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8 毫秒
1.
曹禺和姚一苇曾一度在隔绝状态下进行各自的戏剧创作,然而他们之间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和多方面的一致:姚一苇接受了曹禺的深刻影响;曹禺和姚一苇都是在易卜生的影响下走上剧坛;他们的作品有着相同的悲悯的戏剧情怀和相似的诗化的戏剧美学。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分析了曹禺剧作《雷雨》始终表现的一种“对宇宙间许多神秘事物不可言喻的憧憬”。其次探讨了《雷雨》表达出来的深层语义,使它带有现代主义色彩。最后论述了《雷雨》又是一个神话祭礼的世界,一个原型象征的世界。因此曹禺的《雷雨》不仅是仪式性,也是象征性的典范。  相似文献   

3.
杜庆华 《云梦学刊》2002,23(5):62-64
曹禺在剧作中以变形的方式来思考宇宙间的“神秘力量”和人生困境 ,力求探寻、确认悲剧人生的意义。从接受主体曹禺出发 ,分析他对奥尼尔悲剧观念的接受与变形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4.
曹禺代表性剧作<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塑造了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他们一起构成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道瑰丽的人物风景.从他们与中国封建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先天血脉联系的角度进行比照分析,可以将其归结为:封建传统文化的维护者、封建传统文化的异化类女性、封建传统文化的同化类女性、封建传统文化的产物--"多余人"、封建传统文化的反叛者--梦幻者等五大人物形象系列,这是曹禺对现代中国的一个基本认识.  相似文献   

5.
曹禺与斯格里勃和奥尼尔──再论《原野》是一部佳构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禺与斯格里勃和奥尼尔──再论《原野》是一部佳构剧李树凯"《雷雨》是内行人的制作"。这是戏剧家李健吾先生评《雷雨》时说的第一句话。①李健吾先生作为曹禺的同窗好友,非常了解曹禺,一语道出了曹禺写戏的优越条件──他是懂得戏剧艺术的"内行人"。曹禺的戏剧崇...  相似文献   

6.
曹禺在剧作中以变形的方式来思考宇宙间的“神秘力量”和人生困境 ,力求探寻、确认悲剧人生的意义。这有助于把中国现代悲剧意识和悲剧艺术发展到新的高度。本文从接受主体曹禺出发 ,分析他对奥尼尔悲剧观念的接受与变形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7.
论曹禺对中国话剧艺术的贡献──纪念曹禺戏剧创作60周年胡授昌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取决于作家的艺术贡献,而对作家艺术贡献的评估,应是取决于其作品的艺术生命。戏剧作品的艺术生命,用曹禹的话来讲,就"在于演出"。曹禺的《雷雨》、《日出》、《原野》和《北京人...  相似文献   

8.
如果我们把中国现代戏剧史里的悲剧艺术比作一个山系,那么,曹禺和郭沫若就是这山系里巍然对峙、竞险斗奇的双峰。他们在选材眼光、人物旨趣、艺术精神、审美风格等方面,都形成了颇为引人注目的区别对照。这类对照既饶有趣味,也极富意义,既泾渭分明,又经纬交错。 “现实中的小人物”和“历史上的英杰” 曹禺悲剧和郭沫若悲剧在表象层次的区别对照十分明显。曹禺悲剧题材无一例外地来自当代现实,它同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现代中国社会,挨得紧密贴得着实,郭沫若悲剧却毫无二致地采自古代历史,它在遥远的历史生活领域里纵横驰骋。悲剧女神的锋利刻刀,在曹禺手中雕琢着背心旗袍、粗衣短褐的现代人物,在郭沫若手里则塑造出峨冠博带、佩剑陆离的古代英雄。郭沫若手中还多拿了一把历史女神的尖锐匕  相似文献   

9.
曹禺以对中国妇女的人文关怀、同情与理解,塑造了一系列散发着独特人格魅力的悲剧女性形象.曹禺笔下的女性与奥尼尔笔下的女性在对爱情的追求方面存在明显相似之处,但又有所不同,这在蘩漪与爱碧、陈白露与安娜·克里斯蒂、花金子与露斯的比较中可见一斑.曹禺悲剧女性观的形成受奥尼尔、西方其他剧作家以及中国古典戏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曹禺和奥尼尔的剧作都表现了对人类终极命运的关怀,洋溢着对人类理想的追求,并把戏剧提升到诗化境界。本文从曾面的《雷雨》、《原野》入手,并与奥尼尔早、中期的剧作,从文学影响的角度作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1.
论曹禺的情感生活与其作品的对映关系宋剑华当我从基督教人文主义的角度,对曹禺的主要代表作品重新做了一次全面的分析之后,仍觉得有一种言犹未尽之感。因为我总觉得曹禺的作品,不仅反映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生活内容,同时也揭示了创作主体自身丰富而复杂的精神世界。对...  相似文献   

12.
突破·深化·综合——近年来曹禺研究的新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的曹禺研究,可以1986年为界,大致分为前后相接的两个逻辑阶段。前一阶段研究的主要任务,是拨乱反正、正本清源,人们开始真正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去重新认识和评价曹禺及其作品的历史地位;并注重运用比较文学研究的方法,大大拓展了研究者们的视野。1986年以后,一大批朝气蓬勃年轻有为的青年学者迅速崛起,他们思  相似文献   

13.
宋剑华论曹禺早期话剧创作的《困惑与求索》,源于作者的困惑,而立志进行自己的求索,以图达到对曹禺早期剧作的全新阐释.应当承认,作者通过自己的剔爬梳理,发现了隐含在曹禺早期剧作深处的一种独特的精神内涵,即基督教人文主义思想,并围绕这一界定,研究了曹禺创作的理念选择,模式特点,思维方式,艺术特征等问题.作者不仅是国内把全力放在曹禺与基督教文化关系上进行研究的第一人,也显示了国内从这一视角研究曹禺的突出成就.  相似文献   

14.
王俊虎 《晋阳学刊》2011,(2):131-135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领导人更看重文学的工具性和功利性,强调文学为现代民族国家建立的服务性和服从性,他们秉承和期待的是建国为重、国立而人旺的民族未来想象。以老舍、曹禺为代表的中国现代文人更看重文学的熏染性和审美性,强调文学舒展和疗救人性的无功利性,他们信奉立人在先,人立而国强的现代民族生活图式。政治家与文学家的分歧逐渐溢出水面,建立何种文学制度的天平显然向当政者方面倾斜,文学为政治服务的法则很自然地成为老舍、曹禺们无法逾越的障碍。  相似文献   

15.
2004年是南开建校一百周年。4月间,北京国家历史博物馆举办了百年南开校史展览(其实这个百年,其前45年与后55年是大不相同的),参观者众。南开的成就逐渐受到社会关注。人们想到南开大学曾经拥有的大师级教授姜立夫、饶毓泰、何、蒋廷黻、张彭春、陈序经等人,已逝的吴大猷、曹禺,健在的陈省身等大家,便是出自他们门下。南开中学的成就更令人称道。一本以抗战时期重庆南开中学校园生活为内容的回忆录———《沙坪岁月》,以生动翔实的材料告诉人们:过去曾经有过什么样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是怎样造就出大批人才的。学者谢泳最近在《新闻周刊》《文…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曹禺的话剧创作无疑是独领风骚、别开生面,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流派之一。和古今中外优秀剧作家一样,曹禺的剧作风格也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不断探索、创新的历史演变过程。如果我们把曹禺的话剧创作分别以解放前后两大历史阶段来考察,从《雷雨》到《北京人》显示着曹禺前期剧作风格演变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17.
曹禺剧作中的女性形象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 30年代塑造的蘩漪、白露和金子 ,另一类是 40年代塑造的丁大夫、愫方和瑞珏。本文第一部分主要分析了曹禺前期塑造的具有个性解放特色的女性形象 ,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曹禺后期塑造的富于自我牺牲精神的女性形象 ,第三部分主要分析了传统文化、时代风气的嬗变以及曹禺独特的创作心理对这两类女性形象塑造的影响 ,并揭示出造成曹禺前后期女性形象差异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8.
曹禺是一位公认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戏剧大师,他的《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堪称我国现代戏剧的精品,将它们“列入世界文学之林而毫无逊色”。文章认为,曹禺建国之后,还是原来的曹禺。他始终倾心于艺术的追求,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矛盾冲突的建构与戏剧语言的提炼,为新中国剧坛增添了光彩。但是,曹禺又不是原来的曹禺。通览他的作品可以发现,他建国前后创作心态不一样、创作方法不一样,以致于创作效果也不一样。在总结曹禺建国后《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创作的功过得失时,要积极思考两个问题———一是知识分子定位问题,一是创作自由问题。这两个问题都直接关系着中国戏剧的成败与命运。  相似文献   

19.
<正> 柯可同志赠我一本曹禺戏剧研究的新著.我知道这是一个不易着手的课题.几十年来曹禺的几部戏已经由现代文学研究的热门话题转为“烂熟”程度,仅仅近年来出版专著的就有六家.累累成果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学术信息,也在后来者面前筑起了一道高高的墙垒.研究的突破取决于研究者所持有的思维方式与研究方法,他的美学观与价值观.同一研究对象在不同研究者的思考、审视下,会呈现不同面貌.传统的研究方法往往从单部剧作入手,逐个评析戏剧人物与结构、冲突、语言,指出其社会意义.至今,这种方法在曹禺戏剧研究中几乎花样翻尽.受近年来勃兴的新方法论的影响,有人就从潜意识、性意识着眼审视曹禺戏剧,或讨论曹禺与基督教、与尼采等的关系.于是隐隐约约似乎要画一个新的“曹禺”.柯可的研  相似文献   

20.
王俊虎 《兰州学刊》2007,(2):153-154
曹禺在其戏剧创作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一种浓厚的"原始向往"情节,这种情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成就了曹禺的戏剧,使得曹禺的戏剧凸显出不同于其他同时代戏剧作家的迷人魅力.回归原始,是曹禺给现代文明影响下的赢弱人类开出的灵丹妙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