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公共政策过程中对工具理性的过分推崇偏废了公共政策的价值追求,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系列的政治后果,对于伦理因素的忽视导致了公共政策过程中的价值危机,公共政策只有在一定的价值导向之下才能发挥其功能与作用.因此.在公共政策过程中对价值因素进行考量并进行有益的价值分析,是构建公共政策的价值理性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2.
人类的理性可以划分为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两种形态。在对公共政策决策责任的解读中,由于工具理性的越位,导致理解上的偏颇。呼唤价值理性的回归,对公共政策决策责任进行科学界定,是人类理性面临的重要任务。工具理性对客观制度性责任的把握和价值理性对主观伦理性责任的把握,由于工具理性对价值理性的侵犯而割裂。客观制度性责任的主观化和主观伦理性责任的客观化,开拓了理性对公共政策决策责任双重解读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公共政策过程中对工具理性的过分推崇偏废了公共政策的价值追求,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系列的政治后果,对于伦理因素的忽视导致了公共政策过程中的价值危机,公共政策只有在一定的价值导向之下才能发挥其功能与作用。因此,在公共政策过程中对价值因素进行考量并进行有益的价值分析,是构建公共政策的价值理性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4.
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理解韦伯的社会学思想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二元范畴 ,是贯穿韦伯社会学的中心线索。在具体的分析中 ,韦伯用与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相关的“形式合理性———实质合理性”及“责任伦理———意图伦理”的范畴 ,描述资本主义在经济、法律、政治以及精神领域的合理化 ,揭露了工具理性吞噬价值理性所产生的现代性问题。  相似文献   

5.
公共管理模式嬗变中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管理的形成及其模式的嬗变是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之间对立、竞争、互动和融合的结果:“原始民主型”公共管理是公共性价值理性诉诸于工具理性的结果,工具理性的扩张与异化是“统治型”公共管理形成的原因,价值理性的复归和工具理性的反思及二者之间的竞争与互动催生了“管理型”公共管理的产生,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之间的初步融合及和谐统一则是“服务型”公共管理初步形成及未来“民主专治型”公共管理发展的基本动力。  相似文献   

6.
"公共性"不是一个仅具单一面向的概念。就用以描述公共政策而言,它其实内含着多个被世人称道的可以被单独用以评判公共政策的尺度,它集中了诸多对于公共政策的价值要求。这些价值要求经过提炼,在当代都被凝练在了"公共性"之中。对于人性的关注,对于价值理性的高扬,都彰显了"公共性"对于公共生活的质的规定性,公共政策如能在这些方面具备条件,便可以称为具有公共性的公共政策。  相似文献   

7.
管理是有意识、有组织、有目标的规范和约束行为,儒家伦理与管理的内在统一由其对管理的效率意义所决定。儒家伦理通过其价值理性(德性)和工具理性对管理效率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段鹰  贺芒 《学术界》2007,(4):186-189
行政学的发展过程,呈现价值理性失落到回归的轨迹,行政伦理作为行政行为准则与规范体系,以行政价值为核心,是价值活动的过程,行政伦理评价是价值评价活动[1],行政伦理评价标准必然体现一种价值理性,而政府公信度强调的是诚信、公共性、公共利益、公正、民主等价值体系,更注重价值内涵,能够充分体现行政伦理评价标准所具备的价值理性,对克服当前行政评价片面强调效率及经济效用的缺点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江渝 《学术探索》2007,(6):45-48
为实现我国政府在新形势下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本文认为,应对落实其战略目标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公共政策的价值理念进行重新梳理和整合,即公共政策应在理念上确立以人为本的伦理精神,彰显社会正义的基本价值,突出其公共性的本质特征,强化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0.
从主客体关系界定政府的价值,政府是人类权衡、博弈之后理性选择的"公共性"代言人。公共性是政府价值生成的逻辑基础。在公共行政改革中践行的政府价值,偏离了原有的设定而发生了价值的嬗变、迁移。本文从哲学的视角,用比较的方法反思了中西方政府价值转向的异同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