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邓小平文选》贯串一根红线,那就是邓小平彻底唯物主义的利益观。它是邓小平观察分析问题的基本观点和立场。邓小平把这种观点立场应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在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处理国内外重大问题过程中,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利益观理论。邓小平的利益观理论,是我党理论宝库中的重要财富。它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一个基本的理论原理。一、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是我国人民最大利益的伟大思想“文革”结束以后,纠正了被“四人帮”搞乱的政治路线。于是,邓小平就提出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实现四个现代化上来…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在同“四人帮”要搞“穷社会主义”的斗争中,提出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并把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社会主义本质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从而构成了他的人民物质利益观。邓小平的人民物质利益观,对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指导作用。全面把握和深刻领会邓小平的人民物质利益观,既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此,我们必须牢牢抓住以下四个方面。 一、人民物质利益的实现必须以生产的良性发展为基础 邓小平真切关怀人民的物质利益,首先体现在他特别重视发展生产这一实现人民物质利益的基础。他明确指出:“我们只能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生活。发展生产,而不改善生活,是不对的;同样,不发展生产,要改善生活,也是不对的,而且是不可能的。”(《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257—258页。以下只注卷次和页码)应该指出,邓小平强调发展生产这个基础,一是说明要先通过发展生产把大量的物质财富创造出来这个最基本的道理,二是为了使人们进一步明确至少有以下两层更为重要、更有现实意义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论邓小平的人民利益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惜群 《理论界》2004,(5):17-18
邓小平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既继承前人又突破常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民利益观。切实把握邓小平人民利益观的特性,对深入贯彻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阐述了社会主义物质利益的内容、原则、标准。在理论和实践上丰富并发展 了马克思主义的利益观。邓小平物质利益观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当前的改革 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现中蕴涵着丰富的物质利益思想,共同富裕作为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邓小理考察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在社会主义本质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物质利益的基础;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物质利益实行的社会制度原则;共同富裕是人民利益的根本价值指向,是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主义本质中物质利益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表征着它与私有制社会形态的本质区别,是邓小平对历史唯物主义物质利益观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从诞生之日起,就确立了无产阶级的利益观。马克思主义利益观就是要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把人民利益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的“人民利益原则”刍议吴惠之上海财经大学理论部邓小平每谈到利益关系时,心中总怀着全体人民,尤其是穷人。他把人民物质生活是否提高、是否“共同富裕”作为区分姓“资”姓“社”标准与是否坚持社会主义本质。人民利益的原则是邓小平的利益观的核心,人民积极性...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的国家利益观是其外交思想中最有特色的部分之一。这不仅是由于他第一次明确提出以“国家利益”作为外交的出发点,最主要的是其国家利益观具有极强的共生性。从分析其共生性渊源出发,可着重发掘其丰富的共生性内涵,初步展示其在新时期外交践行中的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外交思想中的国家利益观,是在中苏关系发展变化的曲折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对苏(俄)关系上,邓小平超越了传统的意识形态原则,发展和完善了毛泽东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理论,逐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国家利益观,即超越意识形态、超越反对霸权主义、国家利益的基础是发展和提高实力、原则性与灵活性统一、国家利益与国际利益一致等,这对我国外交方针和外交政策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主义利益观体现了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性质的深刻认识 ,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观点。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以历史唯物主义利益观为出发点,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充分论证了合理的社会流动对于调动社会成员积极性的重大意义,提出了社会转型中我国社会流动的突破口、基本途径和根本标准,从而形成了具有邓小平特点的、完整系统的社会流动思想。它不仅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新时期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的国家利益观与外交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秋烟 《兰州学刊》2005,1(2):19-21
邓小平同志虽然没有对国家利益问题作专门的章节的论述,但他重视国家利益问题,并贯穿于他的思想体系始终,他始终将国家利益作为其理论的出发点.考察邓小平的国家利益观具有至上性、复合性、层次性、宽广性.邓小平的国家利益观是我国制定和实施外交战略的出发点,对当前中国探索走和平崛起道路中的外交实践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物质利益理论的发展与贡献在于:他们公开申明自己的物质利益观,并把它作为革命和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物质利益相结合的原则,正确解决物质利益与道德的关系;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具有可操作性的实现物质利益原则的政策、法规和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14.
论邓小平的人民利益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的人民利益观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 ,人民至上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是其总的原则和最基本的内容。他所提出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等一系列方针政策都是从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出发的。为了人民的长远利益 ,他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答应不答应”、“人民高兴不高兴”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最基本的原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邓小平利益观的又一重要内容 ,他十分重视新时期的党群关系 ,强调干部一定要以身作则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把群众的智慧 ,把符合群众利益的思想上升为党的方针政策 ,来指导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邓小平认为我们重视人民主观能动性和精神力量的作用是不错的 ,但决不能忽视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他反复强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 ,人人都有追求正当物质利益的权利 ,强调要把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相结合 ,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创造性与积极性 ,坚决反对“平均主义” ,鼓励先富帮后富 ,最终走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5.
析邓小平开放思想之开放性思维方式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巨大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改革和开放。改革开放的启动和运行发展均离不开邓小平同志的“对外开放”思想,即对其他民族或国家一切有益于人类进步发展的优秀文明(物质的和精神的)开放,吸收其精华,服务于中国的发展。为此,邓小平同志的开放思想,特别是学习邓小平开放思想的思维特点,总结和分析我国近十几年开放的经验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在党的宗旨观、人民利益观以及实现人民利益的方法道路等方面的一系列精辟论述,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党群关系的理论,对新时期党的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的社会发展思想研究论纲王辉,唐峰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博大精深,其中,他的社会发展思想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关于社会和社会发展,不同学科和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我们从社会学角度认为,所谓社会是在一定的物质生产活动基础上由人群所组成...  相似文献   

18.
李兵 《山东社会科学》2012,(Z1):147-148
一、以思想建设夯实作风建设的基础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转变干部作风,必须从转变思想作风入手,多点着力,扎实推进。首先,要提高党员干部对思想建设的认识,增强加强思想建设主动性和自觉性。通过教育,让党员干部由被动接受到主动转变思想观念,切实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解决好为谁掌权、为谁服务、  相似文献   

19.
李俊杰 《学术论坛》2012,35(9):17-21
抗日战争时期,是邓小平法治思想起源的一个重要时期。研究邓小平法治思想须从抗日战争时期邓小平的法治思想研究开始。抗日战争时期,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法治思想,主要包括用法治精神解释"党的领导"与"以党治国"的区别;依法进行经济管理和建设,把发展生产作为经济建设的重心,以打击敌人的经济封锁思想;用法律手段保护各阶层人士权益思想;加强司法建设,实行宽大与镇压相结合思想。这些法治思想是邓小平首次甚至是我党历史上首次提出的,奠定了在邓小平理论上的重要地位,值得人们深入研究和探析。  相似文献   

20.
历史地考察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思想,可以看出,邓小平虽未明确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一命题,但首先把执政党建设作为一个重大课题提出来的是邓小平,邓小平新时期执政党建设理论中蕴涵着丰富的“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思想。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体现了党的建设思想的一脉相承性,达到了新境界,是邓小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思想的升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