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汉语在使用中产生了种种变异,大大丰富和发展了词汇,但也存在着消极变异现象。具体表现为情感淡薄、谐音的滥用、语法的背离、词汇的畸变和语用的消极庸俗化等。对这些现象进行解析,有助于汉语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2.
语言变异是一种十分普遍的语言现象.校园语言就是这种变异的一个体现,校园语言变异主要表现在:语音变异、词汇变异、语法变异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语言变异是社会语言学的一个热门话题.从模因论的角度对语言在词汇、句法和篇章等层次上的变异现象进行分析,可归结为模因保留、选择、传播、变异及模因创新复合的结果.应该说,模因作用下的语言变异有利于语言的发展,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相似文献   

4.
语言变异是广告语言中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语言形式,以符合广告别出心裁、过目不忘的特点.从语音、词汇和语法三个方面来探讨语言变异在广告语言中的体现和运用,以及广告语言变异的特点,旨在正确理解和看待广告中的语言变异现象.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比研究了汉语和俄语中外来词在语音、书写、语法和词汇方面产生的变异现象的异同,揭示了语言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社会语言现象及社会变化导致语言变化的原理。  相似文献   

6.
社会语言学研究的是语言的社会属性,语言变异是社会语言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文学作品中的常见现象.语言变异的复杂性增加了翻译的难度,面对变异译者必须做出恰当的选择.本文拟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介入语境理论,从语音变异、词汇变异、句法变异和语体变异四个层次对语言变异的翻译进行探讨,并认为对变异的语言进行翻译时译者应从多维的、动态的语境角度去把握.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一种新的语言模式 —网络语言应运而生.网络语言是随着网络的兴起在网民这一特殊群体中出现并产生的一种社会语言现象,因其独特性而引起语言学家以及语言研究者的关注.文章旨在多角度探讨网络语言中最为活跃的因素 词汇在语用、文化、社会心理等的作用下发生的语义变异,剖析典型网络词汇剖析其语言现象的语用根源,从而使网络词汇得到更深刻的理解,甚至为其发展提供一些有益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儿童文学作品由于其特殊的读者群体--儿童,语言要求更高,也更复杂.但成人语言的使用表现出了很多非传统手法,即变异现象.本文通过分析小学语文课本<月迹>一文及其英译文,指出汉语儿童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变异现象主要体现在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翻译时译者应充分考虑这些现象,采用直译、拟译或转译的方法,完全或近似地在译文中再现这些变异现象.  相似文献   

9.
中介词汇的提出是指二语学习者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一种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过渡性的语言系统,中介词汇本身就具有系统性和变异性。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尝试用目的语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其语言能力通常情况下会随不同的语言使用环境呈现出系统的变化,这样的现象就是"中介词汇变异"。导致这种变异的因素有很多,但基本上分为两大类:系统变异以及非系统变异。本文试从系统变异和非系统变异这两点入手来研究英语中介词汇变异的特点和变异思路,从而发现中介词汇变异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隐语与黑话、暗语、秘密语(秘语)、行话、禁忌语、委婉语等若干词汇变异现象之间具有何种关系,该如何区分,目前仍是学界研究的一个死角。抓住各种语言现象的本质特征,是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它们进行区分的根本。隐语与黑话、暗语、行话、秘密语(秘语)等术语为异名同实关系,从广义的角度而言,它们是相同的语言变异现象,从狭义的角度而言,它们是相同的词汇变异现象。使用时不能因术语称谓不同而把它们视为不同的社会方言词汇变异现象。隐语与禁忌、委婉语为异名异实关系,二者是不同的词汇变异现象,使用时不能把前者混同于后者,也不能把后者混同于前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