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文信息》2007,(12):4-7
中国的民俗旅游开发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进入了它的辉煌时期。各地民俗旅游项目如同雨后暮笋不断涌现,民俗旅游的项目大致可分为几种类型t品牌经营模式。社区一历史(传统)街区模式,乡村模式。生态博物馆模式,主题公园模式,民俗节庆活动模式。对于旅游摄影爱好者来说,民俗节庆活动是最值得一去的。它是以传统的民俗节日活动为主题。以举办大型节庆活动为形式而进行的一种民俗旅游开发模式,分为民俗节日和民俗活动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2.
《中文信息》2008,(1):20-20
山西祁县民俗博物馆即乔家大院位于晋中地区社县东观镇乔家堡村,距太原64公里,是山西省晋中地区民俗事象的博物馆。这里保存的文物甚多,反映了晋中浓郁的乡土人情、风俗习尚,馆藏文物达1110件,仅古字画就达500件,而且为唐、一代、宋元、明、汪膛同风格的名作,  相似文献   

3.
旅游作为一种经济产业,已经为社会普遍接受,随之而来的各地纷纷开拓旅游资源,尤其是民俗旅游似乎更受国内外旅游者的欢迎.但是民俗旅游和旅游民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民俗旅游,是指旅游主体通过对异域民俗文化的游览和探秘,来满足自己旅游审美意愿的一种文化休闲行为.而旅游民俗则是某一区域的一种具有旅游影响力的民俗活动.民俗只有保持原生态,才对旅游主体有意义.  相似文献   

4.
赫哲族民俗旅游资源丰富,无论是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还是语言民俗旅游资源,均具有浓郁的渔猎文化特色。在当前城镇化深入推进的社会背景下,赫哲族民俗旅游开发具有适应游客多样化的旅游需求、塑造民族旅游文化品牌、促进赫哲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就赫哲族民俗旅游开发进行SWOT分析,针对民俗旅游开发现状,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主题旅游和特色旅游,是增强赫哲族民俗旅游开发深度,加深游客旅游体验,打造区域旅游品牌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新疆大学民族民俗博物馆是第一座新疆高校筹建的民俗博物馆,该项目被列为新疆大学211工程的重点项目。博物馆现存有从全疆各地搜集到的近千件民族民俗文物,百余张相关图片资料,90多平方米的展览大厅已初具规模。随着新疆大学211工程建设步伐的加快,新疆大学民族民俗博物馆的建设也将日臻完善。新疆的地理、民族和文化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民族文物众多,筹建民族民俗博物馆很有必要,新疆大学民族民俗博物馆的落成具有重要的意义。新疆大学民族民俗博物馆落成@张昀  相似文献   

6.
随着生态旅游的持续发展,湿地旅游已成为现代旅游的一大潮流。溱湖地处中国三大洼地的里下河地区,自然湿地景观与农耕文明交相辉映,孕育了独具特色的湿地民俗文化。通过对溱湖地区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分类研究和开发现状分析,发现湿地民俗文化特色凸显不足、民俗旅游体系尚未建立、民俗旅游开发缺乏深度是溱湖湿地民俗旅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开发策略和建议:全面认识民俗资源的价值,创新民俗资源开发模式,设计富有吸引力的民俗旅游产品,正确处理好旅游开发与民俗旅游资源保护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上海都市民俗旅游开发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在考察上海都市民俗特征基础上,提出了上海都市民俗旅游开发的6种模式,即原生形态模式、博物馆模式、主题公园模式、节庆模式、专项旅游模式和旅游商品模式.并且从都市文化与旅游氛围、旅游产品、旅游商品等3方面,评价了都市民众旅游开发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析了长吉图区域朝鲜族民俗旅游产品设计的必要性;探讨了该区域应以延边州为中心点,各个地区都有当地不同的主推的朝鲜族民俗旅游产品的设计对策,即延吉市应主推朝鲜族民俗旅游节庆产品,图们市应主推朝鲜族民俗旅游饮食产品,珲春市应主推朝鲜族民俗旅游购物产品,龙井市应主推朝鲜族民俗旅游娱乐产品,安图县应主推朝鲜族民俗旅游住宿产品,长春市、吉林市应联袂推出朝鲜族民俗旅游餐饮、购物产品;并从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六要素出发,提出了长吉图区域朝鲜族民俗旅游产品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9.
《中文信息》2008,(1):73-74
南京市捕厅15、17、19号和大板巷42号的多进穿堂式古民居是著名文人、方志学家甘熙的故居,现为南京市民俗博物馆所在地。整个建筑群占地面积逾一万平方米。1982年,南京市文物部门在全市的文物普查中,发现了这片古建筑群,并定为市级文保单位。1986年筹建市民俗博物馆,  相似文献   

10.
晋商建筑历史悠久,是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独特的地域特征。如今酒店业发展迅速,酒店是现代生活中人们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承载着重要的功能空间。在现代生活中酒店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因此,在现代酒店设计中有效地传承传统文化至关重要。文章通过对晋商文化与晋商大院建筑的研究,根据长期以来对山西晋商传统建筑的实地考察,对晋商建筑的建筑形态、建筑布局、建筑装饰等建筑特征,将传统建筑元素进行有效地提炼、归纳,并结合当代艺术元素,探讨晋商建筑元素在现代酒店设计中的演绎。不仅能满足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需求,而且能够有效地体现晋商建筑地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1.
保护与开发:民俗旅游的文化反思--以湘西民俗旅游为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民俗旅游已成为当今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重头戏,也成为现代旅游研究中关注的热点.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民俗旅游越来越多地成为各地重点开发的对象.一些地方和单位把解决贫困问题寄托于民俗旅游的开发之中,因而造成盲目开发甚至破坏性的开发.近几年来民俗旅游发展中暴露出来的文化问题,同样存在于湘西民俗旅游开发之中.本文结合湘西民俗旅游的实例,从保护与开发的角度进行探讨,提出了开发与保护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2.
建设有特色的民俗博物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重要文化载体的民俗博物馆也逐渐多了起来。然而,如何筹建民俗博物馆是现在面临的问题。从文化基础、地方特点、建设理念等方面对民俗博物馆的建设进行探讨,有助于这一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3.
卷首语     
《中文信息》2007,(12):1-1
又到岁末,各地的各种民俗活动多了起来,民俗旅游也逐渐升温。民俗文化具有鲜明的原始性、地方性民族性。从旅游文化的角度来说,也具有奇特性和区域垄断性。中国56个民族,各民族的民俗活动异彩纷呈,各地都可以看到精彩的活动场面,喜欢旅游摄影的朋友真的是不愁没节目可赶。同时,民俗学分类在各国并不完全相同,而且并不是尽善尽美的,还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  相似文献   

14.
韩晓时 《理论界》2004,(6):97-98
一、民俗资源与民俗旅游民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自己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并代代相习的生活事象。它包括民众中传承的物质生活文化、社会生活文化、民族传统的思维方式、心理习惯等诸多内容。一个国家、一个地域的民俗,其民族品格越鲜明,原始风格越浓,历史氛围越重,地方差异越大,生活气息越足,就越是一种能吸引异国异域游客的特色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5.
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民俗博物馆——由四川省大邑地主庄园陈列馆创办的川西民俗博物馆,于最近正式对外开放。川西民俗博物馆现在对外展出的共有1900余件展品,分为三个部分:①婚俗厅,包括花轿、拜堂、洞房等及配套陈设,和送亲、夫妻行交拜礼两台雕塑;同时还配有唱拜喜词和婚礼音乐录音,生动地再现了本世纪初一户中等人家婚娶的场面。②生产生  相似文献   

16.
关于民俗旅游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涛 《东岳论丛》2003,(3):137-139
当前 ,国际旅游趋势在向文化旅游发展 ,以弘扬民族民间文化、展现民族地域风采的民俗旅游越来越受到重视。民俗旅游浓郁的文化气息、可观的经济效益是其能够得到大力发展的两大优势 ,也是我们对民俗旅游进行开发、研究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7.
明清时期,中国商业达到了顶盛,其中晋商、徽商最负盛名,成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然而两者在价值观上却有明显的差别:晋商"学而优则贾"、微商"贾而好儒"。不同的价值观源于其不同的民俗民风、历史条件以及与官府的紧密程度。  相似文献   

18.
发烧友天地     
《中文信息》2007,(11):149-149
时下.民俗旅游已经愈来愈热,特别在春节前后。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活动将会是旅游的新亮点。岁末.《行游数码》将选取100个具有摄影旅游价值的民俗活动带给大家.现在.就让我们先睹为快吧!更多精彩敬请关注2007年第12期。  相似文献   

19.
陈朝晖 《南方论刊》2012,(5):96-97,106
民俗文物是广大人民群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民间生活文化中的物质文化遗存和精神文化的物化遗存。近20多年来,由于受现代工业文明、信息文明和全球化浪潮的冲击,民俗文化迅速裂变,导致大部分传统民间工艺水平下降,有很多技术已经失传或濒临失传。抢救征集民俗文物工作刻不容缓。文物主管部门及博物馆应强化抢救保护民俗文物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采取措施,使民俗文物的征集保护工作合理持续地有效开展。本文结合茂名市博物馆的工作实际,分析论述了民俗文物的征集保护与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20.
张海瀛 《晋阳学刊》2009,(4):122-122
明清时期,晋商富甲天下,位居全国十大商帮之首,称雄商界长达500年,在世界商业史上,是堪与犹太商人、威尼斯商人媲美的商业集团。自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起,海内外有识之士就对明清晋商不断地研究、挖掘。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学术界和社会上对晋商的研究更加重视,呈现成果迭出、影视屡播、参与者日众的可喜局面。最近,由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高春平积20余年研究之功力,纵论晋商古今,洋洋60余万字的《晋商学》一书由山西经济出版社正式出版,成为晋商研究领域可喜可贺之幸事。阅览之际,倍感后学有人。高兴之余,欣然一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