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清代八旗的翻译科考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科考试是清代八旗科举制度研究的重要内容,是清朝统治者加强其政治文化统治的一项重要政策,同时也是清统治者借此保持和维护满蒙自身文化传统和文化习俗并进而积极吸收汉民族优秀文化的政策之一。翻译科考试采取了历代科举考试的基本规制,其考试内容和取录方式也一仍其旧,在科举考试的某些方面,则根据八旗翻译科的实际情况做了相应的改革。  相似文献   

2.
清顺治时期 ,清朝政府一方面使用明朝传统教育机构 ,一方面建立八旗专门教育机构并招收八旗子弟入学 ,从而解决了当时最感急迫的满汉翻译问题 ,为后来八旗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康熙时期 ,在重视传统教育机构的同时 ,清朝政府又不断增设八旗专门教育机构 ,使得八旗教育长期稳步发展并形成了自己满汉并重 ,重视骑射 ,注重实用的民族特色。雍正时期 ,清朝政府继顺康之后 ,又以普及八旗教育为目标 ,进一步增设八旗专门教育机构 ,从而不但使八旗教育进一步普及和提高 ,同时也为中央各机构输送了大批官员。总之 ,八旗教育对于八旗文化的普及及提高 ,对于满汉民族融合 ,乃至对于清朝统治的巩固和发展 ,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八旗再考     
八旗制度是了解清朝国家结构与特点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探讨八旗的扩展和多样性,以及入关后东北地区八旗设置的背景和目的等问题,对八旗制度的整体状况和特性进行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4.
一2002年3月,中国将举办第三次联合国国家竞争考试,招录联合国国际职员。目前,我国举行的初选考试已经结束,入选的精英能否顺利通过联合国的考试,已经成为很多人翘首以盼的热点。 设在中国的“联合国译员培训部”,现易名为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是国内唯一专门培养高级翻译人才的学院,曾为联合国输送多批优秀国际职员。目前,国内唯一的“英语翻译资格证书”考试也是由该院推出。该  相似文献   

5.
八旗制度是清代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5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创建八旗制度,到天聪九年(1635年)清太宗皇太极编设八旗蒙古、崇德七年(1642年)编设八旗汉军,八旗实为24旗,即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入关之前,各旗人丁3年编审一次,每壮丁300名编为一佐领,后又改为每佐领编壮丁200名。八旗实行兵民合一,兼具军事、行政和生产等多方面的职能。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30余年来,广大满族史、蒙古族史、清史学者对八旗组织三足之一的八旗蒙古研究日益深入和广泛。研究的内容涉及八旗蒙古的建置过程、八旗蒙古的科举教育和汉文著作家政治思想以及八旗蒙古与满汉等民族的关系及其历史作用等方面,可以看出八旗蒙古是八旗组织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之一,是清朝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所起到的作用也是任何力量都无法替代的。故此对八旗制度相关问题的深入剖析仍将是国内外学者面临的重点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7.
一在清王朝入关之前,尽管满清贵族已经建立起了包括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在内的八旗兵制,但其供军方式,除了1621年努尔哈赤实行的“计丁授田”政策外,并没有粮饷制度可言,所有的仅是落后的、野蛮的、原始性的掠夺,用抢掠所得以供军、赏军。所谓“贝勒将帅,率兵深入其境,凡兵士所获,不计多寡,听其自取”。即是大概情景。这种供军方式,正体现了在奴隶制经济不发达、在国家机器尚未完备、国家经济职能尚未发挥的前提下所具有的特征。清朝定鼎中原后所实行的八旗饷制,一方面沿袭了入关前计丁授田的旧制——这标志着满族规章的遗存;另一方面又受到中原传统制度的影响而按月季放饷——这标志着满汉规章的融合。八旗饷制是满汉制度相结合的产物是没有疑义的。  相似文献   

8.
2001年11月中旬在北京第一次举行的“北外英语翻译资格证书考试”(Certificateof English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 ),结束了我国建国以来没有翻译资格认证及考试的历史,这一“零的突破”无疑为那些梦想驰骋于国际活动舞台的人们提供了一个最好、最直接的通行证。英语翻译资格证书(CETI)考试是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向社会推出的、目前国内唯一的翻译资格认证考试,其目的旨在对参考人员的翻译能力作出认定。这一考试今年将在全国实施。一纸评估 终身有效由于过去国内没有一个统一的翻译资格认定考试机构,从事翻译的人员无法对…  相似文献   

9.
在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中开设翻译课已经是许多高校教师的共识。与翻译课紧密相关的是翻译测试,文章探讨了翻译测试的多种题型,并指出应根据不同的目的采用不同的题型,并就翻译题型在四、六级考试中的地位,以及如何改革四、六级考试中的翻译题型,以便更好地促进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翻译考试是一种形成性评价,而翻译测试是对被考核者翻译能力的客观描述。影响翻译质量的技能因素主要有词汇、句法、知识、语篇、目的语表达和形式。翻译考试和测试的题型主要有句子翻译、段落翻译、填空题、选择题、改错题、条件翻译题、译文评析题。题型设计应该满足考查内容的需要,不同翻译能力的考查应选择不同的题型。  相似文献   

11.
一在清王朝入关之前,尽管满清贵族已经建立起了包括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在内的八旗兵制,但其供军方式,除了1621年努尔哈赤实行的“计丁授田”政策外,并没有粮饷制度可言,所有的仅是落后的、野蛮的、原始性的掠夺,用抢掠所得以供军、赏军。所谓“贝勒将帅,率兵深入其境,凡兵士所获,不计多寡,听其自取”①。即是大概情景。这种供军方式,正体现了在奴隶制经济不发达、在国家机器尚未完备、国家经济职能尚未发挥的前提下所具有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2013年12月考次起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试题结构和考试题型大幅度调整.此次试题改革原汉译英题做了较大规模的改变,试题难度有了不小的提升,这无疑给广大考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基于2013年12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翻译真题,论述了高等院校英语教师在日常英语教学实践中有针对性培养学生翻译思维,锻炼学生翻译能力的思路与方法,使广大考生在应对英语四级考试新翻译题有比较好的知识储备,以期取得好成绩.  相似文献   

13.
再论“计丁授田”问题赵令志后金政权的统治重心由苏子河流域转至辽沈地区后,八旗官兵也基本从原来的屯驻地迁至辽沈地区,努尔哈齐为解决八旗官兵的生计,保障八旗组织的战斗力,对八旗官兵实行“计丁授田”,以此来安置八旗成员,首开为八旗官兵分配旗地之例。所谓八旗...  相似文献   

14.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对教学带来深层次的反拨作用。文章通过解读2013年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翻译试题的变化,分析了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和翻译教学不受重视的现状,认为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提高学生翻译能力的挑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从有机融入翻译理论和技巧、重视培养学生的语块能力、注重文化差异教学和增加翻译实践机会四个方面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5.
据国家医学考试中心提供的《2008年医师资格考试学科成绩分析报告》,我校临床医学专业2007届毕业生参加2008年国家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高达89.66%,比全国平均通过率高27.33个百分点,平均成绩比全国高38.83分。  相似文献   

16.
据国家医学考试中心《2007年医师资格考试学科成绩分析报告》称,我校临床医学专业2006届毕业生参加2007年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达85.14%,比全国平均通过率高22.5个百分点,平均成绩比全国高34.68分。  相似文献   

17.
有清皇权体制下的社会治理,是清廷依靠各级官员对政务、军务的层层管理和对社会的有效管控。清王朝始终突出旗人的主体统治地位,八旗世家贵族成员也向来为清廷所倚重,所以清代国家的安全、王朝的稳固和百姓的抚定,八旗世家贵族之功不可没。有清一代,八旗贵族世家成员不乏戮力王室、公忠体国、勤慎为官、清正自持、操守兼善的贤官良吏,世家子弟中才猷练达、办事明敏、关注民生、兴利除弊、治国有方的能臣干练之士,更是大有人在。  相似文献   

18.
五、考试两汉的察举与考试是相辅而行、相互为用的。察举加考试,这是汉代选官制度中的两个重要的步骤。察举之后,是否选得其人,还需要经过考试,而后始能量才录用。因此,无论是诏令特举的贤良、文学,还是郡国岁举的孝廉、茂才,到中央之后,均须经过复试。另外,公府与州郡辟除之士、三署郎官、博士以及博士弟子也要依诏令规定进行考试。考试的  相似文献   

19.
新疆地处祖国西北边陲,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18世纪中叶,清朝统一了新疆。为巩固统一、加强西北边防、保持社会稳定。清政府从东北,热河,陕西,甘肃等地调拨满洲八旗、索伦、锡伯及绿营官兵驻防新疆。清廷尤以满洲八旗官兵驻防为主导,从而形成了满洲八旗在新疆的驻防体系。此驻防体系随着社会的变革而变化。建省前。以军府制下的满洲八旗、绿营驻防为主,到建省后,军制改革,以勇营制为主体,满洲八旗体系缩减,再到辛亥革命时,满洲八旗衰落,化兵为民。新疆满洲八旗驻防体系的变迁,也折射出新疆政局和社会生活的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八旗制度创建于满族兴起与后金建立之际 ,并同清朝相始终。它从原始狩猎组织———牛录 ,发展为军事、政治、经济、社会职能俱全的八旗制度 ,后来又从多职能 ,逐步转化为单一的军事组织。这些变化完全是由于社会制度的变迁所致。因此 ,它的建立、发展与衰亡的全过程 ,必然从多侧面反映出清代社会各种制度的盛衰。可见 ,八旗制度是清代社会的根本制度 ,也必然是满族史、清史研究的一把钥匙。两部八旗志书是研究八旗制度之基本资料。《八旗通志·初集》2 54卷 (目录 2卷 ,雍正 :《奉敕纂修八旗通志谕旨》、乾隆 :《御制八旗通志初集序》2卷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