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黑龙江垦区相互制农业保险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垦区相互制农业保险模式是中国农业保险的新生事物.该模式自运行以来,实现了管理体制和经营体制的创新,在规范管理制度、强化公共服务职能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该模式的运行也存在着法律制度保障缺失、经营组织形式单一、服务对象参保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完善相互制农业保险模式的对策选择,应从农业保险的立法路径、政府责任、垦区在农业保险发展中主导作用的发挥、商业保险机构拓展、农业保险业务、配套产业政策支持等环节入手,从而促进中国农业保险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2.
甘肃农业保险经营模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佳伟 《社科纵横》2010,25(7):53-55
本文以农业保险的经济学理论为基础,比较了国内外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的经验启示,针对甘肃农业保险发展的现状,对如何构建符合甘肃省省情的农业保险经营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制度设计——以相互制农业保险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互制农业保险作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一种模式,特别适用于农业领域,也是符合我国现实国情的一种农业保险模式。通过对国内外相互制农业保险的客观分析,设计出符合我国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制度。建立合理的组织制度和经营制度,形成自下而上的管理体系和经营模式;通过合理的财政补贴制度调动保险人和被保险人参与农业保险的积极性;通过发展农业金融信贷,盘活金融资本在农村的市场化运作,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购买农业保险的能力;建立以农业巨灾风险基金和农业再保险为核心的风险分散转移制度,增加农业保险公司抵抗巨灾的能力,保证相互制农业保险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影响农户对政策性农业保险需求的因素很多,而且各个影响因素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从微观角度来看,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认知、收入特征、人口特征、风险意识和跟潮效应等因素,给农户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需求带来很大影响.经过在黑龙江省的实地调查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农业政策性保险跟潮效应极大,周边人群购买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行为,对农户是否参加政策性农业保险起到最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农业保险作为一种有效的风险分散机制和经济补偿制度,对推动农业防灾减灾以及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甘肃作为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地区,开展农业保险的推广对区域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从甘肃农业保险的现状入手,探讨了甘肃农业保险目前仍然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法律制度、财政支持、农民思想认识、收入水平以及保障机制等方面分析了阻碍农业保险发展的诸多因素,为甘肃农业保险的长期持续发展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据统计,2008年全年我国因灾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3547.5亿元,比上年增加473.3%,巨大灾害损失暴露出我国巨灾保险强制性的缺位及建立农业巨灾强制保险的迫切性.农业重大自然灾害的强制实施,是缓解政府压力,减轻农业企业及家庭巨灾损失的有效途径,也是完善我国保险体系的重要内容,具有极强的操作性和针对性.国外的农业巨灾保险强制实施的理论和实践,为我国农业强制性巨灾保险的进一步实施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论政策性农业保险中政府的地位和职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府职能的合理界定是政策性农业保险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农业保险的理论研究表明,政府在农业保险发展中应居于主导地位.在明确政府角色定位的基础上,政府应进一步发挥其在财政补贴、税收减免、配套扶持、建立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及监督管理等方面的职能,为农业保险的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8.
政策性农业保险立法的核心:利益选择与协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益的选择与协调是转型时期的中国立法无法回避的核心问题.从法与利益关系的视角而言,立法是对社会多元主体的利益进行确认、选择和协调的利益综合过程.对农业保险主体间利益冲突的认识是政策性农业保险立法的起点,政策性农业保险立法就是为了协调这种利益冲突而通过法律制度的供给对农业保险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进行重新定位,即通过确认国家的政策性扶持和规范政府在农业保险中的主导作用来平衡社会整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的关系.从而实现农业保险主体在各自微观利益基础上的宏观整体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现状、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也是较早启动农业保险的9个试点省份之一。2008年首次被纳入农业保险试点范围,得到国家财政给予的农险保费补贴,使全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得到快速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有效需求与有效供给不足、巨灾风险分散机制不完善、财政补贴制度不合理、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支持和专业农险从业人员匮乏等诸多困难和问题。必须加大对农险的宣传力度,刺激农民对农险的有效需求;构筑多层次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进一步完善政府财税政策,加大政府对政策性农业保险扶持力度;加快农业保险法律法规建设;加强农业保险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0.
农业保险中的道德风险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鲁宁 《学术交流》2008,(2):99-102
农业保险具有分散农业经营风险和对农业风险损失实行经济补偿的职能.农民收入低和我国商业化经营模式是农业保险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针对农业保险中道德风险的特点我国应加强保险立法,建立完善的保险法律体系.加强农业保险业务的技术管理,由国家专业保险公司负责业务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1.
《社科纵横》2019,(11):61-65
为了解政策性农业保险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以甘肃省13个市州(剔除嘉峪关市)2009—2017年的面板数据,采用长期的固定效应模型和短期的误差修整模型分别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是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对农民的纯收入具有显著正向作用,但长期的效应比短期的效应更加显著,所以应该长期坚持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稳定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2.
韦良  张文安  唐红祥 《创新》2009,3(1):61-64
在分析建立广西农业保险巨灾损失分摊机制必要性和紧迫性的基础上,从建立起实质上的“二元化”的农业保险体系、构建同业分层保险制度、建立农业巨灾再保险体系和设立农业巨灾风险保障基金等角度探讨了广西农业保险巨灾损失分摊机制。  相似文献   

13.
农业保险是保障受灾农民利益的金融产品,相比受限于每年财政收入的农业灾后救助更符合市场需求。然而保险学原理指出,农业保险可能存在较严重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可能存在补贴福利耗散。文章结合定性与定量方法,将财政支持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农业灾后补贴进行对比,分析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作用机制,及相对于农业灾后补贴的支农效率。另外,通过博弈分析农业保险投资的资金需求,以便规划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对农业保险的财政责任分摊。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业保险市场失灵的成因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正军  袁杰 《社科纵横》2006,21(4):61-6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中国又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农业保险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鉴于分散风险和经济补偿两大职能,通过农业保险稳定农业收入,促进农业产业化,均衡国民收入再分配,确保农业资金、技术、人才的投入,促使农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作用。农业风险的非系统性,逆向选择、道德风险问题及外部性是制约农业保险发展的一般成因,而中国特殊的区域结构、经济条件及人文环境又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农业保险的发展,在市场经济相互的渗透的过程中,由纯商业性的保险公司经营农业保险业务举步维艰,营造农业保险制度环境,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完善与健全农业保险组织体系,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保险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社科纵横》2019,(12):59-63
本文利用入户调查数据,从农户、政府、保险公司层面微观评价政策性农业保险情况。提出了加强农业保险政策宣传、进一步优化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的分摊比例、优化保费补贴资金的运行机制、简化赔付手续等优化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政策性农业保险法律制度的价值在于正义、保证农业安全和保障农村的稳定、有序。实现政策性农业保险法律制度的价值,需要国家的干预与介入。实现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法律制度的价值应当采用以下原则:非营利原则、政府扶持原则和强制保险与自愿保险相结合原则。  相似文献   

17.
陈华  华伟 《创新》2013,7(1):49-53
出口信用保险作为国际通行的贸易促进手段,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许多国家先后以不同的模式建立了自己的出口信用保险体制。近年来国际信用保险市场商业化运营趋势日益明显,出口信用保险经营模式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而我国作为一个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出口信用保险历史短,发展相对落后的弊端十分明显。以英国、加拿大、法国、德国和美国等发达国家为代表的五种国际出口信用保险经营模式做比较分析,得出国外先进做法对我国的出口信用保险在促进对外贸易发展方面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东北地区农业合作发展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海燕 《学术交流》2004,(10):63-67
东北地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东北三省区位和基础设施具有整体性,是一个统一的地理单元,地缘关系比较紧密,这就决定了在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产品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的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过程中,协调发展、合理取舍,可以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整合资源,构造区域经济优势,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以取得最佳效益。因此,东北农业选择区域化合作发展模式,是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及世界经济日益一体化的形势下,地方政府发展农业经济的一种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9.
南宁市农业产业化建设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面分析南宁市农业产业化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具体阐述了推进南宁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措施。提出要探索和实践农村土地流转管理方式、建立和完善农业资金投入机制、逐步建立现代农业资金体系和农业保险体系、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完善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农业产业化建设促进农民素质提高等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漫谈     
<正>"保护伞","逐步减少或取消产粮大县县级保费补贴"、"不断提高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品种保险的覆盖面和风险保障水平"、"鼓励保险机构开展特色优势农产品保险"……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就今后中国农业保险发展作出诸多详细部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