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7 毫秒
1.
刘颖 《兰州学刊》2006,(3):81-83
民俗学之“民间”是一个包含文化地域与民众群体两方面意义的概念,它承继传统意义上的“民间”含义又有所发展,其中表示群体意义的“民间”即“民”是第一义的,是构成“民间”的基础,因此“民间”取决于“民”的界定,而民俗学史上不同时期对“民”认识的不同造成了“民间”的非稳固性或者说流动性。作为研究“民”和“俗”的一门学科,“民间”是民俗学的本体,甚至可以说是本源,“民间”问题是一个贯串民俗学史的基本问题。不仅如此,民俗学之“民间”还意味和象征着民族固有的深层文化,并以母体的形式向表层文化输送养料。  相似文献   

2.
运用口头方言是民间叙事生活属性最重要的表现范式,方言是民间场域中广大民众所使用的生活语言,是融于生活情境的可操作层面的实在的言语,亦即说话。理解和研究民间叙事,关键是理解和研究各地民间叙事的话语形式。民间叙事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方言,民间叙事的呈现方式和表现范式是处于"发音"状态的"方言"。对于民间叙事而言,方言绝不仅仅是交流的工具或载体,是方言构建了民间叙事本身及其文化场域并凸显了民间叙事的生活属性。在民间场域和生活情境中考量和研究民间叙事,首要的是熟悉并理解当地的方言和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的对象是青海湖祭海民间信仰与仪式,重点运用民俗学田野调查的方法,从中国传统民间信仰和神灵崇拜的角度,对青海湖"祭海"仪式作出科学的分析研究,探讨青海湖信仰的民众理解与文化功能,以期从学理上解读祭海仪式的文化意义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突厥语大词典》中无形心意民俗(民众精神文化)的词条进行分类探讨,其中包括民间知识、民间信仰、宗教、迷信,以及民众的伦理观、道德观等,兼及部分口承民俗——传说和谚语,是通过文本民俗学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5.
现实社会生活视野下的隐语行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种语言几乎都存在使用民间秘密语的历史或现实.不同时代、不同群体的民间秘密语,不免印有时代与群体的文化痕迹,乃至政治、经济的烙印.人们一向对隐语行话有所误读与偏见,但事实上,流行隐语行话的群体,大多不属于涉嫌犯罪的群体,作为一种语言文化现象的隐语行话,其使用与传承是现实社会语言生活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隐语行话的传承及其引发的一系列语言现象和问题有待于我们的关注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三国演义>注重选取民间传说中的三国人物故事作为创作素材,思想倾向主要来自民众的道德评判,着力表现人民的思想感情,用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写民众心目中的英雄,是一部真正具有丰富人民性的杰作.  相似文献   

7.
由刘德龙、张廷兴主编的《民间俗信与科学文化》一书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后 ,在学术界、文化界引起了很大反响 ,许多专家学者、政界领导纷纷著文 ,一致称赞这是一本具有学科建设意义的学术著作 ,又是一本尝试科学地扬弃传统文化、建设先进文化的民俗学普及读物。将俗信纳入科学研究的版图———对民俗学学科建设的新贡献在民俗学研究中 ,对于民间俗信问题 ,以前很少有人专门进行过研究 ,尤其是从科学与文化的角度进行系统研究。所以 ,民俗学者们特别关注《民间俗信与科学文化》 ,就在于它对民俗学学科建设所起的巨大推进作用。中国民俗…  相似文献   

8.
文本中每一个细节都触动、包含着下一个细节 ,并细腻地描绘和展现出人类的情感 ,透露着丰富的意味。每一个语言符号都被用以荷载着一种情境 ,而情境与情境之间又互相联系 ,并触动下一个情境 ,从而使整个形式充满意味。对《江城》的文本分析揭示出语言、情境与有意味形式的表达的内在关系 ,亦可见出它们共同生出的对文本艺术成就或称魅力的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9.
郑芳 《东南学术》2012,(5):164-178
民俗曾在传统的社会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教育功能,在民众社会化过程中更是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民俗学与教育学在我国长期以来是两个泾渭分明的学科。本文在田野调查和文献搜集的基础上,运用社会学、人类学和教育学等学科理论,从教育人类学及社会学的视角,对闽台民俗进行整理,着重分析民谚俗语、民间信仰、民间习俗在民众的社会化过程中所发挥的知识传授、道德教化和行为示范的作用。力图沟通民俗传统教化功能与现代教育理念的联系,丰富民俗研究及现代教育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0.
略论黎族苗族民间信仰文化的意义及其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黎族苗族民间信仰文化的意义民间信仰具有自己的特点 :它还未从老百姓一般的精神文化、物质生活和社会组织中分化出来 ,它还是世俗社会结构的一部分 ,它在民众中传承了千百年 ,已经成为文化传统的一种根基。民间信仰的含义 ,是通过一系列崇拜神灵的仪式或者惯行来体现的。当代国际民俗学界民间信仰研究新趋势的要点是 ,尽可能从民众集团的内部来了解他们的思想信仰的真实面貌 ,根据民间社会的秩序和民众观念的内在理性来说明他们的风俗的含义。用英格利奇—里克的话来说 :“我们在注视一种文化。这就是说 ,人们的日常生活 ,人们如何创造意…  相似文献   

11.
在"终身教育""全民学外语"等大环境下,成人外语教学市场生机勃勃.但同时也凸现一些问题.本文从成人学习者,教师,培训市场等各个方面分析研究了成人外语学习动机,和培训市场现状,提出成人外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为开发符合市场的培训模式提出了一些建议和预测.  相似文献   

12.
第二语言学习中的母语迁移及其教学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第二语言学习中的母语迁移问题始终为人们所关注。行为主义的对比分析理论、认知的创造性构建理论、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理论等从不同的角度对此做出了解释。而目前的母语迁移理论更关注认知机制以及情境因素的作用。教学中应正视母语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作用,以促进正迁移,减少负迁移。  相似文献   

13.
张梦 《河南社会科学》2005,13(4):118-119
语言学习和语言习得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获得语言能力的过程。一方面,语言学习不能自动转化成语言习得,语言习得主要是通过语言输入来完成的,这种输入应略高于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而另一方面,只有输入没有输出,语言习得不能成功。有输出也意味着学习者内化了部分语言输入。在二语习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任务型教学将任务引入课堂,丰富了课堂语言输入,使得语言输入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来自我国西藏地区的大学生学习汉语和英语的过程对比来例证二语教学与外语教学的不同。因为语言环境因素,外语教学效率低于二语教学效率。即使正式的课堂教学,教师的目的语水平也导致外语课堂与二语课堂目的语的输入与输出有区别。因此,缩小外语教师目的语水平与他们的思维、学识和教学理论的差距和重视课堂语言基础知识的习得是提高外语教学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浅谈儿童第一语言习得与成人第二语言习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一语言(L1)即母语或本族语;第二语言(L2),是指本民族学习者在获得第一语言(母语)之后再学会的一种语言.儿童母语习得与成年人第二语言习得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二者之间也存在着必然的联系.通过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指出成年人L2习得的有利条件.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文谈到的"第二语言"是广义的,包括"外语"和"第二语言".  相似文献   

16.
教师的教学语言是一门综合的艺术,本文通过九个侧面论述了提高生物学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途径:1、保证语言的科学性;2、加强语言的规范性;3、注重语言的激励性;4、重视语言的情感性;5、突出语言的启发性;6、力求语言的趣味性;7、强化语言的逻辑性;8、强调语言的精炼性;9、把握语言的节奏性。  相似文献   

17.
肖荷 《琼州学院学报》2010,17(3):167-168
在语言学习中,因两种语言的相互接触而引起语法偏误的语言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而语言迁移现象(language transfer),即语言学习者在外语生成中常常运用母语的句型结构,是导致这一偏误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论语言变体和语用失误之间的互相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是一个自然的连续体。语言变体研究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连续体的节.属于语言习得过程的输入。语言变体由系统变体和非系统变体构成,其中又含有个体变体和语境变体。语用失误则将研究的重点放在语用上,注重语言使用者运用语言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属于语言交际过程中的输出。语用失误由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会语用失误构成。两种不同的理论研究共同的对象——语言习得者,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语言的习得和使用,这就极大地丰富了语言习得和使用的内涵,对语言的学和教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国内关于国家语言战略的研究多是着重于介绍美国语言战略研究的状况,并试图在美国语言战略框架下构建中国的语言战略,缺乏依据我国语言国情的、统观全局的、基于数据支持的系统研究。我国语言战略研究急需解决四个方面的课题:建立语言规划机构;促进各民族间互相学习语言;改革汉语国际推广机制;外语教育压缩规模,提高效率。我国国家安全与语言战略的长期规划应该主要包括国民语言习得规划和国家安全的语言战略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一些语言现象与语言规范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语言规范是任何语言都必须具有的。但语言规范又都不能脱离语言应用和语言发展的实际。一般意义上的语言规范是针对全社会共同使用的全民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而言。某些在一定范围内通行的行业专门用语 ,影响通用语言的规范 ,不必加以考虑。当前网络上的某些稀奇古怪的语言现象 ,既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行业用语的性质 ,却又不完全等同于行业用语。这些稀奇古怪的语言文字随时都可能进入千家万户 ,我们必须加以分析 ,分别不同情况 ,认真对待。当前广告用语中出现的无视语言规范、乱改成语和习惯用语的现象 ,属明知故犯 ,是有意践踏通用语言规范的行为 ,理应受到舆论的谴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