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Kress和van Leeuwen创建的视觉语法是研究多模态语篇的重要方法,通过分析关爱老人公益广告《打包篇》的视觉图像的互动意义、语言的互动意义和视觉模式和语言模式的互动关系,探讨了视觉——语言模式是如何相互合作共同构建动态多模态语篇的框架下的互动意义,阐明把多模态语篇分析运用到动态语篇即电视公益广告中不仅扩展了多模态语篇分析的运用也表明了系统功能语法理论运用到动态多模态语篇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鉴于投射在视觉语法中的逻辑功能语法与语义研究未有系统和专门的论述,为了更好地认识图文多模态语篇中投射的实现方式与运作规律,文章主要基于系统功能语法和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相关理论和分析方法,比较功能语法对语言文字单模态语篇和视觉语法对图文多模态语篇中投射意义发生的相似性与区别性特征;文章认为图文语篇中的投射现象具有自己的语法与意义生成系统。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多模态话语分析的代表学者——克瑞斯和赖文借鉴系统功能语法中的三大纯理功能提出了以"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为核心内容的视觉语法。此文从多模态话语分析的角度,以视觉语法为基本分析工具,选取《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两家媒体中对8.7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的相关报道进行解读和对比,从而揭示图像在新闻语篇中如何产生意义,进而验证视觉语法在中外新闻语篇对比分析中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4.
《巴拿马裁缝》(The Tailor of Panama)电影海报属于典型的多模态语篇。文章用Kress & Van Leeuwen提出的视觉语法框架理论,从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三个方面分析海报语篇的意义构建以及宣传功能的实现,从而验证多模态语篇中各种符号资源之间的互动和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5.
逻辑语义视角分析语言与其他符号模态的互动,功能、层次、现象三种维度共同构成了三维语义空间框架,意义完整生成过程中政治漫画多元性、系统性及功能性被揭示,既为构建逻辑语义范畴视域下多模态符际关系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系统功能语言学者尝试实例分析多模态语篇提供了逻辑语义描写框架,从而加深对符号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动态模态语篇的研究为多模态语篇研究的重要内容。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及视觉语法为基础,将多模态话语分析运用到动态语篇。以电视剧《红高粱》为研究对象,对动态语篇中常出现的语言、色彩、音乐、场景、运动画面等多模态话语予以分析,阐释了语言模态、运动画面、视觉模态和听觉模态在电视剧整体意义构建中的作用,从而更准确的解读话语的意义,进而推动动态模态语篇的研究与创作。  相似文献   

7.
以Kress&vanLeeuwen提出视觉语法为理论框架,借鉴Jones的多模态内容分析方法研究纸质版教科书《体验商务英语》综合教程语篇的多模态性,阐述文字和图像模态之间意义建构的互动机制.分析教育语篇的多模态性有助于学习者准确识读语篇意义,促进学习者多元识读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柴静的雾霾调查——《穹顶之下》引起了媒体的热议.选取该纪录片中一截画面为研究对象,以视觉语法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为研究依据,解析多模态语篇整体意义的生成,指出通过多模态符号的补充协作能够取得意义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电视节目的宣传海报包括图像、颜色和文字等多种社会符号,是典型的多模态语篇。在Kress和Van Leeuwen提出的视觉语法理论基础上,对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的宣传海报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发现在宣传海报这类多模态语篇中,图像、色彩、文字等各种模态可以协同作用建构图像意义,帮助设计者科学地选择各种模态,准确迅速地传达视觉信息,吸引观众视线,给予观众视觉享受,加深观众对海报的认知,达到最佳设计效果。  相似文献   

10.
多模态视角下诗画语篇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自古有之的诗配画语篇是比较早的多模态语篇类型,但从多模态角度对其研究却不多见。根据语类研究理论对诗画语篇进行了界定并分类,将其分为题画诗(诗配画)和题诗画(画配诗)两种类型。在多模态语篇分析理论框架下,依照Kress & Leeuwen的视觉语法和张德禄的多模态话语形式及关系,以郑板桥的诗配画语篇(竹石图)为例,分析该语篇诗文与图画的关系及其对语篇连贯的促进作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配画语篇的意义及多模态语篇中模态的关系及连贯。  相似文献   

11.
对视觉再现符号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开拓性的探索,在对再现理论的源流的梳理中,提出从符号学角度将再现观念与西方当代哲学和美学理论中的“凝视”相联系,从文本与语境角度分析其理论意义与价值。符号机制则是切入的特有角度,从电影符号与绘画角度来看,这一机制的形成具有意义阐释的特性。文章结合以伦勃朗绘画为题材的电影符号表达分析了符号机制的形态,展示了文本特性。  相似文献   

12.
中间结构是英语中一个很常见的句法项目。文章首先就中间结构作了简单地描写和刻画,接着从语义和句法两个层面对中间结构的主要语言特征进行阐述,其间借用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语例详细分析中间结构形成过程,最后通过与其他相似结构的对比加深我们对中间结构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3.
绿色广告作为新能源汽车营销的主要手段之一,备受公众关注。基于视觉语法,文章对2020年奥迪新能源汽车广告进行多模态分析,尝试创建一个视觉语法视角下新能源汽车广告的生态性研究框架。该框架关注新能源汽车广告如何通过三种功能意义来建构其生态特性,即叙述再现发出生态预警,互动行为强调生态价值,构图要素彰显生态优势。文章基于该框架揭示出新能源汽车广告展现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能够为新能源汽车企业的绿色营销以及品牌推广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自系统功能语言学创立之初,系统语法的核心地位就已确立。以语言符号的系统观、层次观以及例示化等思想为指导的系统语法,从结构主义、哥本哈根学派和伦敦学派中汲取滋养,对语言系统、系统与结构以及系统与示例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系统网络的直观精密化表征,系统语法为分析语言内部和外部的问题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工具。作为系统功能语言学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系统思维不仅丰富了理论内涵,而且拓展了应用领域,推动了作为适用语言学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5.
独语句是非主谓句的一种,主要由一个词或一个偏正词组植入标识语气的标点符号构成,其发展反映了百年来中国文法探索者对印欧语法框架的质疑和对中国语言事实的思考。文章从独语句的术语嬗变和界定入手,梳理了“省略说”“零句说”“词组本位说”“字本位说”和“小句中枢说”等语法理论对独语句发展的贡献,指出了现有成果在概念界定、分类和准入条件研究方面存在的不足。最后,文章借助构式语法和认知语法理论对独语句的分类和准入条件等进行了讨论,并对独语句未来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展望,旨在助推汉语独语句理论体系的构建,为汉语语法教材编写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多模态话语分析在研究语言的基础上,把图像、颜色、声音和动作等其他意义表现形式也纳入话语分析。本文以Kress&van Leeuwen提出的视觉图像分析的语法框架为理论依据,对"中国龙"漫画进行多模态分析,从而说明漫画的多模态解读对正确理解漫画意义和身份构建方面不可忽视的作用,以期提高读者的多模态识读能力。  相似文献   

17.
日语主语在日语语法中的地位常常受质疑,而主题作为句子成分的作用被过分强调。主题是与述题相对应的概念,属于话语语法的范畴,主题与主语不是同一层次的语法概念,在一般的句子成分分析中不宜采用主题的概念,为了避免“主题”术语带来的尴尬,笔者提出了"は主语"和"が主语"概念,并仔细分析了两者不同特点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语法知识测评和语法意识调查,从师生双方的主客观两方面入手,分析探讨了语法教学在整个外语教学中所处的地位,认为在运用交际法进行外语教学的过程中,切不可放松语法教学,而应当加强语法教学,改善语法教学,从而使交际法教学取得较理想的效果。本文还从外语交际思想的发展中探讨了语法意识始终受到重视,其内涵还得以拓展的大致趋势。  相似文献   

19.
大槻文彦是日本著名的国语学家,被称为日本传统国语标准语法学派的主导性人物,在日本汉语语法研究史上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以往研究大多认为他的"折衷文法"主要受到西洋文典的影响.我们认为,其"折衷文法"意识起步于1877年出版的《支那文典》,这本书是1869年在山东刊行的《文学书官话》的日文译本.也就是说,大槻文彦的"折衷文法"应是起步于《文学书官话》,而后确立于1893年出版的《语法指南》,成熟于1897年出版的《广日本文典》.这对大槻之后的汉语品词理论体系和日语品词理论体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讨论《文学书官话》对大槻文彦品词理论体系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互动意义是多模态理论中的一个分析框架,它和功能语法中的人际意义一样,体现了与交际对象的关系。本研究以Kress和Van Leeuwen创建的视觉语法为理论框架,通过对房地产广告的收集、分析和整理,结果发现,房地产广告语篇中图像与观看者之间是信息提供者和接收者之间的关系,并且社会关系疏远,但是图像提供者尽量塑造和观看者平等的权势关系,而且他们偏爱饱和的颜色,给观看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影响观看者,使其采取行动,购买所广告的商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