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媛 《东岳论丛》2012,(2):99-102
二十世纪西方哲学经历了"分析哲学—语言哲学—心智哲学"的发展过程,三者是一脉相承的,在这一过程中,塞尔的理论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是语言哲学向心智哲学转向的桥梁。通过梳理塞尔在言语行为、语言哲学以及心智哲学方面的思想发展历程,展示他的理论在心智哲学登上哲学历史舞台过程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维特根斯坦终其一生在消除内心的哲学困惑所带给他的不安,竭力在学术上挖掘哲学问题的根源,在人生经历中通过友谊、爱和信仰,过宗教般虔诚和诚实的生活,使心灵获得安宁和确定性。他在呼唤新文化,也尽力去过一种新生活。  相似文献   

3.
《文史哲》2010,(6)
一个基本的动机发动了康德的哲学革命,贯穿了康德的三大批判,渗透于他的体系的方方面面,这个基本动机,就是形而上学的动机。离开这个动机,就无法全面正确地理解康德的批判哲学。虽然康德很早就对传统形而上学不满,但他并不反对形而上学本身。相反,他始终高度评价形而上学在哲学中和对于人类的根本作用。在康德看来,形而上学本身必须经历一个变化的过程,即从独断的形而上学经过怀疑的形而上学最后达到科学的形而上学。《纯粹理性批判》的主题是"形而上学的形而上学"①,也就是说,它关心的不是形而上学的内容,而是形而上学的基础。《纯粹理性批判》整体来说强调的是一种实践哲学,它所要追求的形而上学,其根本性质也是实践哲学的。从康德把"确立人的权利"作为他的哲学的根本目的后,他就是把他的哲学作为广义的实践哲学或实践形而上学来追求的。我们可以说,形而上学的动机,确切地说,实践形而上学的动机,贯穿了整个批判哲学。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学说是与他的哲学思想发展紧密相联的。马克思的哲学发展经历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到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最终创立历史唯物主义。与此相对应,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理性共产主义,到人本共产主义,最终走向科学共产主义的过程。人本共产主义的哲学意蕴和实践人本观,使它超越了理性共产主义,成为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共产主义的源泉。  相似文献   

5.
柳宗元在我国文学史、宗教和哲学发展历史上做出过重大贡献,是代表一代思想学术和文学创作成就的文化伟人。他虽然是一位统治阶层的官僚文人,但特殊的经历,让他深深地体会到民生之艰,让他的头脑也更加清醒。这一切铸就了其复杂而深刻的思想,反映在文章中即是一种追求真理的批判反思意识。  相似文献   

6.
杨献珍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理论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的一生经历了种种曲折和磨难,但他始终坚持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崇高信仰,为捍卫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科学真理而奋斗不息,把个人的安危荣辱置之度外,他的理论活动同我们党的伟大事业紧密相连,他的思想和言论同无产阶级、人民大众的社会实践息息相关。杨献珍同志的文章、著作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外哲学史的各种问题,内容十分丰富,是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的理论遗产。我认为,贯穿在他的著述和言行中最重要的一种精神就是彻底的唯物主义的精神。象任何一位伟大…  相似文献   

7.
德国制革工人约瑟夫·狄慈根(1828—1888)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而且是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发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工人哲学家”。他出生在德国莱茵省科伦市附近的一个叫肯堡的小山庄的制革匠家庭里,由于家境贫寒,他念了二年中学后便被迫辍学在他父亲的制革作坊里做工。他勤奋好学,走上了革命道路后,经历了“由政治到哲学,由哲学到认识论”,而成为一个自学成才的工人哲学家,成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最好的战友和学生之一,而他的认识论思想特别值得人们的探析。  相似文献   

8.
隐晦哲学家德里达被认为是极富文学色彩的法国哲学家的最后一人,他与文学的渊源远不限于其对解构主义批评的影响及其少量的文学评论文本。贯穿其一生的文学化哲学书写方式凸显了他与文学的紧密联系,也是造就其隐晦哲学文本的重要原因。德里达的文学化哲学书写方式的形成既与他青少年时期的阅读兴趣与经历有关,也与他与索莱尔斯等作家的交往紧密相连,更是德里达有意为之的结果。德里达的文学化哲学书写主要体现为他对隐喻等文学写作手法的运用。德里达的文学化哲学书写方式不仅获得了让?热内等专业作家的认可,更使其一度成为法国媒体预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热门人选。  相似文献   

9.
阿多诺(T.W.Adorno)是法兰克福学派的著名美学家。他的思想颇为复杂,除了其较高的艺术修养对他产生了重大影响之外,其一生丰富的经历也是重要影响因素。阿多诺的著述颇丰,主要集中在哲学美学方面,其对现代艺术的分析,在西方文论界有着广泛的影响。一、作为否定的艺术阿多诺的美学观,艺术观与马克思主义关系密切,他强调绝对的否定性,把自己的哲学看作是“批判的反思”。他企图利用艺术来彻底否定和抗议资本主义的异化现实,这种美学思想所透露出来的社会批判意识正是以他的“否定辩证法”为哲学和逻辑基础的。这种辩证法实际上…  相似文献   

10.
人的未来与哲学未来——“类哲学”引论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人是哲学的主题和实质。探讨未来哲学的状态,就必须了解未来的人将会怎样,因为,迄今哲学所经历的形态也就是人所经历的发展状态和理性映照,人的未来发展是理解哲学未来发展的支点。 无论是了解人的未来发展还是理解哲学的未来发展,都聚焦在对于类存在即对人的“类”的本性和特征的理解上。人类在经历了群体本位、个体本位之后,正在走向类本位时代。适应人类的这种走向,哲学不但应当反映、表达这一趋向,而且应承担促进、推动和升华人对自身的本质变化的自觉意识的任务。因此,“类哲学”是具有重大意义的现实课题,也是哲学的未来状态。  相似文献   

11.
对于人存在的偶然性的强调,是萨特哲学的一大特色。而且这一思想贯穿其一生,是他为数不多的几个保持不变的思想之一。萨特很小就有一种对于自己存在的偶然性的意识。这是出对他早年的经历——丧父、寄居外祖父家、因母亲再婚而产生被遗弃感所致。但那时他这种意识还只是潜存的。后来在读高师文科预备班时,仿佛是突然地,偶然性的思想在他头脑闪现出来,于是他把这记在他的第一个哲学笔记本上。到巴黎高师,他进一步确立了这一重要思想。他对西蒙娜·德·波瓦尔说,他把它看成世界的尺度,相当于命运之于古希腊人那样重要。他认为这一观念…  相似文献   

12.
哲学与社会主义的命运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哲学是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哲学的发展水平决定了社会主义学说的内容,而社会主义的前途又决定了哲学的命运。 哲学经历了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大发展阶段,而社会主义也相应地经历了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大特点是实践性,而社会主义也经历了由理论变为现实的过程。目前,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面临严峻挑战的形势下,深入地探索二者的关系,是非常需要的。  相似文献   

13.
王符生活于东汉王朝由“盛世”转向“衰世”的变动不居的社会中,他肯定自然界的各种物体都有其荣枯盛衰的发展过程,人类社会也不断地经历着“世推移而俗化异”的过程。他认为世界上永恒不变的东西是不存在的。王符不只认识到客观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他还进一步指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积微成显,积著成体(象)”是王符的哲学名句。他的这一哲学名句,对于克服急于求成和浮躁情绪,保证每个人走向成功之路,仍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和重要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4.
维特根斯坦的经历,前期哲学和哲学思想转变过程颇具特色,引人注目.近年,他的哲学影响日益扩大,研究其哲学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一定的现实意义.1维特根斯坦1889年生于维也纳的一个犹太知识分子家庭,1906年在柏林入大学学习工科,1908年在曼彻斯特大学读航空学研究生,兴趣从工科转到纯数学,1911年跟从罗素研究哲学,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加入奥地利军队作战,后被俘获释,在战争中写出了《逻辑哲学论》,提出了他的前期哲学,巩固了逻辑实证主义的理论基础.1937年,写出了《哲学研究》,批判了自己的前期哲学,建立了一种新的哲学观,1951年在剑桥病逝.(参见《大英百科全书》、V19、P901—903)不论他的哲学观点,仅他的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尚的个人品质,至今还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萨特一生集哲学家、小说家、剧作家、文艺批评家和政治家于一身 ,并且在这些领域中都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他的小说甚至“比海明威的短篇小说更为多姿多采” ;他的哲学也是别具特色 ,经历了现象学、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等发展阶段 ,而以其存在主义阶段最为突出。在他的哲学中 ,关于自由的理论占有重要地位。在这一理论中 ,他一方面强调人的绝对自由 ,特别是在他较早的著作中 ,表现得较彻底 ;另一方面 ,他又认为人的自由是受到限制的 ,人应对自己和他人负责 ,从而形成了悖论。分析萨特自由观的内在矛盾 ,不仅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其主观唯心主义实…  相似文献   

16.
在某种意义上,上帝问题是尼采哲学思维的出发点。如果说,上帝问题是他的全部著作中一贯之的论题,那么他的哲学中的永恒轮回思想和超人思想就是这一初始问题的必然归宿。因此,弄清尼采哲学中的上帝含义乃是理解他的哲学背景和实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文化哲学:一种新的哲学范式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中国的哲学理性在经历了过去 2 0年间从思想解放的主战场到社会文化的“边缘化”境遇的潮起潮落 ,逐步走向成熟 ,并且在世纪之交孕育着一场根本性的理性变革。很多敏锐的哲学研究者已经注意到哲学的这一演化趋向 ,并从不同的视角推动着哲学理性的突破与变革。在中国哲学正在经历的和将要发生的变化中 ,最深刻的变革将是哲学范式的根本性转换。因此 ,我们应当从这一核心问题入手 ,来切入世纪之交的哲学演进和发展问题。1 哲学的范式和范式转换的含义。从本性上讲 ,哲学代表着人的生存的超越性和批判性维度 ,因此 ,它主要的不是给定的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代政治哲学中,霍布斯的身影常常出现在当代政治哲学中不同类型的思想家那里,因而呈现了一幅霍布斯复兴的景象。阿伦特从其极权主义的经历和反思出发,把霍布斯置于西方政治哲学传统之中,基于她自身对政治之为一种存在方式的理解,认为他既是资产阶级的政治哲学家,又是本真意义上的反政治的哲学家。这个判断看似矛盾,却极为敏锐地揭示了经济盛行的社会现代的政治化倾向,也反映了阿伦特重申政治之尊严的匠心所在。  相似文献   

19.
“大化行时序,文人自煎熬。”这是中国哲学史权威、哲学家冯友兰先生1920年留美时写的两句诗,那时他还是一位风华正茂、踌躇满志的翩翩少年,谁想这诗成了他一生坎坷经历的谶言。“大化行时序”是一个终生研究中国哲学的哲人对世界的总体认知,所以他85岁后仍以“...  相似文献   

20.
《理论界》2016,(12)
当代西方艺术哲学经历了"语言转向"的洗礼,必定呈现出不同的样貌。当代美国哲学家、美学家纳尔逊·古德曼创造性地将分析哲学的技术运用于艺术领域,建构了一种独特的艺术符号学。基于新的符号观,古德曼创立了一般符号理论。据此他提出艺术的五种征候,并将"什么是艺术"置换为"何时是艺术",重解了审美经验及艺术的本性问题,为当代艺术哲学的发展提供了方法论上的指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