督教传统主导的多元化,非犹太-基督教传统宗教增长的"新"宗教多元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美国人对宗教多元化的态度和采取的措施也不一样;今天,美国宗教多元化实际上仍以基督教为主导;"同化"曾成功地解决了历史早期的宗教多元化问题,但在"新"宗教多元化的情势下失效了;真正的宗教多元主义还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景.  相似文献   

10.
大跃进运动前夕,毛泽东率领中国党政代表团出访苏联并参加莫斯科会议,这次出访活动对毛泽东发动大跃进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其实,毛泽东在莫斯科会议上提出"赶超英国",既与其在国内反"反冒进"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而且也深受苏联的影响;同时,莫斯科会议使毛泽东感到中国作为政治大国受到了经济束缚.为消除经济束缚,实现"赶超英国"的目标,毛泽东决心发动大跃进运动.  相似文献   

11.
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凭借与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基督教纷纷涌入中国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传教活动.他们利用传教名义从事侵略活动,引起了少数民族人民的强烈反抗,掀起了反对外国教会侵略的斗争.  相似文献   

12.
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在我国兴起.伴随着运动的兴起,"共产风"在全国各地呈兴风作浪之势."共产风"的兴起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与农村形势的稳定.中共中央、毛泽东曾在发现问题后加以制止,但是效果并不十分明显.1962年9月,中共八届十中全会通过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简称"农业六十条"),以条例的形式规范了人民公社,并采取了多项措施遏制"共产风".至此,"共产风"的I,-/题才得以从根本上解决.  相似文献   

13.
自十三世纪成吉思汗的蒙古铁骑横扫亚欧大陆以后,几百年来,在一些西方人的头脑里,不时忽隐忽现地萦绕着“黄祸”的幽灵.到了近代,尽管许多东方国家都处于遭受西方殖民主义压迫、侵略的境地,但一些欧美国家里的少数帝国主义分子,依然经常大肆宣传各种离奇的“黄祸论”.他们在编造一些耸人听闻的“黄祸”神话的同时,又鼓吹用武力入侵、向东殖民、传播基督教等各种恶毒办法,来阻止中国的复兴,使中国永远沦于愚昧落后、贫穷衰弱的境地,以此来防止所谓的“黄祸”.孙中山从走上革命道路,直到推翻清朝、建立民国和设计建国方案的整个历程,恰好就在“黄祸论”最泛滥的时间;而他所从事的一切革命活动,始终是为了复兴中国,这就与“黄祸论”者处在尖锐的对立地位,他不可能对“黄祸论”的种种叫嚷置若罔  相似文献   

14.
华西浸礼会是近代基督教在四川的较大派别之一.它于1889年传入四川宜宾,经过曲折的发展,建立起宜宾、乐山、雅安、成都四个传教区.1908年组成"中华基督教华西浸礼议会",简称华西浸礼会.该会除积极传播福音、吸收信徒外,还大办教育、医疗事业,对四川地区的社会进步有所促进.本文对华西浸礼会的传教活动进行了梳理,揭示其在四川基督教传教史中所占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基督教在纳雍传播,至今已有八十多年的历史。本文试图对解放前基督教会在纳雍的活动进行述评。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加之资料缺乏,本文中的缺点、错误,敬请读者指正。一、基督教传入纳雍的情况 1.基督教传入纳雍的时间和早期活动的地点基督教传入纳雍的时间是十九世纪末叶,当时纳雍还没有单独建县,属大定府直辖。根据有关史料记载,黔西北地区的基督教最早是从安顺传去的。根据纳雍县维新乡老教徒马应祥回忆,其父马焕南经常说,他们是清光绪庚子年到七甲去信教的。光绪庚子年,即一九○○年;七甲,即现纳雍县猪场乡。这类回忆基本上是可信的。一九○二  相似文献   

16.
“性别与历史:近代妇女与基督教学术研讨会”日前在上海大学举行,与会学者就近代妇女与基督教的有关文献与资料、社会运动和组织、女子教育、女传教士、女基督徒等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在近代妇女与基督教研究的三个主题:基督信仰与女信徒的生活、基督教促进中西妇女间的文化交流、女信徒群体从事社会改良活动方面有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兴起与基督教来华传教士的办报活动密不可分。从内容上看,传教士所办报刊整体上虽然宗教性内容并不多,而是以介绍世界历史地理及西学西政等世俗知识为主,但这并不能否定他们办报的传教动机,这是他们在中国这一特殊的非基督教国家中采取的一种传教策略。同时,基督教近代在华的传播史,是和帝国主义的侵华史紧密交织在一起的,传教士在华的种种活动,实际上对中国的殖民地化起到了催化作用,这也使传教士出版报刊的活动不可避免地具有“文化侵略”的色彩。  相似文献   

18.
中国教会本色化的要义是中国信徒在中国事务中担负责任,基督教与中国固有文化相适应.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边疆服务运动是中国教会"本色化"运动进程中的重要事件和在边疆地区的重要实践,扩展了基督教的活动范围及影响.边疆服务部在川康民族地区开展的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生计改良等社会服务事业,为当地经济文化发展和社会改良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边疆服务体现出采的"边疆化"与"政治化"的特点,恰是中国教会本色化在边疆地区的具体表现.边疆服务推动了中国教会本色化的历史进程,也印证了中国教会本色化努力中的内在困境.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时期,曾经在清季中国学术中居"显学"地位,后来一度呈衰落之势的边疆研究得以复兴.除了民族危机有以致之,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曾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该会直属之边疆服务部,在长达16年的时间里,深入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在服务边民之同时,从事民族学、宗教学、语言学、边政学、医学等多方面的研究,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但其不自觉表现出的汉族文化中心立场以及基督教神学判断,一定程度影响到其研究旨趣及其对"边疆"文化的认知,边疆研究的成就也因此受到局限.  相似文献   

20.
基督教分为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三大派别,其中传入中国的新教,中国人称之为基督教。中法战争后,帝国主义用武力打开了我西南大门,大批的传教士潜入西南壮族等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传教和特务活动。使天主教、新教(基督教)先后传入壮族等少数民族地区。据1907年(光绪十三年)统计,广西全境设天主教堂50座,基督教堂29座,其中壮族聚居的武宣、凌云、崇左、柳城、贵县、百色、龙州等地区均设有天主教堂。1862年基督教传入壮族地区,相当一部分教堂分布在武鸣、桂平、象州、贵县、宜山、百色、龙州等地。以下为了叙说方便只统称基督教。本文主要是分析基督教传入壮族地区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