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辛亥革命,以孙中山将大总统让与袁世凯而告夭折。这是中国当时各种势力: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资产阶级立宪派、资产阶级革命派相互斗争,以及革命派内部相互斗争的结果。一中国社会,到辛亥革命时,已经完全成了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一切事变,无不具有极大的左右力量。  相似文献   

2.
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国内的办学活动是辛亥革命史上的必要篇章。本文拟就此作一初步探索。资产阶级革命派兴办革命学校的强烈愿望直接导源于对争取团结知识分子重要性和必要性的高度认识。资产阶级革命派认为“革命事业专主实力,”他们从多次革命成败的史实  相似文献   

3.
试论陈天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天华,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是资产阶级的革命宣传家、活动家。他在二十世纪初年的资产阶级革命宣传中起了重要作用。 陈天华的一生是短暂的,但他却用革命的言行为自己写出了一部光荣的历史,成了当时革命知识分子的楷模。 陈天华的著作,曾在资产阶级革命派中,在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中,在当时的新军中广为流传;他的思想与革命精神,启发、教育、动员了资产阶级革命分子起来,向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进行斗争。他的著作,是我们今天研究辛亥革命史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初期,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派(以下简称民主革命派),在从事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还同时传播着社会主义学说.这对当时及以后的中国甚至世界都产生了一定的社会作用.过去,对此问题缺乏系统研究,本文试作探讨,以期引起专家学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义和团反帝运动,是十九世纪末年中国民族解放运动高潮的主流。中日甲午战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更加疯狂,造成严重的民族危机,出现了空前的民族解放运动高潮。这个高潮,包括爱国救亡的戊戌变法运动和反帝的义和团运动,也包括义和团运动时期的资产阶级两次武装起义——自立军起义和惠州起义。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以他为代表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从甲午战争  相似文献   

6.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我国正处在帝国主义瓜分和经济侵略的旋涡中,中国国内的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本积累,也在缓慢地、但是不可遏止地进行中,如何看待西方资本主义经济,是摆在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面前的重大经济思想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7.
太平天国革命对民主革命派的影响陶季邑长期以来,学术界一直没有系统地研究太平天国革命对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所产生的影响。本文拟就此作点探讨。20世纪初期,亦即从辛亥革命到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在从...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中国戏剧思潮,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1898年—1916年是第一个阶段。在这个历史时期内,中国社会曾多次发生重大的变革。在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下逐渐觉醒的中国人民,为了中华民族的再次崛起,英勇斗争,发愤图强。师夷以制夷,成为有识之士强国强民的重要战略思想。因此,西方各种进步的思潮先后被译介进来,要求变革的时代呼声日益高涨。社会政治革命的强烈刺激和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对戏剧艺术用以宣扬现实变革的热切呼唤,都强有力地推进着戏剧界的改良或者革命。戏剧观  相似文献   

9.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中国遭受了数次民族危机 ,既启动了中国的现代化 ,同时又使中国的现代化举步维艰。从资产阶级维新派到资产阶级革命派 ,再到新民主主义派 ,都面临着现代化道路的选择问题。而他们在选择中国现代化道路时 ,无论是赞成中国走法国革命的暴力之路或反对之 ,都把法国大革命作为范本 ,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这首先是因为中国现代化道路选择的艰难 ,其次源于法国大革命本身的魅力。  相似文献   

10.
在二十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了“排满”的口号,保皇派对此大加攻击,认为这是汉族“仇满”,于是革命派与保皇派展开了激烈的论战。然而,昨天的政治论战却成为今天学术上争论的题目。如何看等“排满”,如何给予评价,至今尚有分歧,有人完全肯定,有的否定,本文试就个人看法来评价“排满”问题。 笔者认为二十世纪初的“排满”实质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专制主义三位一体的战斗口号。它已经与往昔的“反清复明”有着本质区别了。列宁教导说:  相似文献   

11.
辛亥革命在东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武昌城头的枪声拉开了中国资产阶级貼革命的帷幕。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封建统治,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创建了资产阶级“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东北三省的革命党人在这一伟大斗争中同全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一道,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英勇斗争,为埋葬封建君主专制政权,创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爱国学社是我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派创办的第一所学校。它的创建,显示了中国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由爱国到革命的政治觉醒。 上海南洋公学的退学风潮 南洋公学创办于1897年3月,目的是造就忠于清廷的洋务人材,教职员大多是一些官腔十足的顽固守旧派,对学生采取一套封建专制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世纪中国哲学的三次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世纪中国哲学的三次革命许全兴20世纪中国发生了三次社会革命;推翻封建王朝的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在中国统治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为建立、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而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与此相应,20世纪中国哲学发生了三次...  相似文献   

14.
敬爱的伯渠同志已经离开我们整整二十年了。伯渠同志1886年诞生于湖南省临澧县。他从青年时代就献身于中华民族和人民的伟大革命事业,经历了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三个历史阶段。在每个革命的历史阶段,他都是革命派的先进者,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  相似文献   

15.
太平天国与辛亥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平天国革命与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影响的两大革命高潮。这两大高潮在时间上虽相距半个世纪,但彼此却有着先后继承的关系。太平天国以反帝反封建的崭新姿态,结束了自秦汉以来绵延不断的单纯农民战争,为此后新型革命并辟了道路。辛亥革命继承太平天国的革命传统,由代表先进生产关系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担负革命领导,从而将近代中国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推上前所未有的高度.  相似文献   

16.
资产阶级革命派与资产阶级改良派是近代中国同时并存的两股政治势力。虽然他们各有自己的组织形式,政治纲领和思想主张,但在他们的活动早期,却有过不寻常的关系。他们的接触和交往,经历了一个复杂而曲折的过程。讨论和解决这一问题,将有助于更全面地评估革命派与改良派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笔者对此作些初步探讨,以就教于史学界的前辈和同仁。  相似文献   

17.
一九○○年的义和团运动遭遇帝国主义联军和清朝的血洗之后,革命形势博向低潮,又正是革命高涨的前夜。历史的进程,迫切地要求革命重新配备力量,即要求中国人民——主要是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和农民群众(当时中国工人价级尚未长成) ——在某种程度上联合起来,结束单纯的农民战争,过渡到正规的民主主义革命。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历来认为,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它不是孤立自在的、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性质和内容。 在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的时期,民族问题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总问题的一部分。这个时期民族问题的基本内容是,废除封建专制,确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建立统一的国内民族市场,把操着统一语言的人们统一成一个民族国家。 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期,民族问题则成了无产阶级世界革命总问题的一部分。帝国主义把民族问题从一国之内的问题扩大成世界范围的民族殖民地问题。十月革命把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殖民地解放运动联系起来,结成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阵线。民族殖民地解放运动是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同盟军,无产阶级革命如果设有民族殖民地解放运动的配合,要战胜帝国主义是困难的;民族殖民地解放运动如果没有世界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援助,要摆脱帝国主义的统治,取得斗争的胜利,也是不可能的;胜利后,如果不把民族民主革命进一步推向社会主义革命,要想彻底解决民族问题,求得民族的完全独立和发展,更是不可能的。只有社会主义才是彻底解决民族问题的唯一道路。  相似文献   

19.
杨斌 《理论界》2003,(1):27-27
社会的性质和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着革命的性质。在建国以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在1949年3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对这个问题作了详尽的分析。他指出:“中国革命在取得胜利,并且解决了土地问题以后,中国还存在着两种基本的矛盾。第一种是国内的,即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第二种是国外的,即中国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这是因为,当土地改革在一定范围内基本完成以后,中国社会经济中存在着五种成分,这就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  相似文献   

20.
“社团改进会”是辛亥武昌首义,中华民国肇始,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会党之间的关系急转直下的历史条件下,于1912年9月由谭人凤为首所发起的一个试图对旧式会党进行改造的政治组织。对此,以往史学界大都视其为民初革命派对会党进行“过河拆桥”的可耻行径,“代表了辛亥革命胜利后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弥漫全国的挥舞屠刀镇压会党的逆流。”①认为谭人凤组建社团改进会的目的“说来说去就是要求会党群众像资产阶级革命派一样,在袁世凯的‘圣明’统治下,‘振兴实业’,从‘秩序的革命’转入‘秩序的建设’”②,“是暗中向袁世凯讲心里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