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冠脉介入术(PCI)后的冠心病患者心脏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IL-33和e NOS基因标签SNPs与冠心病发生的关联研究"中行PCI术治疗、左室收缩功能正常而左室舒张功能异常的73例冠心病患者,45例患者在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治疗加用曲美他嗪片治疗为治疗组,39例仅进行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治疗为对照组,两组均在治疗前、治疗12周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收缩功能指标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功能指标E波峰值速度(E)、A波峰值速度(A)、E峰与A峰速度比值(E/A),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两组患者检测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变化进行t检验。结果两组治疗后左室收缩功能指标及舒张功能指标较治疗前相比较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左室收缩功能指标及舒张功能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能对冠脉介入术(PCI)后的冠心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未接受冠脉介入术(PCI)的冠心病患者心脏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IL-33和e NOS基因标签SNPs与冠心病发生的关联研究"中经冠脉造影术诊断为冠心病未行PCI术治疗、左室收缩功能正常而左室舒张功能异常的89例患者,47例患者在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治疗加用曲美他嗪片治疗为治疗组,42例仅进行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治疗为对照组,两组均在治疗前、治疗4周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收缩功能指标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功能指标E波峰值速度(E)、A波峰值速度(A)、E峰与A峰速度比值(E/A),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两组患者检测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变化进行t检验。结果两组治疗后左室收缩功能指标及舒张功能指标较治疗前相比较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左室收缩功能指标及舒张功能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对未接受PCI术的冠心病患者心脏舒张功能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伴有高血压的冠心病患者心脏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IL-33和e NOS基因标签SNPs与冠心病发生的关联研究"中伴高血压、左心收缩功能正常而左室舒张功能异常、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43例,73例患者在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血压控制达标基础上加用了曲美他嗪片治疗作为治疗组,70例患者给予冠心病二级预防、控制血压达标作为对照组,观察12周,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左室收缩功能指标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功能指标E波峰值速度(E)、A波峰值速度(A)、E峰与A峰速度比值(E/A),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两组患者检测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变化进行t检验。结果两组治疗后左室收缩功能指标及舒张功能指标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左室收缩功能指标及舒张功能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对伴有高血压的冠心病患者心脏舒张功能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Tei指数评价2型糖尿病性心肌病变老年患者左室功能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4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64例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依据有无左室二维结构异常分为糖尿病组(34例)和心肌病变组(30例),同期选取3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入组者均行超声检查,并测定各项指标,包括收缩末期内径(LVSd)、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后壁(LVPW)、左室射血分数(EF)、升主动脉内径、室间隔(IVS)、二尖瓣口A峰血流速度、E峰血流速度、主动脉瓣口射血时间(ET)和A-E间期,并计算出E/A值和Tei指数,对比三组的以上指标。结果糖尿病组LVSd、LVDd、LVPW、A峰和Tei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E/A和E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心肌病变组LVSd、LVDd、LVPW、A峰和Tei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E/A和E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心肌病变组LVSd、LVPW和Tei指数均显著高于糖尿病组,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性心肌病变老年患者应用Tei指数,可对其左室功能进行准确评估,为临床早期诊治及预后评估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脏康复训练对慢性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于我院行PCI治疗的慢性冠心病合并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8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与研究组(应用心脏康复训练)各44例。结果干预后研究组各项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评分、心率、左室射血分数均高于对照组与干预前(P0.05),左室舒张末内径低于对照组与干预前(P0.05)。结论心脏康复训练可以改善慢性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后的生活质量与心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高血压患者V_1导联P波终末电势(Ptf-V_1)异常与心脏结构功能改变的临床相关性。方法对15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以82例(A组) Ptf-V_1-0. 04mm·s为阳性标准与同期Ptf-V_1正常的74例(B组)患者比较左心形态及心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的左房内径、左室壁厚度及左室舒张功能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 0. 05),两组的左室内径、左室收缩功能差异无显著意义(P 0. 05)。结论心电图Ptf-V_1-0. 04mm·s时,左房内径增大、左室壁增厚、左室舒张功能减低,而左室内径及左室收缩功能无明显变,Ptf-V_1可做为高血压患者心脏形态及功能评价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在分子分型基础上,临床应用美托洛尔治疗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DHF)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老年DHF患者120例,应用原位杂交荧光染色法进行ADRB1基因和CYP2D6*10基因的分子分型,据此采用case-control设计分组观察,分为美托洛尔个体化调整用药剂量的观察组(包括CC快代谢组、CT中间代谢组和TT慢代谢组)和常规剂量用药治疗的对照组,用药后随访24周。之后在分子分型基础上,比较两组治疗DHF患者的心脏舒张功能指标和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数据之间的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91.5%vs.40.0%,P0.05),各亚组的总有效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差异(P0.01);观察组及各代谢亚组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等容舒张时间(IVRT)、E峰、A峰和E/A比值指标比较均较治疗前改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前者改变的程度较后者明显,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而观察组及各亚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却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分子分型基础上,临床应用美托洛尔个体化调整用药剂量治疗老年DHF患者,与常规用药治疗相比,不仅可以改善DHF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左室舒张功能等远期预后指标,而且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患者依从性好,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已知脉波速度(PWV)是动脉硬度的指示器和动脉损伤的标志量,为探讨臂踝PWV(baPWV)在动脉粥样硬化型心血管病的诊断和管理的应用,我们观察了高血压合并或不合并冠心病或糖尿病时,当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后,患者baPWV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为我们对baPWV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提供依据。方法患者77例,按高血压有无合并冠心病或糖尿病及单纯高血压者分为3组,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后,探查心脏结构指标:左心房直径(LA)、左心室舒张期直径(LVD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测定左室收缩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舒张功能指标:EF斜率。血管弹性测定:测定肱动脉-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同时仪器可以测定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脉压、踝-肱比值。结果baPWV在冠心病组和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组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baPWV和年龄、腹围、LDL、内膜、LA、LVDD、LVPW、SBP、MAP、DBP呈正相关,和EF斜率、EF呈负相关。结论动脉弹性减退后,增加心脏后负荷使左心房及左心室增大,而同时伴随舒张功能的进一步减退,到多种疾病并发时,伴有收缩功能的减退,因此baPWV是一个较为灵敏的显示血管弹性的指标,在没有发展为高血压之前,在动脉粥样硬化发展之中,就可能影响血管弹性。此时早期应用PWV测定仪进行早期监测及干预,对老年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起到积极的监控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78例在我科接受治疗的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历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42例)与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观察组与对照组同样方法使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并在此基础上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舒张早期最大充盈速度、舒张晚期最大充盈速度、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可对比;治疗后,所有患者的舒张早期最大充盈速度和左心室射血分数增加,舒张晚期最大充盈速度降低,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更好,组间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可对比;治疗后,所有患者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一氧化氮明显升高,内皮素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改善更好,组间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和内皮功能,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介入治疗时机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心功能改善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根据介入治疗时机不同,将92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6例患者在发病6小时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照组46例患者在发病6~12小时内行PCI;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年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心功能指标变化,以及治疗1年后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相应治疗后LVDD,LVSD,LVEF等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特征不十分明显,一旦确诊,尽早行PCI能够快速恢复心肌灌注,利于心功能改善,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定量评价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HE)左室重构患者左室功能和质量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6年10月至2019年9月昌图县中心医院收治的93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有无左室肥厚分为无左室肥厚(NLVH)组和左室肥厚(LVH)组,NLVH组39例,LVH组54例,选择同期40例健康体检老年人作为对照组。三组患者均行常规二维超声检查及R-3DE检查,检测并比较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相关的各项指标。结果对照组和NLVH组患者的LVMI、LVRI、LVEDV、LVESV均明显低于LVH组(P0.05),而LVEF、Ea/Aa高于LVH组(P0.05)。对照组与NLVH组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LVH组和LVH组的Ea/Aa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LVH组的Ea、Ea/Aa明显低于NLVH组(P0.05)。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IVMI与LVEF呈负相关(r=-0.672,P0.05)。结论 RT-3DE通过定量测量能反映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左室重构情况,准确评价左室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小剂量比索洛尔联合氯沙坦治疗高血压患者6个月前后对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36例高血压患者(Ⅰ级20例,Ⅱ级16例)使用5mg比索洛尔和氯沙坦50mg,每日早上空腹顿服,连服6个月,不改变用药量,并于治疗前后用M型超声和二维超声测定左室舒张功能。结果治疗6个月后平均血压值由(168±6)/(99±8)mmHg降到(112±7)/(73±9)mmHg。治疗后左室舒张功能的左室舒张早期流速峰值(PE)和舒张早期流速积分(SE)明显增高,舒张晚期流速峰值(PA)明显降低,虽然舒张晚期流速积分(SA)有降低,但无显著性差别。PA/PE平均值由0·81±0·12降至0·56±0·25(P<0·01)。结论小剂量比索洛尔联合氯沙坦治疗对左室舒张功能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诊介入治疗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2014年11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进行保守治疗,观察组给予PCI治疗。以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心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为观察指标,评估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LVEF为(53.2±4.7)%,高于对照组的(48.2±5.1)%,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LVED为47.2±3.5mm,低于对照组的50.7±3.6mm,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二尖瓣E峰/A峰为1.14±0.57,高于对照组的0.76±0.29,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含量为5.2±3.6mg/L,低于对照组的8.6±3.4mg/L,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介入治疗应用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过程能够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促进患者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规范化二级预防对老年冠心病PCI患者预后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36例PCI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68例),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药物治疗、对应性护理及出院指导,每6个月随访1次;观察组给予规范化二级预防干预,每月随访1次。评估两组患者冠心病危险因素控制情况及1年内复发情况。结果入院当天,两组患者SBP、DBP、TC、LDL-C、HbA1c等冠心病危险因素指标及生活方式达标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危险因素指标和科学生活方式达标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年内心血管意外事件及复发再入院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二级预防可提高老年冠心病PCI患者危险因素控制达标率,降低心血管意外事件及再入院发生率,改善预后结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延续性动机性访谈对PCI术后左主干病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预后结局。方法纳入住院接受PCI术的70例冠心病左主干病变患者,并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方案,对照组只采用心内科常规护理方案,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延续性动机性心理访谈,随访6个月,使用SF-36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记录心血管不良事件。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生活质量无显著性差异(P 0. 05),干预后两组相比,两组间的生理职能和精力无显著性差异(P 0. 05),其余各维度评分干预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组发生各种心血管不良事件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延续性动机性心理访谈能改善冠心病左主干患者PCI术后的生活质量和预后结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对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心室重塑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复方丹参口服治疗,两组的疗程均为6个月。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等炎性因子水平,测定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左室后壁厚度(LVPWT)、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舒张期末容积(LV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左室收缩期末容积(LVESV),以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及心室重建过程。结果治疗后,两组的hs-CRP、TNF-α、IL-8水平均有下降,且治疗组的hs-CRP、TNF-α、IL-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的LVESV、LVEDV、IVST、LVPWT水平低于对照组,LVEF、LVMI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应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能够明显抑制其心室重塑,改善心功能,可能与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110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联合非诺贝特治疗,记录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左心室射血分数(49.96±2.34)%,左室舒张末内径51.43±2.04mm,C反应蛋白浓度5.66±0.81mg/L;对照组干预后左心室射血分数(44.81±1.29)%,左室舒张末内径56.83±3.86mm,C反应蛋白浓度10.45±1.52mg/L,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总胆固醇4.03±0.46mmol/L,甘油三酯1.34±0.39mmol/L,低密度脂蛋白2.15±0.25mmol/L;对照组干预后总胆固醇5.04±0.97mmol/L,甘油三酯1.76±0.89mmol/L,低密度脂蛋白3.07±0.68mmol/L,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脂,改善患者心脏功能,降低体内炎症因子反应,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对冠心病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B型利钠肽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资料来源于2015年5月至2017年12月在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循环内一科住院治疗的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入选78例,将入选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1例,对照组37例,控制两组患者的钠盐摄入量10g/d,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静滴,两组均治疗14天。测定两组患者的B型利钠肽(BNP)水平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前,观察组B型利钠肽水平为(632. 3±100. 2) ng/L,对照组B型利钠肽水平为(628. 5±109. 6) ng/L,两组患者的B型利钠肽水平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B型利钠肽水平为(313. 4±97. 7) ng/L,对照组B型利钠肽水平为(395. 6±106. 5) ng/L,观察组患者的B型利钠肽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心功能指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所有患者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升高,但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冠心病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磷酸肌酸钠能明显降低B型利钠肽、改善心功能,具有良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应用时机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38例急性STE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9例。观察组于PCI术前给予替罗非班,对照组于PCI术中给予替罗非班,两组用法和剂量相同。比较两组PCI术前和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校正TIMI计帧数(CTFC)、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心肌肌钙蛋白T(cTnT)水平的变化。比较两组术后90分钟ST段回落程度,以及术后24小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差异。统计两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PCI术后观察组TIMI血流分级和CTFC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90分钟心电图相关导联ST段回落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但两组术后LVEF以及血清CK-MB和cTn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ACE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STEMI患者行PCI术前应用替罗非班更有利于改善冠脉血流,也有利于心肌再灌注,但在心脏泵血和心肌损伤恢复以及安全性方面与术中给药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老年冠心病合并退行性心瓣膜病对心脏结构与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合并退行性心瓣膜病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脏结构与功能的影响。方法测定80例老年冠心病合并退行性心瓣膜病患者和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脏超声指标结果,方差分析(x±s)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卡方检验χ2比较两组心衰和左室重构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在心脏结构和功能及心律失常等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合并退行性瓣膜病组的左室重量指数较大,心功能较差,心衰发生率高。结论退行性心瓣膜病病变能促进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脏重构的发生,促进心衰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