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权作为政治口号是资产阶级最早提出来的 ,但人权并非资产阶级的“专利品”。各国的人权问题主要应由各国政府与人民自己来解决。当前 ,“人权高于主权”的论调已成为西方国家干涉内政的一个重要工具。其实 ,主权原则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联合国时制定的一项基本的国际关系原则。国家主权是维护和保障人权的前提 ,没有主权 ,人权就无从谈起。打着“维护人权”的旗号 ,肆意干涉主权国家的内政 ,既破坏了国际关系准则 ,也是对人权的践踏  相似文献   

2.
一国选择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是一个主权国家的内政,任何国家和个人均无权干涉。这是《联合国宪章》和《关于各国依联合国宪章建立友好关系及合作之国际法原则之宣言》  相似文献   

3.
<正> 不干涉内政原则是国际法上各国公认的原则。但是,迄今为止,各国的国际法学者对这一原则的实质的理解和解释,却始终未能取得一致认识,在实践中各执一理,为我所用。与原财精神相背离的事例频频发生,干涉形式日趋复杂,理论上也有变化,出现了引人注目的发展动向。本文着重通过对不干涉内政原则的实质的分析,并就它在当代的发展,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把维护国家利益视为对美外交中的最高准则,坚决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美国以人权问题和台湾问题为由干涉中国的内政;同时,强调在维护自己国家利益时,尊重美国的利益,积极寻求两方利益的汇合点,求同存异,共同发展经济。  相似文献   

5.
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西方国家以新干涉主义为借口,频频干涉别国内政,民主和人权日益被作为意识形态武器而成为地缘战略的掩护,我国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应对此保持警惕.从国际法角度出发,着重分析了新干涉主义对主权原则和不干涉原则的违背,并指出主权原则和不干涉原则才是国际关系的基石,任何状况都不能动摇这一点.  相似文献   

6.
2002年7月1日《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正式生效,国际刑事法院已正式建立,面对法院对中国内政的可能干涉,中国的应对策略是一要努力防止它干涉内政,二要为将来在适当时机加入其中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7.
强调坚定不移地贯彻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坚决反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内政、侵犯中国主权、破坏中国统一、损害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恶劣行径;坚决反对外国势力和台湾当局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一切阴谋。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相似文献   

8.
干涉通常是现代国际法所禁止的行为,这是每一个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政治独立以及不干涉内政原则的必然逻辑结果。由于国际关系中的干涉行为是一个复杂的法律、政治和伦理问题,加之干涉一词本身的歧义性,使得现有国际法上界定"干涉"时存在许多问题,诸如干涉的含义不甚明确、禁止干涉的对象规定不清楚、拟进行的干涉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以及干涉所采取的手段缺乏具体的法律标准。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存在诸多争端的人权问题已在一定程度上由纯内政向国际性方向演变,把它当做纯属一国内政看待已不合时宜。同时,人权问题由内政向国际性演变,也使人道主义干涉在某种程度上获得了合法性,完全拒斥它既不可能也不可取。但如果对其政策过于宽大,必将使主权原则、不干涉原则等遭到忽视,因此,有必要对人道主义干涉作出严格限定。本文以人道主义干涉对传统国家主权的冲击为线索,剖析人道主义干涉的合法性,由此揭示其存在的固有缺陷,并就此提出人道主义法制化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人权问题已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切的重要对象。如果国家承担了保护人权的国际义务,那么保护人权已超出了该国内政的范围。当一国境内发生人道主义危机时,国际社会便会干涉该国内部冲突。另一方面,依据国家平等原则,国家被禁止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他国身上。根据用尽当地救济原则,国家在接受国际机制的干涉前,可以按照本国的宪法性程序解决本国事务。  相似文献   

11.
"人道主义干预"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在冷战结束后大力提倡并广泛实施的政策,其实质在于妄图使以军事手段干涉别国内政的做法合法化,是霸权主义的恶性膨胀;它以"人权高于主权"、"人道主义干涉"的思维指导其行动,鼓吹保护人权和防止人道主义灾难比维护国家主权重要,粗暴干涉别国内政,是对国际法的基础--国家主权原则的公然违背,因而冲击着当今国际法体系,不利于建立和平稳定的国际新秩序.  相似文献   

12.
由于与国家主权原则、不干涉内政原则等国际法基本原则相违背,人道主义干涉的合法性一直存在争论。但是国际实践的发展尤其是对人权的关注,也表明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如何对人道主义干涉进行国际法规制,使其朝着国际法制化的方向健康发展而不为霸权者所利用、滥用显得至关重要。将人道主义干涉纳入联合国体制,进一步完善集体安全机制是最符合目前的国际社会现实和要求的。  相似文献   

13.
人权问题是当前国际政治斗争的热点。斗争双方对它的运用最多、争论最激烈、分歧也最大。西方资产阶级认为人权是抽象的、超阶级的、永恒的、普遍的、没有国界的,对他国人权问题的关心不能视为干涉别国内政;包括社会主义国家在内的第三世界国家则针锋相对地认为,人权是具体的、历史的、不存在一个普遍适用的人权模式,任何国家都不得以人  相似文献   

14.
战后40多年来,人权的概念和内容有了新的发展。人权问题的发展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反映了当今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在争取民族自决、维护国家主权、发展民族经济等重大的国际人权保障问题上的正确主张。我国不仅为实现人权而斗争,而且积极参与国际人权领域的活动,始终支持联合国为维持人权所做的工作和努力。我国在维护人权和改善人权状况所做的势力和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保障人权始终主要是各国的内政问题、人权的国际保护应当尊重国家主权原则和不干涉内政原则。  相似文献   

15.
前言今天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斗争是保卫和平、反对帝国主义战争政策的斗争。各国人民从过去两次世界大战惨重的牺牲与巨大的灾难中已经取得了沉痛的经验。帝国主义造成的罪恶战争曾经毁掉了他们的家园,吞灭了他们的生活乐趣,夺去了他们亲友的宝贵生命。他们清楚地认识到,今后发生的战争将会给人类带来可怕的难以估量的后果。因此,保卫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反对殖民统治,反对帝国主义干涉他国内政,要求不同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16.
人道主义干涉理论起源于西方,其实践活动也在不同历史阶段表现出不同特点。20世纪以来,西方大国为扩张势力范围,越来越多的以人道主义为借口对他国内政进行干涉。在西方国家高举"新干涉主义"大旗的今天,中国为维护国家战略利益和获取必要的战略资源,应当加强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的影响力,坚持国家主权原则,抵制新干涉主义,实现和平崛起。  相似文献   

17.
冷战后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战略的实施呈现出一些新特点 :既坚持反对霸权主义 ,又强调不搞对抗 ;既要尊重世界的多样性 ,又要维护人类的共同利益 ;既反对以“人权”为借口干涉我国内政 ,又努力促进人权事业的发展 ;既坚持奉行不结盟的政策 ,又适应国际形势的需要广泛建立各类“伙伴关系” ;既坚持“不当头”的方针 ,又始终代表第三世界的利益 ;既坚持“不称霸”的基本立场 ,又强调“有所作为”。这些新特点 ,体现了冷战后我国的独立自主外交战略的原则性与灵活性、务实性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8.
声音·数字     
Voice声音解决台湾的问题纯属中国的内政不容外国干涉。我们不希望外国干涉,但是也不怕外国干涉。——在刚刚结束不久的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面对有关我国反分裂国家法的提问掷地有声地回答,会场上响起三次掌声。“9·11”事件过後,布什政府在外交上改变了与同盟国协商的传统,搞起了单边主义。在很多重大外交问题上,布什政府都不再跟盟国商量,也不愿意在外交上与别国达成妥协,而是只考虑美国自己的利益。布什的做法甚至在美国与盟国的关系中也制造了深深的裂痕。——《华盛顿邮报》总编辑菲利普·贝内特日前接受了…  相似文献   

19.
人权的国际保护和国内保护是当前国际人权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正确认识人权保护问题上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有助于我们在坚持国家主权原则的前提下,积极承担国际条约义务,通过国内政治的、法律的、经济的、文化的手段对人权实施有效的保护;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正确维护和执行《联合国宪章》及有关的国际人权文件和公约,反对一切霸权主义,反对一切假人权国际保护之名,行干涉他国内政之实的行为,使国际人权运动沿着正确、健  相似文献   

20.
文章主要从维护国家主权 ,反对干涉内政 ;坚持睦邻友好 ,维护世界和平 ;坚持国际平等 ,反对霸权主义 ;坚持对外开放 ,反对照抄照搬四个方面论述了孙中山和邓小平外交思想的异同 ,分析了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文章指出 ,邓小平的外交思想是对孙中山外交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是从中国实际出发 ,并对国际形势进行科学预见和论证后形成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交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