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本文分别论述了成吉思汗时代、窝阔台及贵由时代、蒙哥时代和忽必烈及其后王时代蒙古帝国和元朝与金帐汗国的服从、对抗、亲密及疏远的关系.认为蒙古帝国和元朝与金帐汗国之间关系的发展深受双方领导人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周思成 《西域研究》2023,(1):96-108
蒙元时期的蒙古文直译体诏令多见一种独特的尾句“他每不怕那甚么”(ülu˙u ayuqun mud)。广泛比较大蒙古国、元朝、伊利汗国、金帐汗国和察合台汗国的公文,可知以“惧怕”为中心词的诫饬语,在13~15世纪欧亚大陆上的诸蒙古政权中一度得到广泛应用,且衍生出多种形态。“不怕那甚么”与汉地、钦察、伊斯兰文书行政传统并无直接关系,似属大蒙古国时期开创的一种文书体式,定型于元世祖忽必烈统治中后期。诫饬语“不怕那甚么”还反映了早期蒙古国家在法律制度、政治文化和统治心态上的某些差异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考古出土钱币,是研究金帐汗国及其内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资料。近二十年来的考古发掘与研究,重新勘定了金帐汗国两座都城旧萨莱、新萨莱的遗址。本文刊布了伏尔加河下游克拉斯诺亚尔斯克遗址(旧萨莱)发现的一枚"青驹"打马格钱,以及谢里季连诺耶遗址(新萨莱)发现的两枚北宋铜钱。这三枚铜钱以及北高加索、里海黑海地区零散出土的一些中国铜钱,应该都是在13~14世纪沿着丝绸之路从中国传来的。这些铜钱在金帐汗国不作为货币,而是承载了纪念、压胜功能。中国铜钱和压胜钱习俗,与陶瓷、织物、金属器等物质文化一同输入金帐汗国治下的伏尔加河下游、北高加索、里海黑海地区。这是目前发现时间最早、出土地域最西的古代中国钱币。  相似文献   

4.
战争的形式、手段和为战争作准备的军事制度、军事组织,在社会制度中留下了自己的痕迹,甚至会推动和影响社会的变化.恩格斯就封建制度曾表述过一个深刻的思想:封建制“按其起源来说是一个军事组织”(《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4卷第26页).这一思想可以在古代蒙古社会中找到证明.1206年组建的蒙古汗国就是按军事组织构造的.当时,汗国实行分封制,封木华黎为驻守哈刺温只都山的东方万户;封孛斡尔出为驻守阿勒泰山的西方万户.这样,以斡难河为中心形成汗国中央和左右翼万户管理形式的国家机构(见《蒙古秘史》205、206节).汗国的这种组成,其指导思想不是别的,正是从军事战略需要确定的.这一点,只要翻开汗国1211年的战争史便可清楚.《蒙古秘史》说,成吉思汗于羊儿年(1211年)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考古学家兹维思达纳·道蒂,公布了一批在伏尔加河、顿河流域出土的13~14世纪中叶蒙古金帐汗国贵族墓中出土的丝绸文物,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随着成吉思汗的西征,以及成吉思汗的大儿子术赤在伏尔加河流域建立金帐汗国,蒙古人把一些丝绸纺织工匠从中国、伊朗、中亚地区迁移到俄罗斯,从而推动了欧亚两大洲之间的丝绸交流。据报道,考古学家们在俄罗斯伏尔加河、顿河流域的朱赫塔、凡尔勃费·老格、诺沃巴甫洛夫基等地,发现了一些13~14世纪蒙古贵族的墓葬,从中挖掘到许多十分精美的丝绸残片,上面刺绣着龙纹、凤纹、大雁纹、射猎天鹅、云…  相似文献   

6.
《黄金数珠》,原名《善说蒙古地区政教,明慧青年之音,净光黄金数珠》/Q出产娜》严趾严叫出产ir恤l叫A0厶勺 吨x尸 沁血。尸沪std鲈ld出气/Q山吗学界通称其为《黄金数珠》恤卜,护/o [作者]漠南锡林郭勒盟阿巴哈纳尔左翼旗纳塔。蒙古人民共和国学者舍·毕拉指出,“纳塔”这个名字,是梵语NATHA,藏文译为mgon-po(此云怙主),蒙古人叫作“衮布”(《蒙古人民共和国历史,文化与历史编纂学的有关问题》,乌兰巴托,1977年,第105页)。笔者据有关资料考证、这个“衮布”很可能是阿巴哈纳尔左翼旗第五代扎萨克固山贝子衮布旺札勒。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藏金泥写本蒙文《甘珠尔》,为世界所稀有,堪称“珍本”.其载体形态比一般蒙文木刻版《甘珠尔》略大,版框尺寸72×25cm、梵荚装、磁青色毛边中夹纸、毛装本、金泥竹写本,故蒙文版凡称“金·甘珠尔”.存20函.金泥本《甘珠尔》是奉蒙古汗国林丹可汗谕旨所译,并最后竣稿留芳于世.其由贡噶·敖包尔、萨玛坦·僧格、衮登·固什为总编译师,计有三十五位喇嘛译师参加编译.约成书于1628—1629年间,原作共113函.现在国内仅存20函原本;国外唯英国有几页收藏.  相似文献   

8.
十三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草原上的各部落,建立了蒙古汗国。成吉思汗及其后裔三次西征的结果,使波斯及西南亚地区成为蒙古帝国的组成部分,在这里建立了伊利汗国。伊利汗国的史家对当代的历史撰写了不少著作,其中最重要的有两部,一部是志费尼的《世界征服者史》,另一部是拉施特的《史集》。汉译本《世界征服者史》,一九八二年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今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汉译本《史集》第一编(《蒙古史》)第一卷第  相似文献   

9.
由“孛斡勒”等所体现的早期蒙古社会的性质○吉日嘎拉“孛斡勒”(bool)一词常见于《元朝秘史》等古代蒙古文文献,《秘史》旁译作“奴婢”。“奴婢”无疑是指没有任何社会地位,在政治上没有任何权利的奴隶,说明“孛斡勒”一词的概念在古代和现代基本相同。“孛...  相似文献   

10.
西套阿拉善蒙古族的由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套之名,由其位于河套之西而来。“贺兰山厄鲁特者,俗称阿拉山蒙古也,阿拉山即贺兰山亦名阿兰善山,皆语音之转,地在河套以西。”(《圣武记》卷三) 西套蒙古族,原属新疆乌鲁木齐的和硕特和青海和硕特部落。“游牧河西套,称西套厄鲁特。” 西套额鲁特,其“始视为元太祖弟哈布图哈萨尔,七传至阿克萨噶勒泰”(《清史稿》藩部五)。元时为斡亦刺,后发展为明代瓦刺,清代的厄鲁特或卫拉特。明末,瓦刺分四大部:和硕特部,准噶尔部、杜尔伯特和土尔扈特部,“号四卫拉特,统称额鲁特”(《西域图志》卷首一)。四部之间虽“分牧而据”“部自为长”,却“以伊犁为会宗地”结成松散的部落联盟,设有盟主,以调解四大部之间的纠纷。从十六世纪末到十七世纪中期,担任盟主的是和硕特部首领拜巴噶斯。 十七世纪初期,游牧于伊犁地区的准噶尔部逐渐强大起来,不断向邻近部落发动掠夺战争,迫使土尔扈特部首领和鄂尔勒克率领五万余帐,离开塔尔巴哈台,于1630年左右逐步移  相似文献   

11.
《如意宝树》,原名《印度、中国、西藏、蒙古圣教史如意宝树》)。在学术界,此书以《如意宝树》(apag bsam IJau bzaug)之名闻之于世。 [成书年代]乾隆十三年即1748年。 [作者]青海托里地区蒙古人松巴堪布·益西班觉(1704—1788)。他是青海佑宁寺(即郭隆寺)第三十二任堪布,长期主持该寺,故学术界尊称为“松巴堪布”而不直呼其名。松巴堪布学识渊博,通晓佛典,精通“五明”,尤其擅长蒙藏历史和宗教史。松巴堪布一生著述很多,《松巴堪布全集》有八卷,计达六十八部。其中《如意宝树》《青海历史梵曲新音》(1786年),《书信集》等为学术界所熟知。此外松巴堪布在《自传》和《布谷鸟之妙音颂》等著述中写下了很多优美的诗词,受到国内外蒙古文学研究家的一致推崇。  相似文献   

12.
本文所说的“镇海屯田”,是指成吉思汗“命(镇海)屯田于阿鲁欢,立镇海城戍守之”①这一历史事件。公元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汗国,诸王群臣共上尊号为成吉思汗。公元1212年,成吉思汗便决定“镇海屯田”。“镇海屯田”是蒙元史上值得重视的事件。而《元史》的记载,语焉不详。因此,对“镇海屯田”的有关问题,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13.
对于自成吉思汗开始的蒙古征略、亚欧蒙古大帝国的建立及其统治,世界学术界历来是贬之者多,褒之者鲜。有人认为,蒙古统治者发动的远征,屠城掠地,滥杀无辜,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严重地阻碍了亚欧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某些西方和阿拉伯历史学家称它为“蒙古旋风”,污之为“黄祸”;更有甚者,说蒙古西征是“毁灭世界的残暴事业”,“国家在于年内也恢复不了元气”。近年出版的权威性的《太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在评论蒙古帝国时说,“这是文明社会所经受的最后一次、也是最激烈的游牧民族的野蛮攻击,其后果十分严重”,“蒙古的征略所留下的社会文化遗产不易追寻,它起的作用比较起来也十分短暂。实际上蒙古人并未能创造出一个独特的、持久的文明。他们的征服毋宁看作是一个时代的终结”。①苏联1957年出版的《苏联域外的东方中世纪史》  相似文献   

14.
公元六世纪中叶至八世纪中叶,铁勒与突厥都作为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在我国隋唐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铁勒在北朝历史上称敕勒,亦称高车;《通典·铁勒》、《新唐书·回鹘上》皆言铁勒为敕勒之“言讹”,北朝之敕勒、高车即隋唐之铁勒是很明显的。在北朝时期,敕勒(高车)为柔然汗国(公元402—502)统治下的人口众多的被压迫民族,柔然汗国的灭亡在很大程度上是敕勒(高车)诸部人民英勇斗争的结果。公元552年,居于“金山之阳”、并  相似文献   

15.
一、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汗国是“五族之国” 一二○六年,成吉思汗在斡难河之源头。大会诸王群臣,“建九脚白旄纛”,即大汗位。这是成吉思汗征眼乃蛮部落,实现蒙古族各部统一后,建立的第一个由蒙古族贵族统治的政权。蒙古汗国是在多民族杂居的阴山以北建立的,成吉思汗成为蒙古汗国的大汗后,坚持执行了统一、前进和革新的政策,他不排斥蒙古汗国境内的非蒙古族,因而充实,发展了各个民族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克普恰克”一词在我国汉文文献里以“钦察”(《元史》)、“可弗叉”(《西游景》)、“钦叉”(《西北地附剥)、“乞卜察兀’(《蒙古秘史》)、“古稍”(《黑鞑事略》)等形式出现。公元7世纪,克普恰克臣属于西突厥汗国,9-11世纪,基马克汗国瓦解,钦察代兴,基马克汗国各部落均归附克普恰克,并以“克普恰克”一名统称之。不久克普恰克就向西和西南扩张,占领了乌古斯草原。11世纪达到了拜占庭在多瑙河畔的草原边区。克普恰克攻占了乌古斯后,又征伐里海的哈扎尔部,并占其地。此后,又征伐俄罗斯南部地区。西北部的克普恰…  相似文献   

17.
蒙古西征前的罗斯处于封建割据的混乱时期,内争不断,无法形成统一的力量来抵抗外族劲敌的入侵.强大的蒙古军队凭借自身的军事优势和罗斯的政治分裂,迅速征服了罗斯各公国,建立了对罗斯的统治政权.金帐汗国统治时期,罗斯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方面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客观上为罗斯国家的统一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8.
十九世纪中叶在蒙古地区流传一部蒙古编年史,因为几乎所有抄本都有同样的标题,所以学界通称其为《水晶鉴》(bolurfoli)。 [作者]《水晶鉴》的作者是漠南乌喇特部极佑寺的大喇嘛金巴道尔吉。作者是接受当时乌兰察布盟付盟长,乌喇特中旗扎萨克辅国公喇旺里克津的提议而编写此书的。  相似文献   

19.
唐文宗开成五年(840年)回鹘汗国内乱迭起,并为黠戛斯所破,部众四散。《旧唐书》卷一九五《回纥傅》云:“有回鹘相馺职者,拥外甥庞特勒(当作勤)及男鹿并遏粉等兄弟五人一十五部西奔葛逻禄,……”西迁的这一支回鹘人中的一部分,与在八世纪中叶迁到楚河流域的葛逻禄人,在十世纪中叶共同建立了黑汗朝(哈喇汗朝)。建都于八喇沙衮(Balasagun))城。王国维在《观堂集林》卷十四《西辽都城虎思斡  相似文献   

20.
(一)东察合台汗国,穆斯林古籍作蒙兀儿斯坦或叶尔羌汗国,汉文史书作别失八里或亦力把里。1347年,察合台汗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控制着汗国东部地区,即天山南部的蒙古都格拉特部异密,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拥戴蒙古察合台汗后裔秃黑鲁帖木儿为汗,建立了东察合台汗国。汗国初以阿克苏为治所,后迁徒到阿力麻里(今霍城)。秃黑鲁帖木儿在任期间,于1360—1361年,在率部众皈依伊斯兰教之后,又两次发兵西征,占领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