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国际石油价格与通货膨胀的周期波动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成  王彬  马文涛 《统计研究》2010,27(4):28-34
近年来国际石油价格大幅波动,不可避免地给各国经济带来冲击和影响。本文利用小波变换频带分析方法,结合VAR和多元GARCH-BEKK模型,考察了不同经济周期下中美两国通货膨胀与国际油价间的溢出关系。结果表明,国际油价只在短周期里对中国通货膨胀有显著的单向均值溢出效应,而二者之间不存在任何方向的波动溢出效应;美国通货膨胀与国际油价则在多数周期下具有显著的单向或双向均值波动溢出效应。本文认为尽管当前中国通货膨胀与国际油价的关系并不显著,但随着我国石油消费对进口依赖的不断提高,能源安全问题将成为未来中国需要应对挑战,因此相关部门应及早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完善国内石油市场化建设,增强能源意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应对未来石油冲击对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建立不对称动态菲利普斯曲线理论研究经济周期中产出波动与通货膨胀不对称动态关系。该理论蕴含了经济扩张与收缩期中通胀持续性、产出波动对通胀的长短期影响差异特征及相关检验方法。运用该理论对中国相关季度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产出波动对通货膨胀短期中具有"顺周期"的正相关性,充当了"晴雨器"作用;长期中具有"逆周期"的负相关性,充当了"稳定器"作用。统计检验表明,经济周期中通货膨胀持续性及产出波动对通货膨胀的长短期影响具有显著不对称性,这种不对称性是中国经济转型期经济运行质量的历史检验,对现阶段追求经济增长质量具有深刻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自从Burns和Mitchell(1946)提出了经济周期阶段的具体描述和度量以后,关于经济周期波动机制的研究得到了广泛深入的研究。经典的经济周期分析模式主要根据经济增长速度的高低、不同周期阶段的持续时间、经济周期扩张和收缩的转变点等来刻画古典经济周期波动的主要特征。但随着近年来古典经济周期(正增长和负增长交替出现)波动的逐渐消失,增长型经济周期(持续保持正的增长率水平,但是增长率水平的高低出现了周期变化)逐渐成为了现代经济周期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核心(Evans,HonkapohiaandRomer,1998)。增长型经济周期的出现带来了经济…  相似文献   

4.
如何看待1994年通货膨胀问题/文江苏省统计局姚华荣价格历来是经济生活中最敏感的问题,1994年我省社会商品零售物价总指数高达123.4%,是自1988年严重通货膨胀之后进入的又一轮通货膨胀高峰,如何认识和治理这轮通货膨胀已成为各级政府今后经济工作中...  相似文献   

5.
经济周期是经济运行中一种十分复杂的现象,对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研究和探讨经济发展周期,了解经济运行中周期性波动的特点、成因和发展趋势,可以为我们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为科学地制定相应经济政策提供依据,达到适时有效地调节经济周期的波动性,使周期波动中“涨”和“落”的坡度较为平缓,“峰”和“谷”的落差较为小些。尽可能抑制经济周期波动的“负效应”,实现经济在波动中的快速增长。杭州经济周期波动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的十八年中,杭州市经济发展大致上经历了四个周期,各经济周期被动的基本态势与特征如下:一…  相似文献   

6.
我国通货膨胀的实证分析邓开伟通货膨胀是现代宏观经济理论的一个中心议题,被J·托宾定义为“通货膨胀是指物品与劳务货币价格的普遍上升①”。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断削弱计划调节,价格也逐步放开。价格作为重要的经济信息,反映着商品、货币等的供求关系,也反映着社...  相似文献   

7.
侯峰 《山西统计》1997,(1):25-2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在高速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通货膨胀的困扰。在这种宏观背景下,对通货膨胀问题的研究就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本文对用物价指数测定通货膨胀存在的缺陷谈一些自己的看法。第一,用物价指数测定通货膨胀的滞后性影响。通货膨胀与物价指数是两个不同的经济范畴,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其实质就是货币贬值。而物价指数是衡量价格变动程度的指标。但二者又有一定的关系,通货膨胀最为直接的结果是导致一般物价水平的普通上涨。这就是说,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在时序上讲,一般不会同时发生。由于通货膨胀引发的主要…  相似文献   

8.
我国经济周期测量—基于ICA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采用独立成份分析(简称ICA)方法,利用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等三个主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对我国经济周期进行了测量,发现1978年以来,我国经历了四个完整的周期,从2005年起进入第五个周期。论文还对多变量经济周期测量方法与单变量测量方法进行了比较,发现多变量测量方法优于单变量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 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态势一直倍受人们的关注。而去年,流动性过剩以及通货膨胀显然是最引人注意的经济热点问题。在当前形势下,适当紧缩的货币政策自然而然成为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主旋律。从历史上来看,物价稳定一直是中央银行采取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但是,政府部门在应对通货膨胀时,同样需要高度关注房地产价格持续上升的态势,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控。尤其是,在当前流动性过剩且其不易被控制的环境下,资产价格如果暴涨,严重偏离经济基本面,将很可能制造经济泡沫,并进一步影响经济增长。经济史实表明,  相似文献   

10.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近年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的周期,通货膨胀的压力也日益增强,加速上升的势头远远超过了人们的预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下简称CPI—Consumer Price Index),即商品进人消费领域时的价格或消费者购买价格,是反映居民购买并用于消费的一组代表性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的变化趋势和变动幅度的统计指标。  相似文献   

11.
经济周期波动特征研究既是现实经济运行状况的真实反应,也是经济危机监测与预警机制的前提与基础。利用CF滤波法对1978—2010年间中国经济中主要宏观经济变量进行去势处理,考察了产出的周期波动特征,并以此参照系对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运行展开分析。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周期性波动特征明显,前后共经历了五轮经济波动。根据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时间和经济周期波动特点,可以将1978—2010年划分为改革探索时期和改革深化时期。就前者而言,经济周期波动的核心特征是高增长与通货膨胀,政府调节经济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调控的重点是如何抑制需求的过度扩张;就后者论,经济波动的核心特征是流动性过剩、有效需求不足与通货紧缩,政府对经济的调节以间接宏观经济政策为主,调控的重点转变为启动内需。经济周期波动特征、政府调控方式和调控重点的演变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民经济结构、宏观经济环境和经济运行机制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新一轮经济景气循环的趋势文/肖竞华刘兴远徐洪芳江苏经济运行在客观上存在着一定的周期性,呈现出周期变动的特点和规律。改革开放以来全省共经历了四次经济周期。第三次经济周期(1986-1989年)和第四次经济周期(1989-1996年)是两次具有典型比较意...  相似文献   

13.
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收缩与扩张的过程。经济周期按周期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和时间长短分类,可划分为四种:第一种是小周期,平均长度为2-3年,该周期也称为短周期或次要周期;第二种是中周期,平均长度为4-6年;第三种是大周期,平均长度为8-10年,该周期对经济发展影响较为重要;第四种是中长周期,平均长度约为20年,一般含有二三个大周期,对经济发展有较大影响。如美国1873年至1970年近100年的历史中,景气循环23次,我国自1981年至1994年景气循环5次,周期长度大约为3年左右,其他各国也存在5年左…  相似文献   

14.
抑制物价大幅上涨减轻通货膨胀压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徐州市统计局孙岩,许涛进入1994年以来,徐州市积极推进财税、汇率、价格等体制改革,经济关系得到改善,整体运行态势保持良好.但市场物价居高不下已成为经济生活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与去年同月相比,一、...  相似文献   

15.
陕西地处内陆省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总是伴随着全国经济周期而循环,比全国的经济周期滞后。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陕西经济周期不断优化,与全国的经济周期越来越贴近。本文试图从陕西和全国经济周期的发展变化进行研究,揭示陕西经济发展周期的内在规律和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经济周期波动与结构调整剖析□文/江苏省统计局裴郁春于泳经济的周期波动,是指经济发展过程中其高涨与低落反复出现,也就是经济运行不断经历“上升———高涨———下降———低谷———上升”的循环。江苏经济发展从1952年-1996年共经历38次经济周期...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周期实证分析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施发启 《统计研究》2000,17(7):59-6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24亿元迅速提高到1998年的7955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9.7%。但是,不可否认,我国经济增长在年度间的波动仍然比较频繁和剧烈。例如,经济增长率最高的1984年仅为15.2%,而经济增长率最低的1900年仅为3.8%,两者相差11.4个百分点。由此引出的一个问题是,中国的经济波动究竟是一种杂乱无章的随机波动,还是一种有章可循的周期波动?我国经济理论界对此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不同意社会主义经济存在周期性波动这一说法,认为不能把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理论硬套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上,我国发生的历次经济波动也不具有历史必然性。但也有人认为,经济周期不是资本主义制度所特有的,社会主义经济同样存在周期性波动。本文围绕这一问题,用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对我国经济周期的存在性进行实证分析,并对各周期的特点和成因等作一初步探讨,最后运用经济周期模型对未来12年经济增长率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8.
论经济周期规律与宏观调控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塞 《统计研究》1994,11(2):1-8
论经济周期规律与宏观调控实践张塞一、如何认识经济周期规律宏观经济在运行中客观上存在周期问题,这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一个客观规律。经济运行从一个高峰到另一个高峰,或者从一个低谷到另一个低谷,形成一个周期。从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共经历了三个周期...  相似文献   

19.
在传统滤波法仅对实际GDP变量进行趋势和周期成分分解的基础上,从中国国情出发,考虑国际联系、货币政策、通货膨胀预期等影响因素,构建多参数动态系统模型进行Kalman滤波,估算中国1978-2009年潜在产出、产出缺口、潜在产出增长率及均衡增长率。在此基础上,讨论模型在中国经济周期阶段划分、长期增长趋势与可接受增长区间及拐点预测等方面的应用,为制定经济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喜看江苏经济再展“平台”──1994经济形势回顾文/肖竞华当前,我省所处1953年以来的第八个经济周期,这个周期的“峰顶”是1992年,侍后虽然进入周期的下滑道,但不像1989年那样立刻落入“谷底”,全省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21.7%,仍然持续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