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中国当代影视文化中的女性身体写作理论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凤玲 《中州学刊》2005,(6):243-245
身体写作理论是当代西方女性主义写作理论中的核心,它强调在文学叙事中突出女性身体的重要性,通过身体写作来达到妇女解放的目的.这一理论传到中国后,在中国的文化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成为现代女性追求解放和展示现代性和独立性的标志,但是在当前的影视文化中也出现了一些偏差,人们对这一文化理论产生了误解甚至是歪曲,这是我们在文化比较研究中应该重视的.  相似文献   

2.
90年代是20世纪中国女性写作的又一个高峰时期。“五四”以来,女性写作出现了三个高峰时期:“五四”时期女性作家自我意识初步觉醒,而在民族危亡时刻和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环境下,女性被迫集体“失语”;80年代女性意识再度觉醒;90年代的女性创作,特别是长篇小说创作,随着又一次思想大解放而迈进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3.
雷鸣  李丽 《学术探索》2012,(7):117-119
在市场主导的商业社会中,媒体塑造的女性形象尤其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反映了社会对女性价值的判断和取舍。然而,不同的文化、伦理观所引发的争议和冲突恰巧证明了女性解放和女性主体意识的增强,并未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意识。本文在肯定女性主体意识的进步意义前提下,透过广告中女性形象的伦理解读,进一步探寻现代女性的人性价值、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4.
所谓女性意识,就是指文学作品以人的解放为内核,以争取女性独立地位为标志,并在创作上表现出明显的性别特征和写作姿态. 一、明显的同性情结  相似文献   

5.
本文考察了 2 0世纪末期女性写作的发展历程。新时期文学中的女性写作是以超越性别的姿态开始的 ,以无性化的写作参与到主流叙事之中。随着女性意识的自觉 ,女性写作逐渐延伸到性爱主题的表达 ,批判男权文化 ,寻找女性友谊 ,进行自我审视等层次。 2 0世纪 90年代以后的女性写作 ,以一种个人言说的方式来叙说女性经验 ,建构起真正的女性文本  相似文献   

6.
苏青将女性生理层面上应该获得的权利置于文化权利、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之上,标志着女性解放由五四的"女儿世界"进入了纯粹的"女人世界"。研究苏青,一方面是找回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失踪者",一方面是给当下女性文学创作和研究提供一个凝视肉体的写作参照。  相似文献   

7.
重庆抗战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抗战小说中塑造了大量的女性形象,无论是知识女性、还是底层女性,都成为作家笔下的重要角色。抗战使女性走上了历史舞台,进一步推动了女性的解放,扩展了女性的生命活动空间。然而,另一方面传统的性别分工、封建意识和现代意识也矛盾地存在于她们的身上,在抗战的特殊语境下,女性走上社会的道路是艰辛而曲折的,女性解放也是不彻底的。  相似文献   

8.
都市文明与女性文学关系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尤 《江西社会科学》2007,4(7):100-104
都市作为一种生存环境和文化背景,为女性的解放与发展提供了空间、创造了条件。都市舞台中旋转的女性文学,不仅表现了女性阅读都市的意识和立场,而且通过写作进一步塑造和想象了都市的现状与个性。都市作为现代最大的文化符号,其欲望化空间为女性欲望在文学中的表达提供了可能,而女性文学又使都市的欲望得到具体呈现。  相似文献   

9.
曹禺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知识女性形象,她们深受五四运动的影响,并以不同方式反 抗着黑暗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压迫。为此围绕曹禺剧作中的知识女性的悲剧命运及成 因,分析了曹禺剧作对妇女解放道路所指明的方向,即由个体解放走上集体解放之路。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旧中国女性社会地位、家庭角色的考察,说明在男性神圣的宗法社会中,无论在社会还是在家庭女性都是男子的附庸;同时研究了现代社会中国妇女的发展道路及当今妇女整体素质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原因;探讨了现代女性追求自主、平等的解放途径;说明女性自由平等的取得,最终取决于女性思想观念的解放,也取决于社会体制和意识形态的变革  相似文献   

11.
从革命女性到女性革命——丁玲创作对女性解放的探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霞 《齐鲁学刊》2000,(5):38-41
丁玲带着她的梦珂、莎菲们登上文坛,但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还没有为这些“ 革命女性”准备现实的土壤。1929年,长篇小说《韦护》标志着丁玲创作从“革命女性”向 “女性革命”的转变。在这里,为了肯定革命的必要性,丁玲不惜用大量笔墨礼赞爱情。但 丁玲毕竟是忠实于自我的作家,到延安后,1942年3月8日前写下的《“三八节”有感》标志 着丁玲对女性解放的探寻已经超越了革命的现实功利层面,又回到人性解放的大主题上来。 在经历了不同阶段的探索之后,丁玲的女性观注入了更为丰富的时代内涵,她的创作向往 在“人”的意义上建构真实的女性主体。  相似文献   

12.
在父权文化的统治下,中国和西方女性都受到弱化和丑化。随着中西展开不同程度和方式的女性解放运动,女性逐步拥有与男性平等的权利,这也为人类的最终解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在父权文化的统治下,中国和西方女性都受到弱化和丑化.随着中西展开不同程度和方式的女性解放运动,女性逐步拥有与男性平等的权利,这也为人类的最终解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根据李达的女性解放理论,女性与男性之间的差异,并非先天的和固定不变的,相应地,女性问题也不是在人类社会出现之时就已存在的问题.这一问题的出现,始于女性劳动方式的改变,因而解决该问题的关键在于劳动方式的变革,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为此提供了可能性.肇始于西方的女性解放运动,将这一可能性变成现实;由英法等国和俄国所开创的两条迥异的女性解放道路,为中国近现代的女性解放运动的开展指明了道路与方向,也彰显了社会主义革命与女性解放运动之间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15.
儒家思想传统中有一些压迫女性的观念,但同时也有一些表达妇女解放思想的观念,如"一阴一阳之谓道"的阴阳平衡观念,而"男女有别"的思想经过现代诠释亦可有利于保护女性。儒家内部也有一些解放妇女的思想急先锋,如李贽等。在当代女性解放的现实运动中,合理吸收儒家的积极的有关女性思想观念,可以丰富当代女性解放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紫色》和《灿烂千阳》两部小说以女性的视角呈现了黑人女性和阿富汗女性所面临的深重苦难以及她们的抗争历程。女性之间的关怀互助是女性的觉醒关键因素,而与男性展开平等合作、寻求和谐美好的解放之路是两部小说对于女性解放的共同阐释,体现了后现代女性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代藏族女性文学与中国当代内地女性文学有着许多相同之处.但其不同的地域文化和民族宗教文化背景,也使得二者呈现出了鲜明的审美差异,尤其是1990年代以来,二者之间的差异更为显著.这些审美差异主要体现在“私人化写作与非私人化写作”、“物化写作与朴素之风”和“审丑写作与中性写作”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妇女,为追求自己的生存权力和人格价值尊严所付出的代价,陷入的困境,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沉重复杂得多。当社会条件只允许女性在一个极其封闭的空间里做贤妻良母,那些当不上贤妻良母的人,那些不愿当贤妻良母的人,那些无法再当贤妻良母的人,就要被正常的生活轨道抛离出来,变成无家可归的流浪者。所谓女性解放的悲壮历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由这些流浪者们演绎出来的一连串的悲剧故事。这些故事和女性解放斗争的激越篇章汇合在一起,构成了整个女性解放历程中的协奏曲和交响乐。由于这些流浪者们率先尝到了女性争取经济独立自主权的辛酸苦辣,才促使后来者向着更加广阔的斗争目标前进,子君和陈白露的形象,也被拓展了更加广泛深刻的社会思想内容,值得我们重新加以评述  相似文献   

19.
吴小玲  张霄 《天府新论》2018,(2):131-138
“种田文”是女性向网络文学的一种主要类型,主要由女性作者编写、女性读者阅读、以满足女性的欲望和意志为归旨。这类文学表面上看起来处处彰显着女性意识的觉醒,然而,从女性主义视角对文本进行深度解读,发现这种觉醒本质上是虚假的。通过梳理中国女性文学发展脉络,发现无论是以丁玲、冰心、陈染等为代表的女性作家的近现代文学写作,还是当代网络文学的写作,在最终实现女性解放、实现性别真正平等上均遭遇困境。  相似文献   

20.
孙秀昌 《河北学刊》2003,23(2):126-130
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女性文学"私人化"写作,有其合法的本土语境和全球语境.它的出现,推动了文学的多元发展,丰富了文学的话语表达,更新了文学批评观念,拓宽了意义生成的空间,并具有一定的社会认识价值.但由于"私人化"写作不断向"欲望化"、"肉身化"滑落,导致了审美价值的畸变,并陷入商业操纵和男性窥视的双重陷阱,从而走向了女性解放的反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