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今年有2000名中国艺术家去威尼斯参与双年展期间的各类活动,这已经占了整个威尼斯双年展参与者的半数之多了。这么多中国艺术家"赶海"威尼斯干什么?看展览,体验艺术,欣赏作品,推广自己还是社交以及潜在的各种商机?中国艺术家扎堆威尼斯双年展背后引起了国内艺术界广泛非议。作为从1894年创办至今一直在主导当代艺术潮流和前沿的展览活动,威尼斯双年展已经成为全世界艺术家的追求。但这种追求,在商业驱动下已经分化  相似文献   

2.
我们所谈及的艺术显然并不仅仅局限于视觉,当操练着不同"兵刃"的艺术家们亮出招式时所支撑他们没有跨出艺术界限的是什么?我们今天的艺术家是否"用眼"太多呢?策展人马文甲用这一提问,拉开了《空眸一中国雕塑实力22人展》的帷幕。此次展览由大河画廊主办,邀请了活跃在中国雕塑界的22位艺术家的44件作品,2012年3月在北京79...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的绘画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在中国的当代艺术家努力下得到了空前发展,尤其是在中国重庆乃至西部地区掀起了一阵"中国风"、"本土风"浪潮,把西方油画的写实手法与中国固有的风俗民情结合起来,把中国的当代艺术推向了一个新高潮。罗中立作为艺术家的代表,是当代艺术家的典范。其作品《父亲》传达出了强烈的中国标识和本土意识,后来的《春眠》《吹灯》等一系列极富创新思想的油画作品都表现出了中国的本土人质,我们也能从中看到中国油画的当代化趋势,这与艺术家多年以来的"巴山情结"积淀和当代艺术发展是紧密相关的。文中试图通过对罗中立先生绘画的内容、语言和人文精神等方面的分析,探究其油画本土性的特质和罗中立作为当代艺术先锋,其绘画所展现出来的当代性特质。  相似文献   

4.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近期推出了"杜尚与/或/在中国"艺术作品展,此次展览是以杜尚的《手提箱里的盒子》系列为核心,并且一同呈现了收藏马塞尔·杜尚的经典原作和曾深受其启发的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展览标题取自《手提箱里的盒子》作品本身的副标题——"由马塞尔·杜尚或罗丝·瑟拉薇创作和提供"。本次展览是迄今为止在中国举办的最全面杜尚作品展,籍此来探测和讨论杜尚对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持续影响。  相似文献   

5.
受韩国雕刻家协会的邀请,2011年4月中旬我到韩国首尔参加了第二届"International Sculpture Festa 2012"。此次展览是由韩国雕刻家协会主办方在韩国"艺术的殿堂"举行,参加展览的有亚、■欧等100名艺术家,集合了世界不同地域的优秀雕塑作品选■件。中方是由中国雕塑学会孙振华副会长带队,中国...  相似文献   

6.
艺术展览推进了当代艺术的发展,为艺术家提供了一个展示优秀作品的平台,也为公众提供了一次次欣赏和感悟美的盛宴,并且架起了艺术家与社会、与市场沟通的桥梁。我国已经成为展览数量上的大国,但是在艺术展览的品味、质量及影响力上还与国际性的大展览存在差距。策展人是艺术展览的关键,决定艺术展览的品味、质量和成败。本文通过探讨策展人与市场、艺术家之间的互动和关系,比较中外艺术群展的区别,对当代中国艺术展览存在的问题和方向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7.
看点     
北极光阿拉斯加,一束北极光。日前,科学家宣称他们已经发现了北极光的能量源。冰桥的呼吁2007年12月17日,联合国总部,挪威艺术家Vebjorn Sand的冰桥作品在"南极洲:在薄冰上"的展览中亮相,这次展览关注全球变暖问题,展览将持续到2008年1月31日。  相似文献   

8.
《从现代出发》这个展览聚合的是一个具有特别性质的艺术家群体,他们都受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四画室,那是一个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作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标志性成果的教学组织,在中国油画教学的发展与沿革中,这个画室以"现代"观念为主旨,倡导综合的创造能力和自由创造的精神,培养了一大批在思想和语言上富有创造性的人才。同门受业的学习...  相似文献   

9.
由今日美术馆主办,策展人Cees Hendri kse,Sabi ne Wang策展的"面对面——中荷肖像及室内绘画展"在今日美术馆二号馆开展。本次展览集陈丹青、Jan Worst、毛焰、Philip Akkerman四位中荷艺术家的作品,再次呈现了艺术史上肖像画与室内画这一经典主题。  相似文献   

10.
亚洲艺术中心再次推出其代理的主力艺术家华庆个展"人·物"。展览使用了亚洲艺术中心所有展厅,展出了艺术家最近一年的油画新作。展览也吸引了众多圈内名流前来捧场,特别是两位威尼斯策展人:去年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彭锋,与今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方振宁。值得提到的是:这次所展出的作品除了华庆比较明显的大猩猩外与数理...  相似文献   

11.
对艾伦·金斯伯格的译介和研究自20世纪最后25年开始在中国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学界对他的诗歌作品、吟诵方式、文学继承等分别进行阐释,并把金氏1984年到中国的讲座和访问作为个案,分析其对中国的影响,体现在诗歌创作上、生活方式上,或者兼而有之。从比较文化的角度观察中国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对西方文明的推崇与金氏对西方现代社会的批判和对东方的企盼,无疑有极大的启迪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继2008年中国美术馆成功举办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奥运文化项目“合成时代——媒体中国2008”及2011年“延展生命——媒体中国2011”展览后,一直到今年的“齐物等观——2014国际新媒体艺术三年展”,国际新媒体艺术展作为三年展项目,成为中国美术馆的学术展览品牌项目,展览汇聚来自人球最新媒体艺术家的优秀作品,展示艺术与科技在新的文化语境下的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13.
80后艺术家,如今已是一个不再陌生的名词。他们在开放的艺术环境中发出自己的声音,以一种无意识的集体主义姿态呈现在艺术的生态圈里。近年来,针对80后艺术力量的展览层出不穷,他们的艺术灵气、思维敏锐度、语言纯粹性都令艺术各界人士发出啧啧赞叹。5月的艺术旺季,芳草地画廊为徘徊在而立之年的80后们推出了"动力的结构——80后艺术邀请展",集中地呈现出了年轻艺术家们在中国当代艺术西普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主持语:平行展在威尼斯展出,引起了国内外的很大反响。中国历史文化进入当代,其系统早已不完整,呈现出一种碎裂的状态,和其它文化互相交叉。在这种文化语境下,我们如何把自身历史文化中有价值的东西,通过个人化的艺术语言加以转化,这正是当下中国艺术家应该直面的问题。随着展览的来临,关于艺术、文化,商业的各种不同的声音正在聚结于此。  相似文献   

15.
在"西学东渐"的大背景下,"美术"译文首现于展览空间并不是一种翻译上的机缘巧合。因为西方现代意义上的"艺术"、"美术",乃是与公共领域内的艺术制度紧密相联的。明了"美术"历史生成的"跨历史文化语境"实践,明了民族国家主体在"跨文化历史语境"实践中的困顿和选择,我们就不难理解中国艺术现代性从一开始就呈现出来的推动国家现代性历程的文化自觉。而这也正是中国现代艺术发展在20世纪后期饱受当代艺术家诟病的向国家意识形态投诚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16.
回首2012中国艺术品市场,"调整期"是被业内认识提到的频率最高的词汇,而作为一级市场的画廊业,在"调整期"的氛围下,又常常被以"寒冬"加以修饰,以突出其处境的低迷。有市场分析报告曾指出,中国画廊业年盈利率不足7%,但业内很多人士对此数据并不认可,称如果有5%的画廊的在盈利已经很不错。步入201 3,很多人依旧认为201 2年的"寒冬"将会继续在中国的画廊业发酵。果不出所料,新年伊始,号称全球最大画廊的阿拉里奥北京空间曾高调宣称将入驻798开辟新的展览空间,并在酒厂艺术区做了一个华丽的派对后,步入了其同乡阿特塞帝画廊的后路——撤出中国:在著名艺术家方力钧宣布与品画  相似文献   

17.
老庄认为自然万物是至高无上的"道"的体现,"道"的本质特征就是"自然",而自然界的山水恰恰集中体现了这种"自然无为"的特征。这种自然意识造就了中国艺术家一种特殊的审美意识。在道学精神的启示下,人们一而认识自然之美;二而追寻自然之美;三而以诗画摹写自然之美。这是道家自然观对中国山水审美影响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8.
Dagny 《中国农村》2011,(10):146-148
<正>"万物在距离之外都凝成诗句:遥远的山峦,遥远的人群,发生在远处的事情,构成浪漫的元素。"——诺瓦利斯《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不仅是一部文艺作品,也是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所举办的展览。展览的主题稀有而浪漫:窗外风景。19世纪20年代,德国、法国、丹麦、俄罗斯艺术家首次围绕这个主题进行创作,窗暗喻了尚未  相似文献   

19.
中国艺术家把"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内心"的和谐为宗旨的中国哲学,渗透到艺术创作的精神领域。作为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的书法和诗歌,体现出传统哲学生命理念中强调个体生命和精神自由的精髓,两者在含蓄蕴藉的审美旨趣上相互融通,书法作品给诗歌意境的阐发和拓展开辟了无尽空间,诗歌意境对于书法创作进行了诠释和解读;同时,作为不同的艺术形式,两者又大有异趣。研究二者的关系,对于书法和诗歌创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艺心理学”作为一门课程可以以“艺术家是体验的阐释者,接受者是体验的二度阐释者”为纲,抓住“体验”这个核心概念,把文艺活动中艺术家、艺术作品、接受者、世界四个要素及艺术创作与艺术接受两个过程都联结了起来并体现出其特征与关系,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