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二战以后,对外贸易政策成为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研究发现,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美国采取了不同的贸易政策,实行了从自由主义的公平贸易到单边侵略性管理贸易政策,促进了经济发展。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新贸易政策促进了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东西方缓和与国际战略形势的变化,为了扭转美国在对外贸易、投资与国际金融领域的颓势,制约日本的经济扩张及其对美国的经济挑战,美国开始对对日政策做全面调整.随着美国对日政策的调整,冷战时期存在的美日贸易、金融、科技、安全关系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从而使日本经济陷入长期衰退的泥潭.  相似文献   

3.
印度实行对外贸易政策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用贸易去创造实现经济增长的相关条件进而促进经济发展.印度对外贸易政策自由化改革20年间,经济获得持续高速增长.这主要归因于对外贸易政策改革创造出了经济增长所需的相关条件,包括经济结构转型、技术进步、产业竞争力提升和生产要素积累.  相似文献   

4.
从二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美国在纺织和服装、机床、钢铁三个行业制定和推行贸易保护政策的历程来看,数量限制的保护主义做法只起到了暂时地有限的保护作用,并没有从根本上真正地提高产业竞争力。因此,美国在对外贸易中所采取的保护主义政策并不能有效地应对外国竞争。其国内基本产业竞争力的下降才是美国对外贸易不平衡问题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在新贸易理论的基础上,西方学者以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为前提,以产业组织理论和市场结构理论为研究工具,提出了战略性贸易理论政策。美国是西方国家中实施战略贸易理论政策最得力的国家,特别是美国20世纪90年代的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离不开克林顿政府时期所采用的战略贸易理论政策,战略贸易理论政策在美国信息产业中的实际运作情况,说明产生了战略贸易政策对美国经济的巨大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江西社会科学》2019,(9):82-93
20世纪70年代末至21世纪中国向世界贸易大国迈进中,中美战略性贸易关系经历了四个演化阶段。特朗普政府执政以来,在美方"新重商主义"的影响下,中美贸易演化关系进入了极具挑战性的新阶段。回顾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化历史,美国"重商主义"政策理念具有200多年的发展渊源。客观而言,特朗普政府的"新重商主义"深刻反映了美国自身的国家利益特征与历史继承性。在了解中美贸易关系演化特征与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基于均衡效应理论模型分析美国"新重商主义"背景下中美贸易进口税赋的政策效应,研究表明中美若实施以邻为壑的贸易税赋政策,对两国贸易福利会产生负面的冲击影响。因此,针对全球经贸新形势,应摈弃"新重商主义"思维,按照互利共赢原则深化中美大国间贸易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7.
日本20世纪80年代迅速崛起在经济上挑战美国霸权,美国沦为世界最大债务国,国内兴起对自由贸易政策的大辩论,最终美国对日实施管理贸易,取得了一些成果。  相似文献   

8.
对外贸易对现代国家的经济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贸易政策在经济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二十世纪美国的贸易政策经过了一个从贸易保护到自由贸易,又从自由贸易回到贸易保护的过程。然而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循环,而是贸易保护和自由贸易政策两者不断交替的循环过...  相似文献   

9.
贸易全球化与美国贸易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贸易全球化的趋势发展迅猛,并呈现出一些重要特点。贸易自由化与贸易保护主义并行发展,科技在国家对外贸易中的地位日益提高。美国国内对美国实行何种贸易政策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出现了主张贸易自由化、贸易保护主义和实用贸易自由化三大派别。辩论反映出美国的孤立主义传统和全球主义的霸权心态。美国政府选择了实用贸易自由化的主张,出台了在贸易自由化和贸易保护主义之间徘徊的国家管理贸易的政策。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以前,美国基本主导了历次GATT谈判进程。20世纪末的欧盟一体化和21世纪初的东亚合作对美国在多边贸易体系中的地位构成了挑战,使它不得不通过区域经济合作撬动多边贸易谈判,以推行美国版本的贸易规则,进而维持其影响国际经济规则的能力。在此过程中,作为美国力推的自由贸易协定,TPP对东亚合作、亚太经济一体化和多边贸易体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新一轮的国际贸易规则转变期内,中国需要根据自身经济发展现状,适时调整贸易策略以应对挑战。  相似文献   

11.
国际贸易政策的发展、演变及其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总体上看,国际贸易政策的演变过程就是各国根据本国经济发展的实际获取最大限度利益的过程。这个过程经历了重商主义、自由放任、幼稚产业保护论、凯恩斯主义贸易保护和战略性贸易政策五个发展阶段。在此过程中,还伴随着一系列次佳贸易政策的选择,以及发展中国家建立在幼稚产业保护论基础上的对贸易政策本身的探索和实践。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这种以本国利益为重的对外贸易政策选择变成了政策博弈意义上的“共同贸易自由化”。各国对外贸易政策的自由化是各国日趋依赖对外贸易,以获得经济利益的反映。中国在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时,要根据自己的发展实际,以符合客观环境的科学思考形成对外贸易政策的总体构想和政策框架。  相似文献   

12.
所谓管理贸易,是70年代末出现80年代定型的一种国际贸易体制和国际贸易政策倾向,是一种有组织的强调适度保护和国际政策协调的自由贸易,它表现为有限度的保护贸易和主流的自由贸易,它的重要特征是“经济外交”.管理贸易在发展中出现了下述特点:1.强调政府的参与和介入,政府充当对外贸易  相似文献   

13.
徐泉 《兰州学刊》2004,36(5):179-183
晚近以来美国对外贸易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 ,这不仅对美国经济发展 ,同时也对世界经济和多边贸易体制的走向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就表象而言 ,美国以强化经济主权为依托 ,不断调整美国经济发展战略和对外贸易政策 ,其根本目的在于确保和巩固美国的经济霸权地位 ,深入分析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新趋向 ,不仅可以揭示其演变的基本路径 ,而且可以为我国进一步扩大参与国际经贸交往 ,完善相应法律制度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4.
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政策从长时段历史和宏观层面来看存在相似性.聚焦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从两国多元文化政策的缘起、内容特征和实施成效来看,二者之间的相异性颇为显著.加拿大多元文化政策始终围绕法裔少数民族分离主义的政治难题和国家统一维护;而澳大利亚多元文化政策则更多关注非英语背景移民的社会文化权利诉求,以促进澳大利亚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整合.  相似文献   

15.
法律与发展研究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有些学者试图通过法律移植,运用法律手段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以法律制度变迁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由于其所固有的局限性导致了理论研究受到冷落.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全球化和一些国家经济转型的背景下,法律与发展研究采用了新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新一轮法律与发展研究再次兴起.新法律与发展研究致力于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经济发展与法律改革.  相似文献   

16.
《社会科学论坛》2013,(12):220-225
美国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了严重的水污染问题。在严峻的现实面前,美国政府推行了一系列较为有效的治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中,美国政府水污染治理的一系列政策成为美国日后行之有效的水污染治理政策体系的基石。对美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水污染治理政策的研究,有助于为我国当下日益严峻的水污染形势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我国传统贸易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是抑制出口的,即使已有的某些鼓励出口的政策(例如免税),其作用也已为抑制出口的外贸外汇政策所抵销.贸易政策,特别是汇率政策能否适应我国对外贸易的要求,是关系我国对外贸易的重大问题.一、现行贸易政策与外向型经济战略的矛盾对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实施外向型经济战略的目的在于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以克服对外支付上的困难,增加资本品的收入,加速经济增长.检验一国贸易政策是否适应外向型发展战略,其关键在于该政策能否促进和扩大制成品出口,我国传统贸易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是抑制出口的.  相似文献   

18.
90年代以来美国对外直接投资在高速增长的同时,其地区流向、产业流向和投资方式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对外直接投资对美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也进一步加深。本文着重从贸易规模、贸易商品结构、地区结构以及贸易收支等四个方面系统、深入地探讨了90年代以来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对美国商品贸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陆遥 《理论界》2008,(5):219-220
二战后美国经济由世界的立足者到“滞胀”经济为特点的结构性危机,又转为从20世纪90年代初走出低谷保持多年来的持续增长,特别是克林顿政府上台后,调整了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政策,以致使美国经济发展的轨迹超出了传统经济理论的诠释。这与美国政府在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轨时期采取的政府适度干预、引导和调控政策有着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20.
后冷战时期,随着美国对外政策制定系统的结构性变化和美国对外政策目标的相对转移,利益集团在美国对外政策制定过程中参与程度有所增强。20世纪后期,利益集团在中国贸易"最惠国待遇"问题上展开了激烈角逐,支持无条件延长中国贸易"最惠国待遇"的集团游说取得了明显成效,表明利益集团在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制定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