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65岁的林万贵,是北京空军政治部退休干部。他和老伴相敬如宾,两个儿子事业有成,但他觉得没有女儿是一大遗憾。小儿子结婚后,林万贵对小儿媳视如己出,甚至小两口闹离婚时,他仍像疼亲生闺女一样疼儿媳。没想到,他的“女儿情结”伤害了老伴的感情,以致老两口分居了。对此,林万贵苦  相似文献   

2.
在公公婆婆的眼里,她是孝顺的儿媳;在丈夫的眼里,她是贤惠的妻子;在女儿的眼里,她是伟大的母亲.她就是松原市宁江区新城乡和平村村民杨晓微.面对高位截瘫的丈夫和公公,患有腰间盘突出、心脏病的婆婆和双目失明不能自理的姥姥,今年27岁的杨晓微不离不弃照顾着一家四代人,整整坚持了6年.  相似文献   

3.
公公犯下案子逃亡在外,儿媳痛心于老人颠沛流离的漂泊生活,于是"曲线拯救"公公,毅然检举告发。公公被抓判刑,丈夫提出和她离婚,她该怎么办?是自暴自弃,任由这个家庭支离破碎;还是忍辱负重,勇敢担负起改造公公的重任?艰难抉择,媳妇将公公送进监狱时间回溯到2000年4月21日。  相似文献   

4.
婆婆的盲道     
我以为什么也不让婆婆做就是对她的孝顺,实际上她更渴望像正常人一样为孩子们做些什么,对她的认可才是对她最大的尊重。刚认识梁树时,我就知道他的母亲是个盲人。但既然爱他,就要接受他的一切,我决心做一个贤惠的儿媳。  相似文献   

5.
正别把儿媳当女儿,并非是指要把儿媳当外人。相反,要疼儿媳,如疼女儿;但若要提出意见,则不要把儿媳当女儿一样,要讲策略。大儿子刚娶媳妇那会儿,我和老伴儿对未来和儿媳的相处,一点都不担心。我们两个老人都是直肠子,没啥心眼儿,有话直说。老伴儿常说,只要把对方当亲生女儿一样对待,人心都是肉长的,还能处不好关系吗?可事实证明,老伴儿这话只对了一半。大儿媳进门后,我们确实把她当亲女儿一样对待。比如,周末的时候,年轻人想多睡一会儿,难  相似文献   

6.
春秋 《当代老年》2007,(10):36-37
婆婆病故,俩儿媳欲为公公续弦 故事还得从5年前说起:吴林生是河南省中牟县白沙镇南寺村人。他和老伴路好莲育有两子吴江松、吴江涛,兄弟俩经营着两辆大货车天南地北地跑运输。两个儿媳也都很孝顺,大儿媳韩小红知书达理,二儿媳魏玲玲在白沙一中分校教英语。一家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相似文献   

7.
几年前弟弟来访,在家里住了两日。临走前,他表示想给我女儿留下点零花钱。毕竟自己是当叔叔的,上次来时小女才两岁,他和自己的侄女七八年没有见面了。这次两人就像第一次认识一样.做长辈的给个红包作为见面礼,也属于人之常情。我马上告诉他:“我们之间这一套还是免了吧,大家彼此都不要给对方的孩子钱,否则会把孩子惯坏的。  相似文献   

8.
龙芳春  龙武生 《老年人》2004,(11):33-33
人生如戏#世事如棋$的确#在人生舞台上#我们从少到老都在扮演不同的角色$有句俗话讲#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其实#做了婆婆又怎样%一个家庭#角色很多#而最难做又最要做好的就是婆婆这个角色$我是农村的一名普通妇女#快!"岁了#自己也做婆婆了$想起自己从做儿媳到做婆婆的角色转换#感触真是太多了$我的婆婆只有我丈夫这么一个儿子#她从一开始就把我这个&单扛媳妇'当宝贝$婆婆的这份好心肠是哪里来的%她说#她当儿媳时#那个苦样#真叫人心酸得掉泪$所以#当她做了婆婆#就再也不愿看到自己的儿媳跟她当年一样受委屈$她常常对我说#她的婆婆从不把她当自家…  相似文献   

9.
家和万事兴     
家庭中的人际关系是复杂多样的。美国学者沙波特曾用公式(N2-N)/z(N表示家庭成员数)来计算家庭关系数。按照这一公式,《公公疼儿媳,理不清家庭一片破碎》这篇文章里的林家四口,总共有六种关系,即老两口、小两口以及相对应的父子、母子和翁媳、婆媳关系,这些关系环环相扣,紧密相  相似文献   

10.
善待儿媳     
姚扶有 《老年人》2006,(5):31-31
我和儿媳相处,亲如母女。不过,培养这种感情需要时间,得有一个过程。儿媳刚到我家的时候,对我总是敬而远之,很少当面讲话,有事都是通过儿子转告。那时,我们各住各的家,到了周末,小两口才回来陪陪我们。儿媳回来的时候,每次见到我都“是三部曲”——脸一红、头一低、最后抿嘴一笑。这就算打了招呼,从未叫过我一“声妈”。我想:哪有这样当媳妇的,连起码的礼貌都不懂。到了冬天,我特别怕冷,手脚冰凉。一天,儿子拿回一个磁疗暖炉,我一用觉得效果不错,直夸儿子孝顺。儿子哈哈大笑,说“:您弄错了。这是您儿媳专门给您买的。”我不信,以为是他帮老…  相似文献   

11.
一 下班刚回到家的陈曦,就感觉到了家里的气氛不对.首先是婆婆今天没有跟她打招呼.往常下班一进门,婆婆就会说一句:"下班了,饿了吧?" 公公呢,在阳台上抽烟,这种情景也是很久都不曾见到的了.上个月公公身体不舒服,陈曦在网上给他买了一个戒烟神器,让他把烟戒了.老爷子一看儿媳妇这般孝顺,特别配合地开始戒烟了,可今天这腾云驾雾的又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12.
季差 《老年世界》2011,(11):14-15
李大妈的老伴早年去世,留下她和儿子林云、女儿林静共同生活。 2003年7月,林静考上了上海的一所大学,大学毕业后,她便留在了当地工作。林静非常孝顺,经常寄钱回家和看望李大妈。周围的邻居都夸李大妈有个孝顺的好女儿,这让李大妈十分欣慰。可李大妈也有自己的烦心事。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个离婚妈妈为女儿心灵护航的故事,更是一个女人认识婚姻、心灵成长的经历。当许多父母为了孩子,把"无情当有情"假装幸福时,江苏省太仓市好又多超市的理货员王二妞为了追寻幸福,却三次离婚。在她坎坷的情路上,她最亲密的人——女儿是否受到了伤害?结果一定令你大跌眼镜:2010年9月,她的女儿顺利考上清华大学。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小人物的大智慧。  相似文献   

14.
一枚金戒指     
王芳 《老年人》2005,(5):25-25
儿子结婚那天,热闹非凡,可我这当妈的心里却堵得慌。本来,一个同事相中了我儿子,想把女儿给我做儿媳,可儿子偏偏不乐意。不同意也罢,他却执拗地找了一个乡下女孩子结婚,你说气人不气人。更气人的是婚礼那天,我那个同事故意跑来看新娘子,临走时甩下一句话:我以为你儿媳比我家闺女强,原来还不如我家闺女一半咧!”这话差点让我晕倒。半年后,儿媳有了身孕。家里三代单传,我只盼着她生个男娃,没想到她生的却是个丫头,气得我把给孙儿买的东西全部扔到了楼下。儿子看我没个好脸色,就送他妻子回乡下娘家坐月子去了。我气鼓鼓的,那个同事又来“报喜”…  相似文献   

15.
1996年6月的一天,对于湘潭市人民银行退休干部彭海润来说,是个不幸的日子。那天,他参加单位组织的活动,不慎摔倒,致使本来血压就高的他雪上加霜。从此,他再也站不起来。  老彭早年丧妻,有3个儿女。两个女儿出嫁后,儿子常年在外做生意,无法顾家,更没有时间和精力伺候卧床不起的老人。刚过门的儿媳朱立智,勇敢地挑起了护理他的担子。  一个20来岁的少妇,为公公接屎接尿,洗澡擦身,实在有点儿难为情。再说,她经营的饭店十分红火,一伺候老人就得放弃。然而,每当看到老人求助的目光,她就不能不心怀孝敬,想起做儿媳的责任来…  相似文献   

16.
雪桥 《老年人》2011,(11):28-30
邓亚萍是享誉华人世界的杰出女性,当运动员的时候,叱咤风云,退役后走上领导岗位,同样干得有声有色,受人称道。很少有人知道,在家居生活中,她还是一位少见的孝顺儿媳。  相似文献   

17.
美狄亚是完美爱情主义倾向者,她渴望丈夫完整的爱,想把所有一切与自己的家庭分享。她有爱情至上的观念,为了爱情放弃亲情,为了爱情舍弃孩子,为了爱情走向复仇的深渊。通过对其从公主到弃妇的角色转变,深入到其心理刻画,充分解读了她的弃妇之恨、慈母之爱以及亲手弑子的痛苦和无奈。个性如此刚烈的女子,面对爱情的背叛,结局注定是悲剧。  相似文献   

18.
文化宫     
乡里派人了解老年人的生活。来到王老汉家,问道:"您的三个儿媳,对您孝顺得怎么样?"王老汉回答说:"孝顺得很哩!大儿媳怕我寂寞,常敲锅打碗给我听;二儿媳怕我想女儿,天天催我去串门;三儿媳关心我的身体,说每餐少吃一口,活到九十九。"(陈修生辑)宰相拒贿王安石和吕蒙正是宋朝的两位名相,各有一个相似的拒贿小故事。有人送给王安石一方古砚,说:"呵之得水。"王仙笑说:"能呵一担,又值几何?"另,有人送给吕蒙正一面古镜,说:"此镜能照方圆二百里。"吕大笑道:"吾面不过碟子大,安用二百里哉?"(张瑞洁)雷锋精神代代传(剪纸…  相似文献   

19.
每期文摘     
《伴侣(A版)》2007,(4):48-49
<正>毛泽东三番五次催促儿媳改嫁1960年春天,刘思齐二十九岁了,她从青春少女步入了而立之年。看到刘思齐的美好年华随着时间而流逝,毛泽东明显地为她着急,可作为公公又不好三番五次地催促儿媳改嫁。有一  相似文献   

20.
在安徽省合肥币铜陵路,76岁的马绍英老人精心服侍106岁的公公高玉业,被人们誉为“难得的好儿媳”。说起公公的人生坎坷,马绍英便是一把鼻涕一把泪。她说:“公公这辈子吃尽了苦,我应该让他有个享福的晚年。”高工业1893年出生在江苏省徐州市,3岁时死了父亲,母亲领着他四处乞讨,从江苏飘泊到安徽。一天夜里,母子二人露宿破庙,一只野狼闯进来,竟撕下高工业脸上一块肉。流浪的日子,直到高玉业成人才结束。母亲去世后,他在合肥拉黄包车为生,后来结婚成家,生下儿子高学世。1957年,高学世与农家姑娘马绍英成了亲。马绍美见公婆年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